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狭义”到“广义”: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及其学术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渊 毛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80,共7页
世纪之交,中国修辞学研究正经历着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型。20世纪初建立的狭义修辞学是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局限在语言学的范围里对表达技巧等做总结归纳,其理论基础、理论深度、理论生命力等都是有限的。广义修辞学以突破... 世纪之交,中国修辞学研究正经历着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型。20世纪初建立的狭义修辞学是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局限在语言学的范围里对表达技巧等做总结归纳,其理论基础、理论深度、理论生命力等都是有限的。广义修辞学以突破语言学本位观念、走出技巧论为出发点,力图把修辞学理论扎根在更为广泛的社会人文、心理思维、乃至自然存在的基础上。这种“转型”促进了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观念鼎新,必将引起中国修辞学研究的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修辞学研究 转型 广义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评《用典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礼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用典 定义 20世纪8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 修辞心理学》 古代汉语 3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学研究的审美之维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善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7,共4页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审美之维 春秋战国时期 修辞学理论 人类语言 修辞活动 语言运用 智者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学研究中的旧蕾新葩——喜读《反璞集》
4
作者 宗廷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8-199,共2页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研究性论文 修辞学习》 《文集》 修辞学 现当代 原创性 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年来的修辞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裕树 李熙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19,共14页
本文准备从6个方面对40年来的修辞学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一、情况概述40年来的修辞学研究,大致可分成前后两个阶段: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为第一阶段;“文革”之后,实际是70年代末至今,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以注意实用和广泛普及修辞知识为... 本文准备从6个方面对40年来的修辞学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一、情况概述40年来的修辞学研究,大致可分成前后两个阶段: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为第一阶段;“文革”之后,实际是70年代末至今,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以注意实用和广泛普及修辞知识为基本特点。这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需要所决定的。这一阶段的开始,正是建国之初,新旧交替,百废待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能容忍的混乱状况”。为了消除这种状况,建立“正确运用语言的严肃文风”,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修辞教学 消极修辞 汉语修辞学 吴士文 修辞现象 积极修辞 修辞研究 语言文字 语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功能与修辞学研究——逻辑修辞学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中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4期58-64,共7页
【正】 修辞学界,不少同志现在认为修辞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实际是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修辞学应该现代化。如何使我国修辞学研究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功能,从而弄清什么是修辞过程,什么是修辞现象,才... 【正】 修辞学界,不少同志现在认为修辞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实际是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修辞学应该现代化。如何使我国修辞学研究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功能,从而弄清什么是修辞过程,什么是修辞现象,才能科学地确定修辞学研究对象,明确修辞学的研究功用。语言的功能有哪些呢?与修辞学研究的关系怎样呢? 一、语言有统一着的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它是人类交际和思维最主要的工具;而修辞学要研究“语言·思维”这统一体运动中的信息加工质量和表达效果。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从语言的起源上,宏观地论述了语言交际功能与思维功能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语言信息 思维功能 语言交际功能 表达效果 抽象思维 逻辑意义 感情色彩 深层结构 言语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 被引量:1
7
作者 班兴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09-112,共4页
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分歧很大。我们应该对这个同题展开讨论,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这对于修辞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为什么会长期存在着分岐呢?这是因为人们对“修辞”的理解... 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分歧很大。我们应该对这个同题展开讨论,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这对于修辞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为什么会长期存在着分岐呢?这是因为人们对“修辞”的理解不同造成的。修辞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修辞二字连用,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周易·乾·文言》中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里的“修”,是修饰的意思;“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体系 修辞学研究 修辞现象 表达效果 修辞 汉语语音 运用语言 修辞活动 修辞规律 长期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修辞学研究会在南京举行学术年会
8
作者 蒋荫楠 《江苏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58-58,共1页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江苏省修辞学研究会于南京举行学术交流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数十篇,在会上宣读交流了近二十篇。在会上,江苏省修辞学工作者济济一堂,讨论了修辞学研究的几方面的问题。徐炳昌同志的《谈篇章的修辞...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江苏省修辞学研究会于南京举行学术交流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数十篇,在会上宣读交流了近二十篇。在会上,江苏省修辞学工作者济济一堂,讨论了修辞学研究的几方面的问题。徐炳昌同志的《谈篇章的修辞》、沈孟璎同志的《以最佳音义结合体称谓新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江苏省 学术论文 修辞 学术交流 音义结合 南京 篇章 新事物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修辞学研究会召开1989年学术年会
9
作者 门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80-80,共1页
江苏省修辞学研究会1989年学术年会于12月9日——12日在扬州市召开,与会代表共50多人.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韦培春同志,扬州师范学院副院长胡友仪同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扬州教育学院院长赵航同志,扬州市逻辑学会副会长许世茂... 江苏省修辞学研究会1989年学术年会于12月9日——12日在扬州市召开,与会代表共50多人.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韦培春同志,扬州师范学院副院长胡友仪同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扬州教育学院院长赵航同志,扬州市逻辑学会副会长许世茂同志都应邀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年会总结了我省80年代修辞学研究成果.在十年间研究会会员出版了几十本专著,其中,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蒋荫楠的《同义成语词典》《反义成语词典》、季世昌和朱净之的《演讲学》、林兴仁的《句式的选择和运用》《红楼梦的修辞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学术年会 扬州市 江苏省 汉语修辞学 哲学社会科学 成语词典 扬州教育学院 研究成果 社会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晋荃先生的修辞学研究──读《语法修辞论集》《汉语释疑辨难集》心得
10
作者 史灿方 《高校教育管理》 1997年第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释疑辨难 语法修辞 修辞学研究 汉语 修辞 表达效果 修辞现象 比较分析 修辞效果 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后人文主义修辞学的研究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佳宇 赵亚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后人文主义修辞学质疑将人类视作唯一的修辞主体,主张将技术、人造物品、动植物等生命物,以及非生命自然物的修辞能动性纳入研究视域。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中国社会和语言生活实践,结合后人文修辞学探讨了中国后人文主义修辞学的四... 后人文主义修辞学质疑将人类视作唯一的修辞主体,主张将技术、人造物品、动植物等生命物,以及非生命自然物的修辞能动性纳入研究视域。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中国社会和语言生活实践,结合后人文修辞学探讨了中国后人文主义修辞学的四种研究路径。中国后人文主义修辞学融合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当代政治理念及后人文主义核心概念,重构人类与非人类要素共构的修辞集合,旨在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后人文主义修辞理论体系,为应对技术革新、生态危机与全球话语权重构提供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文主义 中国后人文主义 修辞学 技术修辞 后人文主义修辞学研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修辞学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汝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3-27,共5页
本文在分析总括国内外修辞学研究的方法论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心理修辞学的方法论基础和具体的操作方法,阐发了唯物辨证法统观下的修辞系统,论述了社会心理修辞学研究的三种方法:调查法、社会心理分析法和实验法。
关键词 社会心理因素 现代修辞学 修辞学研究 修辞过程 修辞手段 语法修辞 研究方法 言语交际 交际双方 修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中国修辞学的发展目标和研究方法
13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也谈中国修辞学的发展目标和研究方法编者按:面临世纪之交的形势与任务、语言学科书如何发展?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姚亚平教授在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年会上宣读了题为《21世纪的学科结构与中国修辞学的发展问题》之后... 也谈中国修辞学的发展目标和研究方法编者按:面临世纪之交的形势与任务、语言学科书如何发展?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姚亚平教授在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年会上宣读了题为《21世纪的学科结构与中国修辞学的发展问题》之后,他所指导的两位研究生当即发表了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发展目标 修辞学学科发展 修辞学研究 人文性 硕士研究 现代化 “科学化” 语言实践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筚路蓝缕  自铸新范──读增订本《接受修辞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志国 尚永亮 《江淮论坛》 200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未知 百年 视角 变换 领域 局限 众声喧哗 言说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方法和修辞学的繁荣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希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68-71,73,共5页
科学方法和修辞学的繁荣王希杰1对科学方法和方法论的高度重视,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言的研究方法的探索是二十世纪的语言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方光焘《试论语言的研究方法》)。对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原则的高度重视,这是... 科学方法和修辞学的繁荣王希杰1对科学方法和方法论的高度重视,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言的研究方法的探索是二十世纪的语言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方光焘《试论语言的研究方法》)。对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原则的高度重视,这是中国80年代修辞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科学方法 方法论原则 中国修辞学 修辞现象 研究方法 中国语言学 研究对象 汉语修辞学 修辞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与文化研究新趋势论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炎荪 于广元 《学海》 2001年第6期129-133,共5页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 ,修辞与文化不可分割。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结合研究已初见端倪 ,并透示出在新世纪研究的新趋势。这一研究展示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显示了修辞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揭示了修辞所包...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 ,修辞与文化不可分割。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结合研究已初见端倪 ,并透示出在新世纪研究的新趋势。这一研究展示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显示了修辞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揭示了修辞所包蕴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研究必将提升修辞学研究的品位 ,“与时俱进”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修辞 文化 修辞学研究 反语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辞学的学科对象及其发展
17
作者 童山东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89-92,共4页
论修辞学的学科对象及其发展·童山东·修辞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是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发展也主要表现在对象的探寻和方法的进步上。从理论上讲,选择说、同义形式说、组合说是比以前的美辞说、调... 论修辞学的学科对象及其发展·童山东·修辞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是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发展也主要表现在对象的探寻和方法的进步上。从理论上讲,选择说、同义形式说、组合说是比以前的美辞说、调整说大大进步了,研究的范围更加广阔。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语言运用 学科对象 语用学 表达效果 人工智能 研究论文 研究对象 语义学 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学理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18
作者 余心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9-49,共1页
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学理论研讨会于1989年10月23日至27日在成都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51位代表(其中正式代表35人、列席代表16人)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北京师院、海南师院... 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学理论研讨会于1989年10月23日至27日在成都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51位代表(其中正式代表35人、列席代表16人)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北京师院、海南师院、内蒙古师大、四川师大、福建师大、浙江师大、辽宁师大、贵州师大、西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等33所高等院校和商务印书馆等三个出版社。日本大东文化大学高桥弥守彦先生也应邀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代表们共提交论文2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修辞学理论 研讨会 成都 修辞学研究 师院 列席代表 上海 内蒙古师大 学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修辞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19
作者 本刊记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9-49,共1页
中国修辞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21日至24日在广州举行。参加会议的学者共一百五十余人,其中大陆学者一百三十余人,台湾省、港澳地区及外国学者二十余人。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大的校长,广州师院院长出席了... 中国修辞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21日至24日在广州举行。参加会议的学者共一百五十余人,其中大陆学者一百三十余人,台湾省、港澳地区及外国学者二十余人。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大的校长,广州师院院长出席了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华南师大 暨南大学 修辞学研究 修辞研究 日至 余人 外国学者 张静 大陆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修辞学会纪念《发凡》发表60周年
20
作者 言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24-24,共1页
中国华东修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江苏省修辞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日前在扬州举行。海内外修辞学专家、学者70多人出席了会议,并提交论文50余篇。这次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纪念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发表60周年,更广泛、深入地开展... 中国华东修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江苏省修辞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日前在扬州举行。海内外修辞学专家、学者70多人出席了会议,并提交论文50余篇。这次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纪念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发表60周年,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现代修辞学研究,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与会代表们认为:《修辞学发凡》系统地奠定了汉语修辞理论,明确了研究对象,提供了研究方法,而且承前启后,兼顾古今。它开创了我国修辞学的新纪元,为我国修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作出了重大贡献。自1932年《发凡》问世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 现代修辞学 重大贡献 海内外 修辞学发凡 修辞学研究 学术年会 中心议题 开放服务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