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位修辞学家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基于《修辞学发凡》现代白话语例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虹倩 刘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1,150,共10页
《修辞学发凡》是现代修辞学史上的公认的奠基性著作。陈望道在书中第一次系统采用了白话语例,以此回应五四时期"白话文不能修辞"的偏见,在现代汉语制度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研究《修辞学发凡》,分析书中的现代... 《修辞学发凡》是现代修辞学史上的公认的奠基性著作。陈望道在书中第一次系统采用了白话语例,以此回应五四时期"白话文不能修辞"的偏见,在现代汉语制度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研究《修辞学发凡》,分析书中的现代白话语例,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史;而由《修辞学发凡》不同版本间语例的选取和变迁,还可以认识陈望道的文学价值取向以及政治对文学评判标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白话 语例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06-711,共6页
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中国修辞学研究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文论附庸状态,建立起独立的现代修辞学学科,实现了中国修辞学从"文论附庸"到"独立学科"的转型。《修辞学发凡》因为其语言本位观、科学方法论... 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中国修辞学研究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文论附庸状态,建立起独立的现代修辞学学科,实现了中国修辞学从"文论附庸"到"独立学科"的转型。《修辞学发凡》因为其语言本位观、科学方法论和完整而新颖的理论体系得到学界广泛认同,担当了完成中国修辞学研究重要转型的历史使命,引领中国修辞学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发凡 中国修辞学 转型 独立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学发凡》的倒装研究
3
作者 李胜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7,共7页
《修辞学发凡》论述倒装,定义不够明确,理论阐述篇幅小,对倒装结构本身的语言特点缺少具体描写,读者难以概括其20例的典型特征,难以确定典型例句。分"随语倒装"和"变言倒装"两类,但后来的修辞学著作一般不沿用。研... 《修辞学发凡》论述倒装,定义不够明确,理论阐述篇幅小,对倒装结构本身的语言特点缺少具体描写,读者难以概括其20例的典型特征,难以确定典型例句。分"随语倒装"和"变言倒装"两类,但后来的修辞学著作一般不沿用。研究项目有定义、分类、举例、例句赏析、适用文体、修辞效果、附记等。论述模式是:定义+举例+赏析。其成就和不足皆可提醒后人:阐明所论修辞现象的典型特征、给出典型例句,可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分类应有明确的角度和标准;对修辞现象的结构作精细深入的描写,有利于揭示修辞现象的形式特点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发凡 倒装例句 倒装定义 倒装结构 倒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评《修辞学发凡》
4
作者 金双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I0002-I0002,共1页
新的时代、新的思想通常都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如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突破口,网络语言、新媒体文风成为信息时代的风向标。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少年的陈望道先生就深切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就是正确地掌握表达思... 新的时代、新的思想通常都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如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突破口,网络语言、新媒体文风成为信息时代的风向标。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少年的陈望道先生就深切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就是正确地掌握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是极端重要的,并立志研究“以中国语文为中心的社会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发凡 现代修辞学 思想解放 奠基之作 语言文字 陈望道先生 信息时代 网络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探索文学语言的奥秘——纪念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出版65周年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家珍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50-56,共7页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不仅是修辞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我国文学语言研究的重要著作。文学语言的奥秘表现在对其主要特征———审美功能与价值的认识上,情感性、形象性、创新性。
关键词 修辞 文学语言 审美功能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文艺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修辞立其诚”到《修辞学发凡》
6
作者 王有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文心雕龙》 口语修辞 修辞学发凡 中国现代修辞学 修辞理论 传统修辞学 中国修辞学 修辞思想 中国古代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修辞学会纪念《发凡》发表60周年
7
作者 言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24-24,共1页
中国华东修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江苏省修辞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日前在扬州举行。海内外修辞学专家、学者70多人出席了会议,并提交论文50余篇。这次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纪念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发表60周年,更广泛、深入地开展... 中国华东修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江苏省修辞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日前在扬州举行。海内外修辞学专家、学者70多人出席了会议,并提交论文50余篇。这次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纪念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发表60周年,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现代修辞学研究,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与会代表们认为:《修辞学发凡》系统地奠定了汉语修辞理论,明确了研究对象,提供了研究方法,而且承前启后,兼顾古今。它开创了我国修辞学的新纪元,为我国修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作出了重大贡献。自1932年《发凡》问世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 现代修辞学 重大贡献 海内外 修辞学发凡 修辞学研究 学术年会 中心议题 开放服务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子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9-16,8,共9页
一、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当是始于1902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早稻田大学教授岛村泷太郎(即岛村抱月)所著的《新美辞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此书第三章《美辞学的变迁》,其第一节为西洋美辞学,第二节为... 一、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当是始于1902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早稻田大学教授岛村泷太郎(即岛村抱月)所著的《新美辞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此书第三章《美辞学的变迁》,其第一节为西洋美辞学,第二节为东洋美辞学——先介绍日本美辞学,再介绍中国美辞学。提到中国美辞学的变迁,他认为《诗》六义是修辞思想的萌芽;继分别论述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宋陈骙的《文则》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元陈绎曾的《文筌》、明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以及清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等各时代各一、二部有关修辞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发凡 《中国修辞学史稿》 修辞思想 陈望道 《史稿》 《文则》 汉语修辞学 《读书作文谱》 变迁 郑子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模糊性和修辞学 被引量:17
9
作者 伍铁平 《外语研究》 1986年第1期1-11,18,共12页
我国引进模糊理论后,在修辞学界引起的反响远远胜过语言学的其他领域。在中国修辞学会编的《修辞学论文集》第一集(1983年)和第二集(1985年),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的《【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1983年),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1... 我国引进模糊理论后,在修辞学界引起的反响远远胜过语言学的其他领域。在中国修辞学会编的《修辞学论文集》第一集(1983年)和第二集(1985年),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的《【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1983年),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1982年)等书中都有专文或专章讨沦修辞同模糊的关系。这是我国修辞学者对模糊理论作出的独特贡献。在我们所见到的美、英、苏、日等国有关模糊理论的文献中,都没有人探讨过修辞问题。这可能同我国修辞理论一直很发达有关。早在《周易·乾·文言》中已有“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的说法。《礼记·表记》已指出“情欲信,辞欲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模糊理论 比喻意义 英语 模糊语言 现代汉语 修辞 字面意义 修辞学发凡 中国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全面系统富有新意的修辞学专著——评介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苞园 建华 《汉语学习》 1985年第1期45-47,共3页
最近,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王希杰同志的《汉语修辞学》。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富有新意的修辞学专著。作者运用比较新的语言学理论,对汉语修辞学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创建了一个新的修辞学体系。
关键词 汉语修辞学 修辞学发凡 王希杰 语言表达 修辞 同义手段 辞式 表达效果 语言学理论 修辞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婉莹 《齐鲁学刊》 1985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一) 关于我国古代有无修辞学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标准即尺度问题。所谓学说、体系,都有广狭二义。狭义即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体系,是指学术专著,它有完整的结构、系统的范畴、严密的逻辑论... (一) 关于我国古代有无修辞学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标准即尺度问题。所谓学说、体系,都有广狭二义。狭义即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体系,是指学术专著,它有完整的结构、系统的范畴、严密的逻辑论证。就修辞学来说,象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张弓的《中国修辞学》、张志公的《修辞概要》等,都属此列。广义的学说和体系,则是指对某一学科的研究对象有独到的见解、比较系统的论述,但不一定以专著的形式出现。比如,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多数没有系统的理论专著,就是《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等书,还是分散、零星的论文的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修辞学 我国古代 中国古代修辞学 诗歌修辞 中国修辞学 修辞理论 修辞学发凡 修辞思想 文章学 陈望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修辞学的新发展及其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焕辉 《语文建设》 1987年第5期60-61,共2页
一、中华民族素有讲究修辞的悠久历史传统。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仅积累了极为生动的修辞实例,同时也不乏精辟的修辞科学见解。“五四”以后中国修辞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出版,完成了建立一个独立的... 一、中华民族素有讲究修辞的悠久历史传统。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仅积累了极为生动的修辞实例,同时也不乏精辟的修辞科学见解。“五四”以后中国修辞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出版,完成了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国化的修辞科学体系。以后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国修辞学并未取得多大进展。近年来,中国修辞学史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成了整个语言科学领域一支率先突起的新军,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二、中国修辞学的新发展,首先取决于汉语修辞术的新发展。修辞的适用范围,从书面语扩展到口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修辞学发凡 语言科学 悠久历史传统 言语表达 语言运用 言语形式 语法研究 适切 构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的修辞学学科体系——《修辞学纲要》评介
13
作者 朱静仪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44-44,共1页
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的《修辞学纲要》一书是刘焕辉教授继《言语交际学》之后的又一力作,是其近十年来在修辞学领域努力探索、耕耘的结晶,也是一部颇有新意、表现一独之见的学术专著。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可以说是现代修... 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的《修辞学纲要》一书是刘焕辉教授继《言语交际学》之后的又一力作,是其近十年来在修辞学领域努力探索、耕耘的结晶,也是一部颇有新意、表现一独之见的学术专著。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可以说是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近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修辞论著还基本停留于《发凡》的认识阶段。八十年代以后坚冰才逐渐被打破,中国修辞学开始挣脱旧的修辞观念,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突出表现在:一是修辞学突破以辞格为中心的局限,把修辞研究扩展到现实社会口语和书面交际的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理论 修辞学发凡 现代修辞学 言语交际学 书面交际 陈望道先生 刘焕辉 修辞研究 汉语修辞 修辞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解放前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发展
14
作者 宗廷虎 《齐鲁学刊》 198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解放前五十年,我国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是在西洋和日本修辞学的影响下建立的。清朝末年,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我国。当时,一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或出国,或在国内努力学习新学,传播新学。随着参照西文文法写成的我国第... 解放前五十年,我国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是在西洋和日本修辞学的影响下建立的。清朝末年,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我国。当时,一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或出国,或在国内努力学习新学,传播新学。随着参照西文文法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现代文法专著《马氏文通》的诞生,现代汉语修辞学的著作不久也相继问世。我们看到的最早的修辞学著作,是1905年出版的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和龙伯纯的《文字发凡·修辞》卷。我国现代汉语修辞学大致经过了草创时期、趋向成熟时期和进一步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现象 马氏文通 中国修辞学 白话文 陈望道 修辞手法 修辞 修辞学发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汉语修辞学的若干问题
15
作者 齐沪杨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9期19-21,共3页
一、修辞和修辞学的定义"修辞"这两个字连用,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上古的《易经》上就有"修辞立其诚"的话,这里的"修辞"是修饰文体的意思。现代学者对修辞的理解,比古人前进了一步,特别是1932年出版的... 一、修辞和修辞学的定义"修辞"这两个字连用,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上古的《易经》上就有"修辞立其诚"的话,这里的"修辞"是修饰文体的意思。现代学者对修辞的理解,比古人前进了一步,特别是1932年出版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对"修辞"作了科学的说明。书中说:"修辞,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修辞学 修辞学发凡 现代学者 社会变体 语辞 语音特点 适切 逻辑关系 应考者 庄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修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5X期48-49,共2页
近几年来,修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的重视度有所下降,孩子们之于修辞的了解仅限于比喻、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殊不知修辞是汉语言的精髓点之一,我们要扩大汉语言的影响力,就应该重视修辞教学,发挥汉语的魅力,让学习者领略汉语作为一... 近几年来,修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的重视度有所下降,孩子们之于修辞的了解仅限于比喻、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殊不知修辞是汉语言的精髓点之一,我们要扩大汉语言的影响力,就应该重视修辞教学,发挥汉语的魅力,让学习者领略汉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吸引力。首先我们要明了修辞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语文 修辞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 视度 阅读欣赏 修辞学发凡 修辞现象 陈望道先生 交际效果 修辞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語修辞学的体系問題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迟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4期88-109,共22页
就現在通行的汉語修辞学的書籍的編制来看,对于汉語修辞学的內容的划分,大体有两个不同的体系。第一个,主要是用語言的修辞作用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作代表。第二个,主要是用語言的結构单位作标准来划分的,... 就現在通行的汉語修辞学的書籍的編制来看,对于汉語修辞学的內容的划分,大体有两个不同的体系。第一个,主要是用語言的修辞作用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作代表。第二个,主要是用語言的結构单位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张瓌一先生的“修辞概要”作代表。陈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根据語言的修辞作用把汉語修辞学的內容划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部分f:“我們从修辞的观点上观察使用語辞的实际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积极修辞 消极修辞 修辞学发凡 修辞功能 表达效果 修辞方法 修辞作用 修辞现象 山东大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修辞视野下网络自制剧的再创作——以《报告老板》为例
18
作者 陈驰 贺又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97,共3页
一、接受修辞与网络自制剧"接受修辞"指受众在解读和输出信息时产生的修辞行为,主要表现在信息解码时对表达修辞的变异。在传统纸媒时代,文化传播的主导方是信息表达者,因此我国传统修辞研究,从《文则》到《修辞学发凡》多从表达修辞... 一、接受修辞与网络自制剧"接受修辞"指受众在解读和输出信息时产生的修辞行为,主要表现在信息解码时对表达修辞的变异。在传统纸媒时代,文化传播的主导方是信息表达者,因此我国传统修辞研究,从《文则》到《修辞学发凡》多从表达修辞入手,而对接受者介入传播过程的曲解、肢解表达修辞的行为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输出信息 修辞学发凡 接受者 修辞研究 信息解码 传播过程 信息表达 文化传播 文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望道和中国修辞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纪念陈望道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士文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6期6-10,共5页
陈望道先生(1891.1.18—1977.10.29)是出色的革命家,《共产党宣言》是他第一个翻译过来的;他又是修辞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修辞学发凡》已被公认为“千古不朽的巨著”、“中国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复旦大学在给这样一位道德文章深受世... 陈望道先生(1891.1.18—1977.10.29)是出色的革命家,《共产党宣言》是他第一个翻译过来的;他又是修辞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修辞学发凡》已被公认为“千古不朽的巨著”、“中国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复旦大学在给这样一位道德文章深受世人崇敬的革命家、学者举行100周年诞辰纪念会,研讨他的学术思想,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道 诞辰100周年 《共产党宣言》 修辞学发凡 100周年诞辰 学术思想 中国修辞学 革命家 道德文章 奠基之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修辞与文艺语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位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85-95,共11页
自从1965年美国扎德教授提出“模糊集”以来,模糊理论很快被用于许多学科。在修辞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文章对“模糊修辞”进行了探讨。所谓模糊修辞,就是利用模糊手段来加强语言的修辞效果。它是模糊手段在修辞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修辞的... 自从1965年美国扎德教授提出“模糊集”以来,模糊理论很快被用于许多学科。在修辞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文章对“模糊修辞”进行了探讨。所谓模糊修辞,就是利用模糊手段来加强语言的修辞效果。它是模糊手段在修辞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修辞的两大分野里,属于稠极修辞的范畴。修辞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不同的语体要使用不同的达意传情方式。从整体上说,修辞和语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模糊修辞同文艺语体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本文试从两个方面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修辞 文艺语体 模糊性 修辞效果 表现形式 修辞学发凡 模糊词语 模糊理论 修辞手段 语言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