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修正L-P模型的轮毂轴承载荷分布与弯曲疲劳寿命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棻 唐洁 +3 位作者 赵又群 李剑垒 臧利国 陈宇珂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8-906,共9页
以第三代轮毂轴承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弯矩作用下滚动体与内滚道、外滚道的接触变形与接触载荷,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接触载荷分布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轮毂轴承内部接触载荷和接触角的周向分布规律。在轮毂轴承内部载荷分布的一次修正... 以第三代轮毂轴承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弯矩作用下滚动体与内滚道、外滚道的接触变形与接触载荷,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接触载荷分布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轮毂轴承内部接触载荷和接触角的周向分布规律。在轮毂轴承内部载荷分布的一次修正基础上,考虑不同位置角的滚道材料和滚动体的接触疲劳,利用乘积定律进行统计处理,得到了第三代轮毂轴承疲劳寿命的修正L-P模型。结合ISO281—2007寿命修正计算方法,针对润滑现象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了经过润滑修正的第三代轮毂轴承疲劳寿命模型。利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进行了轴承的弯曲疲劳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疲劳寿命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轮毂轴承 载荷分布 弯曲疲劳寿命 修正l-p模型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压铆合式轮毂轴承交变受载疲劳寿命分析
2
作者 朱孙科 孙永刚 +1 位作者 董绍江 蒋玉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6,共6页
为预测第三代轿车某型轮毂轴承实际受载疲劳寿命,建立了基于疲劳寿命的旋铆有限元动力学模型,计入卡紧力和轴承游隙的影响,开展轮毂轴承径轴向联合交变受载疲劳寿命仿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旋铆成形后轮毂轴承端面与小内圈之间... 为预测第三代轿车某型轮毂轴承实际受载疲劳寿命,建立了基于疲劳寿命的旋铆有限元动力学模型,计入卡紧力和轴承游隙的影响,开展轮毂轴承径轴向联合交变受载疲劳寿命仿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旋铆成形后轮毂轴承端面与小内圈之间存在一定的卡紧力,且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该变形接触区;在联合加载作用下,轮毂轴承应力最大值出现在与大内圈滚道接触区,轮毂轴承在此交变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约为1.06×105r;通过修正L-P模型分析可知,增大滚动体直径与增加滚动体数量可有效改善轮毂轴承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显式动力学方法进行轮毂轴承旋铆工艺及实车交变受载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疲劳寿命仿真的方式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轴承 交变受载 修正l-p模型 疲劳寿命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