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正碳赤字视阈下京津冀县域生态补偿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闫丰 刘鑫 +6 位作者 庞娇 代鹏宇 徐佳音 安晓明 申琳 陈永霞 陈亚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建立兼顾区域本底差异的生态补偿模型,进一步明确京津冀生态补偿时空分异格局及其主导驱动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修正碳赤字,利用模型构建、空间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技术等方法构建... [目的]建立兼顾区域本底差异的生态补偿模型,进一步明确京津冀生态补偿时空分异格局及其主导驱动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修正碳赤字,利用模型构建、空间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技术等方法构建了合理的生态补偿框架,分析和研究了2007—2020年的京津冀县域生态补偿的时空变异格局、空间自相关性、驱动因子排序和交互作用等内容。[结果]①京津冀县域2007—2020年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碳吸收量大体呈现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②修正前的京津冀县域碳赤字呈现东、南、西部高,而北部较低的U形格局,而修正后的碳赤字由于兼顾了区域间本底差异,在时空分布上更加均匀。③生态补偿额度冷点区域基本分布在京津冀东北部,热点区域分布在京津冀西南部,两者之间存在个别冷热点区域,整体呈现热点区域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点显著区域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④不同年份内影响生态补偿额变化的主要因子不同,2007,2012,2017和2020年这4a中影响京津冀县域生态补偿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分别为第三产业产值、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产值和人均生产总值;不同年份导致生态补偿变化的因素交互影响力不同,交互作用表现出先互相减弱后互相增强的反复效应。[结论]兼顾区域本底差异的生态补偿模型,对京津冀生态补偿时空分异格局及其主导驱动因子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碳赤字 生态补偿 空间相关性 驱动因子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