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我国电子商务网络空间强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剑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7-80,共4页
本文从电子商务整体网络结构出发,构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对我国电子商务网络整体网络结构的演变特征与个体网络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来看,各省市自治区电子商务... 本文从电子商务整体网络结构出发,构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对我国电子商务网络整体网络结构的演变特征与个体网络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来看,各省市自治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实力差距明显;从我国电子商务空间关联来看,各省市区电子商务网络空间联系强度逐渐加强;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来看,我国电子商务网络密度不断增加,并且仍有提高的空间。最后,提出完善电子商务政策、加强电子商务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贸易转型发展的统筹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修正引力模型 网络空间强度 演变特征 关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中原城市群创新空间联系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建华 李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8,90,共7页
以2015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创新能力,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探讨了中原城市群的创新空间联系结构,并结合断裂点公式及最大引力线模型,借助ArcGIS10.... 以2015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创新能力,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探讨了中原城市群的创新空间联系结构,并结合断裂点公式及最大引力线模型,借助ArcGIS10.5软件进一步作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创新空间联系结构中处于绝对核心地位,但是其创新辐射范围仅局限于周边地市;中原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出现两极化现象;中原城市群创新空间联系结构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地理邻近、技术临近、制度临近对中原城市群创新空间联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空间联系 修正引力模型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识别
3
作者 李元豪 钱昭英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4,67,共11页
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模型探究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均存在于整个空间关联网络中,展... 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模型探究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均存在于整个空间关联网络中,展现出稳定且复杂的空间关联关系,但整体的空间关联性较低,省份间数字物流的交流协作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的“马太效应”显现,东部地区省份充分发挥着领头作用和中介作用,中西部地区省份处于关联网络的边缘位置;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形成4大板块,各板块内部“俱乐部”效应明显;地理距离、财政支持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差异矩阵对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差异矩阵对网络的形成效果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物流 空间关联网络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摆颖颖 吴文婕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4期131-137,共7页
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主体,承载着城乡之间经济联系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的网络化自由流动。通过构建乌鲁木齐都市圈中各县(市)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测度2018—2022年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主体,承载着城乡之间经济联系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的网络化自由流动。通过构建乌鲁木齐都市圈中各县(市)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测度2018—2022年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借助修正引力模型分析识别都市圈各县域空间发展吸引力及关联性,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明确影响乌鲁木齐都市圈城乡融合水平发展的因素。研究结果:乌鲁木齐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发展极不平衡,从中心向边缘四周逐渐降低,5年内呈波浪式发展,城乡融合各维度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最高,人口要素融合发展水平最低;都市圈内各县(市)之间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吸引力(作用力)程度主要受地理空间、中心城市距离以及行政归属因素等影响;多维度视角下,都市圈产业经济融合障碍度最高,绿色生态融合、交通空间融合以及人口要素融合障碍度较低。促进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需主动打破行政区划空间限制,提升内部联动性及吸引力,积极发挥产业经济带动作用,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统筹,促进城乡各要素自由化流动,同时,重视城乡生态共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都市圈 城乡融合 水平测度 修正引力模型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演进态势及空间关联
5
作者 魏巍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5-59,共5页
测度共同富裕水平并考察其时空特征,有助于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文章综合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系统测度,并分析了其演进态势及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 测度共同富裕水平并考察其时空特征,有助于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文章综合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系统测度,并分析了其演进态势及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面临“共同富裕鸿沟”问题。(2)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绝对差距扩大,出现两极分化现象。(3)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空间关联呈现较为稳定和典型的网络结构形态,各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中心度数值差异较大,各大板块间的空间联动效应还需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演进态势 空间关联 核密度估计法 修正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夜光遥感的成渝城市群城市经济发展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牛振生 杨鑫 +2 位作者 陈超 廖祥 张小轩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281,共10页
为解决传统经济数据缺乏空间信息、难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及动态变化特征等问题,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构建成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空间化模型,使用趋势分析、修正引... 为解决传统经济数据缺乏空间信息、难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及动态变化特征等问题,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构建成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空间化模型,使用趋势分析、修正引力模型等方法,在像元尺度和经济关联性上对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源数据所构建的GDP空间化模型精度较高,其误差均不超过1.1%;成渝地区GDP密度快速增长的区域主要位于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周围,其占比约为73.9%,且经济集聚特征较明显的地区仍主要分布于该区域;成渝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关联强度不断加深,城市综合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成都市与其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综合来看,成渝地区区域内经济呈现出“双核驱动发展”的空间特征,经济关联强度逐渐增强。研究可为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GDP空间化 成渝城市群 修正引力模型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物流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项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为深入研究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基于110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枢纽城市间的物流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国、各区域的枢纽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密度普... 为深入研究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基于110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枢纽城市间的物流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国、各区域的枢纽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密度普遍较低,说明枢纽城市间的物流联系尚不够紧密;度中心度较高的枢纽城市也是中介中心度排名靠前的城市,这些城市成为全国或区域内物流资源的辐射极,带动其他枢纽城市联动发展;网络在空间上呈现“核心-半核心-边缘”结构,“轴辐式”层级结构明显;枢纽城市群集特征明显,共分为8大子群,但子群间的互动不明显;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物流城市具有网络结构洞优势,秦皇岛、南通、嘉兴等枢纽城市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物流枢纽 物流空间 网络联系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贸易的联系强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阳茜茜 尹潇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106,共6页
文章基于数字贸易的广义定义对2009—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数字贸易额进行测算,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全球数字贸易的联系强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全球主要经济体间的数字贸易联系强度不断提升,欧美发... 文章基于数字贸易的广义定义对2009—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数字贸易额进行测算,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全球数字贸易的联系强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全球主要经济体间的数字贸易联系强度不断提升,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联系强度上具有明显优势;(2)数字贸易的空间网络整体格局基本稳定,具有“小世界”特性,可以划分为欧盟社团、亚太社团以及大西洋伙伴社团,英、美等欧美国家处于网络中心地位,长期主导全球数字贸易市场,中国在数字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正持续扩大;(3)经济水平、贸易开放度、技术创新、互联网安全基础及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显著影响数字贸易出口,经济体间电子交易和支付系统壁垒不利于数字贸易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修正引力模型 联系强度 全球数字贸易网络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城市经济联系及地缘经济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玉民 张艺方 +1 位作者 朱皓月 郭彩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5,共8页
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简称“郑洛西合作带”)是实现黄河流域中下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目前面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大、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为了探寻加强该合作带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突破口,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修正传... 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简称“郑洛西合作带”)是实现黄河流域中下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目前面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大、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为了探寻加强该合作带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突破口,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修正传统引力模型,测度了郑洛西合作带15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从社会网络视角探析了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特征,运用欧氏距离法测度了各城市组合的地缘经济关系。结果表明:1)郑洛西合作带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整体分散,经济联系强度不断上升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禁锢于各省内城市间,而省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普遍较弱且不稳定,呈现东西联系强、中部联系弱、临近关联和跳跃关联并存的格局,区域合作进展缓慢,部分边缘城市的孤岛效应仍较显著;2)郑州、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郑洛西合作带内处于经济联系的中心地位,度数中心度普遍高于其他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但西安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存在“遮蔽效应”和抑制作用;3)研究时段内,郑洛西合作带城市整体限制度降低,城市间经济联系的限制因素减少,郑州、西安、焦作、洛阳始终占据较多的结构洞,是衔接区域经济联系的“门户节点”;4)郑洛西合作带省际城市间以互补的地缘经济关系为主,省内城市间以竞争的地缘经济关系为主,西安、济源、三门峡在省际城市间互补作用较大,具备突破空间距离及行政区划的局限与其他城市开展经济合作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联系 地缘经济关系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高质量发展 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3
10
作者 钟业喜 冯兴华 文玉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9,共10页
在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基础上,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QAP分析等角度对1988~2012年长江经济带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日趋成熟,三大经济地带内城市内聚性显... 在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基础上,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QAP分析等角度对1988~2012年长江经济带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日趋成熟,三大经济地带内城市内聚性显著增强但地带间差异逐渐缩小,经济网络向均衡化发展;城市度中心性整体持续下降,经济网络出现多核心趋势,城市介中心性高值区的梯度推移特征明显;"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显示核心度高值区呈片状格局,高核心度城市由"质大量少"向"质小量多"转变,经济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呈组团式发展,组团内形成各自核心城市;QAP分析显示经济全球化、要素集聚与扩散、产业升级、交通技术创新与城市群建设等机制共同驱动着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的演变及优化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经济网络结构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朝武 樊玲玲 吴贵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强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网络特征与演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空间网络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发展速度缓慢;空间网络中核心城市多位于中下游,上游城市基本处于"孤岛"状态.2)空间网络集聚模式表现为"局部聚集,全局松散"形态,网络核心区扩散效应不稳定且范围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3)地理空间邻近、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提出,应从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次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区域城市网络的分层网络发展路径,并促进旅游发展要素的一体化建设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效率 空间网络结构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及其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聂正彦 燕彬 孙浩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42,共9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在新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下所提出的战略构想。本文从产业分工角度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特征等作以实证分析,同时考察经济距离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距...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在新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下所提出的战略构想。本文从产业分工角度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特征等作以实证分析,同时考察经济距离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距离是影响城市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经济带各节点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逐年提高,但其经济联系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经济带的集中趋势较低,存在核心——边缘结构。合理化产业布局、保证轴线畅通及提升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带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 修正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鄢小兵 徐艳兰 高谦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2,57,共7页
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联系呈现一种"单核向心模式",即武汉是整个城市圈空间联系的引力中心和辐射... 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联系呈现一种"单核向心模式",即武汉是整个城市圈空间联系的引力中心和辐射源,圈中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外围8个城市与中心城市武汉之间的联系;2有"点轴扩散"的分布特征,即城市圈经济空间联系的密集区,主要集聚在沿江沿线分布的4座城市(仙桃、武汉、鄂州、黄石)之间。据此,提出优化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联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引力模型 城市流强度 城市空间联系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4
作者 卢晶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4,共5页
文章基于2003—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 文章基于2003—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网络特征明显,网络连通效果较好且不存在等级结构,但空间关联的紧密度和稳定性有待加强;河南、山东、陕西等省份处于网络的中心,吉林、新疆、黑龙江等省份处于网络的边缘;新型城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功能板块,且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现象,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地理位置邻近、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的相似性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发展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法 修正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理念视角下发展成果测度及其动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阮敬 刘雅楠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5-43,共9页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产生更多的可被广大人民共享的发展成果,发展成果的评价问题便成为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界定共享理念下我国发展成果的理论内涵,设计出相应的发展成果测度指标体系;同时引入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出共享理念下...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产生更多的可被广大人民共享的发展成果,发展成果的评价问题便成为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界定共享理念下我国发展成果的理论内涵,设计出相应的发展成果测度指标体系;同时引入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出共享理念下发展成果的测度指数;运用XGBoost算法和SMOTE技术,提出了识别和判定发展成果的驱动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整体发展水平及大部分省份的发展成果,都保持着小幅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发展成果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而GDP增长率的重要性并不显著;此外,财政支出水平作为市场化水平的逆向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理念 发展成果 修正引力模型 XGBoost SMO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从容 向文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93-1602,共10页
西安市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推动西北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对传统引力模型中的质量、距离及引力系数等参数进行改进。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西安市及中西部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与其所在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空间联系强... 西安市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推动西北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对传统引力模型中的质量、距离及引力系数等参数进行改进。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西安市及中西部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与其所在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并比较分析西安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空间联系能力存在的差距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心城市西安的空间联系强度水平较低。在城市群内与其存在强、较强联系的城市占比仅为30%。而在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都和武汉存在强、较强联系的城市占比较高,分别为60%和48.1%。(2)关中平原城市群内中心城市西安及二级城市咸阳、宝鸡的综合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有效地发挥其辐射及承接功能。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西安的综合质量远低于成都和武汉,同时二级城市宝鸡与咸阳的综合质量与西安相差约3.4倍。(3)城市间的综合时间距离是影响西安市空间联系强度的重要因素,相较于成都而言,西安市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内其他城市间的综合时间距离在地缘相近的情况下仍然较长,直接削弱了西安的空间联系能力。因此,亟需加快建设大西安都市圈的步伐,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积极将宝鸡市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同时完善以西安市为枢纽的城市群交通网络体系,从而提升其运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关中平原城市群 城市空间联系强度 修正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洛都市圈经济联系及其网络结构演变——基于技术关联视角 被引量:4
17
作者 庞玉萍 焦淑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基于技术关联视角研究郑洛都市圈城市间经济联系及其网络结构演变特征。选取2011年、2015年和2019年3个时间截面,以郑洛都市圈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用技术关联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空间网络结构... 基于技术关联视角研究郑洛都市圈城市间经济联系及其网络结构演变特征。选取2011年、2015年和2019年3个时间截面,以郑洛都市圈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用技术关联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空间网络结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2011—2019年,郑洛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仍较低,空间结构由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型演变为多节点的“六边形”网络结构;网络密度逐步增强,郑州、洛阳始终处于网络中心和枢纽地位,济源、三门峡、开封处于网络边缘地位;网络凝聚力显著增强,形成南—北向带状分布的3个子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关联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郑洛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时空演变测度及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温馨 高维新 朱金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文章以199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网络抓获技术和修正引力模型,结合铁路交通测度经济空间联系强度,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类城市外向服务能力,通过威尔逊系数法和经济重心模型测算内向集聚力。结果显示:粤... 文章以199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网络抓获技术和修正引力模型,结合铁路交通测度经济空间联系强度,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类城市外向服务能力,通过威尔逊系数法和经济重心模型测算内向集聚力。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以广佛、港深莞、珠澳为支点骨架的"A"型经济空间格局;外向服务能力呈现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错位发展态势;内向集聚力呈现以穗莞深为中心的圈层扩散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修正引力模型 GIS网络抓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系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金勋 高维新 温馨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03-106,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跨区域、跨制度、跨国别的开放包容的国际性区域合作网络框架,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系强度对打造经济互融、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邻近区位、产业互补...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跨区域、跨制度、跨国别的开放包容的国际性区域合作网络框架,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系强度对打造经济互融、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邻近区位、产业互补、经济距离等方面多维度修正了传统引力模型,运用整体网络分析法可视化测算200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网络初步成型,中国处于对外影响力的核心位置;金融规则和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强化经济联系强度。未来"一带一路"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优化应从共建立体化的经贸格局、倡导国际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发展导向的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修正引力模型 整体网络分析法 经济联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网络下可达性与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演变--基于福建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邵博 李若然 +1 位作者 叶翀 曹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43,共11页
文章结合福建省发展现状,通过对有效平均旅行时间、日常可达性、经济潜力、经济联系强度和耦合协调度5个指标进行测度,定量分析在高铁发展下福建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并深入分析可达性与经济联系的耦合交互发展。实证表明,随着高... 文章结合福建省发展现状,通过对有效平均旅行时间、日常可达性、经济潜力、经济联系强度和耦合协调度5个指标进行测度,定量分析在高铁发展下福建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并深入分析可达性与经济联系的耦合交互发展。实证表明,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优化,全省时空距离极大缩短,为各城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重塑了区域经济格局。研究能够科学定量地分析高铁对可达性及区域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不仅为现阶段高铁沿线的区域发展提供参考,而且对国内其他区域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可达性 修正引力模型 经济联系强度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