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熟练程度汉-英双语跨语言重复启动的不对称性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恒芬 贾丽萍 +1 位作者 耿峰 白学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5,122,共6页
采用前、后掩蔽的启动范式,在短SOA(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的条件下对不同熟练程度的双语者的跨语言启动现象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汉语(第一语言L1)作为目标语言时,语言内的启动效应显著于跨语言的启动效应;英语(第二语言L2)... 采用前、后掩蔽的启动范式,在短SOA(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的条件下对不同熟练程度的双语者的跨语言启动现象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汉语(第一语言L1)作为目标语言时,语言内的启动效应显著于跨语言的启动效应;英语(第二语言L2)作为目标语言时,语言间的启动效应则显著于语言内的启动效应;该实验结果显示出了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高、低熟练程度的受试者均是如此,可以用双语加工的修正层级模型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者 双语表征 跨语言重复启动 不对称 修正层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双语者口译语义加工路径探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雪梅 柴明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非平衡双语者因双语习得背景和双语水平不对称性,更容易在口译语义加工中受到干扰,并出现翻译的不对称现象以及"脱壳"与代码转译并存等现象。现行的口译语义加工理论,如释意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语用模型研究,无法解释... 非平衡双语者因双语习得背景和双语水平不对称性,更容易在口译语义加工中受到干扰,并出现翻译的不对称现象以及"脱壳"与代码转译并存等现象。现行的口译语义加工理论,如释意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语用模型研究,无法解释非平衡双语学员口译语义加工的不对称及并行激活现象。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借鉴:修正层级模型可以解释B语水平欠缺的非平衡双语学员在译入A语和B语时的翻译不对称现象以及双语表征对口译语义加工路径的影响;而联结主义的并行分布加工模型具有并行分布、权重激活、网络互动等特点,可以解释非平衡双语者语义加工的"脱壳"和代码转译的并存现象及不同程度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语义加工路径 非平衡双语者 修正层级模型 并行分布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