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严重评分与修正创伤评分对创伤病人自发性低体温的预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天喜 沈红五 +2 位作者 姜琴 崔秋霞 孙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比较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与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对创伤病人自发性低体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急诊创伤病人2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与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对创伤病人自发性低体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急诊创伤病人2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体温值将创伤病人分为低体温组(<36℃)和非低体温组(≥36℃),使用ISS与RTS进行创伤评分,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ISS与RTS对急诊创伤病人低体温的预测价值。结果:218例创伤病人中低体温发生率为36.2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病人自发性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有ISS评分、RTS评分、Glasgow评分、是否有衣物潮湿;ISS和RTS预测创伤病人自发性低体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813,,两者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0.827,0.813,敏感度分别为0.797,0.759,预测界值分别是17分、6分。结论:ISS对创伤病人自发性低体温的预测价值高于RTS,RTS适用于院前以及急诊创伤病人的低体温预测,ISS则适用于住院或重症监护室创伤病人自发性低体温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体温 损伤严重评分 修正创伤评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在急诊创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晶晶 王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评估使用修正创伤评分(RTS)结合血红蛋白水平(HB)对急诊创伤病人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324例创伤病人,记录病人就诊时的一般资料,计算RT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目的]评估使用修正创伤评分(RTS)结合血红蛋白水平(HB)对急诊创伤病人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324例创伤病人,记录病人就诊时的一般资料,计算RT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语言评分(CRAMS)。按照ISS评分分为轻伤病人(ISS≤5分)、中伤病人(ISS 6~<16分)、重伤病人(ISS 16~25分)、严重伤病人(ISS>25分),绘制不同创伤评分评估病人收治EICU的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轻伤组115例,中伤组81例,重伤组66例,严重伤组62例;4组病人HB、RTS评分、CRAMS评分、病人去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RTS评分、CRAMS评分是预测病人需收住E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创伤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显示,RTS结合HB的评估价值最高,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80.0%。[结论]RTS-HB与原始RTS和CRAMS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病人收住EICU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创伤评分 血红蛋白 分诊 创伤评估 CRAMS评分 急诊重症监护室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S评分联合BAR预测急诊创伤绿色通道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方熙 刘丹 +3 位作者 李华 李琳 康健 周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62-1567,共6页
目的:对比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albumin ratio,BAR)对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联合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构建预... 目的:对比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albumin ratio,BAR)对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联合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构建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绿色通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8 d生存组与死亡组年龄、性别、既往史、RT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LB、BUN和BAR的临界值,通过DeLong非参数方法对比ALB、BUN与BAR预测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ROC)。将RTS评分分别联合上述3个指标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效果,并对比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最终纳入419例患者,年龄(54.3±16.4)岁,男309例(73.7%),入院前时间4.0(2.0,6.0)h,28 d死亡率7.6%(32/419)。ROC曲线示ALB≤29.5 g/L、BUN>6.97 mmol/L、BAR>7.39 mg/g分别是预测急诊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 d死亡的临界值,且BAR的预测效果优于ALB与BUN。RTS评分分别联合ALB、BUN与BAR构建预测模型RTS-ALB、RTS-BUN与RTS-BAR,预测效果均优于RTS评分,其中RTS-BAR的AUROC最大,但RTS-BAR与RTS-ALB、RTS-ALB与RTS-BUN的AUR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R预测创伤绿色通道患者28 d死亡的能力优于ALB与BUN,BAR>7.39 mg/g提示预后不佳。RTS评分联合BAR能预测创伤绿色通道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白蛋白 修正创伤评分 创伤绿色通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9
4
作者 颜雷雷 廖德珺 +2 位作者 金倩倩 汪玲玲 郑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7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探究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结果与急性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相关性,并根据RTS结果构建预测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来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治疗... 目的:探究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结果与急性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相关性,并根据RTS结果构建预测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来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治疗的239例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并采用RTS评估创伤的程度。根据患者体温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温组(<36℃)与非低体温组(≥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RT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严重创伤程度、收缩压低、血氧饱和度低(SpO_(2)<91%)、休克指数高(SI>0.86)及低RTS是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评估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0(P<0.05,95%CI:0.981~0.999)。根据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的校准曲线可知,C-index为0.890,其与理想曲线的吻合度良好。结论:简明损伤定级标准-创作严重程度评分>10.5分、收缩压<117 mmHg(1 mmHg=0.133 kPa)、SpO_(2)<91%、SI>0.86及RTS<4.22分是预测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独立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急性创伤低体温的高危患者的早期筛选以及护理流程的完善及管理具有深远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创伤评分 急性创伤 低体温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