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轮壳模态参数识别及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溧 储文彬 +3 位作者 陈雷磊 谭征宇 王佳 杨啟梁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针对某型商用车发动机飞轮壳的结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基于Block Lanczos算法获取飞轮壳的计算模态参数,基于PolyMax算法提取飞轮壳的试验模态参数。运用模态置信准则(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MAC)对试验模态振型和计算模态振型的相... 针对某型商用车发动机飞轮壳的结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基于Block Lanczos算法获取飞轮壳的计算模态参数,基于PolyMax算法提取飞轮壳的试验模态参数。运用模态置信准则(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MAC)对试验模态振型和计算模态振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更准确地识别模态参数并提升测试效率,对测点MAC值进行灵敏度分析,优化试验线框模型的测点布置。使用结构优化方法,对飞轮壳有限元模型结构参数进行修正,提升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测点的模态参数识别及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验证并提升飞轮壳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可为同类型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和模型修正提供参考,也为飞轮壳的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壳 模态分析 模态验证 灵敏度分析 有限元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切换控制的弹道修正引信滚转角控制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东晓 曹信一 申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为解决弹道修正引信在修正过程中弹体受力变化较大引起的模型非线性问题,为保证滚转角控制算法的有效控制范围可有效覆盖整个修正控制过程,采用了基于动压变化的位置-速度双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 为解决弹道修正引信在修正过程中弹体受力变化较大引起的模型非线性问题,为保证滚转角控制算法的有效控制范围可有效覆盖整个修正控制过程,采用了基于动压变化的位置-速度双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切换控制算法.在传统PID控制算法基础上引入切换控制,将PID控制系统设计成子系统,依靠引信动力学模型与动压之间的关联,以动压为切换信号制定切换规则将多个PID控制系统串联,拓宽了滚转角控制系统的有效控制范围.结合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整个弹道修正控制过程中定位精度在0.25°以内,响应时间小于0.3 s,验证了基于动压变化的PID切换控制算法对非线性的引信滚转角控制模型、持续滚转角控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控制 弹道修正 滚转角控制 比例-积分-微分(PID) 双闭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预报的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瞿思敏 陆威村 +4 位作者 蒋思军 陈辉 石朋 虞鸿 张锏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4,105,共8页
针对系统微分响应误差修正方法在水文预报中同时修正多个变量出现的信息不足的问题,考虑各变量误差在不同时段对洪水预报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以同时修正新安江模型各雨量单元降水量为例,分别采用湿润区(长... 针对系统微分响应误差修正方法在水文预报中同时修正多个变量出现的信息不足的问题,考虑各变量误差在不同时段对洪水预报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以同时修正新安江模型各雨量单元降水量为例,分别采用湿润区(长诏水库流域)的理想模型和半干旱半湿润区(日照水库流域)的实际流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经过误差修正,湿润区理想模型和半干旱半湿润区实际流域在次洪流量模拟中的平均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从0.906和0.573提升至0.994和0.809,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修正效果明显,具有跨气候区的强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系统微分响应 误差修正 比例系数 长诏水库流域 日照水库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参数优化和误差修正的STAGN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潘超 王超 +1 位作者 孙惠 孟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129,共13页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的数据关联性与误差修正适应性问题,提出基于超参数优化和误差修正单元切换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构建时空注意力门控网络预测模型,利用改进开普勒算法进行超参数优化。然后,考虑风电场数据与预测误差之...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的数据关联性与误差修正适应性问题,提出基于超参数优化和误差修正单元切换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构建时空注意力门控网络预测模型,利用改进开普勒算法进行超参数优化。然后,考虑风电场数据与预测误差之间的非线性关联,构建误差修正自适应单元。同时挖掘风速时序变化特征,构建深度学习单元。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风速矩阵梯度的误差修正单元切换策略。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风场的功率预测并与其他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预测精度上优于其他方法,且在风速复杂多变的风场仍具有较高预测精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改进开普勒算法 误差修正 风速矩阵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perband-贝叶斯优化-LSTM网络的高旋尾控修正弹修正能力研究
5
作者 周杰 王良明 +2 位作者 傅健 王彦钦 郭首邑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8-258,共11页
为快速准确地解算出高旋尾控修正弹的修正指令,针对其能力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yperband算法-贝叶斯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Hyperband algorithm-Bayesian optimization-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HBBO-LSTM)的修正能力预测模型... 为快速准确地解算出高旋尾控修正弹的修正指令,针对其能力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yperband算法-贝叶斯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Hyperband algorithm-Bayesian optimization-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HBBO-LSTM)的修正能力预测模型。建立高旋尾控修正弹的7自由度弹道模型,并使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生成大量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集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拉马努金近似公式的预处理方式,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获得空间分布均匀的样本数据。构建HBBO-LSTM网络预测模型,通过训练得到模型的最佳结构参数。提出一种融合带重启机制的余弦退火衰减和指数衰减的学习率下降策略,保证训练过程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将所述模型与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模型和反向传播网络模型在同一测试集下进行仿真实验,并与4自由度修正质点弹道方程数值积分法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HBBO-LSTM网络模型的综合均方误差为0.17 m^(2),综合平均绝对误差为0.33 m,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模型;且解算时间和预测精度均优于数值积分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能力 弹道修正 尾控弹 长短期记忆网络 Hyperband算法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盾构隧道地表沉降Peck公式参数修正 被引量:1
6
作者 郜新军 魏文宇 +1 位作者 李珊珊 苏庆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准确预测洛阳粉质黏土与砂卵石复合地层中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量,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对洛阳地铁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时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引入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单线Peck公式进行修正。结果表... 为准确预测洛阳粉质黏土与砂卵石复合地层中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量,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对洛阳地铁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时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引入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单线Peck公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针对单线隧道,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隧道横断面地表沉降得到的曲线与实际监测数据吻合度高,当修正系数α为0.4~0.9、β为0.5~0.7时得到的修正Peck公式精度最高;针对双线隧道,该地层下的地表沉降基本呈双峰“W”形,双线隧道的土体损失率η和沉降槽宽度系数K的分布区间分别为0.2%~0.8%和0.2~0.5,平均值分别为0.45%和0.37,且先行线的土体损失率均值、沉降槽宽度系数均值分别为后行线的1.4倍、1.3倍。研究成果可为洛阳典型粉质黏土与砂卵石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盾构 粉质黏土与砂卵石复合地层 PECK公式 线性拟合 地表沉降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视距传播机制下的时差定位折射修正技术
7
作者 朱庆林 孙方 +6 位作者 姚山峰 欧阳鑫信 王红光 韩杰 董翔 张守宝 赵振维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19-2126,共8页
针对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两种超视距传播机制导致的大气折射误差显著增大、严重影响三站无源时差定位系统远距离目标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超视距传播机制下的时差定位折射修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射线描迹技术精确计算大气波导和对流... 针对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两种超视距传播机制导致的大气折射误差显著增大、严重影响三站无源时差定位系统远距离目标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超视距传播机制下的时差定位折射修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射线描迹技术精确计算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环境作用下信号传播路径上的射线轨迹参数,基于时差定位CHAN算法对实测时延差进行折射误差修正,并利用几何稀释精度解算原理对修正结果进行精度评估。评估结果充分验证了修正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利用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无源时差定位系统对超视距目标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定位 大气波导 对流层散射 折射修正 射线描迹 几何稀释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对海末制导炮弹指令修正量解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王海川 郭浩 张志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0-183,共4页
针对大口径舰炮精确打击超视距海上目标的作战需求,在对末制导炮弹作战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虚拟发射目标点的指令修正量解算方法和修正数据格式,给出适应海上目标机动的适时指令修正方案,在炮弹出膛后开始计算中、末制导交接时刻... 针对大口径舰炮精确打击超视距海上目标的作战需求,在对末制导炮弹作战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虚拟发射目标点的指令修正量解算方法和修正数据格式,给出适应海上目标机动的适时指令修正方案,在炮弹出膛后开始计算中、末制导交接时刻因目标机动引起的目标位置偏差,当位置偏差量大于临界值时通过传感器发送指令修正量予以修正。该方法旨在减小因目标有意机动引起的目标预测误差,提高制导炮弹中、末制导交接的成功概率,可为远程对海末制导炮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炮 末制导炮弹 预测误差 指令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物^(134)Csγ能谱和符合修正分析
9
作者 杜云武 朱杰 +4 位作者 王亮 罗茂丹 毛万冲 李雪泓 唐远程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3-831,共9页
沉降物样品具有厚度薄、半径小、重量轻及放射性水平低的特点,沉降物γ能谱中^(134)Cs的级联符合效应较为明显,为了准确测量沉降物^(134)Cs活度浓度,研究^(134)Cs衰变过程对γ能谱探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衰变纲图,^(134)Cs衰变分... 沉降物样品具有厚度薄、半径小、重量轻及放射性水平低的特点,沉降物γ能谱中^(134)Cs的级联符合效应较为明显,为了准确测量沉降物^(134)Cs活度浓度,研究^(134)Cs衰变过程对γ能谱探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衰变纲图,^(134)Cs衰变分解为9个过程,采用试验和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仿真沉降物^(134)Cs衰变过程,记录每个过程无符合计数和符合计数,开展^(134)Csγ能谱特征峰和级联符合相加修正分析。研究表明:^(134)Csγ能谱不同能量的特征峰由一个或几个不同衰变过程决定,并且每个衰变过程均发生级联符合相加,使其全能峰计数减少;1 168 keV、1 365 keV全能峰同时受到其他衰变过程级联符合相加峰影响,使其全能峰计数增加;605 keV、796 keV全能峰级联符合相加修正因子均为1.29,569 keV、563 keV全能峰级联符合相加修正因子均为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变纲图 ^(134)Cs Γ能谱 符合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重力控制的gPhone重力仪漂移修正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源 崔庆谷 +4 位作者 黑贺堂 黄江培 周文敏 字承柱 陈阳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5-692,共8页
针对gPhone连续重力仪漂移修正困难的情况,收集2019年1月—2024年5月云龙地震台gPhone连续重力仪观测数据,采用流动重力数据控制的方法进行漂移修正,并与目前常用的小波滤波和多项式拟合修正方法进行比较,修正后的结果显示:①5.4 a累计... 针对gPhone连续重力仪漂移修正困难的情况,收集2019年1月—2024年5月云龙地震台gPhone连续重力仪观测数据,采用流动重力数据控制的方法进行漂移修正,并与目前常用的小波滤波和多项式拟合修正方法进行比较,修正后的结果显示:①5.4 a累计变化量从约1374×10-8 m/s 2降至69×10-8 m/s 2;②漂移修正结果与5阶多项式修正结果相似;③模型评价结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④残差分布与5阶多项式修正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连续重力仪 流动重力 多项式 小波滤波 漂移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不锈钢晶粒生长修正模型研究
11
作者 郑海生 申道明 闫金友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9,共7页
为了研究45Cr14Ni14W2Mo耐热不锈钢晶粒生长行为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晶粒生长试验。定性分析了微观组织形貌,确定温度在1100~1200K内,耐热不锈钢晶粒呈现为等轴晶;而温度在1300~1400 K内,则表现为混晶形态。同时,还定量分析了平均晶粒尺... 为了研究45Cr14Ni14W2Mo耐热不锈钢晶粒生长行为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晶粒生长试验。定性分析了微观组织形貌,确定温度在1100~1200K内,耐热不锈钢晶粒呈现为等轴晶;而温度在1300~1400 K内,则表现为混晶形态。同时,还定量分析了平均晶粒尺寸,并深入探讨了保温时间和温度对耐热不锈钢晶粒生长行为的具体影响。针对耐热不锈钢晶粒的生长规律,基于传统的Sellar和Beck模型,提出并计算了一个修正的晶粒生长数学模型,用以表征和预测耐热不锈钢晶粒的生长行为。结果显示,该修正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在预测精度上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不锈钢 晶粒生长 修正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空湿度传感器太阳辐射误差理论修正与实验验证
12
作者 张加宏 沙秩生 +2 位作者 王立 刘清惓 李敏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2-1189,共8页
为了修正太阳辐射对探空湿度测量的影响,首先分析研究了太阳辐射引起湿度测量误差的机理,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进行仿真模拟,并设计与构建了硬件电路和实验验证平台。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表... 为了修正太阳辐射对探空湿度测量的影响,首先分析研究了太阳辐射引起湿度测量误差的机理,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进行仿真模拟,并设计与构建了硬件电路和实验验证平台。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太阳高度角等三个因素对湿敏电阻的升温量产生正相关影响,升温量可达5℃,引起的湿度测量相对误差约20%。实验测试发现太阳辐射导致湿度测量出现偏干误差,且温度升温量越大、湿度测量的太阳辐射偏干误差越显著,这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表明CFD理论模拟可以用于探空湿度测量太阳辐射误差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计算流体动力学 探空湿度传感器 误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源^(110 m)Agγ级联符合修正分析
13
作者 杜云武 毕朝文 +3 位作者 王亮 王茜 李元东 余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8-667,共10页
核电厂环境介质中^(110 m)Ag放射性水平一般较低,经浓缩富集制得薄厚度源,薄源的^(110 m)Agγ能谱级联符合效应较大,为了准确测量薄源^(110 m)Ag活度浓度,研究薄源^(110 m)Ag衰变过程γ能谱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衰变纲图分解^(110 m)A... 核电厂环境介质中^(110 m)Ag放射性水平一般较低,经浓缩富集制得薄厚度源,薄源的^(110 m)Agγ能谱级联符合效应较大,为了准确测量薄源^(110 m)Ag活度浓度,研究薄源^(110 m)Ag衰变过程γ能谱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衰变纲图分解^(110 m)Ag衰变为12个过程,采用蒙特卡罗仿真^(110 m)Ag衰变过程,记录每个过程无符合计数和符合计数,开展薄源^(110 m)Agγ能谱特征峰和级联符合修正分析。研究表明:^(110 m)Agγ能谱不同能量的特征峰由一个或几个不同衰变过程决定,并且每个衰变过程均发生3或4条γ级联符合相加,使其全能峰计数减少;1384.31 keV、1475.79 keV、1505.04 keV、1562.30 keV全能峰同时受到其他衰变过程级联符合相加峰影响,使其全能峰计数增加;其符合修正因子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1.89、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变纲图 ^(110 m)Ag Γ能谱 符合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的时间域粘声多参数全波形反演研究
14
作者 李振春 赵贤阳 +3 位作者 张春燕 张凯 徐夷鹏 孟繁琨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实际地下介质具有粘滞性,研究粘声介质下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具有实际意义。针对全波形反演中Hessian矩阵计算复杂、共轭梯度法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将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应用到全波形反演中。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使用了更多的梯度信息,具有和... 实际地下介质具有粘滞性,研究粘声介质下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具有实际意义。针对全波形反演中Hessian矩阵计算复杂、共轭梯度法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将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应用到全波形反演中。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使用了更多的梯度信息,具有和拟牛顿法相似的结构和性质,在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可以提升反演效果,计算量仅有少量增加。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标准线性固体(SLS)模型的时间域粘声多参数全波形反演的研究。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FR共轭梯度法,修正后的方法可以得到更精确的反演结果,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深部反演效果更好,并通过两步法反演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品质因子的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粘声波方程 速度 品质因子 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掘进机光纤惯导自适应零速修正方法
15
作者 毛清华 周庆 +3 位作者 柴建权 陈彦璋 杨文娟 薛旭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324,共12页
高精度光纤惯导与高精度位置传感器融合定位是实现煤矿巷道掘进机精确定位的有效方法,但高精度光纤惯导成本较高且误差随时间累积,如何通过低成本、低精度的光纤惯导自适应零速修正达到高精度光纤惯导性能和消除累积误差是目前亟待解决... 高精度光纤惯导与高精度位置传感器融合定位是实现煤矿巷道掘进机精确定位的有效方法,但高精度光纤惯导成本较高且误差随时间累积,如何通过低成本、低精度的光纤惯导自适应零速修正达到高精度光纤惯导性能和消除累积误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零速检测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结合的煤矿掘进机光纤惯导自适应零速修正方法。针对掘进机光纤惯导传统阈值方法零速检测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CA-SCSO-SVM(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Sand Cat Swarm Optimization,SCSO;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零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掘进机振动信号进行零速检测,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VMD分解并根据相关系数选取IMF分量,其次提取IMF分量的时频域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以降低诊断模型复杂度与数据分析难度,最后通过引入沙猫群优化算法优化核函数与惩罚参数提高零速检测的准确率。针对高精度光纤惯导成本较高和误差随时间累积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零速修正方法,该方法根据掘进机零速检测结果和掘进机运动特性确定的修正间隔时间,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在零速时刻的速度误差和角速度误差作为观测量进行自适应零速修正。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零速检测和零速修正的试验验证。零速检测试验中,将本文方法、SVM方法、GA-SVM方法和PSO-SVM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零速检测准确度最高,达到了96.5%。零速修正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零速修正方法能有效降低光纤惯导的姿态误差和提升掘进机姿态检测精度,且修正间隔时间越短误差估计越准确、修正后的姿态精度越高,修正间隔时间为10 min时,能够使0.1(°)/h的光纤惯导达到0.057(°)/h的姿态检测精度,实现了低精度光纤惯导达到高精度定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光纤惯导 零速修正 振动检测 SVM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定位的输电线长动态修正及综合行波测距方法
16
作者 李振兴 刘凯 +3 位作者 胡聪 皮志勇 翁汉琍 李振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高压输电线路在不同负载下线长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基于固定线长的行波测距结果。考虑架空地线不受负荷影响,以地线为参考,应用图像识别定位技术标定地线、输电线相对坐标,并基于架空线路方程的理论推导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考虑输电杆... 高压输电线路在不同负载下线长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基于固定线长的行波测距结果。考虑架空地线不受负荷影响,以地线为参考,应用图像识别定位技术标定地线、输电线相对坐标,并基于架空线路方程的理论推导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考虑输电杆塔等高、不等高场景,以悬链线方程为基础,转换应力/比载之比为单一变量,对应图像识别定位的地线-输电线高差H构建输电线长修正模型。进一步考虑视觉下的等间隔多点高差分布,应用曲线拟合技术,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最后将修正线长应用到单端和双端行波测距中,并提出基于最小误差的综合行波测距权重分配,仿真验证了所提线长修正效果及其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长修正 行波测距 地线-输电线高差 图像识别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箍筋约束作用的超高强混凝土预制柱轴压承载力修正计算
17
作者 王素裹 邱崴 +1 位作者 郑宜 范冰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0,共11页
为探析箍筋约束作用对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先开展了足尺的超高强混凝土柱和普通柱轴心受压破坏对比试验,研究了超高强柱与普通柱在裂缝开展规律、破坏形态及极限承载力上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有限... 为探析箍筋约束作用对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先开展了足尺的超高强混凝土柱和普通柱轴心受压破坏对比试验,研究了超高强柱与普通柱在裂缝开展规律、破坏形态及极限承载力上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有限元分析,继续针对36个超高强混凝土足尺柱进行了模拟,重点分析了箍筋形式、箍筋间距、箍筋直径等参数对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和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考虑箍筋约束作用的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修正计算公式,并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按等强设计的超高强混凝土柱比普通混凝土柱具有更高的极限承载力,但比普通混凝土柱具有更大脆性,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材料破坏比普通混凝土柱更为明显;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产生的约束作用对超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起到了提高作用,改变箍筋形式、箍筋间距、箍筋直径对超高强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以及峰值压应变会有较明显的影响;该文提出的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修正计算公式,结合了研究得出的超高强混凝土柱与普通柱的区别,考虑了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效果,相比规范所提的未考虑箍筋约束且主要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更能在保证安全余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轴心受压 箍筋约束 承载力修正公式 约束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轨单星的钟差修正定位方法
18
作者 苏佳 靳晓会 +1 位作者 易卿武 孙洪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2-487,共6页
针对传统定位方法在单星情况下定位精度差、收敛速度慢、受钟漂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钟差修正的伪距/多普勒联合定位模型,将钟差数学模型与伪距观测方程、多普勒观测方程结合,通过钟差数学模型与多普勒观测方程同时估测钟漂,消除接收机... 针对传统定位方法在单星情况下定位精度差、收敛速度慢、受钟漂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钟差修正的伪距/多普勒联合定位模型,将钟差数学模型与伪距观测方程、多普勒观测方程结合,通过钟差数学模型与多普勒观测方程同时估测钟漂,消除接收机钟漂变化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在仿真场景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钟差修正的伪距/多普勒联合定位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优定位精度可达219 m,相较于多普勒定位方法提升59.4%;伪距测量误差为1 m时,定位精度达169 m,收敛时间在300 s左右;频率测量误差为0.5 Hz时,定位精度在14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 钟差修正 伪距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坐标修正的工业机械手逆运动学研究
19
作者 孙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2,共6页
针对某6R机械手构型的逆运动学解析解求解难题,提出了一种D-H坐标修正方法,可快速求出逆解,研究了连续轨迹控制中的轨迹规划问题。以IRB2600机械手为例,首先建立标准D-H坐标,绘制工作空间,确认各关节转角范围,进行机械手运动学分析,然... 针对某6R机械手构型的逆运动学解析解求解难题,提出了一种D-H坐标修正方法,可快速求出逆解,研究了连续轨迹控制中的轨迹规划问题。以IRB2600机械手为例,首先建立标准D-H坐标,绘制工作空间,确认各关节转角范围,进行机械手运动学分析,然后提出D-H坐标修正方法,结合欧拉角选择机械手初始位置,进行逆运动学分析,导出逆解解析式,并建立唯一解的优化模型。在轨迹规划实例中,分析轨迹任务的可达性,在直角空间增加路径点,应用逆解解析式将路径点转化为关节角位移,雅可比逆矩阵将速度转化为关节转速,以三次多项式实现轨迹规划。最后采用Robotics Toolbox对轨迹规划结果进行仿真,通过轨迹验证和误差分析,验证了轨迹规划的合理性。研究对机械手的轨迹规划,特别是逆运动学求解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运动学 D-H坐标 修正 欧拉角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分解、LSTM-ELM和误差修正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建国 秦远 周路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2-334,共13页
精准预测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策略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AQI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并结合了二次分解(Secondary Decomposition,SD)、优化算法、双尺度预测和误差修正的方法... 精准预测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策略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AQI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并结合了二次分解(Secondary Decomposition,SD)、优化算法、双尺度预测和误差修正的方法。首先,采用改良的自适应白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ICEEMDAN)和样本熵(Sample Entropy,SE)对原始AQI序列进行分解并重构,获得高频、中频和低频3个频率分量。其次,利用经过北方苍鹰算法(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NGO)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对高频分量进行二次分解,进一步降低其复杂度。再次,引入向量加权平均算法(Weighed Mean of Vectors Algorithm,INFO)对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利用INFO-LSTM预测高频分量分解后的子序列,进而利用INFO-ELM分别预测中、低频分量,并将所得预测结果进行线性叠加。最后,利用NGO-VMD和INFO-ELM对误差序列进行分解和预测,并对初次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AQI预测值。研究选取北京、上海和成都3个典型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比了7个对照试验,发现基于二次分解、LSTM-ELM和误差修正的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该模型可为治理空气污染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二次分解 长短期记忆网络 极限学习机 向量加权平均算法 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