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家与修律:沈家本先生后裔考
1
作者 韩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9,共16页
以沈承熙为代表的沈氏后裔,对沈家本先生的官场活动与修律事业,亦有隐形贡献。他们陪伴沈家本先生完成了十年的修律事业,在繁冗的修律事务、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紧张的官场斗法中,给了他遮风挡雨的心灵栖息之地。他们构筑了沈家本先生的生... 以沈承熙为代表的沈氏后裔,对沈家本先生的官场活动与修律事业,亦有隐形贡献。他们陪伴沈家本先生完成了十年的修律事业,在繁冗的修律事务、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紧张的官场斗法中,给了他遮风挡雨的心灵栖息之地。他们构筑了沈家本先生的生活情境,为以儒家“修齐治平”为追求、以“封妻荫子”为荣耀的传统士大夫沈家本先生的官场活动与修律事业,提供了来自家庭层面的精神慰藉与行为支持。然而,对于沈家本先生后裔的情况,学界鲜有专门研究,为数不多的相关论述又多有错漏。以沈家本先生次子沈承熙为例,考察这些后裔的生平行迹,可以为厘清沈家本先生的亲属关系网络,钩沉沈家本先生的血脉传承,展现沈家本先生的齐家之力与修律之功,丰富沈家本先生的研究维度,全面检讨沈家本先生在晚清法律转型中的历史贡献,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沈承熙 后裔 修律 法律人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修律的方法与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37-41,共5页
清末修律运动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过渡的转折点。从法律形式与精神两方面看,清末法制变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而从其出发点与方式方法上,它又体现出改良的意图与特征。这种改良与革命的历史性... 清末修律运动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过渡的转折点。从法律形式与精神两方面看,清末法制变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而从其出发点与方式方法上,它又体现出改良的意图与特征。这种改良与革命的历史性统一,反映出社会领域中法制变革的特殊性。我们应辩证而历史地看待这一时期法制变革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修律 法制 革命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修律中的废刑讯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欣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119,共8页
刑讯在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运作中本有其特殊的功能。"海通"以来,西人却以之为中律野蛮的重要表征。甲午、庚子以后,西潮的影响愈趋扩大,朝廷和读书人开始自认野蛮,倡导包括废刑讯在内的带根本性的法律改革。修律大臣和朝廷高... 刑讯在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运作中本有其特殊的功能。"海通"以来,西人却以之为中律野蛮的重要表征。甲午、庚子以后,西潮的影响愈趋扩大,朝廷和读书人开始自认野蛮,倡导包括废刑讯在内的带根本性的法律改革。修律大臣和朝廷高层并非从维持社会治安的角度,而是从收回治外法权的视角去思考问题,骤然废止刑讯(只保留死罪可刑讯),将刑部、御史和督抚认为废刑讯将不利于审讯的谏言置之不理。结果废刑讯的谕旨实际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原来寄予厚望的西式审判厅之效果也不理想,反而导致讼狱积压、滥用非刑的恶果,于斯可见清季修律急于收回治外法权而不顾实际国情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修律 刑讯 口供定案 沈家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因素的冲击与回应:清末修律动因再探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32,共6页
清末修律活动是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开端。导致这场变革的动因主要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立宪修律是中国社会内部对外来冲击的回应举措之一 ,靠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变化很难自发地完成这场变革。从洋务运动、戊... 清末修律活动是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开端。导致这场变革的动因主要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立宪修律是中国社会内部对外来冲击的回应举措之一 ,靠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变化很难自发地完成这场变革。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新政修律这三次渐进式变革 ,实际上是一个原因导致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结果。应将清末修律放到“冲击、回应”这个背景中去考察 ,外来冲击与中国社会的回应是一个交互作用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修律活动 外来因素 动因 西方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新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5,共3页
本文依循"清末修律"的历史脉络,从三个方面对"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进行研究:"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的主要原因;"百日维新"期间新闻出版立法的有益尝试;从"报禁"开放到近代新... 本文依循"清末修律"的历史脉络,从三个方面对"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进行研究:"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的主要原因;"百日维新"期间新闻出版立法的有益尝试;从"报禁"开放到近代新闻出版法制的初步建成等。本文反映了"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修律 新闻出版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6
作者 肖传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3-55,共3页
修律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政是清末统治者为挽救苟延残喘的政权而采取的应时之策,带有明显的反动性;但同时不可否认,它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修律也是如此,它是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修律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政是清末统治者为挽救苟延残喘的政权而采取的应时之策,带有明显的反动性;但同时不可否认,它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修律也是如此,它是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具有它的反动性;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引进了一些近代的法律思想和原则,推动了中国法制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修律 法制近代化 商律 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修律前西方法学输入述论
7
作者 李俊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136,共4页
历时十年的清末修律,是中国传统法制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变革的启动,与晚清时期传统法制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之需,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有关,也与国门大开后西方法学不断输入,对传统法律观念形成强烈冲击,进而不断瓦解人们对传统法制... 历时十年的清末修律,是中国传统法制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变革的启动,与晚清时期传统法制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之需,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有关,也与国门大开后西方法学不断输入,对传统法律观念形成强烈冲击,进而不断瓦解人们对传统法制的遵从心理有关。西方法学在晚清社会输入所凸显的坎坷,从本质上讲,是它与晚清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凿枘不合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修律 西方法学 法制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家本的人权思想对清末修律的影响
8
作者 赵玉环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3,共4页
随着西学的东渐,人权思想在中国近代开始产生。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沈家本的人权思想是在吸收中国传统人道主义与西方人权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对清末修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人权法的崛起和清末人权的发展。但其人... 随着西学的东渐,人权思想在中国近代开始产生。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沈家本的人权思想是在吸收中国传统人道主义与西方人权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对清末修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人权法的崛起和清末人权的发展。但其人权思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权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人权思想 清末修律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酌古准今 镕铸东西 评沈家本修律 被引量:1
9
作者 耘耕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8-84,共7页
1913年沈家本逝世时,北京法学界、法司机关,他的亲朋好友、门生故旧纷纷致辞祭悼,缅怀一代法学泰斗的功绩,称其“修订法典,镕铸东西”,“任支那法系于一身合周汉唐元明以迄清朝酌古准今……识世界大同之主义参英美法德日而成新律治内安... 1913年沈家本逝世时,北京法学界、法司机关,他的亲朋好友、门生故旧纷纷致辞祭悼,缅怀一代法学泰斗的功绩,称其“修订法典,镕铸东西”,“任支那法系于一身合周汉唐元明以迄清朝酌古准今……识世界大同之主义参英美法德日而成新律治内安外……”①。沈家本所订新律并未施行,“治内安外”当然无从说起。然就其修贡献和法学研究成就而言,“酌古准今”、“镕铸东西”,确为盖棺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修律 礼教派 法学界 法律改革 渐进主义 新律 中国法律 研究成就 融合中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修律时期诉讼法律思想评析
10
作者 张桂梅 《政法论丛》 2009年第1期110-112,F0003,共4页
诉讼法律思想是清末修律时期新法律思潮中的一股,当时的中国法学家开始对诉讼程序正义、独立编纂诉讼法典、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列编纂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虽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开拓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时代局限性。对... 诉讼法律思想是清末修律时期新法律思潮中的一股,当时的中国法学家开始对诉讼程序正义、独立编纂诉讼法典、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列编纂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虽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开拓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时代局限性。对清末诉讼法律思想的研究,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既要大胆吸收外国先进的东西,又要对我们的传统进行合理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修律 诉讼法律 思想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末修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凤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50-53,共4页
试论清末修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张凤磊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努力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尚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笔者特提出两点辩证和补遗,以请教于同仁。一、领事裁判权与“修... 试论清末修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张凤磊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努力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尚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笔者特提出两点辩证和补遗,以请教于同仁。一、领事裁判权与“修律”的关系长期以来,法律史学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修律 清政府 沈家本 指导思想 裁判权 清末新政 《大清新刑律》 伍廷芳 修订法律 义和团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与清末修律
12
作者 冯玉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132,共4页
对于清末变法修律中的法、礼之争,以前的研究对于礼教派,不仅给予的关注不够,且多以陪衬、保守甚至反派的面目出现,这样的研究多有偏颇。作为礼教派最重要代表的张之洞,不仅对清末变法修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奠基作用,他还是甄选修... 对于清末变法修律中的法、礼之争,以前的研究对于礼教派,不仅给予的关注不够,且多以陪衬、保守甚至反派的面目出现,这样的研究多有偏颇。作为礼教派最重要代表的张之洞,不仅对清末变法修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奠基作用,他还是甄选修律人才的主要决策者和匡正修律内容的主要决定者,对于张之洞在清末修律中的地位和作用需给予正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变法修律 礼法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之洞与沈家本的修律
13
作者 唐自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72-76,共5页
张之洞是清末封疆大吏,洋务派重要代表,辞世前两年还出任军机大臣。沈家本乃清末法学名家,清末修订法律的实际主持者。在修律的礼法之争中,张沈分别为礼教派和法理派的首领。通过对他们关系的剖析,探讨张之洞对沈家本修律的影响,对于研... 张之洞是清末封疆大吏,洋务派重要代表,辞世前两年还出任军机大臣。沈家本乃清末法学名家,清末修订法律的实际主持者。在修律的礼法之争中,张沈分别为礼教派和法理派的首领。通过对他们关系的剖析,探讨张之洞对沈家本修律的影响,对于研究沈家本的法律思想,无疑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张之洞 修律 刑律 礼教派 劳乃宣 礼法之争 修订法律 诉讼法 法理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家本与清末刑罚轻缓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赖早兴 董丽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沈家本在清末修律中主持修律工作,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化之门。其中,沈家本对清朝刑律的修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促成中国刑法近代化方面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以说沈家本主导了清末刑罚力度上的轻缓化。
关键词 沈家本 刑罚 清末修律 中国刑法 中国法律 近代化 修订 主导 清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礼法之争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瑞 郭大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6-100,共5页
清末修律是清朝统治阶级挽救危机、推行“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修订法律的指导思想上 ,统治阶级内部存在较大分歧。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杨度为代表的法治派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长达近 1 0年的争论 ,... 清末修律是清朝统治阶级挽救危机、推行“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修订法律的指导思想上 ,统治阶级内部存在较大分歧。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杨度为代表的法治派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长达近 1 0年的争论 ,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方向 ,启动了中国法律由封建化向近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律 指导思想 争论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与伦理的“分”与“合”——关于清末“礼法之争”背后的思考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拥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8-76,共9页
清末的"礼法之争"背后实际是主权和"国本"之争,是进化理性和建构理性之间的冲突,是"中国国情论"和"普适经验论"之间的碰撞。这些问题虽发生在当时,但仍及于现在,引发了关于对当代中国法律主体... 清末的"礼法之争"背后实际是主权和"国本"之争,是进化理性和建构理性之间的冲突,是"中国国情论"和"普适经验论"之间的碰撞。这些问题虽发生在当时,但仍及于现在,引发了关于对当代中国法律主体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法之争” 中国传统文化 法理派 礼教派 法律主体性 清末修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礼法之争背后的法律思想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柴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礼法之争实质上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在立法过程的必然反映,对其的评价不应脱离当时的社会客观情况。本文首先从沈家本重视中国传统、学习引进西法、谋求中西法的融合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法理派的法律思想。其次,分析了礼教派法律思想... 礼法之争实质上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在立法过程的必然反映,对其的评价不应脱离当时的社会客观情况。本文首先从沈家本重视中国传统、学习引进西法、谋求中西法的融合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法理派的法律思想。其次,分析了礼教派法律思想的合理性,冲突论争只是体现了中国法律思想家移植西方法律文化以及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变法修律 法理派 礼教派 论争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绪三十二年章董氏《刑律草案》(稿本)所附签注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家红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1911年,《大清新刑律》颁布,标志着中国刑法典诞生。百年来,我国刑法的曲折发展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2010年4月17日至18日,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举办了"中国刑法典诞生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对于清末修律以来中国的刑... 1911年,《大清新刑律》颁布,标志着中国刑法典诞生。百年来,我国刑法的曲折发展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2010年4月17日至18日,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举办了"中国刑法典诞生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对于清末修律以来中国的刑法体系、罪名、刑事司法等方面的转变进行了集中交流。本期热点笔谈的三篇文章皆是提交于该研讨会的佳作,在此一并刊载,希翼借此及时展现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于百年中国刑法史的反思。对于学界名家黄源盛教授,及孙家红、孔庆平两位博士的赐稿,及俞江教授的协助组稿,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案语 修律 条文 按语 稿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法系与中国传统法的转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爱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清末修律之后,中国法律发生了转型,古老的中华法系传统转化为带有大陆法系性质的近代法律体系。伴随着法律性质的变化,大陆法系固有的法律缺陷同样渗透到了中国近现代法律,其中,立法上的工具主义、法律的政治色彩和法律思维的逻辑封闭性... 清末修律之后,中国法律发生了转型,古老的中华法系传统转化为带有大陆法系性质的近代法律体系。伴随着法律性质的变化,大陆法系固有的法律缺陷同样渗透到了中国近现代法律,其中,立法上的工具主义、法律的政治色彩和法律思维的逻辑封闭性,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现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法系 清末修律 大陆法系的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与清末法律近代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远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在中国法律史学术领域与高校教材中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张之洞是清末变法修律的反对派。本文则提出 ,是张之洞率先倡导变法修律并举荐修律大臣 ,其变法修律主张初步体现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时代趋向 ,其与沈家本之间的争论属于渐进还是激... 在中国法律史学术领域与高校教材中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张之洞是清末变法修律的反对派。本文则提出 ,是张之洞率先倡导变法修律并举荐修律大臣 ,其变法修律主张初步体现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时代趋向 ,其与沈家本之间的争论属于渐进还是激进之争 ,因此张之洞乃是清末法律近代化的促进派 ,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清末政府 变法修律 沈家本 法律近代化 法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