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刑民衔接的困境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红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190,共11页
《民法典》第1234条确定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为环境犯罪造成的生态损害的修复提供了实体法依据,但也引发了环境犯罪中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刑民衔接问题。在实体层面,由于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在性质上属于环境民事责任,相较于环境刑事责任具...
《民法典》第1234条确定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为环境犯罪造成的生态损害的修复提供了实体法依据,但也引发了环境犯罪中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刑民衔接问题。在实体层面,由于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在性质上属于环境民事责任,相较于环境刑事责任具有优位性,可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作为环境刑事案件的酌定从宽情节以保障其优位性的有效落实;在程序层面,基于当前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民事实现路径为生态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二元诉讼模式,应当在“刑主民辅”的司法背景下,统筹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与环境刑事责任,衔接好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具体优化路径包括:在实体层面,应当把扩大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量刑情节的适用范围,并确定其从宽幅度;在程序衔接层面,应当充分发挥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并充分尊重行政主体的环境保护和管理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生态环境责任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刑民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元诉讼模式下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52
2
作者
胡静
崔梦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8,共16页
无论采取何种诉讼模式或者获得何种判决结果,只有环境修复活动完成并符合修复目标,才意味着环境修复责任的最终实现。实践中的赔偿款多数并未用于环境修复,有必要研究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我国现行环境修复责任的实现以司法为主...
无论采取何种诉讼模式或者获得何种判决结果,只有环境修复活动完成并符合修复目标,才意味着环境修复责任的最终实现。实践中的赔偿款多数并未用于环境修复,有必要研究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我国现行环境修复责任的实现以司法为主导并呈现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二元诉讼模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下,影响环境修复可行性的赔偿金的"认领"和环境修复的专业性这两个难题无法通过其履行手段加以化解,相比之下,这两个难题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下相对更容易化解。因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履行方面更具有可行性。相应地,针对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提起两类诉讼时,从可行性角度考虑,行政机关不能缺席,应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
修复
责任
履行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修复目标司法确认的类型化构造
被引量:
9
3
作者
高利红
张俊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配置程度。司法确认生态环境修复目标的实践中存在损害前状态和功能的适用不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被基本弃用和具体指向笼统模糊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司法中恢复原状思维的影响难以消弭以及现实...
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配置程度。司法确认生态环境修复目标的实践中存在损害前状态和功能的适用不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被基本弃用和具体指向笼统模糊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司法中恢复原状思维的影响难以消弭以及现实危害的规制被过度关注。司法应当将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划分为基线水平、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和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然后根据生态环境的特质确认适宜的修复目标。对于价值较高的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价值特殊的生态环境,即便在经济不合理的情况下,也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人类密切相关的受污染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当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较为宽松之时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修复目标进行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修复
责任
修复
目标
司法确认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恢复性司法在生态环境刑罚中的定位重构
被引量:
23
4
作者
徐军
钟友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2-556,共5页
传统刑事法律对生态环境犯罪的规制仅以“自由刑+罚金刑”的模式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惩罚,却对受损的生态环境本身缺乏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使得恢复性司法被引入生态环境犯罪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它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符合刑罚轻...
传统刑事法律对生态环境犯罪的规制仅以“自由刑+罚金刑”的模式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惩罚,却对受损的生态环境本身缺乏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使得恢复性司法被引入生态环境犯罪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它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符合刑罚轻缓化与刑罚人道主义的发展趋势;新型环境正义观的要求;理念与生态环境刑罚的目的相契合。但恢复性司法在中国刑罚中的定位一直处于争议,主要有刑罚种类说、量刑情节说、非刑罚处罚措施说等学说。应该将恢复性措施定位为法院在量刑时的轻缓化事由,并将恢复性措施纳入社区矫正方案予以执行,以此保障受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犯罪
恢复性司法
生态环境
修复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刑民衔接的困境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红梅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量刑研究中心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190,共11页
基金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私法协动视角下环境犯罪修复生态环境研究”(项目号:2021BS1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民法典》第1234条确定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为环境犯罪造成的生态损害的修复提供了实体法依据,但也引发了环境犯罪中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刑民衔接问题。在实体层面,由于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在性质上属于环境民事责任,相较于环境刑事责任具有优位性,可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作为环境刑事案件的酌定从宽情节以保障其优位性的有效落实;在程序层面,基于当前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民事实现路径为生态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二元诉讼模式,应当在“刑主民辅”的司法背景下,统筹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与环境刑事责任,衔接好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具体优化路径包括:在实体层面,应当把扩大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量刑情节的适用范围,并确定其从宽幅度;在程序衔接层面,应当充分发挥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并充分尊重行政主体的环境保护和管理职能。
关键词
修复生态环境责任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刑民衔接
Keywords
responsibility for repai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riminal incid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criminal civil connection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元诉讼模式下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52
2
作者
胡静
崔梦钰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8,共1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污染场地修复责任性质及其实现机制研究”(17YJA820008)
文摘
无论采取何种诉讼模式或者获得何种判决结果,只有环境修复活动完成并符合修复目标,才意味着环境修复责任的最终实现。实践中的赔偿款多数并未用于环境修复,有必要研究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我国现行环境修复责任的实现以司法为主导并呈现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二元诉讼模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下,影响环境修复可行性的赔偿金的"认领"和环境修复的专业性这两个难题无法通过其履行手段加以化解,相比之下,这两个难题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下相对更容易化解。因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履行方面更具有可行性。相应地,针对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提起两类诉讼时,从可行性角度考虑,行政机关不能缺席,应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为主。
关键词
环境
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
修复
责任
履行可行性
Keywords
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compens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responsibility
feasibility
分类号
D912.60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修复目标司法确认的类型化构造
被引量:
9
3
作者
高利红
张俊生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土地收储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19BFX179)。
文摘
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配置程度。司法确认生态环境修复目标的实践中存在损害前状态和功能的适用不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被基本弃用和具体指向笼统模糊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司法中恢复原状思维的影响难以消弭以及现实危害的规制被过度关注。司法应当将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划分为基线水平、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和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然后根据生态环境的特质确认适宜的修复目标。对于价值较高的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价值特殊的生态环境,即便在经济不合理的情况下,也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人类密切相关的受污染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当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较为宽松之时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修复目标进行适用。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修复
责任
修复
目标
司法确认
类型化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liability
Restoration goal
Judicial confirmation
Typification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恢复性司法在生态环境刑罚中的定位重构
被引量:
23
4
作者
徐军
钟友琴
机构
河海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2-556,共5页
文摘
传统刑事法律对生态环境犯罪的规制仅以“自由刑+罚金刑”的模式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惩罚,却对受损的生态环境本身缺乏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使得恢复性司法被引入生态环境犯罪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它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符合刑罚轻缓化与刑罚人道主义的发展趋势;新型环境正义观的要求;理念与生态环境刑罚的目的相契合。但恢复性司法在中国刑罚中的定位一直处于争议,主要有刑罚种类说、量刑情节说、非刑罚处罚措施说等学说。应该将恢复性措施定位为法院在量刑时的轻缓化事由,并将恢复性措施纳入社区矫正方案予以执行,以此保障受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犯罪
恢复性司法
生态环境
修复
责任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rime
estorative justi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responsibility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刑民衔接的困境与完善路径
杨红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元诉讼模式下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研究
胡静
崔梦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态修复目标司法确认的类型化构造
高利红
张俊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恢复性司法在生态环境刑罚中的定位重构
徐军
钟友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