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粒径沉积物养护海滩后演化差异性分析——以洞头区蓝色海湾东岙、凸垄底海滩修复工程为例
1
作者 雷刚 何天成 +5 位作者 李昌达 郑吉祥 蔡锋 戚洪帅 刘根 赵绍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不同粒径沉积物养护海滩工程后演化特征具有差异性。本研究以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沙滩修复工程和凸垄底卵石滩修复工程为例,基于工程后多期次岸线、沙滩剖面地形调查数据,分析了海滩岸线、沙滩剖面形态演化过程和相关指标变化。研究发现,... 不同粒径沉积物养护海滩工程后演化特征具有差异性。本研究以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沙滩修复工程和凸垄底卵石滩修复工程为例,基于工程后多期次岸线、沙滩剖面地形调查数据,分析了海滩岸线、沙滩剖面形态演化过程和相关指标变化。研究发现,修复后沙滩、修复卵石滩的演化特征不同,其岸线以上海滩宽度保留率分别为87.10%、121.35%,海滩总体趋于较稳定状态。卵石滩在横向上表现为卵石向岸运移堆积,在滩肩靠海侧形成卵石堆凸起,滩肩宽度、滩肩高度增加;同时水下滩面侵蚀,滩面坡度变陡。而沙滩在横向上表现为砂质沉积物离岸输移、滩面侵蚀、水下滩面淤积、滩面坡度变缓,演化过程中滩肩宽度减小,滩肩高度略微增加。总体而言,粗粒的卵石滩相对于细粒的沙滩,在类似的海岸形态和海洋动力条件下,海滩剖面平均变化量小;因此采用卵石等粒径较粗的沉积物进行海滩养护修复,可以作为减缓海滩侵蚀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沙滩 修复卵石滩 沉积物粒径 海滩后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岛沙滩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控制因子及沙滩修复对其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曾舒婷 陈敏 +5 位作者 戚洪帅 蔡锋 赵绍华 黄国彪 许亚 刘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为探究沙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沙滩修复对其影响,于2021年5月和9—10月对厦门岛7条砂质潮间带断面进行了春、秋两季的采样调查,对大型底栖动物组成与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76种,春、秋两季平均生... 为探究沙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沙滩修复对其影响,于2021年5月和9—10月对厦门岛7条砂质潮间带断面进行了春、秋两季的采样调查,对大型底栖动物组成与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76种,春、秋两季平均生物量为9.05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5.59 ind/m^(2)。春、秋两季种类更替现象明显,春季种类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大于秋季。种类数和生物量分布特征为东岸多、南岸少,栖息密度分布不均。种类断面分布特征表现为珍珠湾沙滩XM2断面和观音山北侧沙滩XM7断面中潮区种类数较多,其他断面则表现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与厦门岛沙滩大型底栖动物最相关的水体环境因子是亚硝酸盐(NO-2-N)、溶解氧(DO)和盐度(S),沉积物环境因子是影响沙滩大型底栖动物组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砾石增多和砂粒变细都使生物种类变多。人工修复沙滩能形成稳定生境,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与天然沙滩相差不大,修复沙滩的生态恢复情况良好。修复后底质改变会导致底栖动物群落发生较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大型底栖动物 砂质潮间带 环境因子 沙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用自然力量应对极端风暴的韧性设计——珠海香炉湾沙滩景观带 被引量:9
3
作者 魏伟 张一康 +1 位作者 张忠起 赖继春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2期80-84,共5页
东南沿海台风频发给城市造成严重损害,应对极端风暴的韧性设计对此有着重要的作用。珠海香炉湾沙滩景观带项目借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概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研究自然沙滩对于海岸环境的保护作用,在波浪场数学模型计算和波浪输... 东南沿海台风频发给城市造成严重损害,应对极端风暴的韧性设计对此有着重要的作用。珠海香炉湾沙滩景观带项目借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概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研究自然沙滩对于海岸环境的保护作用,在波浪场数学模型计算和波浪输沙岸线变形分析的基础上,借用自然力量让自然做功,修复香炉湾沙滩景观带,建立韧性生态系统,化解极端风暴的威胁,并成功抵御了后续台风的严峻考验。以资源高效节约的方式,实现了低成本建设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受极端风暴影响城市的滨海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气候变化 台风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沙滩修复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