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遥感动态监测和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1
作者 孙娅琴 邸宝刚 +2 位作者 邢宇 安娜 张仙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4,共13页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员,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亟须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少有学者对长江经济带湖北...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员,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亟须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少有学者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情况进行系统跟踪监测和分析。该文基于2017—2022年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干流及主要支流(汉江、清江)两岸各10 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的分布和生态修复进展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截至2017年底,研究区共有废弃露天矿山图斑537处,涉及矿山283座,面积共2 225.19 hm^(2);2018—2022年动态变化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由2018年的291.01 hm^(2)增长至2022年的1 741.19 hm^(2),治理率持续上升,生态修复治理情况总体向好。基于2017—2022年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废弃露天矿山图斑范围RSEI均值由2017年的0.397 7增长为2022年的0.423 9,增长率6.59%,图斑范围的生态状况向好发展,生态修复效果明显。总的来说,该文对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所得结果可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和方法借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废弃露天矿山 生态修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迹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及应用研究:以涞源县南马庄乡矿山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康硕 鲁明星 +2 位作者 刘硕 李小光 李富平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8,共7页
针对河北省内矿山的生态修复现状及修复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明确了建立矿山生态修复(以下简称“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由植被覆盖度指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修复工程稳定性指数、土壤质量指... 针对河北省内矿山的生态修复现状及修复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明确了建立矿山生态修复(以下简称“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由植被覆盖度指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修复工程稳定性指数、土壤质量指数、持续时间指数、修复治理难度指数等6项评价指标构成的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量化方式。通过对保定市涞源县南马庄乡矿山修复实例的评价应用,细化了各指标的计算方式,得出南马庄乡矿山的生态修复效果指数EREI为0.822。结果表明,其生态修复效果总体良好但仍有不理想之处,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可对后续矿山修复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修复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 量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损山体不同复绿工程模式下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以焦作市缝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金中昊 李喆 +2 位作者 张冬冬 宁立波 张开心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共9页
为了对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资料收集、植物群落及地境调查和理论分析,选取植物丰富度指数、盖度、土壤pH值、林地内外温湿度差、花色多样性指数等20个评价指标,运用基于组合权重的TOPSIS法对焦作市缝山公园内不同... 为了对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资料收集、植物群落及地境调查和理论分析,选取植物丰富度指数、盖度、土壤pH值、林地内外温湿度差、花色多样性指数等20个评价指标,运用基于组合权重的TOPSIS法对焦作市缝山公园内不同复绿模式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生态修复效果较好,台阶复绿模式和挂网喷播复绿模式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等级为良好,鱼鳞坑复绿模式的评价等级为中等,说明不同的生态修复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立地环境,科学的生态修复工程模式可以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TOPSIS 复绿工程模式 破损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松 刘家女 +2 位作者 余海晨 郑先强 尚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929-21931,21934,共4页
有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就很难说清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是否达到了目的。概述了包括植物吸收毒理指标、生化水平毒理效应和土壤动物吸收毒理指标等5种指标在内的污... 有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就很难说清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是否达到了目的。概述了包括植物吸收毒理指标、生化水平毒理效应和土壤动物吸收毒理指标等5种指标在内的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对修复后土壤中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的有害影响进行有效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修复效果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产卵需求的栖息地修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鲁芸 吴紫涵 +5 位作者 刘清园 成必新 卿杰 严鑫 张泽宇 李永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3-741,共9页
根据鱼类产卵需求对工程修复效果开展评价对掌握栖息地状态和指导工程设计极其重要。以黑水河为实例,从鱼类产卵的生境需求出发,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量化产卵栖息地的参照状态,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河流鱼类产卵期栖息地质量评价,以... 根据鱼类产卵需求对工程修复效果开展评价对掌握栖息地状态和指导工程设计极其重要。以黑水河为实例,从鱼类产卵的生境需求出发,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量化产卵栖息地的参照状态,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河流鱼类产卵期栖息地质量评价,以获得修复工程对鱼类产卵生境真实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2019—2021年黑水河产卵期的鱼类栖息地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3.04、83.52与83.52,鱼类产卵栖息地得到改善,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对产卵栖息地有明显修复效果;黑水河不同河段鱼类产卵栖息地质量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修复前下游河段(R4~R6)优于上游河段(R1~R3)的特征,修复后不同河段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为21.33%~59.15%;通过对敏感因子进行溯源可知,修复前黑水河鱼类产卵期栖息地质量主要受河流连通性和水力条件限制,修复后连通性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水体流速和弗劳德数与保护鱼类产卵的偏好状态仍具有一定差距,后期修复工作应结合鱼类产卵喜好针对水体流态进行局部塑造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工程 鱼类产卵偏好 栖息地修复效果评价 时空特征 限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gue集相似性方法的黑水河松新减水河段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6
作者 谭笑 成必新 +3 位作者 孙干 田想 李永 鲁芸 《水电能源科学》 2025年第7期218-222,217,共6页
金沙江一级支流黑水河建有多个引水式电站,形成了梯级小水电,导致鱼类生境退化。为改善鱼类生境质量,以黑水河松新减水河段的河道疏浚、束流潜堤、透水堰3个试验性修复工程为例,以黑水河6种保护鱼类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调研、历史产卵... 金沙江一级支流黑水河建有多个引水式电站,形成了梯级小水电,导致鱼类生境退化。为改善鱼类生境质量,以黑水河松新减水河段的河道疏浚、束流潜堤、透水堰3个试验性修复工程为例,以黑水河6种保护鱼类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调研、历史产卵场调查及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利用Vague集相似性理论评价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未下泄生态流量时,河道疏浚、束流潜堤高适宜度网格面积增幅分别为28.9%、506.4%,透水堰高适宜度网格面积从0 m^(2)增加到61 m^(2);下泄10%生态流量时,河道疏浚、束流潜堤、透水堰高适宜度网格面积增幅分别为-1.7%、42.3%、17.6%,工程修复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束流潜堤>透水堰>河道疏浚。研究结果可为目标鱼类需求不明确的修复工程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境需求 生境修复工程 修复效果评价 Vague集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策略
7
作者 陈芸 邓志华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6-11,共6页
天麻是一种名贵中药材,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对天麻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进行归纳,基于天麻的生长需求,综述了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生物修复技术的手段控制天麻栽培区... 天麻是一种名贵中药材,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对天麻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进行归纳,基于天麻的生长需求,综述了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生物修复技术的手段控制天麻栽培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天麻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包括土壤指标、天麻品质和生态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天麻种植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土壤修复 重金属污染 修复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建林 黄向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1,103,共5页
丹江流域过去几十年里采用了生态、工程、生态与工程相结合、生态移民4种模式对流域生态进行了修复。为了进一步完善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了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丹江流域生态修复的综合效果进... 丹江流域过去几十年里采用了生态、工程、生态与工程相结合、生态移民4种模式对流域生态进行了修复。为了进一步完善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了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丹江流域生态修复的综合效果进行了评价。丹江流域生态修复评价结果为良好。经分析发现,丹江流域生态修复中植物措施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工程措施比较多,今后,应以自然修复模式为主,人为工程修复模式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模式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修复效果评价 丹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