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山迹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及应用研究:以涞源县南马庄乡矿山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康硕 鲁明星 +2 位作者 刘硕 李小光 李富平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8,共7页
针对河北省内矿山的生态修复现状及修复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明确了建立矿山生态修复(以下简称“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由植被覆盖度指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修复工程稳定性指数、土壤质量指... 针对河北省内矿山的生态修复现状及修复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明确了建立矿山生态修复(以下简称“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由植被覆盖度指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修复工程稳定性指数、土壤质量指数、持续时间指数、修复治理难度指数等6项评价指标构成的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量化方式。通过对保定市涞源县南马庄乡矿山修复实例的评价应用,细化了各指标的计算方式,得出南马庄乡矿山的生态修复效果指数EREI为0.822。结果表明,其生态修复效果总体良好但仍有不理想之处,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可对后续矿山修复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修复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 量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松 刘家女 +2 位作者 余海晨 郑先强 尚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929-21931,21934,共4页
有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就很难说清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是否达到了目的。概述了包括植物吸收毒理指标、生化水平毒理效应和土壤动物吸收毒理指标等5种指标在内的污... 有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就很难说清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是否达到了目的。概述了包括植物吸收毒理指标、生化水平毒理效应和土壤动物吸收毒理指标等5种指标在内的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对修复后土壤中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的有害影响进行有效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修复效果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中市太谷区水库生态修复工程评价
3
作者 张艳明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8期76-79,共4页
为解决库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面临的非点源污染问题,以晋中市庞庄水库为例,针对庞庄水库污染情况进行生态修复,对修复工程效果开展多指标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庞庄水库生态修复工程显著减少了非点源污染,改善了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为解决库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面临的非点源污染问题,以晋中市庞庄水库为例,针对庞庄水库污染情况进行生态修复,对修复工程效果开展多指标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庞庄水库生态修复工程显著减少了非点源污染,改善了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后NH_(3)-N、COD和BOD_(5)的减排率显著提高,分别从恢复前的-14.29%、1.81%、-0.5%增加到修复后的66.29%、10.81%、7.25%。研究为解决我国水库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提供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庄水库 生态修复 污染 修复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阳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效果分析
4
作者 孟楠楠 魏赟 +2 位作者 宋鹏 潘胜刚 万劲静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6期219-222,共4页
通过开展德阳及周边地区废弃矿山的现场调查、土壤采样、周边植被调查,分析不同微地貌植被恢复效果,对不同微地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植物优选开展研究,重点研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对固氮植物、先锋植物、乡土植物的选取,提高地形地貌景观... 通过开展德阳及周边地区废弃矿山的现场调查、土壤采样、周边植被调查,分析不同微地貌植被恢复效果,对不同微地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植物优选开展研究,重点研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对固氮植物、先锋植物、乡土植物的选取,提高地形地貌景观治理率、土地复垦率,植被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选取 植被恢复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建林 黄向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1,103,共5页
丹江流域过去几十年里采用了生态、工程、生态与工程相结合、生态移民4种模式对流域生态进行了修复。为了进一步完善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了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丹江流域生态修复的综合效果进... 丹江流域过去几十年里采用了生态、工程、生态与工程相结合、生态移民4种模式对流域生态进行了修复。为了进一步完善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了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丹江流域生态修复的综合效果进行了评价。丹江流域生态修复评价结果为良好。经分析发现,丹江流域生态修复中植物措施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工程措施比较多,今后,应以自然修复模式为主,人为工程修复模式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模式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修复效果评价 丹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