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高寒区抗冻型基材质量评价及植被修复效果
1
作者 周明涛 高家祯 +3 位作者 陈博 胡锦平 潘炳锟 陈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3-194,共12页
抗冻型基材是一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护坡土壤,定量评价抗冻型基材在西藏高寒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为高寒地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研究通过连续5 a实地取样和现场监测,测定了边坡植被修复后2019—2023年间抗冻... 抗冻型基材是一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护坡土壤,定量评价抗冻型基材在西藏高寒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为高寒地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研究通过连续5 a实地取样和现场监测,测定了边坡植被修复后2019—2023年间抗冻型基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及植被修复情况,并与立地条件相似的植被混凝土和天然土修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并采用回归分析探究土壤质量与植被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土壤,抗冻型基材在西藏高寒区的植被修复效果最好,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均有显著提升(P<0.05),土壤质量指数SQI均值(5 a)从小到大依次为抗冻型基材(0.681)、植被混凝土(0.605)、天然土(0.378)。3种土壤质量SQI均值和植被修复效果均随时间呈抛物线型走势,在2020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主成分分析显示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water stable macroaggregate content,WAC)、土壤黏聚力(soil cohesion,SC)、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atalase activity,CAT)为关键评价指标,权重占比较高。回归分析表明,SQI值与4种植被指标呈紧密正相关,SQI值可准确评价边坡生态修复效果。抗冻型基材在高寒区边坡植被修复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该研究为高寒区边坡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并可为后续基材在不同环境气候和边坡条件中的使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型基材 边坡生态修复 土壤质量指数 主成分分析 植被修复效果 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坝群对疏浚整治河道生物栖息地修复效果研究
2
作者 南军虎 陈垚 刘一安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共11页
为评估丁坝群对河道内水生生物栖息地的修复效果,以江西省金沙溪弯曲河段为研究对象,进行疏浚整治后,选择鲢为目标物种,采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耦合二维水动力模型和栖息地模型计算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探讨了不同缩窄率的3种单丁... 为评估丁坝群对河道内水生生物栖息地的修复效果,以江西省金沙溪弯曲河段为研究对象,进行疏浚整治后,选择鲢为目标物种,采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耦合二维水动力模型和栖息地模型计算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探讨了不同缩窄率的3种单丁坝和最优缩窄率组合的单丁坝群对整治河道内鲢栖息地的修复效果,并分析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后有效降低了汛期洪水位,水流平均流速增大,鲢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可用面积百分率PUA由原来的17.99%锐减到5.03%;各单丁坝鲢栖息地面积随着缩窄率增大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栖息地变化过程中均出现明显的拐点;丁坝1和丁坝2最优缩窄率为0.4,丁坝3最优缩窄率为0.35,丁坝3改善效果优于其他丁坝;丁坝3下游大部分区域流速都集中在0.2 m/s左右,与鲢适宜的最佳流速较为接近,其下游流速适宜度Su分布比较均匀,主要集中在0.6~0.9;丁坝群对鲢栖息地修复效果较显著,其PUA增长至18.72%,较整治河道增长272.09%,增加的高等级栖息地占比达到了60%以上,同时河道内栖息地质量较原河道也有所提升;丁坝群对沿程行洪水位和流速影响较小,与原河道相比,丁坝群河道有效缓解了防洪压力。丁坝群下游弗劳德数Fr和剪切速度值减小到0.1以内,水流流速下降到0.5 m/s以下并且形成一定范围的回流区,可在洪水期为鱼类提供有利的庇护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栖息地 丁坝 修复效果 金沙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污染场地抽出-处理数值模拟及渗透系数对修复效果影响
3
作者 南瑞川 柏晓鹏 +1 位作者 张婷婷 闫晓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研究污染场地渗透系数对抽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某镍(Ni)污染场地为例,构建了二维均质非稳定地下水流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考虑溶质对流、弥散、吸附的抽出-处理模拟,研究了不同含水介质及抽水流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动力... 为研究污染场地渗透系数对抽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某镍(Ni)污染场地为例,构建了二维均质非稳定地下水流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考虑溶质对流、弥散、吸附的抽出-处理模拟,研究了不同含水介质及抽水流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动力模型模拟结果与场地实测地下水水位基本吻合,均方根误差为0.006 m,模型可以较好地刻画场地地下水流场.通过对比3处抽水井位置下Ni的修复效果,认为3个方案中抽水井位于污染羽中心的方案最佳.在相同抽水流量下,渗透系数越大,地下水监测站点GW1处Ni浓度越高,GW2处Ni浓度越低,但污染羽面积也越大.当含水层为黄土或粉砂时,若抽水流量为40 m^(3)/d,GW1和GW2两处Ni浓度无法降低至0.1 mg/L,若抽水流量为80 m^(3)/d或120 m^(3)/d,则GW1和GW2两处在3 a内Ni浓度可以降低至0.1 mg/L.当含水层为细砂时,GW1处Ni浓度在3种抽水流量场景下均无法降低至0.1 mg/L,而GW2处Ni浓度在3 a内均能满足地下水Ⅳ类水质标准.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抽水流量越大,达到地下水Ⅳ类水质标准的时间越短,但抽水总量越大.研究结果可为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实施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出-处理 渗透系数 数值模拟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效果评价综述
4
作者 董坤 丛波日 +3 位作者 赵书凝 傅锐 李鹏 王俊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07-2217,共11页
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依赖单一指标的现场检测,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则鲜见相关报道。为全面了解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检测方法,促进单指标评价向多指标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分别综述了钻孔取芯法、注浆塞尺法... 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依赖单一指标的现场检测,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则鲜见相关报道。为全面了解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检测方法,促进单指标评价向多指标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分别综述了钻孔取芯法、注浆塞尺法、弯沉检测法、模量反算法、探地雷达法和瞬态瑞雷面波法在注浆填充质量、路面强度、路面模量、压实度、空隙率以及注浆修复程度等指标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而借鉴隧道注浆、采空区注浆等领域研究现状,分析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主客观赋权云模型在沥青路面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前景,展望了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评价精确化、客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沥青路面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效果评价提供多元的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注浆修复效果 指标检测 评价模型 多指标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遥感动态监测和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5
作者 孙娅琴 邸宝刚 +2 位作者 邢宇 安娜 张仙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4,共13页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员,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亟须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少有学者对长江经济带湖北...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员,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亟须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少有学者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情况进行系统跟踪监测和分析。该文基于2017—2022年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干流及主要支流(汉江、清江)两岸各10 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的分布和生态修复进展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截至2017年底,研究区共有废弃露天矿山图斑537处,涉及矿山283座,面积共2 225.19 hm^(2);2018—2022年动态变化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由2018年的291.01 hm^(2)增长至2022年的1 741.19 hm^(2),治理率持续上升,生态修复治理情况总体向好。基于2017—2022年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废弃露天矿山图斑范围RSEI均值由2017年的0.397 7增长为2022年的0.423 9,增长率6.59%,图斑范围的生态状况向好发展,生态修复效果明显。总的来说,该文对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所得结果可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和方法借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废弃露天矿山 生态修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式对退化草原植被修复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夏丹 宋晓玲 +1 位作者 王鹏 顾新民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2期14-18,共5页
本研究为探索退化草原最佳的修复改良措施,筛选适用于退化草原区补播的牧草品种及组合,解决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手段单一、修复成效欠佳等问题。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皇城镇种羊场豁垭口中度退化草原为研究区,选取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 本研究为探索退化草原最佳的修复改良措施,筛选适用于退化草原区补播的牧草品种及组合,解决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手段单一、修复成效欠佳等问题。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皇城镇种羊场豁垭口中度退化草原为研究区,选取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斜茎黄芪及黄花苜蓿4种优良牧草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2 a对研究区域进行植被监测发现,6种不同处理措施对退化草原的植被高度、植被盖度以及鲜草产量均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可在短期内有效改善退化草原植被覆盖状况,增加地上生物量,推动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由此可见,采用划破草皮+撒播+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黄花苜蓿的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原植被的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植被高度 植被盖度 产草量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牧草品种对祁连山北麓退化山地草原修复效果的评价
7
作者 夏丹 宋晓玲 王鹏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268-270,共3页
引进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黄花苜蓿、新麦草、扁穗冰草、紫羊茅、小花碱茅、中华羊茅8种优良牧草品种为试材,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方式,在祁连山北麓张掖市肃南县皇城镇种羊场退化山地草原开展不同牧草品种单播和混播试验,以期为当地同... 引进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黄花苜蓿、新麦草、扁穗冰草、紫羊茅、小花碱茅、中华羊茅8种优良牧草品种为试材,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方式,在祁连山北麓张掖市肃南县皇城镇种羊场退化山地草原开展不同牧草品种单播和混播试验,以期为当地同类型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和小花碱茅3个牧草品种的高度、盖度等农艺性状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鲜草产量分别为20829.0、18214.5、14970.0 kg/hm^(2),是当地退化山地草原补播改良的推荐品种;黄花苜蓿+冷地早熟禾+新麦草、黄花苜蓿+小花碱茅+垂穗披碱草这2个混播组合可显著提高产草量,是当地退化山地草原补播改良的较佳混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原 退化 牧草品种 单播 混播 修复效果 评价 祁连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稳矿化材料(LDHs)对镉污染红壤性水稻土的修复效果
8
作者 龙燕 徐高理 +2 位作者 杨林 晏婷 欧阳潞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制约绿色农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短板之一。超稳矿化材料(LDHs)是一种新型的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因其具有分层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而在土壤修复领域表现出高效、稳定的特点。探究LDHs对土壤-作...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制约绿色农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短板之一。超稳矿化材料(LDHs)是一种新型的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因其具有分层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而在土壤修复领域表现出高效、稳定的特点。探究LDHs对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Cd的影响,可以为Cd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Cd污染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苋菜盆栽实验方法,设置了0、2 g·kg^(-1)、5 g·kg^(-1)、10 g·kg^(-1)和20 g·kg^(-1)5个不同LDHs用量处理,研究了LDHs用量对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苋菜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LDHs后pH值显著提高0.85~3.54个单位(P<0.05),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施用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58.5%~99.6%(P<0.05)。当施用量为2 g·kg^(-1)时,苋菜地上部分Cd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量≥5 g·kg^(-1)时,苋菜地上部分Cd含量随施用量增加而降低,降幅为52.5%~87.8%(P<0.05);苋菜地下部分Cd含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且较CK显著降低45.3%~85.5%(P<0.05)。苋菜富集系数与上述变化规律一致。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BCF_(shoot-soil)、BCF_(root-soil)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BCF_(root-soil)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BCF_(shoot-soil)呈正相关关系。LDHs能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Cd活性,从而减少Cd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富集,对Cd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具有良好的阻控作用,可有效应用于Cd污染农田的钝化修复。结合生产成本与修复效果综合考虑,LDHs施用量以10 g·kg^(-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稳矿化材料(LDHs) 镉污染 红壤性水稻土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源对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建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49,共11页
本研究在模拟裂缝区溶液中,研究了不同钙源下溶液中的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变化。制备了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试件,研究含不同钙源的微生物修复剂对砂浆试件强度的影响;以面积修复率和吸水率来评价0.25~0.40 mm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研... 本研究在模拟裂缝区溶液中,研究了不同钙源下溶液中的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变化。制备了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试件,研究含不同钙源的微生物修复剂对砂浆试件强度的影响;以面积修复率和吸水率来评价0.25~0.40 mm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研究了裂缝的修复方向。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砂浆试件裂缝区的修复产物,并详细探讨了不同钙源对砂浆裂缝的自修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钙源下,枯草芽孢杆菌的矿化机理是不同的,造成了溶液中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差异,并且钙源也会影响微生物自修复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当钙源为乳酸钙时,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最好,其次是醋酸钙和硝酸钙。在裂缝修复过程中,修复产物从裂缝表面往裂缝内部生成,因而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加,修复产物的生成量逐渐降低,并且砂浆试件裂缝处的白色物质主要是方解石碳酸钙。本研究证明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水泥基材料裂缝的自修复,有利于推动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 钙源 裂缝 修复效果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迹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及应用研究:以涞源县南马庄乡矿山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康硕 鲁明星 +2 位作者 刘硕 李小光 李富平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8,共7页
针对河北省内矿山的生态修复现状及修复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明确了建立矿山生态修复(以下简称“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由植被覆盖度指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修复工程稳定性指数、土壤质量指... 针对河北省内矿山的生态修复现状及修复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明确了建立矿山生态修复(以下简称“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由植被覆盖度指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修复工程稳定性指数、土壤质量指数、持续时间指数、修复治理难度指数等6项评价指标构成的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量化方式。通过对保定市涞源县南马庄乡矿山修复实例的评价应用,细化了各指标的计算方式,得出南马庄乡矿山的生态修复效果指数EREI为0.822。结果表明,其生态修复效果总体良好但仍有不理想之处,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可对后续矿山修复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修复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 量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立地类型红树林修复效果评价——以深圳湾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雪 石建娅 +2 位作者 李瑞成 肖鑫 王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为解明不同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本研究以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植物生长状况、修复完成情况和沉积物环境参数3个标准层,以未修复区和裸滩区为对照,分析强风浪海滩、低潮带海滩和砾石质海滩立地条件下红树林修复... 为解明不同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本研究以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植物生长状况、修复完成情况和沉积物环境参数3个标准层,以未修复区和裸滩区为对照,分析强风浪海滩、低潮带海滩和砾石质海滩立地条件下红树林修复后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质量特征,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其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修复3年后,强风浪海滩和低潮带海滩红树植物的保存率明显高于砾石质海滩,均高于60%。沉积物有机质(TOM)、总磷(TP)、溶解无机氮(DIN)和硝酸盐(NO_(3)^(-)-N)含量提高,说明红树林修复对沉积物环境质量有改善作用。深圳湾红树林修复效果评分为:砾石质海滩(3.754)<低潮带海滩(4.397)<强风浪海滩(4.895)。总体而言,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的修复效果为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红树林湿地 立地类型 修复效果 工程评价 深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土壤阴燃反应特性及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姬大伟 张生东 +3 位作者 张烨 王进卿 徐旭 詹明秀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9-1797,共9页
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面积的石油污染场地,亟需修复。本研究以石油烃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阴燃小试装置研究土壤热值、含水率和空气流量等因素对污染土壤阴燃反应特性及修复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石油烃污染物在阴燃过... 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面积的石油污染场地,亟需修复。本研究以石油烃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阴燃小试装置研究土壤热值、含水率和空气流量等因素对污染土壤阴燃反应特性及修复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石油烃污染物在阴燃过程中降解路径。结果表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阴燃反应温度区间为200~600℃,修复率普遍高于98.5%。当含水率增加5%时,阴燃峰面传播速率约减小46.3%,土壤含水率越高则阴燃峰面传播速率越小;当热值增加1.81 MJ/kg时,阴燃平均峰值温度会升高300℃。阴燃峰值温度随污染土壤热值的升高而增加;当空气流量为15~25 L/min时,阴燃峰面传播速率随空气流量的提高而增加。污染土壤阴燃过程中烯烃类物质的双键基团易被氧化断裂生成醛类物质,同时长链烷烃类物质的碳键易断裂生成中链烷烃类物质。研究显示,阴燃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显著,并且可以通过对影响因素的调控实现对阴燃过程的控制,相关结果将为有机污染土壤阴燃修复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土壤 阴燃反应特性 修复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载方式对微生物芽孢及混凝土后期裂缝修复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闫铁成 杜永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9-990,共12页
本研究采用均匀分布和核-壳结构两种负载方式对微生物芽孢进行保护,并在水泥基材料模拟孔隙溶液中研究了不同负载方式对芽孢的保护效果以及两种类型的微生物修复剂对混凝土常规性能和裂缝的修复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 本研究采用均匀分布和核-壳结构两种负载方式对微生物芽孢进行保护,并在水泥基材料模拟孔隙溶液中研究了不同负载方式对芽孢的保护效果以及两种类型的微生物修复剂对混凝土常规性能和裂缝的修复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混凝土裂缝区的修复产物。结果表明,在水泥基材料模拟孔隙溶液中浸泡56 d或180 d后,采用核-壳结构方式对芽孢进行负载比均匀分布方式的保护效果好。同时,两种负载方式的微生物修复剂对混凝土的常规性能影响不大,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对于宽度为0.35~0.45 mm的裂缝,当裂缝开裂时间为28 d时,两种负载方式得到的微生物修复剂对裂缝均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而随着裂缝开裂时间增加到56 d时,采用核-壳结构负载方式比均匀分布负载方式得到的微生物修复剂对裂缝的修复效果好,且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裂缝区的修复产物均是方解石CaC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后期裂缝 负载方式 修复效果 CaC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损山体不同复绿工程模式下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以焦作市缝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中昊 李喆 +2 位作者 张冬冬 宁立波 张开心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共9页
为了对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资料收集、植物群落及地境调查和理论分析,选取植物丰富度指数、盖度、土壤pH值、林地内外温湿度差、花色多样性指数等20个评价指标,运用基于组合权重的TOPSIS法对焦作市缝山公园内不同... 为了对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资料收集、植物群落及地境调查和理论分析,选取植物丰富度指数、盖度、土壤pH值、林地内外温湿度差、花色多样性指数等20个评价指标,运用基于组合权重的TOPSIS法对焦作市缝山公园内不同复绿模式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生态修复效果较好,台阶复绿模式和挂网喷播复绿模式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等级为良好,鱼鳞坑复绿模式的评价等级为中等,说明不同的生态修复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立地环境,科学的生态修复工程模式可以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TOPSIS 复绿工程模式 破损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资料的莲花山矿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
15
作者 刘子菁 冯芳 +3 位作者 杜赛 吴永琪 石艳军 陈彦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第一生产力是评价矿区开采后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使用高分一号2014—2023年的遥感影像,以汕头市澄海区莲花山钨矿矿区为研究对象,对矿区内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长时间序列分析,并通过使用气温、降水、太阳辐射通量... 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第一生产力是评价矿区开采后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使用高分一号2014—2023年的遥感影像,以汕头市澄海区莲花山钨矿矿区为研究对象,对矿区内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长时间序列分析,并通过使用气温、降水、太阳辐射通量等气象因子计算矿区内的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结果表明,2014—2023年,矿区内的FVC呈现波动上升态势,除了2015年、2018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以外,平均FVC由2014年的0.26上升到2023年的0.34。矿区内的NPP由2017年的385.01 gC/(m^(2)·a)增加到2023年的557.73 gC/(m^(2)·a)。NPP除了和植被覆盖度FVC相关,还和气温、降水、太阳入射辐射量等气象因子有关。综合来看,自2014年以来,矿区植被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遥感数据 莲花山矿区 生态修复效果 植被覆盖度 植被净第一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对铜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
16
作者 耿其明 鲁倩 +3 位作者 余明 车健 马程 边朋沙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23-127,共5页
本研究在实验室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将无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配制成不同浓度铜污染的待试土壤,研究加入不同修复材料(沸石、凹凸棒石、蒙脱石)对污染土壤的影响,明确不同修复材料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3种修复材料平均修复率表现... 本研究在实验室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将无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配制成不同浓度铜污染的待试土壤,研究加入不同修复材料(沸石、凹凸棒石、蒙脱石)对污染土壤的影响,明确不同修复材料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3种修复材料平均修复率表现为沸石>凹凸棒石>蒙脱石;整体上,3种修复材料对铜污染土壤均有一定的修复效果,沸石和凹凸棒石修复效果相近,均比蒙脱石修复效果好;在不同总铜含量土壤中,3种修复材料的修复效果存在差异,沸石的修复效果优于蒙脱石和凹凸棒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凹凸棒石 蒙脱石 土壤修复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效果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魏玉伟 程培峰 +1 位作者 刘满 赵倩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8-594,共7页
为探究外界环境条件、裂缝初始宽度大小、玻璃纤维管的放置方式这3种因素对内置玻璃纤维管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效果的影响,以长城717为修复胶黏剂,以玻璃纤维管为载体制备自修复混凝土试件进行自修复试验.用修复后试件的抗折强度f1与对照... 为探究外界环境条件、裂缝初始宽度大小、玻璃纤维管的放置方式这3种因素对内置玻璃纤维管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效果的影响,以长城717为修复胶黏剂,以玻璃纤维管为载体制备自修复混凝土试件进行自修复试验.用修复后试件的抗折强度f1与对照组试件初始抗折强度f的比值η来表征修复效果,分析了3种因素与修复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修复效果随着外界环境条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特定的玻璃纤维管放置方式和预压荷载条件下,温度为30℃时的修复效果比-15℃时的修复效果最高提高了13.3%;在一定裂缝宽度范围内,裂缝初始宽度越小,修复效果越好,自修复混凝土能够修复裂缝初始宽度为1.0mm及以下范围内的微裂缝;玻璃纤维管的放置方式为梯形时的修复效果高于放置方式为菱形时的修复效果;当裂缝初始宽度达到约2.0mm时,玻璃纤维管的放置方式对自修复效果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效果 裂缝宽度 放置方式 环境条件 抗折强度回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价值的幕府山采矿废弃地修复效果评估 被引量:17
18
作者 潘叶 王腊春 张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0-186,共7页
南京幕府山停止采矿后,在10 a间经历了10期和两个专项的生态修复工程。为了解生态修复效果,在对幕府山野外调查采样和遥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对比了幕府山生态修复初期和修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并进行了可视化处理。结... 南京幕府山停止采矿后,在10 a间经历了10期和两个专项的生态修复工程。为了解生态修复效果,在对幕府山野外调查采样和遥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对比了幕府山生态修复初期和修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并进行了可视化处理。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共创造生态服务价值4 465.17万元,其中,大气层、土壤层、植被层和枯落物层创造出的价值量分别为4 003.71万元、287.62万元、171.66万元和2.18万元。经生态修复,幕府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不同修复工程的修复效果存在差异;稳定的生态修复效果有待时间的积累,需长期监测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区的生态演替,严格保护生态修复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采矿废弃地 生态修复效果 南京幕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牙及义齿支持形式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甘红 张修银 +1 位作者 许晓岑 钱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了解基牙条件、数目及义齿支持形式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8例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的基牙状况、数目、基牙牙冠、牙周情况、义齿支持形式及修复体等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牙牙折... 目的:了解基牙条件、数目及义齿支持形式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8例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的基牙状况、数目、基牙牙冠、牙周情况、义齿支持形式及修复体等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牙牙折多发生在1-2颗基牙或多基牙的末端游离侧,3个以上基牙折断明显减少。牙折多见于前牙和双尖牙,以双尖牙多见,且折断均发生在末端游离侧基牙邻近缺隙区。末端游离缺损病例基牙牙折和基托折裂发生率高于非末端游离者。残根残冠修复基牙牙折发生率高于牙周炎和少数余留牙基牙(P〈0.05)。混合固位体组牙折发生率高于套筒冠固位体组(P〈0.05)。结论:套筒冠义齿基牙尽量选择两颗或以上,且分布于牙弓两侧。对于前牙和双尖牙基牙,需减小基牙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冠义齿 基牙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松 刘家女 +2 位作者 余海晨 郑先强 尚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929-21931,21934,共4页
有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就很难说清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是否达到了目的。概述了包括植物吸收毒理指标、生化水平毒理效应和土壤动物吸收毒理指标等5种指标在内的污... 有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就很难说清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是否达到了目的。概述了包括植物吸收毒理指标、生化水平毒理效应和土壤动物吸收毒理指标等5种指标在内的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对修复后土壤中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的有害影响进行有效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修复效果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