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发大草原助力实施“大食物观”
1
作者 丁声俊 《黑龙江粮食》 2022年第11期7-12,6,共7页
本文阐明党中央关于“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深远意义。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是世界第一草原大国,拥有丰富的草原要素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落实“大食物观”具有重大作用。但是... 本文阐明党中央关于“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深远意义。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是世界第一草原大国,拥有丰富的草原要素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落实“大食物观”具有重大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草原还存在明显短板,必须尽快补足。本文着重阐述,在严格保护草原资源生态安全的条件下,科学修复、开发和利用草原资源是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必须采取“藏富于草,藏粮于草”的战略方针和“五坚持”的指导原则,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驱动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谱写“兴牧、富牧和强牧”新篇章,为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和落实“大食物观”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草原要素资源 修复和保护 科学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化率测量平遥古城古砖的烧制温度 被引量:4
2
作者 申佳妮 张中俭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5,共5页
古砖的烧制温度决定了其物理力学性质。本研究提出基于磁化率来确定古砖烧制温度的方法。通过对古砖重新加温,测量不同温度下古砖的磁化率,得到磁化率差值的平方-温度曲线图。图中第一个较大的偏差对应的横坐标即为古砖的烧制温度。利... 古砖的烧制温度决定了其物理力学性质。本研究提出基于磁化率来确定古砖烧制温度的方法。通过对古砖重新加温,测量不同温度下古砖的磁化率,得到磁化率差值的平方-温度曲线图。图中第一个较大的偏差对应的横坐标即为古砖的烧制温度。利用上述方法测得实际烧制温度为700℃、800℃和900℃的黏土砖的烧制温度分别为690℃、810℃和870℃。二者误差较小,认为利用该方法确定砖的烧制温度可行。本研究利用该方法确定了平遥古城10块古砖的烧制温度,发现其烧制温度在650~690℃和850~870℃两个区间范围内。据此推测平遥古城古砖是以秸秆和木柴为燃料烧制而成。本研究实验结果可为古建筑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古砖 黏土砖 烧制温度 平遥古城 修复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制温度对红砖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申佳妮 张中俭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在多年自然营力作用下,有些古建筑的砖体正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破坏,亟需修复和加固。为此,通过试验,研究烧制温度对红砖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古建筑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模具手工制作边长为5 cm的立方体黏土砖。利用高温炉... 在多年自然营力作用下,有些古建筑的砖体正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破坏,亟需修复和加固。为此,通过试验,研究烧制温度对红砖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古建筑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模具手工制作边长为5 cm的立方体黏土砖。利用高温炉分别在700、800、900、1 000和1 100℃的温度下烧制成红砖。然后,测试不同烧制温度下红砖的块体密度、颗粒密度、开孔孔隙率、总孔隙率、常压吸水率、饱和吸水率、毛细吸水系数、纵波波速、孔径分布、单轴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烧制温度会影响物理力学性质,但物理力学性质并非随着烧制温度的增加而改善。烧制温度为1 100℃时砖的性能最优,烧制温度为800℃和900℃时砖的性能中等,烧制温度为700℃和1 000℃时砖的性能差。本文分析了烧制温度为1 000℃时红砖的物理力学性质差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古建筑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砖 烧制温度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修复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