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孢多糖促进双环己酮草酰二腙诱导的脱髓鞘小鼠髓鞘再生的机制
1
作者 李彦青 李晓慧 +5 位作者 王青 宋丽娟 杨立志 王翰斌 肖保国 马存根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5-1273,共9页
目的探究灵孢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GLPS)促进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的慢性脱髓鞘小鼠髓鞘修复与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ormal+NS、Normal+GLPS、CPZ+NS和CPZ+GLPS。通过0... 目的探究灵孢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GLPS)促进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的慢性脱髓鞘小鼠髓鞘修复与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ormal+NS、Normal+GLPS、CPZ+NS和CPZ+GLPS。通过0.2%CPZ建立慢性脱髓鞘模型,并采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ELISA法测定脑匀浆中TNF-α、IL-6、IL-1β、IL-10的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和神经胶质抗原2(neural-glial antigen 2,NG2)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MBP、iNOS、COX-2、JAK2、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CPZ+N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认知行为异常,髓鞘再生受阻,促炎因子表达上升,抗炎因子水平下降,Iba1和NG2表达增加,JAK2/STAT3信号通路被激活。GLPS干预后,小鼠体质量回升,髓鞘再生现象出现,认知行为改善,炎症因子表达下降,抗炎因子增加,NG2表达进一步升高,抑制小胶质细胞增殖及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结论GLPS能够改善慢性脱髓鞘小鼠的认知行为异常及炎性反应,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髓鞘的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孢多糖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 多发性硬化 髓鞘修复与再生 炎症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明明 孙然 +2 位作者 范明慧 高璐 盛敏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847,共9页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早衰(POF)、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宫腔黏连(IUA)、子宫瘢痕憩室、输卵管炎和输卵管阻塞等可诱发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妇产科领...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早衰(POF)、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宫腔黏连(IUA)、子宫瘢痕憩室、输卵管炎和输卵管阻塞等可诱发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新兴研究热点,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也展现出良好的效果。UCMSCs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和关键分子,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降低氧化应激的能力,阻止或延缓细胞凋亡作用,防止细胞过度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UCMSCs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现就UCMSCs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的体内外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不孕症 组织修复与再生 再生医学 干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扩宽,棕地再生——以普罗维登斯钢铁厂庭院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犇 席茹阳 刘志成 《南方建筑》 2018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转型和生态城市建设备受关注,工业时期遗留下的棕地具有闲置性、污染性、难再开发性、潜在危害性及景观风貌差等特征,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美国普罗维登斯的一处后工业用地钢铁厂庭院再生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转型和生态城市建设备受关注,工业时期遗留下的棕地具有闲置性、污染性、难再开发性、潜在危害性及景观风貌差等特征,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美国普罗维登斯的一处后工业用地钢铁厂庭院再生为城市公共空间项目的研究,探索出这块废弃的工业用地采取基于原址的整治、积极的再利用策略、"精细化"的修复方式以及融入景观美学等策略,扩宽美的定义,将已然荒废的钢铁厂再生为可持续发展的公园。棕地治理不再是单纯的废弃地修复,而是通过发现场地之美,以此加以再生治理,实现棕地再生。以实例了解棕地问题与棕地再生策略,进一步研究城市棕地的修复与再利用,探索新的棕地再生策略,对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地 修复与再生 美学扩宽 钢铁厂庭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讯
4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08,共1页
“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首席科学家付小兵院士领衔总主编,并联合国内创伤与创面修复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65位知名专家担... “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首席科学家付小兵院士领衔总主编,并联合国内创伤与创面修复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65位知名专家担任分卷主编或副主编,以及530余名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创伤和创面治疗经验的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精心编撰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 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 知名专家 分卷主编 副主编 中青年技术骨干 扎实理论功底 丰富创伤和创面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在视网膜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雅敏 罗敏 谷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0-192,196,共4页
近年来各种来源的干细胞、祖细胞在视网膜组织修复及再生研究中的应用倍受瞩目。研究发现,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视网膜干细胞、视网膜前体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都有增殖和分化成视网膜神经细胞的能力,并且在视... 近年来各种来源的干细胞、祖细胞在视网膜组织修复及再生研究中的应用倍受瞩目。研究发现,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视网膜干细胞、视网膜前体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都有增殖和分化成视网膜神经细胞的能力,并且在视网膜损伤条件下,这类细胞能够参与其修复和再生过程。现就以上干细胞在视网膜修复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视网膜修复与再生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组织再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陆英 王似鋆 邹多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0-505,共6页
组织再生工程是治疗口腔软硬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再生工程的三要素之一,是获得理想的组织再生效果的必要条件。浓缩生长因子(CGF)是在富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制取基础上改变离心速度制备的新一代血液提取物,... 组织再生工程是治疗口腔软硬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再生工程的三要素之一,是获得理想的组织再生效果的必要条件。浓缩生长因子(CGF)是在富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制取基础上改变离心速度制备的新一代血液提取物,内含丰富的生长因子和呈三维网架结构的纤维蛋白基质,能激活血管新生并促进组织的再生愈合,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软硬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本文将对CGF的制取、组成及其在口腔骨组织、口腔种植、牙周组织以及牙髓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口腔组织 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小丽 王炎 +1 位作者 朱钟慧 田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663-3666,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免疫调节、细胞保护及抗纤维化的作用。其中MSCs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可能是其旁分泌的各种可溶性细胞因子的参与。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就MSCs的旁分...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免疫调节、细胞保护及抗纤维化的作用。其中MSCs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可能是其旁分泌的各种可溶性细胞因子的参与。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就MSCs的旁分泌作用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 外泌体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群勃龙对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泽鹏 田丽 +4 位作者 钱宝留 孙烽铸 吕军生 吕林欢 孙立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生物体的组织损伤是无法避免的,保持一定的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对于生物体而言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包括环境雌激素在内的许多环境污染物能够影响鱼类的组织修复与再生,但雄激素是否有类似的毒性效应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群勃龙作为雄激... 生物体的组织损伤是无法避免的,保持一定的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对于生物体而言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包括环境雌激素在内的许多环境污染物能够影响鱼类的组织修复与再生,但雄激素是否有类似的毒性效应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群勃龙作为雄激素的代表,首先通过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模型,确认群勃龙能否影响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进一步地,通过与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氟他胺的联合暴露,检测了雄激素受体、免疫系统和再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以及炎症细胞的招募与迁移,揭示雄激素干扰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可能机理。研究表明,群勃龙(1000 ng·L^(-1))能抑制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而与氟他胺(30~300μg·L^(-1))联合暴露之后,其抑制效应被显著缓解。在基因转录水平上,雄激素受体基因mRNA的变化确证了2个化合物分别对雄激素受体的激动或拮抗效应。同时,群勃龙单独暴露影响了免疫系统和再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而在联合暴露后,多数基因的转录水平恢复,并与对照组无差异;再生尾鳍处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也有类似的趋势。由此可以推断,群勃龙可能是通过雄激素受体途径,并随之干扰免疫系统和再生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斑马鱼尾鳍再生。考虑到水体环境中雄激素的普遍存在,本研究为评价雄激素的生态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斑马鱼 组织修复与再生 雄激素受体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的不同阶段对微塑料毒性响应的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钱宝留 孙烽铸 +2 位作者 吕军生 吕林欢 孙立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2,共9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研究证实,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可被水生生物摄取,并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效应。同时,对于野生生物而言,保持正常的组织修复与再生能力对于个体和种群均极为重要。然而,之前的研究已表明...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研究证实,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可被水生生物摄取,并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效应。同时,对于野生生物而言,保持正常的组织修复与再生能力对于个体和种群均极为重要。然而,之前的研究已表明微塑料暴露可抑制斑马鱼幼鱼的尾鳍再生。但是,再生的不同阶段对于微塑料毒性响应是否存在差异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微塑料的代表,先通过比较斑马鱼幼鱼在尾鳍再生不同阶段(即断尾前、再生前期和再生后期)暴露于微塑料(3 mg·L^(-1))后的尾鳍面积以及游泳行为的变化,从尾鳍结构和功能上确定再生不同阶段对微塑料毒性效应的响应差异;进一步地,通过研究免疫系统和再生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初步揭示其中的相关机制。研究发现,微塑料暴露能够导致再生尾鳍面积减少。相较于断尾前或再生后期暴露,再生前期暴露的抑制程度更为显著。对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而言,不同阶段间也有类似的趋势。同时,3个阶段的暴露似乎能下调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再生期2个阶段暴露的影响相较于断尾前暴露更为显著。而对于再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而言,其转录水平变化虽然较为复杂,但也呈现再生阶段暴露的影响更为显著的趋势。总之,本研究表明再生阶段暴露可能是微塑料抑制尾鳍再生的重要窗口期,微塑料颗粒和伤口微界面的相互作用在其影响尾鳍再生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鱼类 组织修复与再生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固有免疫反应的影响及调控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坤威 童亚林 姚咏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8-703,共6页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支架作为促进机体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的工具,在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生物材料植入机体后不可避免地诱发宿主反应,过度的宿主反应会影响材料植入的成功率,直接影响损伤修复效果。如何调控宿主反应是组织修复过程中的关...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支架作为促进机体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的工具,在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生物材料植入机体后不可避免地诱发宿主反应,过度的宿主反应会影响材料植入的成功率,直接影响损伤修复效果。如何调控宿主反应是组织修复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材料诱发的宿主反应主要由机体免疫系统参与调控,特别是固有免疫系统,同时固有免疫反应也是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生物材料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许多资料表明组织工程材料参与固有免疫调控过程,材料成分,表面化学、理化特性,以及降解产物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固有免疫细胞的功能。本文对固有免疫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以及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特性对固有免疫反应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支架 生物材料特性 固有免疫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及其复合材料在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
11
作者 殷萌 张秀梅 +4 位作者 胡银春 魏延 杜晶晶 连小洁 黄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017-12022,共6页
碳纳米管(CNTs)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较大的长径比和比表面积,以及独特的力学、电学、磁学和光学特性,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功能性。基于CNTs独特的结构,研究人员可通过对其修饰和改性,制备出性能优良的CNTs及其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CNTs)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较大的长径比和比表面积,以及独特的力学、电学、磁学和光学特性,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功能性。基于CNTs独特的结构,研究人员可通过对其修饰和改性,制备出性能优良的CNTs及其复合材料,从而广泛应用于医用材料领域。综述了CNTs及其复合材料在神经/骨组织工程、血管修复与再生、药物/基因载体中的应用,讨论了其在医用材料领域中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并对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 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 血管修复与再生 药物/基因载体 医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激光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智昊 王哲 胡学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7-462,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会导致永久的运动功能丧失和感觉障碍,既往围绕其修复与再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总体进展缓慢且存在争议,对其的治疗仍是尚待解决的难题。弱激光治疗通过波长600~1000nm(红光至近红外光)的低能量激光照...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会导致永久的运动功能丧失和感觉障碍,既往围绕其修复与再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总体进展缓慢且存在争议,对其的治疗仍是尚待解决的难题。弱激光治疗通过波长600~1000nm(红光至近红外光)的低能量激光照射生物组织产生非热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障碍 低能量激光照射 脊髓损伤 近红外光 弱激光治疗 修复与再生 进展缓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