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信阳10号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系统进化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闫明慧
刘柯
王满
吕颖
张倩
-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信阳师范学院国教学院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7-788,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276)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9A180029)
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
文摘
信阳10号是适制信阳毛尖的国家级良种,然而其起源以及与其他茶树品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尚不清晰。利用MGI2000平台对信阳10号进行测序,组装获得了信阳10号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同时,为探究信阳10号与其他茶树的进化关系,构建了46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信阳10号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7041 bp,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26078 bp),1个大单拷贝区(LSC,86594 bp)和1个小单拷贝区(SSC,18291 bp);共注释得到叶绿体基因113个,包括7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2)在信阳10号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了74个SSR位点,大部分SSR由A/T组成。(3)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进化关系树显示,信阳10号与福建铁罗汉关系最近,并且两者的叶绿体基因组完全相同,推测可能来源于相同母本;信阳10号与韩国茶Chamnok和Sangmok、福建白鸡冠、云南德宏茶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茶树起源与演化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
-
关键词
茶树
信阳10号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C.sinensis cv.Xinyang 10
chloroplast genome
phylogentic analysis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树新品种信阳10号选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黄道培
吕立哲
魏慧
-
机构
河南省信阳地区茶叶试验场
-
出处
《茶叶》
1994年第3期8-11,共4页
-
文摘
信阳10号是从信阳群体中选育出的茶树无性系新品种.经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叶色绿,它光泽,叶形长椭圆,一芽三叶百芽重41.0克,鲜叶氨基酸含量3.29%,茶多酚22.46%;单产比福鼎高23.3%,适制绿茶,品质优异,抗寒性强。1988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良种。
-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信阳10号
选育
-
分类号
S571.103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树良种信阳10号提纯复壮技术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朱德焰
吕立哲
金开美
-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2,共2页
-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92102113105)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
文摘
茶树良种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信阳10号作为信阳茶区唯一的国审茶树品种,栽培面积一直没有达到其应有的规模,结合信阳茶产业生产实际对信阳10号扦插繁殖技术加以总结。
-
关键词
信阳茶区
信阳10号
无性系
茶树品种
提纯复壮
-
Keywords
Xinyang tea areas
Xinyang 10
clones
tea tree s^ecies
rejuvenation purification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
被引量:6
- 4
-
-
作者
郭桂义
孙慕芳
罗娜
-
机构
河南省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学专业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
基金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信阳毛尖茶优质茶树良种示范与推广"〔豫农开办(2001)78号〕内容之一。
-
-
关键词
信阳毛尖茶区
茶树
品种推广
信阳10号品种
白毫早品种
舒茶早品种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树根系发育及生长素对不同氮形态的响应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黄双杰
李梦真
罗金蕾
常亚丽
张亚丽
郭桂义
-
机构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河南省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茶叶加工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65,共12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601103)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2300420270)
+2 种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22102110468)
信阳农林学院校青年基金项目(20200103)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XNKJTD-003)。
-
文摘
以茶树信阳10号和中茶108为试材,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形态[铵硝比(NH_(4)^(+)∶NO_(3)^(-))分别为4∶0、3∶1和0∶4]下茶树生物量、氮含量、根系发育、生长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旨在揭示不同氮形态下茶树根系的发育机制。结果表明,信阳10号在铵硝比3∶1下,根系和地上部干质量最高,根系氮含量最高。与单独供铵(4∶0)相比,信阳10号在铵硝比3∶1时,不定根显著伸长,侧根长和密度无显著变化,根系IAA含量显著增加,叶片IAA含量显著降低。与信阳10号不同,与单独供铵相比,中茶108在铵硝比3∶1下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显著减少,不定根长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侧根长显著伸长,侧根数目和侧根密度显著降低,IAA含量在根系中显著减少,叶片中无显著变化。qRT-PCR结果表明,铵硝比3∶1下,信阳10号根系生长素合成基因CsTSA、CsNIT1,运输基因CsPIN3a、CsPIN3b和响应基因CsARF3、CsIAA27表达显著上调;中茶108根系生长素合成基因CsNIT1、CsNIT2,运输基因CsABCB4和响应基因CsARF1、CsARF3、CsARF5、CsARF6表达显著下调。综上所述,信阳10号和中茶108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前者耐NO_(3)^(-),适宜生长在铵硝比3∶1下,后者不耐NO_(3)^(-),适宜生长在纯铵营养条件下;铵硝比3∶1下,生长素向信阳10号根系运输增加和向中茶108根系运输减少,可能是不同茶树根系对氮素形态响应不同的生理机制之一。
-
关键词
茶树
氮素形态
铵态氮
硝态氮
信阳10号
中茶108
根系
生长素
-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Nitrogen form
NH4+-N
NO3--N
Xinyang 10
Zhongcha 108
Roots
Auxin
-
分类号
S606.2
[农业科学—园艺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