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语义信息传递的难度和长度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向农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6年第5期3-5,共3页
-
文摘
在言语表达中,我们常常会觉得有的话语平直浅显,容易接受,而有的话语隐晦曲折,难以理解。比如下面这两个例句: (1)那年她九岁,叔叔决定送她去邻村做童养媳。兴许是觉得对不住这个失去双亲的孤儿,婶婶给她做了件蓝花的家织布褂子,一双绣花的黑布鞋。(达理《“亚细亚”的故事》) (2)傅贵是个父母双全的孤儿。母亲迫于贫穷,带他寄居到外祖父家里,又被她父亲逼着改嫁了。傅贵受不了冷落和欺凌,八岁上班去给人扛活,独立谋生了。(刘宾雁《关东奇人传》)对例(1),我们不会觉得有什么费解之处,但对例(2)中的头一句“傅贵是个父母双全的孤儿”,乍一看,会觉得它自相矛盾,难以接受,及至看完下文,才能理解它的特定含义。这说明,在语义信息传递上,“父母双全的孤儿”比“失去双亲的孤儿”难度大。尽管在语形上它门都是定心结构,但后者是符合语义搭配规则而前者是违反语义搭配规则的。根据语义搭配关系,定心结构的定语是修饰或限制中心语的,因而构成定语和中心语词语在语义上应该是相互协调的一致性关系,而不能是对立或排斥关系。然而从信息内容的角度看,“父母双全的孤儿”却比“失去双亲的孤儿”提供的语义信息更多,因而交际价值也更大。 从信息论上说,信息内容与分布——即出现概率——成反比。
-
关键词
语义信息
孤儿
双全
信道接受力
语义搭配
释义
话语组合
预设信息
中心语
信息内容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翻译中的信息增补——析张谷若翻译的《苔丝》
- 2
-
-
作者
王梅
-
机构
暨南大学外语系
-
出处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9-90,105,共3页
-
文摘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在英汉翻译中 ,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信息增补 ,补入原语的背景信息和原语省略的内容。结合张谷若先生翻译的《苔丝》 ,讨论信息增补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
关键词
信息增补
难度
长度
信道接受力
英汉翻译
-
Keywords
information
supplement
difficulty
length
channel receptive capability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