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6G数字孪生信道的三个使能技术:多模态感知、环境知识和大模型
1
作者
于力
张建华
蔡逸辰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8,共10页
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机器类通信(MTC)将在工业自动化、车联网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对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建模的精度、实时性与自适应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孪生信道(DTC)作为一种新兴的信道表征范式,能够在数字世界中...
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机器类通信(MTC)将在工业自动化、车联网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对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建模的精度、实时性与自适应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孪生信道(DTC)作为一种新兴的信道表征范式,能够在数字世界中构建物理信道的高保真映射,为6G系统提供动态环境下的感知、预测与决策支持。为推动DTC从理论概念走向实际应用,进一步提升其多模态数据融合以及多场景泛化能力,首次将信道大模型(ChannelLM)引入DTC实现框架,并围绕其核心架构展开关键技术设计与验证。具体而言,DTC架构由多模态环境感知与重构、无线环境知识(WEK),以及可泛化的ChannelLM三大核心技术支撑,分别实现对物理环境的高精度建模、环境-信道关系的可解释性构建,以及基于知识驱动的信道预测与通信策略生成。MTC典型场景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信道预测精度与场景泛化性方面有显著提升,为DTC技术在6G网络中的应用落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信道
多模态感知
环境重构
信道
预测
无线环境知识
信道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G数字孪生信道的三个使能技术:多模态感知、环境知识和大模型
1
作者
于力
张建华
蔡逸辰
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401084,62525101)。
文摘
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机器类通信(MTC)将在工业自动化、车联网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对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建模的精度、实时性与自适应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孪生信道(DTC)作为一种新兴的信道表征范式,能够在数字世界中构建物理信道的高保真映射,为6G系统提供动态环境下的感知、预测与决策支持。为推动DTC从理论概念走向实际应用,进一步提升其多模态数据融合以及多场景泛化能力,首次将信道大模型(ChannelLM)引入DTC实现框架,并围绕其核心架构展开关键技术设计与验证。具体而言,DTC架构由多模态环境感知与重构、无线环境知识(WEK),以及可泛化的ChannelLM三大核心技术支撑,分别实现对物理环境的高精度建模、环境-信道关系的可解释性构建,以及基于知识驱动的信道预测与通信策略生成。MTC典型场景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信道预测精度与场景泛化性方面有显著提升,为DTC技术在6G网络中的应用落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路径。
关键词
数字孪生
信道
多模态感知
环境重构
信道
预测
无线环境知识
信道大模型
Keywords
digital twin channel
multimodal sensing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channel prediction
wireless environment knowledge
chan⁃nel large model
分类号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6G数字孪生信道的三个使能技术:多模态感知、环境知识和大模型
于力
张建华
蔡逸辰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