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取消信贷规模控制的效应分析
1
作者 杨子强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共3页
对取消信贷规模控制的效应分析杨子强自1998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取消行使多年的信贷规模控制,代之以存贷比例管理。怎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宏观调控手段的这一重大变革,适应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笔者略述... 对取消信贷规模控制的效应分析杨子强自1998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取消行使多年的信贷规模控制,代之以存贷比例管理。怎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宏观调控手段的这一重大变革,适应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笔者略述浅见。一、对信贷规模控制的正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规模控制 效应分析 金融调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规模控制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为例
2
作者 刘科 官豹山 王爱琴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2年第12期19-21,共3页
一、信贷规模调控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水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县域金融的主力军,由于其具有点多、面广、贴近农村的特点,承担了国家支持“三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一、信贷规模调控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水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县域金融的主力军,由于其具有点多、面广、贴近农村的特点,承担了国家支持“三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工作职能。一直以来,广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秉承“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为支持“三农”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当前信贷规模控制,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投放受到限制,致使出现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 中小金融机构 信贷规模控制 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 “三农”经济 支农服务 县域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规模控制与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变:1953~2012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家新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4,共10页
从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革历程分析货币供给机制从直接数量控制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研究显示,信贷规模数量控制下,商业银行贷款派生存款的货币创造过程被打断,货币供应量主要决定于信贷计划规模和外汇占款;数量控制在紧缩条件下比宽松条件... 从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革历程分析货币供给机制从直接数量控制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研究显示,信贷规模数量控制下,商业银行贷款派生存款的货币创造过程被打断,货币供应量主要决定于信贷计划规模和外汇占款;数量控制在紧缩条件下比宽松条件下更容易实现政策意图,即货币政策效应存在不对称性。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与国情和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同时,应坚持市场化取向,稳步推进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工具 信贷规模控制 制度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
作者 白俊波 张国春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1年第8期69-69,共1页
目前,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仍以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存贷款利差是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当前央行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信贷规模控制,许多借款人怕还上贷款后再次申请贷款困难,于是到期不愿归还,致使贷款到期收回难度加大。
关键词 法人金融机构 信贷管理工作 地方性 存贷款业务 信贷规模控制 存贷款利差 贷款困难 借款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
5
作者 董黎明 张国春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2年第5期74-75,共2页
为了有效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央行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了信贷规模控制,大部分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闲置问题,资金盈利水平降低,存在较强烈的放贷冲动。那么,金融机构应如何处理好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和实现利润最大化... 为了有效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央行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了信贷规模控制,大部分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闲置问题,资金盈利水平降低,存在较强烈的放贷冲动。那么,金融机构应如何处理好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金融机构 地方性 业务发展 稳健货币政策 现状 成因 信贷规模控制 资金闲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家观点
6
《北方经济》 2014年第9期32-32,共1页
余永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不能单靠货币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融资难、融资贵是由多方面原因,特别是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加成率”过高、风险溢价上升、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吸金、信贷规模控制和7... 余永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不能单靠货币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融资难、融资贵是由多方面原因,特别是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加成率”过高、风险溢价上升、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吸金、信贷规模控制和75%贷存比的风险监管指标、不对称的变相“金融自由化”、可贷资金需求缺乏利息率弹性等。因此,这个问题不是单靠放松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制度性原因 信贷规模控制 货币政策 风险溢价 金融自由化 融资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