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使用、信贷获得和家庭创业——基于城乡差异视角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国锋 李安程 徐瑾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5-68,共14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及信贷获得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城乡间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在对家庭创业决策影响中存在信贷获得的...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及信贷获得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城乡间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在对家庭创业决策影响中存在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相较于城市家庭,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组后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大,而社会资本分组中,低社会资本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明显。这表明深入推进互联网普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红利,有助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落实,实现稳就业保民生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信贷获得 家庭创业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产业链参与对信贷获得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祝国平 郭连强 李新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95,共14页
本文基于吉林省8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二元选择模型和归并回归模型分析农户产业链参与行为对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产业链对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机制在于农户订单... 本文基于吉林省8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二元选择模型和归并回归模型分析农户产业链参与行为对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产业链对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机制在于农户订单生产和技术水平提升能够促进信贷获得。考虑到中国农户的异质性,按农户的耕地面积将农户分为规模大户和传统小户,分析结果显示,规模大户参与产业链行为对其信贷规模无显著影响,而传统小户参与产业链行为对其信贷规模有显著正向作用。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强化产业链对小农户的吸纳作用,优化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应成为政策选择上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产业链 产业链参与行为 信贷获得 信贷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制度能提高农户信贷获得吗?——来自农村金融调研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彬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81,共6页
以中国农村金融调查81村1 951户专项入户调研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信用制度对我国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实证表明:(1)信用村和信用户的信用制度显著提高农户信贷,其中信用户使农户正规信贷获得概率显著提高1.4。(2)信用制... 以中国农村金融调查81村1 951户专项入户调研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信用制度对我国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实证表明:(1)信用村和信用户的信用制度显著提高农户信贷,其中信用户使农户正规信贷获得概率显著提高1.4。(2)信用制度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户由民间信贷向正规信贷转变。此外,农户信用记录、家庭收入和家庭社会网络等均对农户信贷获得有不同程度影响。未来,尽快普遍建立农村金融信用制度对提高农户信贷获得、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制度 LOGIT模型 农户信贷获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农户信贷获得吗? 被引量:99
4
作者 樊文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9,179,共12页
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户信贷获得提供了有利契机。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和正规信贷规模,通过Bipro... 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户信贷获得提供了有利契机。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和正规信贷规模,通过Biprobit模型和CMP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运用工具变量和LPM模型克服潜在的内生性后,结果仍然稳健。研究同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的非正规信贷获得具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抵押品要求提高了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较高收入农户和较低收入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中等收入农户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提出,要大力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农户互联网使用技能,注重农户个人信用积累和关注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利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信贷获得 信息不对称 中等收入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能否提升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71
5
作者 柳松 魏滨辉 苏柯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72,共15页
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运用联合估计的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获得水平的影响效应,并采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互联... 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运用联合估计的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获得水平的影响效应,并采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既可以提升农户信贷的可得性,也可以提高农户的信贷规模。就不同贷款渠道而言,互联网使用同时显著提高了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获得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处于中年、兼业程度大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农户信贷获得水平促进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社会互动以及收入增长三种效应来提升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因此,贯彻落实“互联网+”政策,提升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是缓解农户融资难和决胜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政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信贷获得水平 互联网的使用 CMP模型 IPWR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虚向实”的绿色激励: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与企业适度金融化
6
作者 李佳 王凯玥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100,共12页
以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考察财政金融政策协调影响企业适度金融化的微观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适度金融化,且该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地区层面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 以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考察财政金融政策协调影响企业适度金融化的微观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适度金融化,且该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地区层面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获得水平提高、“漂绿”风险降低与环境责任履行加强,是绿色信贷贴息政策影响企业适度金融化的重要路径。拓展性分析表明,绿色信贷贴息政策对企业适度金融化的促进效应降低了企业金融错配与经营风险,并且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增加企业绿色创新投入,进而产生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经济后果。本文不仅回应了企业“脱虚向实”是否存在绿色激励这一问题,也为从绿色维度助力企业向最优金融化状态收敛提供了证据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贴息政策 适度金融化 绿色信贷获得水平 “漂绿”风险 环境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凤 何欣 路晓蒙 《西南金融》 2016年第12期59-65,共7页
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面临的困境之一是信贷约束。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本文从信贷申请率和申请通过率分析了中国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较低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有银行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中... 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面临的困境之一是信贷约束。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本文从信贷申请率和申请通过率分析了中国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较低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有银行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中,只有45.8%的企业获得了贷款。中国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水平较低,更多归咎于较低的信贷申请率(57.8%),而不是申请通过率(79.2%)。运用样本选择Probit模型,从企业特征、企业主背景、社区环境和地区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信贷可得性的原因,发现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情况对于信贷申请率和申请通过率都是显著的影响因素,地区发展更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社区环境更影响企业主借贷行为。为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本文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普遍提高小微业主金融知识,鼓励更多小微企业申请贷款;其次,减少信贷市场的歧视现象;最后,放宽信贷申请门槛,允许金融业更多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支持 实体经济 小微企业融资 信贷约束 信贷获得 小微企业特征 关系型贷款 小微信贷技术 小微信贷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研究——乡村金融机构民营化的视角
8
作者 左伟 黄友松 《现代管理科学》 2006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导致我国农村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良好的信贷支持和服务。文章结合国内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探讨乡村金融机构民营化的内在运作机理,认为乡村金融机构民营化能够有利于缓解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引导民间资... 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导致我国农村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良好的信贷支持和服务。文章结合国内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探讨乡村金融机构民营化的内在运作机理,认为乡村金融机构民营化能够有利于缓解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引导民间资金的流动,以及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从而有利于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企业 信贷获得 金融机构民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企关系的溢出效应分析——基于信贷成本及信贷可获得性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贾琛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5,共5页
本文以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贷款数据为基础,根据国有四大银行和非国有四大银行向在中国上市公司提供贷款的数据,对信贷成本及信贷可获得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国有四大银行和非国有四大银行在利率决定因素方面及发放信用... 本文以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贷款数据为基础,根据国有四大银行和非国有四大银行向在中国上市公司提供贷款的数据,对信贷成本及信贷可获得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国有四大银行和非国有四大银行在利率决定因素方面及发放信用贷款决定因素方面的差异比较来对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做具体分析。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一是企业与四大银行关系的加强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继续与四大银行借款时的融资成本,而且有助于降低企业未来与非四大银行融资时的成本;二是企业与四大银行关系的加深可以提高企业获得非四大银行信用贷款的概率,而企业与四大银行的关系对获得四大银行的信用贷款并无显著性影响。以上的结论再次证明了传统关系型贷款理论中银企关系的价值——有效地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企关系 关系型贷款 溢出效应 信贷成本 信贷获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江浙地区小微企业的调查
10
作者 刘飞扬 范书菡 贾西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0期8739-8741,8744,共4页
采用江浙地区小微企业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小微企业贷款约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缺少担保抵押、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和良好的银企关系;小微企业能否提供担保抵押和企业性质是... 采用江浙地区小微企业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小微企业贷款约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缺少担保抵押、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和良好的银企关系;小微企业能否提供担保抵押和企业性质是影响企业贷款获得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信贷获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浙江)自贸区银行业信用评分技术研究及应用探讨——基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实证分析
11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刘海应 +3 位作者 顾宏斌 王若萱 钟添祯 刘思敏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56,共7页
结合区域特色行业,采集自贸区金融机构相关调研数据,对目前信用评分技术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应用效果和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用评分技术对中小企业融资总体呈正面影响;中小企业不同行业信贷可获得性存在一定差异;与大... 结合区域特色行业,采集自贸区金融机构相关调研数据,对目前信用评分技术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应用效果和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用评分技术对中小企业融资总体呈正面影响;中小企业不同行业信贷可获得性存在一定差异;与大中型银行相比,小型银行更倾向于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分技术与其他贷款技术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分 信贷获得 中小企业融资 贷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会影响信贷可获得性吗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娅 王茜 赵淑鹏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70,共6页
本文基于2011~2016年间"人人贷"的网络贷款数据,实证分析了借款人的社会资本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贷款申请者具有社会资本会显著增加贷款的批准概率,当贷款申请人具有社会资本时,该贷款被批贷的概率... 本文基于2011~2016年间"人人贷"的网络贷款数据,实证分析了借款人的社会资本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贷款申请者具有社会资本会显著增加贷款的批准概率,当贷款申请人具有社会资本时,该贷款被批贷的概率会显著增加0.029个单位;贷款申请者具有社会资本会显著增加获得网络贷款的贷款额度,当网络贷款申请者具有社会资本时,网络贷款的获批额度会显著增加0.224个单位;具有社会资本的网络贷款申请者在网络贷款审批和批贷额度的优势主要来自于信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网络贷款 人人贷 信贷获得 信任机制 互联网金融 信息不对称 信用体系建设 社区银行 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农场信贷可获得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典型地区的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作光 陈梦 +2 位作者 罗茜 李星蓉 刘大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5期288-291,共4页
本文根据陕西省部分地区的232份有效家庭农场主调查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该地区家庭农场信贷需求特征以及影响家庭农场信贷可获得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场主文化程度、农场主亲戚朋友中是否有政府工作人员、农场主是否为... 本文根据陕西省部分地区的232份有效家庭农场主调查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该地区家庭农场信贷需求特征以及影响家庭农场信贷可获得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场主文化程度、农场主亲戚朋友中是否有政府工作人员、农场主是否为家庭农场所在村村民、家庭农场产品销路稳定程度、家庭农场年平均纯利润、农场主对家庭农场相关信贷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对家庭农场信贷可获得性具有正向影响,家庭农场产品价格波动程度对家庭农场信贷可获得性有负向影响。鉴于此,提出提高农场主对信贷政策的认知程度、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完善家庭农场相关信贷政策、推动形成农场间相互担保的信贷模式等建议,以期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获得性,促进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信贷获得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空间演化与企业信贷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晓明 朱晟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4-304,共11页
在梳理中国银行业改革历程和银行网点分布时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银行空间扩张和地方性银行兴起是中国银行业空间演化的主要动力,并将该过程分解为银行操作距离和银行功能距离。在分析银行业空间演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地方银行业... 在梳理中国银行业改革历程和银行网点分布时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银行空间扩张和地方性银行兴起是中国银行业空间演化的主要动力,并将该过程分解为银行操作距离和银行功能距离。在分析银行业空间演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地方银行业特征变量作为制约企业信贷获得的解释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减小银行操作距离只能改善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信贷环境,而降低银行功能距离则能有效提高企业信贷获得,竞争型的地方银行市场能够提高非国有企业的信贷获得,银行本地化进程亦能提高非国有企业信贷获得。在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市场化力量能够有效扩大银行的安全信贷范围,而分权化过程有效地维护了地方信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操作距离 银行功能距离 地方银行业特征 企业信贷获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宽市场准入、信贷技术创新与农村小微企业融资 被引量:18
15
作者 董晓林 朱敏杰 杨小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1,123-124,共8页
本文采用2003-2011年江苏省48个县域241家金融机构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创新行为以及农村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及其影响结果。研究显示:市场逐步开放驱动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技术创新行为... 本文采用2003-2011年江苏省48个县域241家金融机构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创新行为以及农村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及其影响结果。研究显示:市场逐步开放驱动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技术创新行为,通过信贷技术创新降低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村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缓解了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因此,应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深化农村金融的存量与增量改革,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并不断创新与小微企业融资特征相匹配的信贷技术,以促进农村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提高和融资成本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技术 农村小微企业 放宽市场准入 信贷获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兼论贷款安全和银行情绪的中介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成江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9,共19页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和银行有限理性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探讨了新时期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本文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促进作用不及大...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和银行有限理性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探讨了新时期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本文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促进作用不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和银行情绪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关系中不仅具有独立的中介作用,而且具有链式中介效应;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将提升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相对风险程度,并会经由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与银行情绪链条形成反向传导,不利于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改善。本文在两个方面具有创新性:一是把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银行情绪纳入中小企业信贷获得情况的分析框架,为这一传统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二是丰富了中小企业信贷获得受到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以及银行情绪影响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贷获得 银行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 银行情绪 链式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信贷需求与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FPS数据2742户贫困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307-313,共7页
基于CFPS数据2 742户贫困农户样本,统计分析和计量检验了农户家庭特征、农户收支、社会资本和地区状况等因素对贫困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农户信贷主要来源于非正规金融,但却呈现出"关系型借贷"的特点。正规... 基于CFPS数据2 742户贫困农户样本,统计分析和计量检验了农户家庭特征、农户收支、社会资本和地区状况等因素对贫困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农户信贷主要来源于非正规金融,但却呈现出"关系型借贷"的特点。正规金融由于具有甄别和筛选优势,更倾向于经济状况良好、受教育程度较高、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户,这些因素正是贫困农户短期无法具备的特征,也成为了正规金融抑制的因素。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普惠性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减贫体系是重要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农户 信贷获得 融资渠道 PROBIT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银行自由化的数量效应:源于储蓄、资本形成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米运生 刘仁和 易秋霖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6,共7页
与质量效应不同,金融自由化的数量效应存在于水平方向,它主要表现为对私人储蓄率、宏观投资率的提升和(尤其是对私人部门)信贷可获得性的提高等方面。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开始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于2005年取得实质性突破。作为市场化... 与质量效应不同,金融自由化的数量效应存在于水平方向,它主要表现为对私人储蓄率、宏观投资率的提升和(尤其是对私人部门)信贷可获得性的提高等方面。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开始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于2005年取得实质性突破。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个步骤,金融自由化应该在水平方向影响着中国的私人储蓄和投资,但鲜有文献涉及此问题。作为一种尝试,以国内金融部门(银行)为代表,本文计算了一个金融自由化指数。利用这个指数,我们就银行自由化对私人储蓄和投资的水平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自由化的数量效应是显著的:自由化指数每提高1,私人储蓄率提高16%,信贷可获得性提高1%,宏观投资率提高9%。本文结论为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水平效应提供了有利的经验证据。它也表明,在过去的一个时期,要素效应仍是金融作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数量效应 私人储蓄 资本形成 信贷获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风险及对贷款的影响——基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调查
19
作者 韦克游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6,共6页
论文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例,探讨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依次为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管理运营风险、道德风险、技术风... 论文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例,探讨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依次为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管理运营风险、道德风险、技术风险等五种风险类型,风险类型占比的高低与贷款可得性成反比。由于资产专用性风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一般更乐于给那些大型硬件设施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合作组织放贷,以保证合作组织将信贷资金用于专用性较弱的流通领域。由于普遍存在较高的风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在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时,一般采用抵押贷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抵押贷款模式 风险类型 石漠化 农村金融机构 资产专用性 调查 信贷获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