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贷规模、信贷结构优化与房地产金融风险
1
作者 宋凌峰 何荣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12,共16页
本文以房地产业与银行业为研究对象,将信贷因素引入网络分析法以刻画银行和房地产企业间的风险传染过程,研究改变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果,并分别从总量和结构层面为制定房地产信贷政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相... 本文以房地产业与银行业为研究对象,将信贷因素引入网络分析法以刻画银行和房地产企业间的风险传染过程,研究改变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果,并分别从总量和结构层面为制定房地产信贷政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相比于改变信贷规模,优化银行房企间信贷结构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在适当的信贷紧缩区间内,优化信贷结构和收缩信贷规模可以协同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并满足银行微观审慎需求。本文建议,银行和房企应基于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和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结构化特征分别调整贷款额度和分散借贷,监管机构应针对银行房企信贷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实施差异化监管,并重点关注具有系统重要性和出现不匹配问题的节点,共同推动信贷资金结构优化、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实现宏观审慎监管与银行微观审慎行为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金融风险 信贷规模 信贷结构优化 差异化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结构优化与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能力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勇 廉兴国 《金融发展研究》 2010年第11期51-54,共4页
目前的信贷政策主基调是要求商业银行"均衡放贷"、"有扶有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些政策要求,促使商业银行努力提升自身灵活的信贷决策能力、过硬的信贷营销能力及有效的信贷... 目前的信贷政策主基调是要求商业银行"均衡放贷"、"有扶有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些政策要求,促使商业银行努力提升自身灵活的信贷决策能力、过硬的信贷营销能力及有效的信贷风险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结构优化 商业银行 信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企业贷款走向论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的取向与举措——以景德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明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67,共2页
2010年国家继续实行以"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调整、风险防范"为主基调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虽然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节奏逐步放缓,信贷结构也有所调整。为深入了解当前企业贷款走向情况,本文以随机抽取的四... 2010年国家继续实行以"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调整、风险防范"为主基调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虽然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节奏逐步放缓,信贷结构也有所调整。为深入了解当前企业贷款走向情况,本文以随机抽取的四家贷款企业作为调查样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了企业贷款走向及特点,并就如何优化银行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贷款走向 信贷结构优化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信贷结构 化解金融风险──对汝南县农村信用联社信贷结构的调查与思考
4
作者 人民银行汝南县支行课题组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汝南县 农村信用联社 信贷结构优化 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创新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
5
作者 刘自强 陈雅楠 周旭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共9页
依据2006—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创新效应。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可以通过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和增加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数字创新,尤其在数字化流程创新方面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异质性分... 依据2006—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创新效应。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可以通过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和增加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数字创新,尤其在数字化流程创新方面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政策第一批试点城市的数字创新效应更强,而且政策对成长期、成熟期、低金融化程度以及合作意识强的企业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建议优先在创新潜力较大的城市扩大试点范围,根据企业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数字创新 信贷期限结构优化 多期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降准后的金融策略
6
作者 佟健 《金融发展研究》 2014年第8期84-84,共1页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两次实施定向降准措施,着手进行差别性金融宏观调控。4月,对所有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其准备金率分别下调2个和0.5个百分点。6月,定向降准的范围扩展至符合审慎经营且“...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两次实施定向降准措施,着手进行差别性金融宏观调控。4月,对所有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其准备金率分别下调2个和0.5个百分点。6月,定向降准的范围扩展至符合审慎经营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其他各类型商业银行,准备金率降幅为0.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实施定向降准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但是,宏观层面的政策意图能否真正转化为微观层面的信贷行动,将释放的资金投向“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还需要对方方面面的制度、技术和产品做出相应的同步调整。因此,在这个特定时期,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 信贷结构优化 金融宏观调控 农村合作银行 人民银行 贷款比例 准备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