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老问题、新视野:信访研究回顾与再出发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冯仕政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42,共1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社会冲突治理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演进研究"(项目号:11ASH004)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当前中国网络群体性的形成及治理研究"(项目号:13XNL00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信访问题是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信访研究因此也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学术领域。本文是一个关于信访研究的研究。它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信访问题作为一个学术议程而兴起的历史过程、内在逻辑及其形成的信访行动、信访工作和信访改革等三大研究主题。本文认为,信访问题之所以复杂难解,原因在于它涉及中国国家建构过程中的根本性问题,即如何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秩序化。据此,必须开创新的研究议程,即把信访问题置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治秩序"这一宏大的理论和历史主题中去思考。该议程能够很好地整合以往信访研究的成果,拓展信访研究的视野,扩大信访研究的格局,同时切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
关键词
信访问题
信访研究
政治秩序
社会转型
-
分类号
D632.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信访研究的进路及反思:框架与方法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尹利民
-
机构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系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137,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06JZD0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在既有的信访研究中,我们发现:或宏观或微观的二元分析框架以及"过程——事件"的研究方法,在宏大的信访实践中日益显出它的缺陷与不足。突出中观过程机制性研究的三纬分析框架的运用,即宏观结构、中观过程机制以及微观行动,以及"结构——制度"与"过程——事件"方法的交叉运行,能够更好地把信访研究纳入到分析视野,这既是信访研究推进的一个逻辑结果,也是在研究实践中的一个反思与总结。
-
关键词
信访研究
进路
反思
框架
方法
-
分类号
D632.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当前我国信访研究的演进与转向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尹利民
黄成华
-
机构
南昌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学系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4,共6页
-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介入与村庄内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路径及绩效研究"(批准号:SHH017)
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物品提供机制及公共服务研究"(批准号:ZZ0701)
-
文摘
当前我国的信访研究以集体维权行动为开端,通过多元交叉分析框架的引入而延伸拓展。这种解释性研究虽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研究视野,但要在总体上提升信访研究的水平,还必须由解释性研究向信访的类型学、内在机理、动力机制以及支持体系等结构性研究转向。
-
关键词
信访研究
信访
集体行动
维权
-
Keywords
research on appealing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
appealing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
collective action
maintaining right
-
分类号
D632.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信访立法应在五个方面获得突破
- 4
-
-
作者
翟校义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5,共2页
-
文摘
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新思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的总目标,明确要求“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法合理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信访法治化研究,从顶层设计角度重新审视信访制度的功能和定位,推动信访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意义重大。
-
关键词
信访工作
信访人
信访事项
信访活动
信访研究
涉法涉诉
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法
地方立法
顶层设计
-
分类号
D632.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大数据驱动的信访治理是对信访办理的超越
- 5
-
-
作者
张海波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9-249,共1页
-
文摘
张海波撰文《大数据与信访治理》指出,信访大数据是对网络信访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识别社会治理中的普遍性和趋势性问题,服务于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信访制度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
-
关键词
信访部门
数据驱动
信访制度
民利
信访研究
趋势性
部门化
海波
民意表达
科学化水平
-
分类号
D632.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制造形象”:上访事件中的故事言说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赵阳
-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49,共30页
-
文摘
以往的信访研究偏向于分析事实本身以及相关的制度规则,但与其他公共治理问题不同,上访事件即使事实清晰,各方对事实的理解和解释也会千差万别,由此造成上访户和政府的形象呈现往往不断变化,甚至前后矛盾。这使得相关研究很难对信访问题进行分类,只有结合"情境—叙事"分析才能形成清楚的研究路径。借助符号互动理论,本文提出"形象制造"的概念,将官民间的形象博弈放在科层制与信访制由分到合的背景下展开分析。本文发现,上访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言说过程,社会情理、信访制度和政治环境作为结构性要素被上访者和政府用于形塑信访事件中各方的"复合形象"。"形象制造"机制使得信访制度化难以解决实质问题,反而可能加重基层治理负担。
-
关键词
信访研究
基层治理
符号互动论
形象制造
叙事社会学
-
Keywords
xinfa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image making
narrative sociology
-
分类号
D632.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监察委员会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
- 7
-
-
作者
莫纪宏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9-249,共1页
-
文摘
莫纪宏撰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注重对监察权性质的研究》指出,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共同实现反腐败的制度目标,由此必然产生二者共同行使监察权的问题。从政治宪法学的角度,
-
关键词
信访部门
数据驱动
信访制度
民利
信访研究
趋势性
部门化
海波
民意表达
科学化水平
-
分类号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公立医院改革应重视三种机制协同治理
- 8
-
-
作者
顾昕撰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9-250,共2页
-
文摘
顾昕撰文《公立医院的治理模式:一个分析性的概念框架》指出,无论是公共事务还是私人事务,使之协调有序的机制可谓多种多样,但各种治理机制可简化为三种模式:
-
关键词
信访部门
数据驱动
信访制度
民利
信访研究
趋势性
部门化
海波
民意表达
科学化水平
-
分类号
R197.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