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条件下银行危机的发生与防范——日本长期信用银行(LTCB)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元元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58,共3页
银行危机是金融脆弱性的表现之一,信息经济学认为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对银行而言,脆弱性主要源于信贷市场。对于银行危机的分析对于我国正处在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金融业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长期信用银行 银行危机 金融自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国际经验及启示
2
作者 常蕊 史岩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4,49,共4页
公司治理对中长期信用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长期信用银行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情况;对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复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国外主要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总结了其中的主要... 公司治理对中长期信用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长期信用银行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情况;对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复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国外主要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总结了其中的主要规律。最后,对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信用银行 政策性银行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 被引量:1
3
作者 关连升 《财经问题研究》 1981年第2期84-88,共5页
战后,日本的处境艰难,领土减少,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陷于瘫痪状态,战争中的债务又要由财政开支。在这种情况下,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必须解决资金的筹集问题。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用各种方式把游资集中起来,... 战后,日本的处境艰难,领土减少,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陷于瘫痪状态,战争中的债务又要由财政开支。在这种情况下,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必须解决资金的筹集问题。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用各种方式把游资集中起来,然后,再把它投放到国民经济最急需的地方去。这样,就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中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经济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 银行法规 债务 游资 世界银行 利率 资本金 外汇 信托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应链纵向位置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行为研究
4
作者 张泽宇 张文龙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
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供应链纵向位置视角,实证分析了供应链上游程度对企业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融资行为及二者间互补替代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越靠近供应链上游,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获得的银行信用也越... 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供应链纵向位置视角,实证分析了供应链上游程度对企业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融资行为及二者间互补替代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越靠近供应链上游,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获得的银行信用也越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呈现“互补性”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民营企业,在越靠近供应链上游的国有企业中商业信用融资越少,银行信用融资越多;随着企业财务风险增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越靠近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融资均越多。经济结果表明,企业越靠近供应链上游,企业经营绩效越差。这为理解企业供应链纵向建设行为、深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而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纵向位置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否提升了信用风险治理能力?
5
作者 何英 华桂宏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5,共16页
基于2010-2021年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信用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对内通过优化人力结构、对外通过促进银行有效竞争,进而实现数字化的信用风险治理效应;“效率赋能”... 基于2010-2021年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信用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对内通过优化人力结构、对外通过促进银行有效竞争,进而实现数字化的信用风险治理效应;“效率赋能”机制不成立,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有待提升,数字化思维有待加强,企业架构协调性有待提高;从银行特征分析,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降低非国有银行和东部地区银行的信用风险,“贝塔银行”对数字化转型的信用风险治理效应尚未展现出显著的推动作用;从市场特征分析,非银行金融科技和跨境资本流动强化了数字化转型的信用风险治理效应,金融监管与数字化转型之间存在着不匹配问题。研究结论为建设金融强国、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银行信用风险 效率赋能 数字化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分配差距与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基于企业部门杠杆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平 秦怡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43,共19页
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推进共同富裕是否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立足于企业部门杠杆视角,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企业债务违约和银行破产特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理论模型预测显示,收入分... 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推进共同富裕是否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立足于企业部门杠杆视角,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企业债务违约和银行破产特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理论模型预测显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提高企业部门杠杆率,增加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其作用机制在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消费投资比下降,为企业部门加杠杆创造条件,但消费率和杠杆率的反向变动会造成企业实际收益率降低和违约风险上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敞口扩大。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上述理论推演成立的经验证据与微观基础。此外,本文还发现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上述结论隐含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两个重大目标的内在逻辑自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 银行信用风险 企业部门杠杆 共同富裕 系统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贷便利创新工具、资产收益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7
作者 申韬 黄艳香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203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借贷便利创新操作会显著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 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203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借贷便利创新操作会显著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显示,这一政策效应在区域性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表明,借贷便利创新工具通过抑制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渠道增加信用风险。调节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说明,资本监管力度和银行家乐观度的提高均会减弱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加剧效应。该研究结论对于中央银行适时适量地进行借贷便利操作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贷便利创新工具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资产收益率 资本监管 银行家乐观度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客户稳定度与企业信贷融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银行信用借款的证据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勇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9,共18页
利用上市公司向银行借款性质结构和前五大客户明细数据,考察企业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否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配置决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银行信用借款比例,这一影响通过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 利用上市公司向银行借款性质结构和前五大客户明细数据,考察企业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否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配置决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银行信用借款比例,这一影响通过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改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塑造企业良好声誉等三个作用机制来实现;在客户经济重要性程度高、管理层金融社会资本低以及所处地区金融业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中,供应链客户稳定度对其获得银行信用贷款的促进效应更强;客户稳定度对企业信用借款状况的改善能够帮助其实现价值增值。供应链客户稳定度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重要信号,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供应链信息的挖掘、分析与运用以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监管部门、交易所及投资者要关注上市企业供应链客户频繁变动所反映的市场信息以指导监管、投资决策,实体企业则需加强供应链韧性,积极稳定客户关系,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企关系 供应链管理 信用贷款 银行信用供款 金融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改善了债券发行利差吗?——来自债券层面的证据
9
作者 陈东君 宋福铁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任务。文章利用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数据,考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标的债券的发行利差。研究发现:CRM...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任务。文章利用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数据,考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标的债券的发行利差。研究发现:CRMW显著增加标的债券的融资成本,经过不同内生性、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显示,CRMW因市场不成熟的局限性未充分发挥保险效应,其在缓解市场分歧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投资者最低和最高的申购利率,且CRMW引起的利率上升在信用水平高的发行人中更加显著;仅当信贷市场供不应求、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溢价较高时,CRMW才能够发挥融资支持作用并显著降低标的债券发行利差。研究结论为信用衍生品影响债券市场的研究提供了来自新兴市场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发展完善信用衍生品市场、推动债券市场服务企业融资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信用衍生品市场 银行信用 债券发行定价 保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V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41
10
作者 杨秀云 蒋园园 段珍珍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0,共7页
在介绍KM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这四种国际流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这四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KMV模型最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2... 在介绍KM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这四种国际流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这四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KMV模型最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2013年45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45家非ST公司以及2014年20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20家非ST公司为样本,对样本的违约距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KMV模型基本上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违约距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也说明该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中的识别能力有限,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模型所要求的一些假设条件在我国尚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等因素有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对债务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综合利用KMV模型与债务公司的财务数据会使信用风险的度量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V模型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适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替代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世香 张顺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7-152,共6页
以1998—201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了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与商业信用使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中的市场竞争状况对企业商业信用的使用总体上呈非线性,在不同的竞争状况中,既会出现随着市... 以1998—201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了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与商业信用使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中的市场竞争状况对企业商业信用的使用总体上呈非线性,在不同的竞争状况中,既会出现随着市场垄断力量增加而增加的情形,也会出现随市场力量减弱而增加的情形。同时,还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状况与企业竞争能力对企业商业信用、银行信用间的替代性选择问题,市场力量更弱的公司的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间的替代性强于市场力量强的公司。这说明,那些面临更激烈竞争市场的企业会更多地利用商业信用替代银行信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竞争强度 竞争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银行信用评级体系的对比分析——兼论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瑞琪 吴晓霞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8-170,共3页
自2004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来,我国银行信用评级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银行评级体系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评级体系建设经验,并与我国实际... 自2004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来,我国银行信用评级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银行评级体系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评级体系建设经验,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本文将美国与中国现行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从信用评级的法律环境、评级依据、评级机构和评级效果四个方面相对比,提出了完善法律环境、改进评级依据和促进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用 评级体系 银行业监管 中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企业生命周期与银行信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卫秋 王海姣 于成永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35-46,共12页
以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筛选出的1225家公司10年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企业生命周期与银行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拥有不同的银行信用,其中成长期企业拥有最... 以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筛选出的1225家公司10年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企业生命周期与银行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拥有不同的银行信用,其中成长期企业拥有最多的银行信用,衰退期次之,成熟期末之;(2)货币政策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银行信用产生的影响不同,具体为,衰退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比较大,成长期企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比较小。研究结论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货币政策变动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银行信用融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企业生命周期 短期银行信用 长期银行信用 融资风险 银行信用融资 企业融资 债务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师声誉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基于银行信用借款决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陈骏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7,共8页
本文以2001至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银行信用借款决策的视角,研究了审计师声誉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高声誉审计师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获得银行信用借款(即存在"门槛效应")且信用借款的比例更高(即存... 本文以2001至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银行信用借款决策的视角,研究了审计师声誉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高声誉审计师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获得银行信用借款(即存在"门槛效应")且信用借款的比例更高(即存在"约束效应");在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中审计师声誉机制主要体现为"约束效应",其原因在于"政治关系"是一种更可靠的替代机制;非国有控股公司中仅存在审计师声誉机制的"门槛效应",主要归因于我国司法体系不健全,银行将寻求其他更可靠的替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声誉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其有效性受制度环境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师声誉 银行信用借款 产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顺泉 李一智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2年第1期29-33,共5页
文章在建立商业银行信用指标评级体系基础上 ,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其信用程度进行了评级 ,并通过数据进行了实证。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用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权重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竞争、银行信贷与上市公司商业信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喜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商业信用是企业特别是受到信贷约束的中小私有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利用2004—200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市场竞争与银行贷款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竞争和应收账款正相关,和应付账款负相关;随着... 商业信用是企业特别是受到信贷约束的中小私有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利用2004—200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市场竞争与银行贷款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竞争和应收账款正相关,和应付账款负相关;随着银行贷款的增加,企业的应收和应付账款都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市场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合作银行综台业务处理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志强 施进发 +3 位作者 马幼鸣 宗思生 孙建华 胡中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6-78,共3页
阐述了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网络系统规划、设备选型、网络管现、应用开发与功能特点。
关键词 信用合作银行 综合业务处理 计算机网络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银行信贷的证据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宇翔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42,共5页
随着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山东1683家企业及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商业信用与... 随着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山东1683家企业及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特质、银行信用、行业、经济类型等因素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影响商业信用的一般结论,证实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替代性是一种常态,而互补性与外在条件有关。本文还证实了中小型企业承受着来自银行和商业的双重信用配给,并分析了造成商业信用配给的主要原因,而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换机制是弱化商业信用配给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互补性 替代性 双重信用配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5A模型初探——以骆驼评级为启示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曼莉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96,共5页
文章从国际较为流行的话题:商业银行信用评级这个主题入手,特别是美国权威评级机构在经历次贷危机之后,这种一言堂的局面开始遭到质疑。我国随着国家实力增强,经济、金融环境越来越得到改善和认可,经济地位日益增强,我国应该研究适应我... 文章从国际较为流行的话题:商业银行信用评级这个主题入手,特别是美国权威评级机构在经历次贷危机之后,这种一言堂的局面开始遭到质疑。我国随着国家实力增强,经济、金融环境越来越得到改善和认可,经济地位日益增强,我国应该研究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模型。文章首先对信用评级和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的定义以及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依据骆驼评级模型(简称CAMEL模型)的研究模型为基础,尝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5A商业银行评级理论,包括对资产的控制能力(Ability of Asset)、对风险的确保度(Assurance of risks)、全程陪同(Accompany)、SWOT分析(Analysis of SWOT)以及附加项(Addition)。其研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大家对于商业银行评级的意识、关注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银行信用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银行信用信息如何取舍——甘肃省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与应用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晋 齐俊峰 《征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3,共2页
非银行信用信息作为信用信息采集的重要内容受到关注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其采集的可持续性、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以及是否可以在采集、应用和管理之间达到成本和资源的经济性。分析当前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 非银行信用信息作为信用信息采集的重要内容受到关注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其采集的可持续性、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以及是否可以在采集、应用和管理之间达到成本和资源的经济性。分析当前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与应用状况,认为非银行信用信息要根据金融机构的实际应用需要实现规模化的采集,同时,必须从采集初期就要特别重视数据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管理 银行信用信息 采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