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G评级分歧影响了企业信用评级吗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吕文明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9,共16页
以2018—2022年获得ESG评级的发债企业为样本,使用Wind、华证、商道融绿和盟浪四家机构的ESG评级数据构建ESG评级分歧指标,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信... 以2018—2022年获得ESG评级的发债企业为样本,使用Wind、华证、商道融绿和盟浪四家机构的ESG评级数据构建ESG评级分歧指标,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约束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具有较高的碳转型风险会加剧ESG评级分歧的企业信用评级调整效应,但国有产权性质能够缓解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研究结论对监管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与企业强化ESG管理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企业信用评级 债券市场 信息不对称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税信用评级能提升企业供应链话语权吗
2
作者 王婷 牛彪 辛晓楠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2-128,共7页
本文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纳税信用评级通过发挥资... 本文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纳税信用评级通过发挥资源效应、声誉效应和治理效应,促进供应链话语权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所处行业集中度低、社会信任程度高、金融生态环境好以及分析师关注度高时,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税信用评级 供应链话语权 资源效应 声誉效应 治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信息披露与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来自我国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查道林 陈思 刘琳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近年来,评级机构对作为企业非财务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ESG信息愈发关注。利用2011~2022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ESG信息披露对发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ESG信息披露能显著提高发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ESG信息... 近年来,评级机构对作为企业非财务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ESG信息愈发关注。利用2011~2022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ESG信息披露对发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ESG信息披露能显著提高发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ESG信息披露主要通过信息渠道、保护渠道和声誉渠道对企业信用评级产生影响;在非国有、非“四大”审计以及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的企业中,ESG信息披露提高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作用更加显著,且相对于本土评级机构,外资评级机构更关注ESG信息披露。进一步研究表明,ESG信息披露与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提高对企业短期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但能提升企业长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信息披露 债券市场 信用评级 企业价值 非财务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税收征管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纳税信用评级政策的研究
4
作者 王庶 王楷 岳希明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249,共19页
2014年印发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税收征管领域的一次关键性探索和创新性改革。本文基于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2014年纳税信用评级改革的政策冲击,识别柔性税收征管模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 2014年印发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税收征管领域的一次关键性探索和创新性改革。本文基于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2014年纳税信用评级改革的政策冲击,识别柔性税收征管模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柔性税收征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二是该影响的传导机制之一是通过提升企业透明度,进而引发以提升管理层与企业目标相容的方式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三是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在不同类别的企业之间存在异质性,能够有效降低资产规模小的非国有、具有发展前景、所在地区税收征管压力小的企业的投资不足程度,并且能够降低盈利能力强且两职分离企业的过度投资程度。柔性税收征管模式是对强制性税收征管模式的有益补充,在当前我国强制性税收征管制度已近完备的情况下,未来税收征管领域的改革创新应更多地关注对柔性税收征管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税收征管 纳税信用评级 非效率投资 代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销商声誉、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利差——基于非金融企业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屈小杰 孙华平 +1 位作者 朱保 郭子晴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56,共8页
稳健有序的债券市场是推动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环节,承销商与信用评级机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承销商声誉对非金融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以2010—2022年非金融企业发... 稳健有序的债券市场是推动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环节,承销商与信用评级机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承销商声誉对非金融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以2010—2022年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债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承销商声誉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债券信用评级在承销商声誉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起中介作用。调节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独立承销,承销团在传递企业信息价值和评估定价层面更强,且近距离的承销商会弱化其声誉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负向影响。文章结论为促进承销商归位尽责,完善信息披露和评级制度,降低债券违约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销商声誉 信用评级 信用利差 承销团 地理距离 非金融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信用评级中的实践和探索
6
作者 赵维波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7,共9页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提出和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在非结构化数...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提出和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信用模型构建、信用分析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来源,促使传统信用评级流程和评级方式发生变革;通过数智赋能提升信用评级预警能力和评级质效,催生评级大数据、评级数字原生等信用评级新生态。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也面临技术成熟度、技术透明度和可信赖度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在工程层面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诸多问题。通过对人工智能创新评级数据处理、评级分析、评级报告撰写等多个具体场景中的实践和探索分析,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信用评级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前景,为推动信用评级迈入数智时代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用评级 大型语言模型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税收征管提升了企业ESG表现吗——基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的准自然实验
7
作者 姚凤民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0,共9页
柔性税收征管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创新之举,其激励性能够引导企业改善ESG表现。文章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纳税信用评级披露这一柔性税收征管实践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纳... 柔性税收征管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创新之举,其激励性能够引导企业改善ESG表现。文章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纳税信用评级披露这一柔性税收征管实践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显著提高了企业的ESG表现,这一结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增加固定效应和改变标准误聚类方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主要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发挥作用。此外,对于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以及分析师关注度较高企业而言,纳税信用评级披露的正效应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对我国持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税收征管 纳税信用评级 ESG表现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税收征管能降低企业不确定感知吗?——基于纳税信用评级的准自然实验
8
作者 杜雨晴 王金东 +1 位作者 王梦凯 杨婧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柔性税收征管是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企业不确定感知视角,探讨柔性税收征管政策引致的溢出效应。以纳税信用评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的实施对企业不确定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柔性税收征管能够显... 柔性税收征管是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企业不确定感知视角,探讨柔性税收征管政策引致的溢出效应。以纳税信用评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的实施对企业不确定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柔性税收征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不确定感知。机制检验表明,柔性税收征管政策通过发挥“资源效应”和“信息效应”,进而降低企业不确定感知。企业层面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不确定感知的积极效果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外部环境层面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不确定感知的积极效果在金融科技水平低、营商环境好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柔性税收征管经济后果以及企业不确定感知的研究文献,也为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税收征管 纳税信用评级 不确定感知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税收遵从 避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债券信用评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新民 丁璇 杨道广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全局性、长期性资源配置的重要规划,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也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本文从企业战略视角出发,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全局性、长期性资源配置的重要规划,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也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本文从企业战略视角出发,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经营主导型企业,投资主导型企业的债券信用评级更低,并且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企业中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资源配置战略通过作用于企业违约风险而影响债券信用评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和债券市场投资者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资源配置战略 债券信用评级 企业违约风险 投资主导型企业 经营主导型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付费模式信用评级校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3,共14页
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后,不断出现高评级债券违约事件。为此,监管部门积极发展多种评级,以期提高债券评级质量。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付费模式信用评级如何综合发挥校验作用。基于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不同付费... 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后,不断出现高评级债券违约事件。为此,监管部门积极发展多种评级,以期提高债券评级质量。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付费模式信用评级如何综合发挥校验作用。基于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不同付费模式评级发挥校验作用的机制在于投资者的反应:当投资者付费和发行人付费两种模式评级差值增大,投资者不以单一评级结果进行债券定价,而是根据评级差值调整债券价格。基于2011—2020年企业债评级数据的经验证据显示,随着评级差值增大,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会降低后续评级,且评级差值对单一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偏正面的私有信息会降低债券信用利差,而以中债资信为代表的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私有信息则不会显著影响债券信用利差,均体现出单一评级模式在定价方面的弊端。因此,监管部门应继续鼓励发展投资者付费评级模式,并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内部评级,以充分发挥多种评级模式的交叉校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市场 付费模式 信用评级 校验机制 评级差值 评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汇衍生品监管与跨境投资企业信用评级——基于“企业层面外汇衍生品监管指数”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峰 田彦花 马光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7,共14页
“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加速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加强外汇衍生品监管是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创新性地构建“企业层面外汇衍生品监管指数”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9年中国跨境投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外汇衍生品... “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加速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加强外汇衍生品监管是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创新性地构建“企业层面外汇衍生品监管指数”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9年中国跨境投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外汇衍生品监管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加强外汇衍生品监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信用评级,且主要通过减少企业违规行为、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三种渠道提升信用评级。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提升效果在国有企业中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外汇衍生品监管可以抑制企业信用评级的调整动机。因此,监管部门应优化衍生品监管法规,倡导套期保值原则,提高评级机构违规成本,提升衍生品交易信息透明度,进而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衍生品监管 信用评级 海外投资 企业违规 信息透明度 管理者过度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税信用评级制度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12
作者 程名望 谷阳 韩雨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采用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制度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制度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调整企业雇佣决策进... 采用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制度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制度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调整企业雇佣决策进而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较高企业以及普通员工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纳税信用评级制度 融资约束 雇佣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模糊积分模型的家庭农牧场信用评级研究
13
作者 李战江 廖湘黔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2,92,共11页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实现家庭农牧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构建家庭农牧场信用评级体系是解决该难题的基础。针对家庭农牧场信用风险评估中样本数据指标多、噪声复杂、非线性乃至高维度等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500个家庭农牧场...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实现家庭农牧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构建家庭农牧场信用评级体系是解决该难题的基础。针对家庭农牧场信用风险评估中样本数据指标多、噪声复杂、非线性乃至高维度等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500个家庭农牧场为信用评价对象,将XGBoost算法、随机森林算法、模糊积分模型进行组合,构建了改进的随机森林—模糊积分模型,对家庭农牧场进行信用评级。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改进的随机森林—模糊积分模型对家庭农牧场进行信用评级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Boost 随机森林 模糊积分 信用评级 家庭农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环境下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改革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4
作者 巴曙松 丁波 刘少杰 《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对于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评级机构的经验,遵循评级行业的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在开放环境下运用市场化的力量推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对于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评级机构的经验,遵循评级行业的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在开放环境下运用市场化的力量推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评级市场的首要议题。本文从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市场、评级监管体系和评级行业自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海外市场评级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体系 开放环境 中国 发展趋势 信用评级机构 行业自律 改革 信用评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具有国际话语权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文丽 《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2期18-22,共5页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目前业务仅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评级领域基本上不具有话语权,这种弱势地位与我国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地位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对我国信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目前业务仅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评级领域基本上不具有话语权,这种弱势地位与我国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地位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进行渗透和控制,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危害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话语权 国际 民族 信用评级市场 经济地位 信用评级 八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评级双层监管框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夏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8-209,共12页
信用评级机构被视作金融市场的“守门人”。行业层面的评级失准和宏观视角下的评级失灵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监管重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一直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信用评级机构被视作金融市场的“守门人”。行业层面的评级失准和宏观视角下的评级失灵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监管重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一直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但却并未考虑从信用评级行业进行监管介入,作为防控系统性风险的监管路径。因此,需构建信用评级双层监管框架,回应金融稳定和保障评级质量的监管需求,在宏观审慎层面上,将信用评级纳入宏观审慎工具箱,在多头监管格局下加强监管协调,建立信用评级赔偿金机制;在微观层面上,推行轮换制,避免评级行业内生性利益冲突,改善评级行业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系统性风险 利益冲突 寡头市场 资产证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周期波动对信用评级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东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0-155,共6页
文章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背景,使用2008—2021年的非金融企业主体评级数据、2012—2021年的商业银行主体评级数据,实证考察了经济周期波动对评级机构信用评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行为存在顺周期性,即在经济繁... 文章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背景,使用2008—2021年的非金融企业主体评级数据、2012—2021年的商业银行主体评级数据,实证考察了经济周期波动对评级机构信用评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行为存在顺周期性,即在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倾向于高估企业主体评级水平,在经济衰退时期评级机构倾向于低估企业主体评级水平。当信用评级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提高时,信用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波动 信用评级行为 顺周期 市场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信增费”:纳税信用评级与企业社保投入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圣国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5,共12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我国社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尽量减轻企业缴费“痛感”的情况下促进社保投入成为当前社保基金增收的关键。文章基于2014—202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在推进社...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我国社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尽量减轻企业缴费“痛感”的情况下促进社保投入成为当前社保基金增收的关键。文章基于2014—202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纳税信用评级政策对企业社保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税信用等级越高企业的社保投入明显增多,即起到了“以信增费”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纳税信用评级政策具有现金流量效应、公司治理效应和声誉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社保支出压力大的企业、在社保逃费难度低和税收征管力度强的地区,纳税信用评级的“以信增费”作用更为凸显。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于社保缴费存在溢出效应,即地区或行业的A级纳税信用企业占比越高,会刺激非A级纳税信用企业的社保缴费增加。这一结论对我国未来的税费征管及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税信用评级 柔性税收征管 社保缴费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凤 《西南金融》 2017年第8期72-76,共5页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利益冲突 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 信息披露 信用评级监管 信用评级市场准入 自律监管 监管立法 金融分业监管 投资者权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管约束与信用评级的债券融资成本效应——基于大公事件行业效应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玲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1,共15页
基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被监管处罚事件,本文研究监管约束如何影响其他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即信用评级对投资者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发现:其他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成本的降低作用在大公事件后明显加强,即信... 基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被监管处罚事件,本文研究监管约束如何影响其他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即信用评级对投资者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发现:其他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成本的降低作用在大公事件后明显加强,即信用评级的债券融资成本效应增强。机制分析表明,当发行人所获信用评级来自声誉较低的评级机构、所在地区法律环境较为薄弱、为国有企业以及所获信用评级为高评级时,声誉冲击事件对整个行业信用评级债券融资成本效应的增强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市场投资者对信用评级调整的市场反应在大公事件后变得更为强烈。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信用评级市场声誉机制和监管效应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深化评级行业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声誉机制 融资成本效应 监管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