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证诈骗罪新探 被引量:3
1
作者 肖中华 程兰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信用证诈骗罪是我国修订刑法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新型犯罪,近年来发案率较高,危害巨大,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上存在不少疑难急议问题。本文对信用证诈骗罪犯罪的构成和认定中的若干问题予以探讨。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 新探 普通诈骗 法律适用 司法机关 发案率 犯罪 刑法 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及其效力范围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恩慈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4-96,共3页
关于信用证诈骗罪的法律适用,存在着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及其效力范围。文章依据刑法规定,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司法建议。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 犯罪构成 单位犯罪 效力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信用证诈骗犯罪的深层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广安 张天虹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国内外一些不法商人经常利用信用证这一支付手段进行金融诈骗 ,给国内企业和银行造成了严重损失 ,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为遏制信用证诈骗犯罪的蔓延 ,很有必要通过对信用证诈骗犯罪的方式、原因及与之相关的监督防范...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国内外一些不法商人经常利用信用证这一支付手段进行金融诈骗 ,给国内企业和银行造成了严重损失 ,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为遏制信用证诈骗犯罪的蔓延 ,很有必要通过对信用证诈骗犯罪的方式、原因及与之相关的监督防范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 ,堵塞机制漏洞 ,减少金融风险 ,确保贸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诈骗犯罪 信用证诈骗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证诈骗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亚芬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9-61,共3页
本文分析了信用证诈骗的种类和特征以及信用证诈骗易于得逞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 软条款 虚假单据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证诈骗罪的主观目的之我见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宇琼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3,共5页
对于“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刑法法条规定有区别是有其意义所在的。信用证诈骗只能是直接故意,不包括间接故意。长期骗用的行为,由于其侵犯了银行对资金的使用权,使银行无法行使处分权等其他所有权权能,从而实质上导致对银行资金所有... 对于“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刑法法条规定有区别是有其意义所在的。信用证诈骗只能是直接故意,不包括间接故意。长期骗用的行为,由于其侵犯了银行对资金的使用权,使银行无法行使处分权等其他所有权权能,从而实质上导致对银行资金所有权的侵犯,应当认定为信用证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 主观目的 犯罪构成 资金所有权 所有权权能 非法占有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目前我国信用证诈骗罪问题
6
作者 赵宗博 周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年第2期103-104,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信用证诈骗罪日益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的信用证诈骗罪发案率逐渐提高,危害也越来越大;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为此,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信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信用证诈骗罪日益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的信用证诈骗罪发案率逐渐提高,危害也越来越大;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为此,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信用证诈骗罪的构成与认定问题,成为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法规,打击信用证诈骗罪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证 信用证诈骗 犯罪构成 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证诈骗罪兜底条款的司法认定与完善 被引量:5
7
作者 安文录 程兰兰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3期80-86,共7页
远期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具有融资功能,不能对骗取信用证并使用的行为一概以信用证诈骗罪予以认定。成立“软条款”信用证诈骗罪的行为不仅需要符合“软条款”的形式要件,主观上还需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此外,还应依据“软条款”与信用... 远期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具有融资功能,不能对骗取信用证并使用的行为一概以信用证诈骗罪予以认定。成立“软条款”信用证诈骗罪的行为不仅需要符合“软条款”的形式要件,主观上还需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此外,还应依据“软条款”与信用证所依据的基础合同是否相符来具体认定犯罪性质。《刑法》第195条第4款的兜底性规定,应予进一步明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 兜底条款 司法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谨防软条款信用证的陷阱——评嘉兴信用证诈骗案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玉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4-6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嘉兴信用证诈骗案的评析,阐述了“软条款”信用证的概念和特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旨在警示商务人员谨防软条款信用证的陷阱。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 软条款信用证 定义 特点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用证诈骗惩治的国际化与我国的法律应对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宝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0,共4页
本文从惩治国际化的视角来分析、论述信用证诈骗的遏制和预防。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信用证诈骗的国际性因素;第二部分是信用证诈骗的国际惩治规则;第三部分是惩治信用证诈骗的有关机构;第四部分介绍对信用证诈骗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 惩治 遏制 介绍信 法律 治国 中国 国际性 规则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丽清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4-48,共5页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国际贸易中必然涉及到信用证的使用。因此,应该重视信用证的概念及运作程序,并且要清楚地了解国际法以及我国刑法对信用证...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国际贸易中必然涉及到信用证的使用。因此,应该重视信用证的概念及运作程序,并且要清楚地了解国际法以及我国刑法对信用证诈骗行为的法律规范,为有效地打击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证 国际贸易 信用证诈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证诈骗新形式及案例分析
11
作者 刘昊虹 《金融经济学研究》 1999年第1期74-75,共2页
为了对付日益增多的信用证诈骗活动,保护各有关当事人的利益,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中,对信用证诈骗作了明确说明。指出信用证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 为了对付日益增多的信用证诈骗活动,保护各有关当事人的利益,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中,对信用证诈骗作了明确说明。指出信用证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决定》第13条的规定,信用证诈骗行为具有以下几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行为 受益人 案例分析 开证行 通知行 新形式 开证申请人 破坏金融秩序犯罪 骗取信用 伪造的单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证诈骗犯罪初探
12
作者 罗晓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0-44,共5页
信用证可以理解为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或文件,是国际贸易中诸多支付货款方式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支付方式。信用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随附的单据、文件,使用作废的信用证,骗取信用证及... 信用证可以理解为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或文件,是国际贸易中诸多支付货款方式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支付方式。信用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随附的单据、文件,使用作废的信用证,骗取信用证及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在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金融活动中实施了非法行为;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对信用证诈骗犯罪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具体要做到:强化防范意识;严密防控机制;规范中介机构;完善市场监督;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建立信息系统;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证 信用证诈骗犯罪 犯罪构成 认定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证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法律特征比较
13
作者 石红卫 《律师与法制》 2000年第8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 贷款诈骗 犯罪构成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目前我国银行通知信用证一般做法的一点看法
14
作者 龚剑玲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4期49-50,共2页
信用证通知是信用证结算业务中的一个环节。它是指信用证中指定的一家银行(通常为信用证受益人所在地银行)将国外开来的信用证通知给受益人。通过银行通知主要是为了确保受益入所收信用证的真实可靠性,防止受益人因假信用证诈骗而受损。... 信用证通知是信用证结算业务中的一个环节。它是指信用证中指定的一家银行(通常为信用证受益人所在地银行)将国外开来的信用证通知给受益人。通过银行通知主要是为了确保受益入所收信用证的真实可靠性,防止受益人因假信用证诈骗而受损。 通知行做为信用证流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当事人,和其他当事人一样,享有一定的权利(收取通知费),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关于其责任,《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知信用证 信用证受益人 我国银行 通知行 审证 表面真实性 信用证诈骗 跟单信用证 当事人 开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证法律中欺诈规则所要求的欺诈标准研究——以英国、加拿大为例
15
作者 刘柳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3期50-50,59,共2页
关于信用证诈骗,每个国家的法院对于证明支付或限制支付所要求的欺诈标准都不同,而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已经采用了自己的立场,但是信用证诈骗中的欺诈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任何法律体系中远远没有得到解决。然而美国已经处理了大量的信用... 关于信用证诈骗,每个国家的法院对于证明支付或限制支付所要求的欺诈标准都不同,而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已经采用了自己的立场,但是信用证诈骗中的欺诈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任何法律体系中远远没有得到解决。然而美国已经处理了大量的信用证欺诈案件,所以美国对于欺诈标准的立场值得关注,与美国有着密切关系的英国和加拿大,对于欺诈标准的立场与美国有其统一性,本文通过对英国、加拿大国家的法律的分析以及根据"公约"的规定,提出了一项能够解决有关欺诈标准不统一问题的可行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证诈骗 欺诈标准 英国法律 加拿大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资诈骗罪的死刑适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刑法修正案(八)》已于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修正案是迄今为止对刑法所做的最大幅度的修正,并涉及对刑法总则相关内容的修正,因而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凸现了较多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由此也引发了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烈探讨。本组... 《刑法修正案(八)》已于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修正案是迄今为止对刑法所做的最大幅度的修正,并涉及对刑法总则相关内容的修正,因而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凸现了较多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由此也引发了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烈探讨。本组文章主要对其中一些个罪的司法适用疑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以期裨益于该修正案的顺利实施和准确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资诈骗 刑法修正案 死刑适用 问题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 金融凭证诈骗 信用证诈骗 刑罚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融诈骗的特点原因及其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茅家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70-74,共5页
论金融诈骗的特点原因及其控制茅家义近几年来,金融犯罪活动的日益猖撅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已经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当前,金融诈骗的主要特点是:1.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突出表现为诈... 论金融诈骗的特点原因及其控制茅家义近几年来,金融犯罪活动的日益猖撅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已经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当前,金融诈骗的主要特点是:1.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突出表现为诈骗案值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威胁越来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诈骗 金融犯罪 信用证诈骗 思想建设 信用卡业务 公安部门 金融诈骗犯罪 金融机构 金融部门 防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诈骗犯罪面面观
18
作者 方培林 邓为怀 邱新民 《企业经济》 1996年第11期64-64,共1页
金融诈骗犯罪面面观●方培林邓为怀邱新民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智能、多方式的金融诈骗犯罪聚然增多,诈骗的金额越来越大,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唤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防诈骗和反诈骗意识... 金融诈骗犯罪面面观●方培林邓为怀邱新民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智能、多方式的金融诈骗犯罪聚然增多,诈骗的金额越来越大,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唤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防诈骗和反诈骗意识,现将我们共同收集、掌握的常见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诈骗犯罪 信用证受益人 开证行 开证申请人 信用证诈骗 贷款诈骗 “软条款”信用证 民间信用 持卡人 通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对外贸易中的金融风险
19
作者 杨玲 江建华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金融风险 银行 进出口企业 国际结算 付款方式 国际贸易 信用证诈骗 金融犯罪 政府 支付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
20
《中国注册会计师》 1995年第10期44-47,共4页
为了惩治伪造货币和金融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非法集资诈骗等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特作如下决定:一、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为了惩治伪造货币和金融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非法集资诈骗等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特作如下决定:一、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破坏金融秩序犯罪 有期徒刑 伪造的货币 伪造货币集团 没收财产 金融票据诈骗 信用证诈骗 数额巨大 无期徒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