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衍生品的国际发展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史永东 赵永刚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4-60,共7页
信用衍生品是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对于信用风险日益膨胀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管理信用风险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发挥的作用,以及我国如何发展信用衍生品... 信用衍生品是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对于信用风险日益膨胀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管理信用风险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发挥的作用,以及我国如何发展信用衍生品等问题产生困扰,而这已经成为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阻碍。为此,本文在对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产品类别、运作机理和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客观地评价了次贷危机中信用衍生品的作用,并结合国情提出了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品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运作机理 交易机制 次贷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信用衍生品的发展与评述 被引量:7
2
作者 潘杰义 王琼 陈金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124,共4页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信用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它在保留资产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从资产中分离出来,使得信用风险管理第一次拥有了和市场风险管理同样的对冲手段,被称为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金融衍生产品。本文介绍了信...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信用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它在保留资产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从资产中分离出来,使得信用风险管理第一次拥有了和市场风险管理同样的对冲手段,被称为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金融衍生产品。本文介绍了信用衍生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对其爆炸性增长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未来的发展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信用风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学陶 林宝瑞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2,共5页
选取美国1981~2008年的数据,研究信用衍生品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通过运用协整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表明,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增大了货币政策时滞的不确定性。因此,中... 选取美国1981~2008年的数据,研究信用衍生品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通过运用协整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表明,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增大了货币政策时滞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央银行制订货币政策时应考虑信用衍生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货币政策 传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监管:理论分析与模式选择 被引量:8
4
作者 胡胜 朱新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3,共5页
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中,信用保护购买者在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会增加流动性风险、定价风险等多种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巨大风险,随时可能造成金融机构危机,或者破产而导致金融恐慌。当前信用衍生品的市场... 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中,信用保护购买者在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会增加流动性风险、定价风险等多种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巨大风险,随时可能造成金融机构危机,或者破产而导致金融恐慌。当前信用衍生品的市场统一监管模式应是中间型监管模式,即以政府的行政监管和交易市场的自我监管相结合的形式。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主要问题是信用事件的界定、资本保证金要求及监管归类问题。建立中国信用衍生工具监管体系应从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市场准入监管和资本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监管模式 监管体系 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的价值分析及其市场功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琼 陈坚定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74,共4页
信用衍生产品被称为 90年代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最近几年飞速发展 ,它在保留资产的情况下 ,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 ,使得最后一种重要的不可交易的风险———信用风险变得可以交易和管理 ,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 信用衍生产品被称为 90年代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最近几年飞速发展 ,它在保留资产的情况下 ,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 ,使得最后一种重要的不可交易的风险———信用风险变得可以交易和管理 ,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本文介绍了信用衍生品的结构 ,分析了信用衍生品的价值 ,并就信用衍生品的市场功效进行论述 ,最后提出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品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分析 市场功效 信用衍生品 信用风险 资产组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交易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褚俊虹 陈金贤 胡喆华 《预测》 CSSCI 2002年第4期40-43,55,共5页
信用衍生品是将信用风险从风险债券或贷款的持有者转移到第三方的金融合同 ,能有效地帮助银行化解信用风险。本文通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基本模型博弈进行分析 ,发现信用衍生品能扩大交易双方得益 ,使双方处于交易的均衡状态。但是在引入... 信用衍生品是将信用风险从风险债券或贷款的持有者转移到第三方的金融合同 ,能有效地帮助银行化解信用风险。本文通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基本模型博弈进行分析 ,发现信用衍生品能扩大交易双方得益 ,使双方处于交易的均衡状态。但是在引入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因素后 ,可以看到这些因素会影响交易的效率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交易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博弈分析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vy Copula的组合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史永东 武军伟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84,共9页
信用衍生品是有效分散、转移以及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2007年以来,全面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了金融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致使现有的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假设基础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过程,进而对信用衍生品... 信用衍生品是有效分散、转移以及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2007年以来,全面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了金融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致使现有的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假设基础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过程,进而对信用衍生品进行准确定价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本文假设资产服从Variance Gamma过程,利用Levy Copula直接将资产的跳跃进行关联,对组合信用衍生品进行定价。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本文模型可以很好地对不同的参数设置下的组合信用衍生品进行定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信用衍生品 Variance GAMMA分布 LEVY COPULA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博弈中交易成本与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任慧军 褚俊虹 张家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5-18,共4页
在管理信用风险的过程中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出的信用衍生产品 ,能转移信用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通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基本模型博弈进行分析 ,发现信用衍生品能扩大交易双方得益 ,使双方处于交易的均衡状态 .但是在引入交易成... 在管理信用风险的过程中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出的信用衍生产品 ,能转移信用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通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基本模型博弈进行分析 ,发现信用衍生品能扩大交易双方得益 ,使双方处于交易的均衡状态 .但是在引入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因素后 ,可以看到这些因素会影响交易的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信用风险 均衡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基于金融结构和宏观稳定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安毅 赵婷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5-59,共5页
信用衍生品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工具之一。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不仅可以转移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可以缓解"金融脱媒"问题,防止资本市场快速膨胀、扭曲银行和金融体系。然而,信用衍生品也有其另一面。美国... 信用衍生品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工具之一。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不仅可以转移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可以缓解"金融脱媒"问题,防止资本市场快速膨胀、扭曲银行和金融体系。然而,信用衍生品也有其另一面。美国金融危机显示信用衍生品与金融结构具有复杂的联系机制,可能冲击宏观稳定。本文提出,我国应深入剖析美国的信用衍生品市场与金融结构关系,跟踪国际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探索符合国情的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金融结构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琼 冯宗宪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信用衍生品已被证实为目前最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并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迅猛发展。本文通过信用衍生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分析中国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现实条件以及面临的障碍,提出发展中国信用衍生品... 信用衍生品已被证实为目前最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并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迅猛发展。本文通过信用衍生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分析中国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现实条件以及面临的障碍,提出发展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信用风险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CDO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星 钟玉琴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75,共9页
文章主要研究欧洲信用衍生产品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的发行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文章对CDO的发行量、市场波动率及欧洲6月期无风险利率与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关系采用联合极值的方法,建立泊松计数模型,并... 文章主要研究欧洲信用衍生产品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的发行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文章对CDO的发行量、市场波动率及欧洲6月期无风险利率与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关系采用联合极值的方法,建立泊松计数模型,并做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中介之间的联动效应会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CDO发行量仅与负的联合极值显著正相关,表明CDO发行量越大对金融稳定性冲击越大。CDO发行量与正的联合极值不相关,说明CDO对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有限。此外,信息不对称程度及无风险利率也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联合极值 C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带有跳跃情形下的信用衍生品定价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牛华伟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85,共15页
考虑作为风险因素的利率的跳跃,以研究信用衍生品的定价问题.通过影响信用衍生品参考债务实体违约概率相应的违约强度,利率的跳跃对信用衍生品的定价将产生影响.为此,令描述各个状态变量变化的随机过程是交叉激励的,以体现各事件之间的... 考虑作为风险因素的利率的跳跃,以研究信用衍生品的定价问题.通过影响信用衍生品参考债务实体违约概率相应的违约强度,利率的跳跃对信用衍生品的定价将产生影响.为此,令描述各个状态变量变化的随机过程是交叉激励的,以体现各事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在线性—二次跳跃—扩散框架下给出了一般定价模型,并可通过Riccati方程组对其进行求解.最后,在特定的随机过程下,将所得定价模型应用在CDS上,并给出定价公式的显性表达式,以作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定价 利率 跳跃 违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与贷款证券化控制信用风险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琼 陈金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5,共3页
贷款证券化与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重要金融创新工具。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信用资产管理市场化创新工具的结构分析及市场效用的比较研究,揭示其规避信用风险机理及作用,并就发展贷款证券化及信用衍生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 贷款证券化与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重要金融创新工具。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信用资产管理市场化创新工具的结构分析及市场效用的比较研究,揭示其规避信用风险机理及作用,并就发展贷款证券化及信用衍生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管理 贷款证券化 信用衍生品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利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8-131,共4页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造成影响。本文利用美国金融市场数据,通过对复合利率、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和信贷债券市场规模三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和VAR模型进行实证分...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造成影响。本文利用美国金融市场数据,通过对复合利率、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和信贷债券市场规模三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和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确实对信贷和债券市场有着显著的影响,弱化了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而反过来,信贷和债券市场对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即它们之间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货币政策传导 信用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金融创新中的自律规范——以中国信用衍生品创新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时晋 吴锦宇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1年第10期58-63,共6页
在缺少正式法律规则的情况下,交易商协会颁布的自律规范补充了法律空白,对于信用衍生品创新起到了确认信用衍生品的合规种类、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市场投机性等作用。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引入自律规范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适应金融创新的制... 在缺少正式法律规则的情况下,交易商协会颁布的自律规范补充了法律空白,对于信用衍生品创新起到了确认信用衍生品的合规种类、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市场投机性等作用。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引入自律规范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适应金融创新的制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自律规范 信用衍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信用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晖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8,共8页
本文论述信用衍生品主要类别、积极作用及交易蕴含风险,分析评价了201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包含信用衍生品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我国监管层也有推出信用衍生品的计划,并于2010年11月开始市场试点,在此背景下作者对构建我国信... 本文论述信用衍生品主要类别、积极作用及交易蕴含风险,分析评价了201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包含信用衍生品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我国监管层也有推出信用衍生品的计划,并于2010年11月开始市场试点,在此背景下作者对构建我国信用衍生品监管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加快制定包括信用衍生品在内的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法,为市场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尽快出台相关立法或司法解释以解决《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有关规定与现行法律冲突的问题;适时修改监管规则以鼓励金融机构更多采用信用衍生品管理风险;逐步引进集中清算方式;改进信用衍生品监管信息披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风险管理 交易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盛欺诈案”对中国防范信用衍生品风险的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朝晖 李路垚 李安文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29,共6页
与日益凸显的信用风险相比,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相对滞后,中国在发展具备强大信用风险转嫁功能的信用衍生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高盛欺诈案"为例,通过梳理案情,剖析涉案... 与日益凸显的信用风险相比,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相对滞后,中国在发展具备强大信用风险转嫁功能的信用衍生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高盛欺诈案"为例,通过梳理案情,剖析涉案信用衍生品的设计,从各涉案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其间利益诉求,研究合成担保债务凭证(Synthetic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ynthetic CDO)、公司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等信用衍生产品在实际运用中所隐含的风险,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应如何防范信用衍生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高盛欺诈案 信用违约互换 合成C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使用信用衍生品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基于美国市场数据的动态面板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英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6,共4页
基于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商品市场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探讨了商业银行使用信用衍生品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研究认为,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利差;当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不同时,商业银行信用衍... 基于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商品市场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探讨了商业银行使用信用衍生品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研究认为,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利差;当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不同时,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使用比率与企业贷款利率呈负向影响,当贷款企业规模不同时,则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的使用比率与企业贷款利率呈正向影响。但是,商业银行提高其信用衍生品的使用比率,对企业贷款利率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衍生品 企业 贷款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与信用衍生品创新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宗成 王郧 《西南金融》 2011年第2期20-22,共3页
金融危机的爆发反映出信用衍生品创新存在问题,充分展现了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性质。本文通过信用衍生工具使用对次级贷款发放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指出了金融衍生品对危机的放大作用;因此,我国信用衍生品创新必须做好风险控制... 金融危机的爆发反映出信用衍生品创新存在问题,充分展现了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性质。本文通过信用衍生工具使用对次级贷款发放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指出了金融衍生品对危机的放大作用;因此,我国信用衍生品创新必须做好风险控制和市场体系建设,必须健全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信用衍生品 市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的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恒煜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9-152,共4页
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激励与监管当局提高金融稳定性的目标是一致的,监管当局应该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总信用风险转移,使得信用风险转移的收益最大化;研究还发现,随着跨部门之间信用风险转移的出现,为了使得个体激励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 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激励与监管当局提高金融稳定性的目标是一致的,监管当局应该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总信用风险转移,使得信用风险转移的收益最大化;研究还发现,随着跨部门之间信用风险转移的出现,为了使得个体激励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稳定性的社会目标相一致,应该鼓励部门之间的差异化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信用风险转移 金融稳定性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