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衍生品博弈中交易成本与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慧军 褚俊虹 张家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5-18,共4页
在管理信用风险的过程中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出的信用衍生产品 ,能转移信用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通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基本模型博弈进行分析 ,发现信用衍生品能扩大交易双方得益 ,使双方处于交易的均衡状态 .但是在引入交易成... 在管理信用风险的过程中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出的信用衍生产品 ,能转移信用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通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基本模型博弈进行分析 ,发现信用衍生品能扩大交易双方得益 ,使双方处于交易的均衡状态 .但是在引入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因素后 ,可以看到这些因素会影响交易的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信用风险 均衡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盛欺诈案”对中国防范信用衍生品风险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朝晖 李路垚 李安文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29,共6页
与日益凸显的信用风险相比,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相对滞后,中国在发展具备强大信用风险转嫁功能的信用衍生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高盛欺诈案"为例,通过梳理案情,剖析涉案... 与日益凸显的信用风险相比,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相对滞后,中国在发展具备强大信用风险转嫁功能的信用衍生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高盛欺诈案"为例,通过梳理案情,剖析涉案信用衍生品的设计,从各涉案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其间利益诉求,研究合成担保债务凭证(Synthetic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ynthetic CDO)、公司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等信用衍生产品在实际运用中所隐含的风险,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应如何防范信用衍生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高盛欺诈案 信用违约互换 合成C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品创新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被引量:1
3
作者 钱一鹤 吴庆念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6,共4页
通过分析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总结各渠道存在的不足,归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背后的三个基本原因。综合考虑三个基本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应用金融工程的思想,提出了通过信用衍生品创新,缓解科技型中小... 通过分析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总结各渠道存在的不足,归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背后的三个基本原因。综合考虑三个基本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应用金融工程的思想,提出了通过信用衍生品创新,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方法。以"可转债加看跌期权"的捆绑形式,设计了具体的融资模式,并论证了该模式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融资创新 信用衍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机制的信用衍生品监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殷林森 汤偲仪 《征信》 2015年第5期20-23,62,共5页
信用衍生品是商业银行转移信用风险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但在信用风险转移过程中易导致商业银行弱化贷款审查监督力度,形成道德风险。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与商业银行道德... 信用衍生品是商业银行转移信用风险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但在信用风险转移过程中易导致商业银行弱化贷款审查监督力度,形成道德风险。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与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间的博弈均衡状态以及影响该状态的因素,建议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并视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产生超额收益的大小合理调整其监管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博弈均衡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几点思索 被引量:2
5
作者 汪宇瀚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58,共2页
在全球信用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信用衍生品,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更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06年12月,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为34.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1%。
关键词 信用衍生 信用衍生品 信用危机 信用风险 有效管理 市场规模 同比增长 美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衍生产品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瑞瑞 《经济研究参考》 2007年第23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衍生 商业银行 信用衍生品 投资分散化 信用衍生工具 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对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传导机制与金融服务贸易安全的监管——以次级贷款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例
7
作者 汪其昌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0,共6页
美国的次级贷款到次级债券形成了抵押资产支持证券(MBS)、发行债务抵押债券(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一系列产品链和包括专业抵押贷款公司、评级机构、对冲基金、特设目的体、投资银行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链条。出于利益驱动,各利益相... 美国的次级贷款到次级债券形成了抵押资产支持证券(MBS)、发行债务抵押债券(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一系列产品链和包括专业抵押贷款公司、评级机构、对冲基金、特设目的体、投资银行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链条。出于利益驱动,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产品链,又将信贷市场、衍生品市场、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连接贯通。当全球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美国市场与各国市场连接起来。这即为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形成全球金融危机的传导机理。因此,应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纳入WTO金融服务贸易的统一监管框架内,对所有创造金融基础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参与者纳入监管,由专业清算机构作为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中央担保方,披露表外衍生产品信息、风险敞口和资产减记,逐步加强金融服务贸易安全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贷款 次级债券 信用衍生品 金融服务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违约互换
8
《青海金融》 2011年第9期6-6,共1页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其中希望规避信用风险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购买方,而愿意承担信用风险,向风险规避方提供信用保护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出售方,违约...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其中希望规避信用风险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购买方,而愿意承担信用风险,向风险规避方提供信用保护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出售方,违约互换购买者将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债券市场 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品 互换交易 风险规避 购买者 购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根大通被谁“狙杀”
9
作者 天亮 陈强兵 许迪 《董事会》 2012年第7期72-74,共3页
摩根大通在5月11日披露其在信用衍生品上产生了20亿美元的亏损,并且在未来该亏损规模有可能扩大。从相关资料判断,造成这个损失的衍生品仓位很大,且市场流动性差,该行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完全解除该仓位,因此这个亏损应该主要是按... 摩根大通在5月11日披露其在信用衍生品上产生了20亿美元的亏损,并且在未来该亏损规模有可能扩大。从相关资料判断,造成这个损失的衍生品仓位很大,且市场流动性差,该行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完全解除该仓位,因此这个亏损应该主要是按照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计算出来的账面亏损。事件的公布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震动,短期内摩根大通股价从41美元最抵跌至30.83美元,急挫近25%。摩根大通这个资本老手究竟是怎么亏损的?这一事件对中国金融监管有何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根大通 市场流动性 账面亏损 信用衍生品 价值计算 金融监管 美元 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广场
10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第30期71-71,共1页
宋逢明(清华大学教授):信用衍生品的问题并非银行本身风险管理缺位,而是市场结构中结算清算机制存在问题。我在微博中反复说明过这一点。但是次贷危机的根源在基础市场。发放次贷本身就酝酿了危机。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市场结构 存在问题 危机 管理缺位 中国银行业 一般均衡 大学教授 风险 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