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信用治理制度化建设的构建依据与实践运行逻辑
1
作者 朱博宇 黄璜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4,共7页
区别于传统“法治”与“德治”二元分立的运行视角,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类更为全面的调整人类“经济—社会”行为活动、建构新型社会秩序的治理机制,其制度化建设的构建依据遵循“合法性”生成与发展的运行机理。在其现实性上,体现为规... 区别于传统“法治”与“德治”二元分立的运行视角,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类更为全面的调整人类“经济—社会”行为活动、建构新型社会秩序的治理机制,其制度化建设的构建依据遵循“合法性”生成与发展的运行机理。在其现实性上,体现为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的实践统一。其中,社会信用治理的规制性制度要素,通过编制激励清单,形塑新型的社会信用监管机制;社会信用治理的规范性制度要素,通过计量“数字人像”,形塑新型的社会信用自治机制;社会信用治理的认知性制度要素,通过培育信用人格,形塑新型的社会信用自律机制;并经由信用积分制的运行载体、数字关联制的运行方式和算法行政的运行工具,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信用治理制度化建设的实践运行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治理 规制性要素 规范性要素 认知性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脱贫县信贷信用治理
2
作者 郭云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脱贫攻坚期间,各贫困县都发展了特色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各产业逐步壮大起来,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县域经济,为贫困县脱贫摘帽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各脱贫县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之一就... 脱贫攻坚期间,各贫困县都发展了特色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各产业逐步壮大起来,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县域经济,为贫困县脱贫摘帽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各脱贫县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之一就是部分县域信用亟须治理,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 失信 信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信用治理”:逻辑理路、边界约束及实践路向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国权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6,共7页
“人工智能+信用治理”作为智能时代信用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是一个社会技术复合系统,蕴含着必然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技术逻辑、价值逻辑和目标逻辑。在人工智能与信用治理的互嵌融合过程中,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工具... “人工智能+信用治理”作为智能时代信用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是一个社会技术复合系统,蕴含着必然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技术逻辑、价值逻辑和目标逻辑。在人工智能与信用治理的互嵌融合过程中,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人类决策与机器决策交互作用,由此形成了技术应用、智能决策、数据安全、主体参与和价值实现的边界约束。充分释放“人工智能+信用治理”的乘数效应,需要恰当处理好信用治理客体、主体、载体、媒体和环境之间的共生互促关系,以技术向善赋能信用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用治理 逻辑理路 边界约束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及发展方向
4
作者 王长征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实现科学的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对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中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地区差异较大、数据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为改善相关问题,应从加大失... 实现科学的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对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中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地区差异较大、数据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为改善相关问题,应从加大失信惩戒威慑力、完善信用制度实施方案、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等方面推进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信用治理 社会道德准则 法治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信誉与信用治理——与李善民等教授对话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万东 李善民 +3 位作者 李新春 储小平 张耀辉 罗必良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信任 信誉 信用治理 社会信用体系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中国 公司治理结构 家庭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单用途预付卡信用治理:逻辑、体系与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许荻迪 韩家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0,共8页
预付消费本质上是一种商业信用交易,单用途预付卡是预付消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和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单用途预付卡风险不断暴露,其治理面临严重挑战。以单用途预付卡交易的本质为逻辑起点,分析其商业信用... 预付消费本质上是一种商业信用交易,单用途预付卡是预付消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和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单用途预付卡风险不断暴露,其治理面临严重挑战。以单用途预付卡交易的本质为逻辑起点,分析其商业信用交易的模式和特征,构建单用途预付卡信用治理的目标和框架体系,并系统总结已有的治理实践与创新,设计单用途预付卡的信用治理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付消费 单用途预付卡 信用治理 信用体系 信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背景下自媒体信用治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丽 章政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1-136,共6页
[目的/意义]信息数字社会背景下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失信问题得到集中凸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条件下我国自媒体信用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短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媒体信用治理的要素和机制,以及当前构建自媒体信用治理体系的对策... [目的/意义]信息数字社会背景下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失信问题得到集中凸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条件下我国自媒体信用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短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媒体信用治理的要素和机制,以及当前构建自媒体信用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方法/过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反映了数字生产力发展条件下广义信用的内涵,在这一理论下,产生于数字社会中的自媒体表征了数字社会中人们行为的存在状态,对自媒体进行治理应全面考虑主体的相关行为。[结果/结论]构建自媒体信用治理体系应遵循“疏胜于堵”和“标本兼治”的原则,重点加强“集合众智、汇集众力”进行人人监管、联合不同部门和平台进行协同治理、基于数据分析处理进行精准化治理和依托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信用奖惩机制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信用治理 信息传播 数字身份 数字社会 广义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信用治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珍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第4期40-42,共3页
文章通过对国外信用典型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背后的运行逻辑,总结我国信用治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信用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探索适应我国的信用治理模式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信用治理 信用治理模式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区域信用治理与区域法治建设协同推进机制——以信用长三角建设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肖远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62,共4页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地方政府对区域信用一体化面临合作治理的困境,需要构建区域信用政府监管与社会治理创新联动机制,形成整体性的治理网络和联动机制。把信用长三角建设成为国内区域信用一体化、区域信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地方政府对区域信用一体化面临合作治理的困境,需要构建区域信用政府监管与社会治理创新联动机制,形成整体性的治理网络和联动机制。把信用长三角建设成为国内区域信用一体化、区域信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适用于长三角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区域信用治理与区域法治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法治 信用治理 协同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舆情大数据的城市信用治理满意度评价——来自17个GDP超万亿元大城市的实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通 谢朝德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23,共9页
公众对城市信用治理的满意程度,是一切信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测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网络环境下公众感知和网络情绪对城市信用治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舆情大数据的满意度... 公众对城市信用治理的满意程度,是一切信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测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网络环境下公众感知和网络情绪对城市信用治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舆情大数据的满意度指数编制方法。依托百度指数大数据,对17个GDP超万亿元样本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领域的信用治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样本城市公众对当前信用治理基本满意,但满意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满意度在样本城市间差距并不明显,且与城市信用环境、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存在正向关联。研究认为,基于舆情大数据的信用治理满意度指数测算方法,可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多维度、实时动态跟踪监测,是一种操作性强且经济高效的指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治理 感知度 舆情效应 满意度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出版平台版权保护困局中的信用治理路径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瑛 高正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44,共8页
作为出版行业的平台经济形式,以版权运营为产业核心的数字出版平台面临作品非法上传、非法下载与非法传播行为屡禁不止的版权保护困局,传统的治理方法在数字环境中表现了固有的局限性。作为传统版权治理路径的协同与补充,信用治理在数... 作为出版行业的平台经济形式,以版权运营为产业核心的数字出版平台面临作品非法上传、非法下载与非法传播行为屡禁不止的版权保护困局,传统的治理方法在数字环境中表现了固有的局限性。作为传统版权治理路径的协同与补充,信用治理在数字出版平台中的融入将在版权保护中引入长效保护机制,通过平台版权信用自治与版权信用社会治理两大各司其职又互相融合的机制,有效纾解数字出版平台的版权治理困局,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平台 版权保护 版权信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激励与信用治理耦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光华 李泰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6,共11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成为改革创新的内在需求。它要求我们反思传统治理机制的法律惩罚偏倚,进而更多运用法律激励机制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目前法律激励机制存在理论缺乏创新、激励机制狭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成为改革创新的内在需求。它要求我们反思传统治理机制的法律惩罚偏倚,进而更多运用法律激励机制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目前法律激励机制存在理论缺乏创新、激励机制狭窄化、激励内容流于形式等本源性问题。信用手段作为一种与法律、道德并驾齐驱的新兴治理手段,其所独有的制度价值可有效填补法律激励机制的内在空缺。文章立足实证分析,阐述了信用手段与法律激励机制耦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二者融合的制度思路,以期借助法律激励功能的发挥,真正助力人民本位法治的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激励 信用治理 法律惩罚 特色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法规制——知识产权信用治理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新凯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100,共15页
知识产权信用治理的对象是各种知识产权失信行为,而知识产权失信行为在本质上是损害创新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行为。竞争法规则在知识产权信用治理中应当发挥基本作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都应当参与知识产权失信行为的规制。竞争法... 知识产权信用治理的对象是各种知识产权失信行为,而知识产权失信行为在本质上是损害创新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行为。竞争法规则在知识产权信用治理中应当发挥基本作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都应当参与知识产权失信行为的规制。竞争法对知识产权失信行为的规制方式,包括直接适用规定具体反竞争行为的条款,适用抽象的概括式规则,以及依据公平竞争理念解释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等。对于由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引发的知识产权失信行为,竞争法可以针对此类政策文件发挥特殊作用。这种特殊作用的机制是公平竞争审查,但需要对当前的竞争审查制度加以改造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法 知识产权 信用治理 失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公民、信用治理及其评价体系探讨
14
作者 杨文会 许平彩 何丽鹏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69,共3页
本文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探讨企业信用治理体系与内容结构,以及企业信用治理制度安排、文化构建与运行机制,提出建立企业信用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透析信用治理及治理指数等级划分,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探讨企业信用治理体系与内容结构,以及企业信用治理制度安排、文化构建与运行机制,提出建立企业信用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透析信用治理及治理指数等级划分,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国情提出优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应对举措,以完善企业信用治理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公民 社会责任 信用治理 信用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办教育机构的信用治理
15
作者 欧阳天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144,共8页
民办教育法治化是我国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央明确提出对于民办教育“支持”与“规范”并重的思路。信用治理作为一种“中性”的治理工具,能有效双向实现支持与规范的功能,且信用治理与民办教育治理在其社会性... 民办教育法治化是我国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央明确提出对于民办教育“支持”与“规范”并重的思路。信用治理作为一种“中性”的治理工具,能有效双向实现支持与规范的功能,且信用治理与民办教育治理在其社会性上实现契合,是推动民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既有规则较为笼统、滞后,缺乏体系性的制度建设,且在理念上“重惩轻奖”,未能充分重视民办教育领域信用治理的作用,难以肩负起治理重任。因此在未来的立法过程中,应当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从一般到特殊的多层级信用法律体系,建立奖惩并重的全周期制度规范,打通民办教育治理的堵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教育 信用治理 奖惩并重 全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导信用治理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评《信用的经济学分析》
16
作者 何国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信用的经济学分析》,是程民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本书致力于对信用进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建设现代信用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信用治理 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经济学基础理论 实践 信用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艳艳 叶陈刚 双琦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7,共7页
儒家文化是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的文化基因,但关于儒家文化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实证研究却很少,尤其是儒家文化如何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仍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文章研究了儒家文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盈余管理有... 儒家文化是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的文化基因,但关于儒家文化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实证研究却很少,尤其是儒家文化如何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仍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文章研究了儒家文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会显著减少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正向的真实盈余管理。儒家文化主要是通过信用治理渠道影响盈余管理,具体来说,儒家文化通过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增强社会信任影响盈余管理。我们还发现,儒家文化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受地区法律环境和外部监督的影响,当地区法律环境越差,审计监督越弱时,儒家文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这一研究从儒家文化视角拓展了非正式制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提供了传统文化抑制企业不道德行为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盈余管理 信用治理 道德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治理机制优化的路径选择——基于农地抵押融资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永红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45,共4页
从农地抵押融资的视角阐释和分析了农村信用治理的需求与基础,科学定位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目标框架,构建以农村信用法律法规、产权制度、诚信教育、信用服务、信用监管等为核心内容的农村信用治理体系,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农村信用... 从农地抵押融资的视角阐释和分析了农村信用治理的需求与基础,科学定位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目标框架,构建以农村信用法律法规、产权制度、诚信教育、信用服务、信用监管等为核心内容的农村信用治理体系,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农村信用治理模式和信用监管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农村信用治理机制、信用监管机制和信用治理模式,优化农村信用治理机制,激活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意识和守信观念,提升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建立农地抵押融资的长效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抵押融资 农村信用体系 信用治理 信用监管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的信用治理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如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时兴不久便暴露出一些严重的市场摩擦。为解决市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信用治理的角度重新安排市场制度,如强制信息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价值目标导向方面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消费信贷 信用治理 立法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治理的法理反思及其制度安排--基于平台企业共治共享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帆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41,198,199,共24页
“信用共享共治”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国的个人信用治理即将步入全新的数字阶段。对个人信用治理的法律理论反思事关信用治理创新的正当性基础。梳理个人信用治理的演化历程可见,传统的治理手段及其法律规制模式正在从金融领域向其他社会... “信用共享共治”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国的个人信用治理即将步入全新的数字阶段。对个人信用治理的法律理论反思事关信用治理创新的正当性基础。梳理个人信用治理的演化历程可见,传统的治理手段及其法律规制模式正在从金融领域向其他社会领域迁移。基于平台企业共治共享视角的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加速了个人信用治理规范体系的结构性调整,数据要素等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个人信用治理规范价值取向的重新校准。当前,个人信用治理规范属性与“信用共享共治”目标之间发生价值断裂。依赖法律规范实现“信用共享共治”目标的制度安排难以完全契合信用的形成规律与立法目的。因此,个人信用治理规范体系急需重建。新规范体系应当遵循数字时代信用治理的运行逻辑,改善信用法律规范的功能定位,在法治指导下重组多种信用治理资源,从而实现从对抗式规制向工具箱式治理的整体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 共享共治 信用治理 规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