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外部冲击、信用机构评级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文娜 张居营 程京京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7-72,91,共7页
文章以2008—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负外部冲击效应,从纳税信用评级和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两个层面解释信用机构评级,实证检验环境规制负外部冲击、信用机构评级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三者关系。研究表明... 文章以2008—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负外部冲击效应,从纳税信用评级和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两个层面解释信用机构评级,实证检验环境规制负外部冲击、信用机构评级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三者关系。研究表明:纳税信用评级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间显著负相关,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间显著正相关;环境规制负外部冲击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间显著正相关;环境规制负外部冲击显著增强信用机构评级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间的相关程度,具体为强化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增强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加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机构评级 股价崩盘风险 环境规制 负外部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演化动态博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晓剑 张强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4,共5页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信用评级机构与监管主体行为博弈复制系统中存在五个均衡点,且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演化趋向于不同的均衡点。分析结果证明,想要促进信用评级机构的...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信用评级机构与监管主体行为博弈复制系统中存在五个均衡点,且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演化趋向于不同的均衡点。分析结果证明,想要促进信用评级机构的公正行为,需要监管主体从四个方向入手:强化惩罚力度、充分发挥声誉约束、缩小非公正评级额外收益及提高监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政府监管 演化博弈 动态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规制与监管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又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30,共6页
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自然垄断性、外部性、经营模式和准监管者地位四个方面入手,运用规制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制与监管的必要性。依据理论分析结果,结合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提出相关的规制与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机构 规制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丽霞 温文 郑洁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1,共6页
伴随着社会信用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支撑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投资利益的"守护者"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但因国际公认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垄断,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备受阻碍,发展速... 伴随着社会信用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支撑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投资利益的"守护者"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但因国际公认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垄断,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备受阻碍,发展速度趋缓。本文在结合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矩阵分析模型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内在优势、劣势以及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核心竞争力、强化对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完善行业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SWOT分析 核心竞争力 债券评级 信用风险 声誉资本 信息披露 信用评级监管 金融监管 社会信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演变与监管发展——从安然事件到次贷危机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汉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0-157,共8页
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里法案,对信用评级机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应付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制定出相应的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规则。由此,结构性金融产品与一般金融产品使用不同评级标准,评级... 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里法案,对信用评级机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应付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制定出相应的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规则。由此,结构性金融产品与一般金融产品使用不同评级标准,评级机构必须对金融产品获得"AAA"级进行解释说明。新监管规则也制订了较为细化的透明度规则和利益冲突规则,但这些规则的推出依然受到市场的怀疑,其效果有待检验,规则亦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监管 结构性金融产品 NRSRO 利益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声誉资本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楠 希莫 《征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0-53,共4页
2008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信用评级对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金融危机中,由于信用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的行为表现,导致金融危机范围的扩大和深化,致使信用评级机构声誉大幅下降。在信用评级机构声誉资本机制存在... 2008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信用评级对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金融危机中,由于信用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的行为表现,导致金融危机范围的扩大和深化,致使信用评级机构声誉大幅下降。在信用评级机构声誉资本机制存在失灵现象的情况下,应以声誉资本理论为基础,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进行分析,并通过转变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模式、加强对发行方付费利益冲突监管、科学确定信用评级机构准入和退出标准、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自律机制,重建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誉资本 后危机时代 信用评级机构 监管模式 自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取得国际话语权的现实阻碍与转型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宝虹 白建东 赵辰光 《征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1,共4页
通过分析制度环境导致独立性缺损、温室培养难以形成公信力、经济利益的粘连度诱发职业道德风险等,揭示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取得国际话语权的现实阻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改善制度环境条件,强化独立性的职业本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从而... 通过分析制度环境导致独立性缺损、温室培养难以形成公信力、经济利益的粘连度诱发职业道德风险等,揭示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取得国际话语权的现实阻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改善制度环境条件,强化独立性的职业本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从而有可能锁定道德风险,逐步培养公信力,构建信用评级机构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国际话语权 制度环境 公信力 职业道德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信用评级机构监管问题分析——以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为视角 被引量:8
8
作者 高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154,共4页
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问题完全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人们在对金融业失望之余,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指责之声也不绝于耳。文章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美国的规制及其漏洞进行深入分... 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问题完全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人们在对金融业失望之余,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指责之声也不绝于耳。文章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美国的规制及其漏洞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大型信用评估机构国有化;信用评级重新回归到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本来目的上去,而不是仅仅为金融产品发行机构服务;加强信用评估机构的责任监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CR) 信用评级机构(CRA) 金融稳定性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评级机构的角色冲突与法律监管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悦蘅 叶兵 《西南金融》 2011年第12期70-73,共4页
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失效"的教训,正在推动着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新一轮改革。如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预警功能是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在解析信用评级机构角色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信用... 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失效"的教训,正在推动着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新一轮改革。如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预警功能是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在解析信用评级机构角色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实施法律监管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最后对完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法律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角色冲突 法律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理性选择:强化竞争与弱化依赖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汉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多次与重大的金融事件有关:1970年Penn Central运输公司的破产案、1994年的橙县破产案、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安然破产事件和2002年W orldCom破产事件,再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无不存在信用...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多次与重大的金融事件有关:1970年Penn Central运输公司的破产案、1994年的橙县破产案、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安然破产事件和2002年W orldCom破产事件,再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无不存在信用评级机构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强化信用评级市场的竞争和减少对信用评级的依赖是如此的重要。而2006年的《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和2010年的《恢复美国金融稳定改革法案》的相关规定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NRSRO 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 《2010年恢复美国金融稳定法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的规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楚建会 《征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76,共4页
利益冲突被认为是信用评级机构失去中立性和丧失预警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有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运行模式来看,利益冲突广泛存在于信用评级机构和评级分析师两个层面。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的监管部门不断地修改现有法律,并发布一些监... 利益冲突被认为是信用评级机构失去中立性和丧失预警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有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运行模式来看,利益冲突广泛存在于信用评级机构和评级分析师两个层面。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的监管部门不断地修改现有法律,并发布一些监管条例,试图控制利益冲突对评级结果的影响。信用评级机构也通过内部规则和程序治理利益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利益冲突 规制 内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反思及启示——以司法判例为视角 被引量:11
12
作者 聂飞舟 《东方法学》 2010年第6期118-130,共13页
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准确评估结构化金融风险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坍并触发金融危机。"问题缠身"的评级机构面临诉讼浪潮不可避免。传统上评级机构经常性援引第一修正案保护。美国司法判例开始对第一修正案是否保护评级机构作出... 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准确评估结构化金融风险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坍并触发金融危机。"问题缠身"的评级机构面临诉讼浪潮不可避免。传统上评级机构经常性援引第一修正案保护。美国司法判例开始对第一修正案是否保护评级机构作出反思。首先是反思评级机构是否是新闻出版业成员,答案取决于交易具体因素,包括评级业务和出版业务的区别,是否出于评级费用受托评级,是否积极参与受评证券建构,评级是否被用于特别用途并被投资者信赖等等。其次是反思评级机构通常主张的两个保护:"实际恶意"标准和"意见"的保护,两者未必能让评级机构逃避法律责任。美国做法和实践对我国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立法规范、理论研究和司法审判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信用评级机构 法律责任 第一修正案 司法判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下的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以司法判例为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郛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7,共11页
传统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主张评级报告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意见,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进行抗辩,实际恶意标准是最重要的保护手段。《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美国加强评级业监管的理念。虽然美国各级法院做... 传统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主张评级报告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意见,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进行抗辩,实际恶意标准是最重要的保护手段。《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美国加强评级业监管的理念。虽然美国各级法院做法存在差异,但是现在普遍认为判断信用评级机构能否免责应基于自身在构建商事交易中的作用。作为商业言论的评级报告不一定能适用实际恶意标准,但是可以获得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于言论自由的其他保护。美国经验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构建和司法审判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宪法第一修正案 实际恶意标准 商业言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信用评级机构争议的分析——基于金融法学的视角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金静 《征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5,共6页
在"次贷"危机、此轮"欧债"危机和海外市场做空"中国概念股"等一系列事件中,信用评级机构都无法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从而引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诸多争议。从金融法学的视角对"谁成就了信用评级机构&qu... 在"次贷"危机、此轮"欧债"危机和海外市场做空"中国概念股"等一系列事件中,信用评级机构都无法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从而引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诸多争议。从金融法学的视角对"谁成就了信用评级机构"和"该对其采取何种监管模式"这两个争议展开分析,认为与自身声誉说相比,法律壁垒说更能解释信用评级机构的壮大和垄断,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信用评级机构重新重视自身声誉,并消除法律中强制使用信用评级的规定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监管模式上应采取监督和自律混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国家认许的统计评级机构 声誉 法律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鹂 安瑞萍 《征信》 2015年第12期56-59,共4页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后,在运行机制、评级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进展,但中小评级机构发展仍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研究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和监管方式的基础上,完善我国评级监管体系对促进...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后,在运行机制、评级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进展,但中小评级机构发展仍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研究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和监管方式的基础上,完善我国评级监管体系对促进我国评级机构规范运作、评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 美国经验 收费模式 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具有国际话语权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文丽 《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2期18-22,共5页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目前业务仅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评级领域基本上不具有话语权,这种弱势地位与我国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地位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对我国信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目前业务仅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评级领域基本上不具有话语权,这种弱势地位与我国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地位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进行渗透和控制,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危害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话语权 国际 民族 信用评级市场 经济地位 信用评级 八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圆 钟心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长期以来,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使其免于承担专家责任。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保护。信用评级机构能否适用实际恶意标准、评级能否作为商业言论获得宪法第一修... 长期以来,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使其免于承担专家责任。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保护。信用评级机构能否适用实际恶意标准、评级能否作为商业言论获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作为改变评级行业现状的重要举措,《多德弗兰克法案》取消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豁免,并降低了反欺诈责任的起诉标准,旨在鼓励投资人通过起诉参与到评级监管当中,然而收效甚微。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较晚,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责任 宪法第一修正案 《多德弗兰克法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标准看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文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我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用自己的"新型信用评级标准"体系挑战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标准,对典型国家进行了跟踪信用等级评级。该机构对新兴市场国家给予了高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而对于发达国家给予的评级相对较低。我们认为,衡量... 我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用自己的"新型信用评级标准"体系挑战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标准,对典型国家进行了跟踪信用等级评级。该机构对新兴市场国家给予了高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而对于发达国家给予的评级相对较低。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信用等级,必须客观中立,这也是评级机构的生存之本。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环境条件下要做大做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和话语权,任重道远,不仅要有外围环境的改变,还要本身的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 穆迪 惠誉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监管工具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投资人民事责任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远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传统民法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均难以为信用评级机构对投资人的赔偿责任提供充分基础。评级机构对投资人的民事责任,应当理解为一种监管政策执行工具,其理论基础是公共政策私人执行理论。构建作为监管执行工具的评级机构对投资人民事责任... 传统民法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均难以为信用评级机构对投资人的赔偿责任提供充分基础。评级机构对投资人的民事责任,应当理解为一种监管政策执行工具,其理论基础是公共政策私人执行理论。构建作为监管执行工具的评级机构对投资人民事责任,应当在发挥其提高监管法律执行效率、减少行政监管惰性和监管腐败等有利价值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滥诉、司法裁判专业能力不足、投资人对评级过度依赖等不利影响。应当配合使用立法直接限诉、监管部门限诉等措施,防止投资人滥诉。通过限制诉讼类别、增加原告证明责任、以按份责任取代连带责任等方式,缓解司法裁判能力不足及投资人对评级过度依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对投资人民事责任 监管工具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RMBS和CDO信用评级制度变革路径分析——以信用评级机构政府运营为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0,共5页
次贷危机过后,人们总要对发生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规则的改进就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之一。面对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认为相关的一些制度设计固然有其价值,但在目前的形势下难以奏效。所以,基于对上述路径设计的缺... 次贷危机过后,人们总要对发生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规则的改进就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之一。面对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认为相关的一些制度设计固然有其价值,但在目前的形势下难以奏效。所以,基于对上述路径设计的缺陷的分析,建议设立政府运营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一模式,因为这一模式具有信息披露及时充分、避免了利益冲突、更有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和避免低质量评级的负外部性等优点。虽然该制度设计不是非常完美,但它却是一个相对较好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BS(住房按揭债券) CDO(债务担保证券) CRA(信用评级机构) 政府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