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共生机理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雅卉 谢元态 谢奇超 《农村金融研究》 2012年第11期74-78,共5页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共生是指二者在同一共生环境中通过交互式作用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分析典型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合作金融共生发展经验;然后论证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共生的必要性与...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共生是指二者在同一共生环境中通过交互式作用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分析典型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合作金融共生发展经验;然后论证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共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接着探析我国两社的共生机理;最后建议两社朝着共生方向改革与发展,加大政府法律与政策、财税与金融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担保品种,建立联结信用与保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共生机理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金融共生 可持续发展 共生环境 发展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先锋 陈建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2,共4页
农村信用合作社自改革试点以来面临着许多问题。实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切勿盲目从事,应理性对待。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关键在于增强其服务功能,在实施改革方案的同时,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改革 中国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权不清——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不足的深层原因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前恒 安玉发 牛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1-26,共6页
近几年来 ,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着支持农村发展不足问题。支农不足的深层原因在于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不清晰 ,产权不清晰造成了真正的产权主体缺位 ,导致农村信用社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在产业比较利益不均衡的外因作用下 ,农村信... 近几年来 ,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着支持农村发展不足问题。支农不足的深层原因在于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不清晰 ,产权不清晰造成了真正的产权主体缺位 ,导致农村信用社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在产业比较利益不均衡的外因作用下 ,农村信用社丧失了原有的合作性 ,导致支农不足问题发生。农信社的改革要围绕产权 ,要处理好清股、扩股工作 ,处理好农村信用社历史积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支农 产权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回顾与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熊学萍 易法海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8期29-32,共4页
文章分别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网点设置与人员配备制度以及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逐一进行了历史回顾。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是一种典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结果却没有达到政府... 文章分别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网点设置与人员配备制度以及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逐一进行了历史回顾。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是一种典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结果却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受初始产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也没有得到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评价 农村信用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演变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冬华 姚会元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轰轰烈烈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运动,历经了发端、发展、规范与衰微的变迁过程,体现出强制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而其利弊得失在于促进了农村资金的融通和农业经济发展,但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利;缓解了旧式高利贷的盘剥,... 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轰轰烈烈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运动,历经了发端、发展、规范与衰微的变迁过程,体现出强制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而其利弊得失在于促进了农村资金的融通和农业经济发展,但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利;缓解了旧式高利贷的盘剥,却催生了新式高利贷。呈现出这样的结局,根本原因在于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演进的二重制度结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金融 农村信用合作社 二重制度结构 变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坚持合作化方向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郁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2-44,共3页
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依然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能放弃合作化的方向而要用合作制原则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行为。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合作化方向 农村信用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责任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思洋 谢元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27-230,共4页
政府责任是影响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回顾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60多年艰难历程的基础上剖析其原因有:缺乏专门法律保障而执行的政策多变;受行政干预过多而得到财政支持过少;信用功能不断强化而合作功能不断弱化。... 政府责任是影响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回顾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60多年艰难历程的基础上剖析其原因有:缺乏专门法律保障而执行的政策多变;受行政干预过多而得到财政支持过少;信用功能不断强化而合作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借鉴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农村合作金融成功的经验:及早立法规范,财政大力支持,特殊监督保障。最后提出强化政府责任的相关建议: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财政投入;政府要旗帜鲜明地强化农信社的合作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政府责任 法律 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军 朱晔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可持续发展 实证分析 财务管理 贷款利率 管理成本 金融企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107家农信社面板数据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宝峰 靳鹏 吴比 《农村金融研究》 2018年第4期61-66,共6页
论文基于2008~2014年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调查数据,结合国内外权威机构高频指标,构建了由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信贷管理制度、外部宏观因素五个方面33个指标组成的农信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Spearma... 论文基于2008~2014年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调查数据,结合国内外权威机构高频指标,构建了由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信贷管理制度、外部宏观因素五个方面33个指标组成的农信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Spearman一致性检验方法,从省域整体、地市差异、农信社自身特征三个维度,测评了陕西省农信社的竞争力发展状况,并探讨了提升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竞争力评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回顾与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学萍 易法海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包括融资制度的载体与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本文分别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网点设置与人员配备制度以及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逐一进行了历史回顾。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包括融资制度的载体与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本文分别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网点设置与人员配备制度以及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逐一进行了历史回顾。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是一种典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结果却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受初始产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也没有得到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评价 农村信用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地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洁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2-147,共6页
在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含混不清,其主要原因是理论界、立法者、管理层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性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从事金融活动的、非营利性的特殊合作社法人,它是为适应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特殊性而产生的,由农民... 在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含混不清,其主要原因是理论界、立法者、管理层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性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从事金融活动的、非营利性的特殊合作社法人,它是为适应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特殊性而产生的,由农民自愿组织并实施共同管理,以满足自身需求、改善自身生产条件。农村信用合作社具有特殊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但它与公司法人、商业银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性质 合作社法人 法律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金融本质坚守与功能创新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评析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海斌 谢元态 田丽娜 《农村金融研究》 2018年第1期65-69,共5页
论文首先从学理逻辑上设定分析框架,明确合作金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三大功能内涵,论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与改革的本质坚守;然后剖析农信社全面商业化改革实践与经典合作理论、农村金融特殊经营原则、"三农"服务宗旨的三大... 论文首先从学理逻辑上设定分析框架,明确合作金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三大功能内涵,论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与改革的本质坚守;然后剖析农信社全面商业化改革实践与经典合作理论、农村金融特殊经营原则、"三农"服务宗旨的三大矛盾冲突;接着讨论新时期合作金融融入农民合作社三种模式的改革实践创新;最后指出今后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金融 本质 功能 创新 农村信用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亦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9,共8页
在运行机制上,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存在着一系列弊端。能否对信用合作社进行彻底的改革,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问题。对于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在主体型态的选择上,应摈弃“股份合作制”的模式,而据情选择... 在运行机制上,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存在着一系列弊端。能否对信用合作社进行彻底的改革,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问题。对于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在主体型态的选择上,应摈弃“股份合作制”的模式,而据情选择股份制商业银行或本色的信用合作社作为主体型态;在信用合作社的组建方式上,应尊重社员自身的选择;在在功能上,应突出信用合作社的地域性、互助性、非营利性特点;在产权结构上,应放弃缺乏归属性的“集体”的股权成分,以社员的股权为基础。惟此,信用合作社的本质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合作社 体制改革 主体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治理困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昌兴 钟金仟 《法治研究》 2010年第5期71-75,共5页
始于2003年8月的新一轮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成就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农信社法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内部人控制,而... 始于2003年8月的新一轮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成就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农信社法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内部人控制,而造成农信社内部人控制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和农信社产权监督的缺失。应从两方面入手解决农信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一是正确定位省级政府和省联社,将对省联社的管理控制权还给省联社的社员;二是农信社应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为社员监督农信社提供便捷的参与途径,强化农信社的信息披露等,从而建立起有效的产权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内部人控制 法人治理 产权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信用合作社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双利 高石钢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
信用合作社是以互助为目的的金融合作组织。在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边区政府一面制定政策,组织信用合作社,一面鼓励农民自发成立粮食信用社,形成了"民办官助"的合作社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抗战时期的... 信用合作社是以互助为目的的金融合作组织。在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边区政府一面制定政策,组织信用合作社,一面鼓励农民自发成立粮食信用社,形成了"民办官助"的合作社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抗战时期的农村现实和革命形势密不可分。信用社在打击农村高利贷、发展农业生产、活跃农村经济等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加速了边区乡村借贷制度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信用合作社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改革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管理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青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近几年的改革进程中,化解了大量不良资产,取得了不少的阶段性成果,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特征与改革的不适应,使得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着新型的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潜在风险压力。根据这些风险产生的新原因,... 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近几年的改革进程中,化解了大量不良资产,取得了不少的阶段性成果,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特征与改革的不适应,使得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着新型的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潜在风险压力。根据这些风险产生的新原因,积极调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管理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村信用合作社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四大误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5-19,共5页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构建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的改革进展与趋势在产权制度安排、管理体制与组织机制设计、利益分享等方面存在一系列认识和实际运作误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模式有背离服务"三农&q...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构建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的改革进展与趋势在产权制度安排、管理体制与组织机制设计、利益分享等方面存在一系列认识和实际运作误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模式有背离服务"三农"的倾向,中央与地方政府双层管理可能面临地方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省级信用合作联合会不宜代行政府管理职能,农信社分红水平过高导致管理层与一般社员的角色冲突。农村合作金融有其内在优势,农村金融业风险未必大于城市和工业领域,在农信社机构改革中要坚持"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并重,促进内生化合作金融组织的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产权安排 组织机制 利益分享 内生化金融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信用合作社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胜刚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台湾 大陆 信用合作社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乏力的原因探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仪方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第4期73-75,共3页
由于自身缺陷以及金融、政策环境的影响,当前农信社未能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信贷支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优势、劣势以及新时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探明其支农乏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 由于自身缺陷以及金融、政策环境的影响,当前农信社未能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信贷支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优势、劣势以及新时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探明其支农乏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合作社 支农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参与土地信用合作社意愿的调查分析——以宁夏平罗县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羽 白玛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5期3-4,136,共3页
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的一种新形式,具有"存地"农民、合作社和"贷地者"三方共赢的效果。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宁夏平罗县农民参与土地信用合作社的积极性并不高,针对影响... 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的一种新形式,具有"存地"农民、合作社和"贷地者"三方共赢的效果。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宁夏平罗县农民参与土地信用合作社的积极性并不高,针对影响农民参与积极性的因素,提出了若干鼓励农民广泛参与土地信用合作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用合作社 参与意愿 租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