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宪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3-50,共8页
将借记卡归入"信用卡"的含义之中,符合刑法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初衷。对拾得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符合刑法原理。对以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应以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具体定罪处罚。对... 将借记卡归入"信用卡"的含义之中,符合刑法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初衷。对拾得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符合刑法原理。对以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应以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具体定罪处罚。对伪造信用卡并加以使用的行为应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性。对行为人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又加以使用的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对行为人使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没有使用的行为应以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 信用卡诈骗罪 拾得 侵占 伪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处罚条件——《刑法》第196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明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63,共17页
司法实践不当扩大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罚范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刑法》第196条第2款所规定的"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体系地位;"经发卡银行催收仍不归还"既不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 司法实践不当扩大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罚范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刑法》第196条第2款所规定的"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体系地位;"经发卡银行催收仍不归还"既不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责任要素,也不是仅具有语感意义,而是客观处罚条件。恶意透支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发卡银行催收后予以归还的,虽然成立信用卡诈骗罪,但因为缺乏客观处罚条件,不能给予刑罚处罚;透支后产生不归还的意思因而未归还的,以及透支后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归还的,原本就不成立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后,在提起公诉前或者一审判决前由持卡人或者保证人全部归还的,应当不起诉或者应当免予刑事处罚;客观处罚条件的法律效果适用于所有的犯罪人,而不应当将"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行为人排除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恶意透支 客观处罚条件 具体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冒用他人信用卡”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古加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42,共11页
同时拾得他人信用卡和密码后在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ATM机可以成为诈骗的对象;"冒用他人信用卡"符合诈骗行为的特征;同时拾得他人信用卡和密码并不等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内的资金... 同时拾得他人信用卡和密码后在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ATM机可以成为诈骗的对象;"冒用他人信用卡"符合诈骗行为的特征;同时拾得他人信用卡和密码并不等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内的资金。使用他人遗忘在ATM机上运作的信用卡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定性可能存在三种情形:应认定为诈骗罪;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属于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应根据案情具体分析。盗划信用卡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用 信用卡 信用卡诈骗罪 诈骗罪 盗窃罪 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移动支付环境下信用卡诈骗罪定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宪权 李舒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网络移动支付是网络技术与金融产品深度结合的产物。在网络移动支付环境下,信用卡的实质内涵应当是具有特定关系的金融账户。网络移动支付账户与信用卡账户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由非金融机构设立,后者由金融机构... 网络移动支付是网络技术与金融产品深度结合的产物。在网络移动支付环境下,信用卡的实质内涵应当是具有特定关系的金融账户。网络移动支付账户与信用卡账户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由非金融机构设立,后者由金融机构设立,因而不能将两者等同视之。基于两者的紧密联系,应将网络移动支付视为信用卡的新型支付方式。在网络移动支付环境下,冒用信用卡行为的对象是具有特定关系的金融账户;冒用的主要类型是冒用网络移动账户实施侵财;冒用的重要特征不是"账户资金被盗",而是"机器人被骗"。"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使用"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之间的逻辑冲突进一步放大,立法上适时作出调整迫在眉睫。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用他人手机并利用其网络移动支付账户转账的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移动支付 金融账户 信用卡诈骗罪 冒用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探析
5
作者 吴玉萍 袁玲 《济南金融》 2004年第7期36-37,共2页
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金融犯罪,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客体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概念 犯罪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卡诈骗罪的定罪与区分 被引量:1
6
作者 邵玲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4,共3页
信用卡诈骗罪是经济犯罪中常见的犯罪之一,其中,信用卡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界分涉及竞合理论和对法条本身的理解,特别法排斥普通法应被坚决贯彻,因数额不足不构成特别犯罪的应当认定为无罪,这也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而盗窃信用卡... 信用卡诈骗罪是经济犯罪中常见的犯罪之一,其中,信用卡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界分涉及竞合理论和对法条本身的理解,特别法排斥普通法应被坚决贯彻,因数额不足不构成特别犯罪的应当认定为无罪,这也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案件,应依旧成立信用卡诈骗罪,且不区分对人使用或是对机器使用。抢劫信用卡并使用的案件,结论不可一概而论,应当区分不同情形定一罪或是数罪并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法规竞合 数罪并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卡诈骗罪客观方面要件的认定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晨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83,共6页
信用卡是个舶来品。曾几何时 ,在很多国人脑海里 ,它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转眼间却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信用卡在日常生活中的被广泛使用与人们对信用卡有关知识的相对缺乏 ,使得信用卡成为犯罪分子可以利用来进... 信用卡是个舶来品。曾几何时 ,在很多国人脑海里 ,它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转眼间却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信用卡在日常生活中的被广泛使用与人们对信用卡有关知识的相对缺乏 ,使得信用卡成为犯罪分子可以利用来进行犯罪活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客观方面要件 犯罪分子 犯罪行为 犯罪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特别从宽于诈骗罪的再认识——以337件不起诉、无罪案件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晓红 刘艺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90,共14页
我国刑法理论多从诈骗罪的教义学解读金融诈骗罪,忽略了金融诈骗罪的“金融”属性,进而将金融诈骗罪的“骗”等同于诈骗罪的“骗”。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司法演进来看,我国对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罚逐步宽容,没有... 我国刑法理论多从诈骗罪的教义学解读金融诈骗罪,忽略了金融诈骗罪的“金融”属性,进而将金融诈骗罪的“骗”等同于诈骗罪的“骗”。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司法演进来看,我国对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罚逐步宽容,没有严格套用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来理解信用卡诈骗罪。实务中,在现有立法及司法解释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缩小了信用卡诈骗罪的适用范围。金融诈骗罪的适用与经济、科技、经营理念等密切相关,而非孤立地考查加害方与被害方之间的“骗与被骗”。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金融科技在信用卡风险监控中的应用,使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掌控能力也随之提升,不能动辄将金融风险上升到犯罪的高度,更不能将金融诈骗行为以更重的诈骗罪论处。未来还应结合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及趋势,适时调整包括信用卡诈骗罪在内的金融诈骗罪构成要件及司法上的适用范围,在惩罚犯罪与保障经济、金融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透支 金融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金融风险 特别法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光耀 《法治研究》 2010年第6期98-100,共3页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更加明确地规定了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视为"恶意透支"。但这种实际上仍是对"...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更加明确地规定了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视为"恶意透支"。但这种实际上仍是对"非法占有目的"的一种推定。笔者认为,在推定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具有主观恶性的拒不归还与存在合理的客观因素的不能归还,从而正确认定"恶意透支"的行为。同时,笔者还认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应是合法持卡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透支 持卡人 信用卡诈骗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起信用卡恶意透支案谈信用卡诈骗罪
10
作者 姚文 《征信》 1999年第4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信用卡恶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罪 持卡人 非法占有 善意透支 特约商户 行为人 使用信用卡 牡丹卡 信用卡透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邦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本文对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型诈骗的犯罪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特别探讨了恶意透支的含义、恶意透支的一些疑难问题,深入分析了恶意透支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与认定,超额超期透支的理解,经发卡银行的催收仍不归还的... 本文对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型诈骗的犯罪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特别探讨了恶意透支的含义、恶意透支的一些疑难问题,深入分析了恶意透支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与认定,超额超期透支的理解,经发卡银行的催收仍不归还的认定与理解,以及骗领信用卡后恶意透支的定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恶意透支 非法占有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 被引量:33
12
作者 柯葛壮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5,共5页
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其信用卡帐户无存款或存款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信用卡从发卡银行获取短期、小额贷款用于消费的行为。透支是信用卡的一大特色功能,是信用卡市场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信用卡只能作... 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其信用卡帐户无存款或存款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信用卡从发卡银行获取短期、小额贷款用于消费的行为。透支是信用卡的一大特色功能,是信用卡市场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信用卡只能作为结算凭证,类同于支票结算,没有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恶意透支 骗领信用卡 信用卡犯罪 非法占有 持卡人 善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罪 催收不还 行为人 规定限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盗窃并使用信用卡共同犯罪行为的认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永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6,共5页
只要各行为人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具有重合性,无论为完全重合还是部分重合,就可成立共同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不一定要求各行为人最终适用的罪名相同;在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下,同样存在分别定罪的可能性。盗窃并使用信用卡属于刑法中的复合... 只要各行为人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具有重合性,无论为完全重合还是部分重合,就可成立共同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不一定要求各行为人最终适用的罪名相同;在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下,同样存在分别定罪的可能性。盗窃并使用信用卡属于刑法中的复合危害行为,如果各行为人在实施盗窃信用卡之前进行合谋,互相配合实施窃取行为,而后共同或分别冒用该信用卡的,各行为人均成立盗窃罪;如果后行为人(仅具体实施信用卡诈骗的行为人)事先并未加功于盗窃信用卡的行为,则前行为人成立盗窃罪,后行为人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 盗窃罪 信用卡诈骗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卡的取得方式与行为定性
14
作者 吴飞飞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48,共7页
《刑法》第196条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罪,又规定了"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认定为盗窃罪",从而将信用卡的取得方式(盗窃抑或其他)与行为性质的判定联系了起来。实践中在适用该条文时会产生分歧。准确区分不同罪名决定着对行为人... 《刑法》第196条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罪,又规定了"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认定为盗窃罪",从而将信用卡的取得方式(盗窃抑或其他)与行为性质的判定联系了起来。实践中在适用该条文时会产生分歧。准确区分不同罪名决定着对行为人刑罚量定的轻重,"窃中有骗"类的行为之性质认定取决于对"处分"的判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认定为盗窃罪"的规定属于法律拟制,为了避免理解和适用上的障碍,将该款的规定融入到信用卡诈骗罪中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盗窃罪 法律拟制 法条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增设计算机诈骗罪的必要性探析
15
作者 何立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8-113,共6页
行为人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虚伪的电磁信息或者不正当指令等手段,非法获取公私财产的行为日益增多,严重侵害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和社会经济秩序。在法益遭受严重侵害的情况下,由于法益的有限性,通过"解释"的方法依靠现有相关罪名无... 行为人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虚伪的电磁信息或者不正当指令等手段,非法获取公私财产的行为日益增多,严重侵害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和社会经济秩序。在法益遭受严重侵害的情况下,由于法益的有限性,通过"解释"的方法依靠现有相关罪名无法实现法益保护的目的。我国刑法中现有的盗窃罪、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在行为对象上并不包括"财产性利益";在行为方式上,"盗窃"与"诈骗"的概念又与计算机诈骗行为中的"诈骗"不同。通过现有的相关罪名无法对计算机诈骗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增设独立的计算机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诈骗罪 盗窃罪 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非法占有形态及其工具的刑法属性二重解构——使用信用卡签购单侵财案评析
16
作者 杨旭垠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中国 非法占有形态 刑法 信用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支信用卡逾期不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17
作者 倪弋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5期52-52,共1页
【案情】薛某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后持此信用卡多次消费,共透支78061元。截至最后一次还款,薛某尚有58061元本金未还。经银行多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薛某仍未归还。之后,发卡银行将薛某告上了法院。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薛某以... 【案情】薛某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后持此信用卡多次消费,共透支78061元。截至最后一次还款,薛某尚有58061元本金未还。经银行多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薛某仍未归还。之后,发卡银行将薛某告上了法院。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薛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信用卡超过规定还款期限仍继续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多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未还款,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予惩处。鉴于薛某自愿认罪,且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故对其依法从轻处罚,遂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薛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究刑事责任 信用卡诈骗罪 恶意透支 从轻处罚 发卡银行 还款期限 身份证 数额较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刑法》规定的金融诈骗犯罪
18
作者 岑雅衍 陈晖 《南方金融》 1997年第7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新《刑法》 金融诈骗罪 金融诈骗犯罪 犯罪主体 普通诈骗罪 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信用卡诈骗罪 数额较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的刑法规制误区及其匡正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杨志琼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50,共15页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已由"支付通道型"转向"通道+账户型",其在追求便民、快捷的同时,也导致自身法律关系和财产流转程序被技术手段遮蔽。受此影响,相应的刑法规制存在诸多误区:在事实层面,未能厘清第三方支付在网络...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已由"支付通道型"转向"通道+账户型",其在追求便民、快捷的同时,也导致自身法律关系和财产流转程序被技术手段遮蔽。受此影响,相应的刑法规制存在诸多误区:在事实层面,未能厘清第三方支付在网络支付、理财、信贷领域的交易结构、法律关系和所涉法益;在规范层面,对利用第三方支付设备取财的盗、骗罪质定位不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广泛运用,"机器不能被骗"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效果应受到质疑。对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的定性,应在厘清第三方支付的交易结构和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行为人是否利用了支付设备的正常处分功能分别适用诈骗罪与盗窃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盗窃罪 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密转移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行为的定性——以支付宝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吴波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2,共6页
秘密转移他人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资金的犯罪行为表现为直接转移平台账户内资金和转移平台账户所绑定银行卡内资金等两种行为方式。司法实践中应区分这两种行为方式,对直接转移他人支付宝账户内资金的行为以盗窃罪认定,而对转移他人支付... 秘密转移他人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资金的犯罪行为表现为直接转移平台账户内资金和转移平台账户所绑定银行卡内资金等两种行为方式。司法实践中应区分这两种行为方式,对直接转移他人支付宝账户内资金的行为以盗窃罪认定,而对转移他人支付宝账户所绑定银行卡内资金的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认定。从刑民结合的角度来看,应认定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提供资金转移服务的中介机构,刑事认定可突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受指令运行行为的思考,民事认定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账户权利人之间合同关系的框架下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盗窃罪 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