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子银行、信用创造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森 周茜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2,68,共6页
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达到GDP的一半,因此研究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子银行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能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选取2008~2013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 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达到GDP的一半,因此研究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子银行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能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选取2008~2013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在计量角度上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影子银行规模与通货膨胀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物价有较强烈冲击,同时对货币供应量有时滞性的长期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这说明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及其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彭文玉 孙英隽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1-55,共5页
近几年来,我国的实际新增货币供应总量总是远远突破中央银行制定的信贷规模上限,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可谓"功不可没"。同时,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巨大挑战。首先从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影子银行... 近几年来,我国的实际新增货币供应总量总是远远突破中央银行制定的信贷规模上限,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可谓"功不可没"。同时,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巨大挑战。首先从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两种不同的信用创造机制,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法以信托贷款量为例分析了其对我国不同货币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货币供应 信托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机制、内在不稳定性与宏观审慎监管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锦阳 刘锡良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8,共8页
在同时考虑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及它们的横向异质性和纵向时变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内在不稳定性与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规模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影子银行体系分流... 在同时考虑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及它们的横向异质性和纵向时变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内在不稳定性与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规模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影子银行体系分流的储蓄资金规模及其信用创造乘数。其中,信用创造乘数分别是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的递减函数,而信用创造乘数的变化速率分别是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的递增函数。基于与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机制比较的视角,本文从融资脆弱性、信用媒介信息敏感性和杠杆周期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功能的内在不稳定性,发现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不仅具有顺周期特征,而且其周期振幅远大于传统商业银行。最后,本文从监管定位、信息披露、市场数据监控和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内在不稳定性 宏观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数字货币信用创造机制研究——基于货币价值属性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成国 江文歆 庄雷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160,共5页
区块链支持下的数字货币凭借独特的去中心化算法信用得到快速发展,但其价值特征与传统货币不同。从货币价值视角分析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与信用的关系,运用货币价值理论与内生货币理论研究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信用机制,然后对比传统金融... 区块链支持下的数字货币凭借独特的去中心化算法信用得到快速发展,但其价值特征与传统货币不同。从货币价值视角分析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与信用的关系,运用货币价值理论与内生货币理论研究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信用机制,然后对比传统金融与电子货币中心化信用创造模式,探索不同价值信用担保形式下区块链数字货币信用创造路径与机制,并从货币价值运动过程的形成、转移和创造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数字货币 货币价值 法定数字货币 非法定数字货币 信用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影子银行与货币供给:促进还是抑制?——基于信用创造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连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29,共6页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创造模型,在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影子银行通过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改变信用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运用B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创造模型,在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影子银行通过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改变信用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运用B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总需求紧缩、流动性紧张,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减少了货币供给。在经济低迷时,影子银行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预留扣减率升高,削弱了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减少了货币供给;同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可能低于影子银行的预留扣减率,从而使货币供给在影子银行漏损率的作用下又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供给 信用创造 B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用创造视角的次贷危机问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虎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次贷危机是信用风险聚集和金融创新中的信用创造协同效应。金融创新使次级贷款信用创新膨胀,资本软约束使信用风险剧增。资产证券化给住房金融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信用创造将信用风险转化,使资本市场与银行货币市场对接,出现风... 次贷危机是信用风险聚集和金融创新中的信用创造协同效应。金融创新使次级贷款信用创新膨胀,资本软约束使信用风险剧增。资产证券化给住房金融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信用创造将信用风险转化,使资本市场与银行货币市场对接,出现风险渗透。银行流动性过剩是次贷扩张的直接原因之一,流动性不足是引发次贷危机以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创造 信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用创造机制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风险分类及法律监管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涛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3年第10期39-44,共6页
金融衍生市场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货币创造原理、抵押品、证券化程度以及对信用扩张能力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创造机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独特的信用创造机制放大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 金融衍生市场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货币创造原理、抵押品、证券化程度以及对信用扩张能力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创造机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独特的信用创造机制放大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从而增加了系统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重新构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监管的框架,是达到对系统性风险有效监控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 信用创造机制 交易后 系统性风险 抵押品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及风险防范
8
作者 汪航 钟幸洁 《西南金融》 2016年第4期46-49,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影子银行运行及信用创造过程,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其在运行过程中更多地依附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对信用创造以及货币供应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主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影子银行运行及信用创造过程,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其在运行过程中更多地依附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对信用创造以及货币供应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信用创造产生冲击、不透明(不规范)业务流程以及监管缺失,从而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同业业务 风险防范 货币供应量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创造与金融虚拟的互导机制及现实思考
9
作者 乔臣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3,共6页
信用创造为金融的虚拟化创设信用条件,金融虚拟又反向促使信用创造的进一步扩张,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互动机制。借助信用创造与金融虚拟互导的逻辑模型的架构,不仅利于把握两者的互动关联,也有助于理解创新的动力源泉。以此,能... 信用创造为金融的虚拟化创设信用条件,金融虚拟又反向促使信用创造的进一步扩张,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互动机制。借助信用创造与金融虚拟互导的逻辑模型的架构,不仅利于把握两者的互动关联,也有助于理解创新的动力源泉。以此,能够为建立信用创造与金融虚拟良性互导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创造 金融 虚拟化 导机制 现实思考 Interactive Mechanism 信用条件 逻辑模型 理解创新 互动机制 动力源泉 良性 架构 基础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亚楠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2期63-67,共5页
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危机之后的新生事物,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诸多影响之中,其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选取2012年11月到2015年1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探求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对货币供应量... 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危机之后的新生事物,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诸多影响之中,其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选取2012年11月到2015年1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探求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对货币供应量及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削弱货币政策效力。因此,应加强相关学术研究、数据统计及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货币政策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民币信用创造与商业模式探究——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文 李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93,共7页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围绕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争议性话题,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作用效应。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数字人民币发行的不同阶段,基础货币总量保持不...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围绕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争议性话题,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作用效应。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数字人民币发行的不同阶段,基础货币总量保持不变,而货币乘数先变大后变小或者不变。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但效应较小;导致货币乘数先小幅上升再缓慢下降;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此,立足数字人民币的独特优势,尝试从代理发行、支付结算、资金管理、输出科技服务、引导资金回流等方面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商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信用创造 挤出效应 商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12
作者 傅一书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5-57,共3页
浅议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傅一书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我国于1994年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这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增加了我国金融机构的种... 浅议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傅一书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我国于1994年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这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增加了我国金融机构的种类,使金融组织体系更趋完善,有力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策性银行 信用创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信用创造与派生存款
13
作者 张建文 《经济问题》 1988年第12期50-51,共2页
1、经济领域中的信用,一般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及消费信用。为什么会有信用存在呢?教科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在货币资金运动中,必然会出现不平衡现象,即在一定时期... 1、经济领域中的信用,一般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及消费信用。为什么会有信用存在呢?教科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在货币资金运动中,必然会出现不平衡现象,即在一定时期内有些企业出现资金的暂时闲置,而另一些企业又会感到资金的暂时不足。每一个家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创造 派生存款 货币资金运动 消费信用 商业信用 国家信用 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 不平衡现象 价值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率和社会的货币乘数
14
作者 李树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8年第6期74-75,共2页
专业银行不仅是个信用中介,而且还是信用创造部门。它可以通过贷款创造出存款来,其奥妙就在于部分准备金制度。专业银行掌握的基础货币,称之为准备金。银行准备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应付提现的现金库存准备金,应付同业和联行往来、从发... 专业银行不仅是个信用中介,而且还是信用创造部门。它可以通过贷款创造出存款来,其奥妙就在于部分准备金制度。专业银行掌握的基础货币,称之为准备金。银行准备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应付提现的现金库存准备金,应付同业和联行往来、从发行库提取现金和预备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在人民银行存款户的支付准备金,和缴存的一般性存款准备金。银行的存款货币和所有准备金的比率,叫信用创造率。它表示银行吸收走的基础货币和用之产生出的存款货币之间的数量关系。其公式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乘数 银行信用创造 专业银行 基础货币 银行准备金 支付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 存款货币 货币总量 准备金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资产负债表机理看信用货币创造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国刚 方明浩 潘登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7,共17页
“存款创造贷款、贷款创造存款”是主流货币理论的重要基础。英国学者乔西·瑞安-柯林斯等人和中国学者孙国峰等人认为,“存款创造贷款”的原理存在根本性错误,用于存款的货币均为贷款的产物,因此,不是“存款创造贷款”而是“贷款... “存款创造贷款、贷款创造存款”是主流货币理论的重要基础。英国学者乔西·瑞安-柯林斯等人和中国学者孙国峰等人认为,“存款创造贷款”的原理存在根本性错误,用于存款的货币均为贷款的产物,因此,不是“存款创造贷款”而是“贷款创造存款”,银行可以无限地凭空创造贷款。本文对这一认识寻根溯源,指出其中的偏颇之处。“贷款创造存款”的认识,从麦克鲁德算起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但它并不符合信用货币创造和资产负债表复式记账的内在机理。商业银行贷款以有款可贷为前提;在无款可贷条件下,贷款合同只是一纸空文。在实施贷款行为中,资金应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账户划到客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从资金流程角度看,这是“存款创造存款”过程。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不论是“发行货币”还是收取“存准”、吸收超额存款准备金都是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有了资金来源,才能有效地开展贷款、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资金使用”,这一切操作都建立在真实资金的基础上,并非无中生有的“贷款创造存款”。“存款创造贷款”与“贷款创造存款”之争在理论逻辑中无解,要解开这一死结,需要回到历史起点。人民币最初入市是与边币和旧币的兑换,初始信用货币并非来自贷款;银行券的问世建立在贵金属货币准备的基础上,并非来自贷款。如果银行可以凭空创造贷款,则不存在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也不存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同时,利率理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资产负债表理论、货币政策理论、汇率理论等均将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货币创造 资产负债表 存款 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视角下影子银行货币创造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奎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3,共3页
2008年以后,影子银行被冠以诱发次贷危机的最主要因素,监管层面对其关注程度更是不言而喻。本文从货币的本质、货币创造理论着手,将信用创造与货币创造过程联系起来,最终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了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分析了其对货币供... 2008年以后,影子银行被冠以诱发次贷危机的最主要因素,监管层面对其关注程度更是不言而喻。本文从货币的本质、货币创造理论着手,将信用创造与货币创造过程联系起来,最终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了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分析了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而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影子银行资金过于集中带来的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创造 信用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债务置换与企业商业信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明政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地方经济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数据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检验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对债务置换的微观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 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地方经济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数据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检验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对债务置换的微观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在考虑内生性与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隐性债务扩张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政策效应检验表明,隐性债务置换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增加。异质性检验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抑制性影响在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深入理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债务置换 企业商业信用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 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金融流动性创造中的抵押品渠道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金梅 张军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阐述了抵押品创造金融流动性的过程,分析出源头抵押品规模的下降及扩展抵押次数的下降是雷曼破产后金融流动性大幅萎缩的原因,将抵押品市场与全球主要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相联系,分析其利弊,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抵押品 信用创造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央银行信用控制的现实途径
19
作者 林义 《西南金融》 1985年第10期5-6,共2页
在我国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调节与控制货币流通的基本途径。控制信贷规模和信贷投放总量是实现信用控制的关键。因为银行的信贷规模是否适度,直接决定货币流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对货币流通状况具有极端重要的... 在我国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调节与控制货币流通的基本途径。控制信贷规模和信贷投放总量是实现信用控制的关键。因为银行的信贷规模是否适度,直接决定货币流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对货币流通状况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实施以宏观信贷计划控制、存款准备金控制、宏观利率控制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政策工具,是我国中央银行信用控制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用 投放总量 准备金制度 银行调节 中央银行 流通条件 信用创造 信用货币 综合信贷计划 现金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严格控制信用总量若干问题的思考
20
作者 张士学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9,共6页
对严格控制信用总量若干问题的思考张士学严格控制信用总量,是国务院确定的1994年金融工作总方针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改革战略选择由渐进转向加速、由局部推开转向整体配套的新形势下,加强宏观调控,控制信用总量,防止通货膨... 对严格控制信用总量若干问题的思考张士学严格控制信用总量,是国务院确定的1994年金融工作总方针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改革战略选择由渐进转向加速、由局部推开转向整体配套的新形势下,加强宏观调控,控制信用总量,防止通货膨胀,对促进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有着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创造 中央银行 促进改革 整体配套 信贷结构 基础货币 商业信用票据化 贷款计划 货币信贷 贷款限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