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信用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被引量:9
1
作者 何德旭 田红勤 陈林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主要受到行政控制、信用基础等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未来信用债券融资的发展是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切入点,而发展信用债券市场的路径和对策在于减少行政控制,回归市场主权;建立和...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主要受到行政控制、信用基础等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未来信用债券融资的发展是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切入点,而发展信用债券市场的路径和对策在于减少行政控制,回归市场主权;建立和完善信用债券的外部监管体制以及培育具有独立性和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融资 债券市场 信用债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债券型基金的最优资产配置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卞世博 刘海龙 张晓阳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2年第5期596-601,共6页
对信用债券型基金的最优资产配置策略进行了研究。利用简约化模型对信用债券进行定价,并给出其价格的动态过程,通过随机控制方法求出了最优策略的解析解,揭示了跳跃风险溢价对最优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信用债券的跳跃风险溢价大... 对信用债券型基金的最优资产配置策略进行了研究。利用简约化模型对信用债券进行定价,并给出其价格的动态过程,通过随机控制方法求出了最优策略的解析解,揭示了跳跃风险溢价对最优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信用债券的跳跃风险溢价大于1,即市场对跳跃风险进行风险补偿时,投资基金才会持有信用债券;否则,投资基金对信用债券的最优投资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债券 简约化模型 最优投资策略 随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防范视角的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超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6,共3页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推出多项政策,加强对银行体系的规模控制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大举开拓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但其管理水平尚不能与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多数银行还未能建立起一整套覆盖所有业务...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推出多项政策,加强对银行体系的规模控制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大举开拓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但其管理水平尚不能与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多数银行还未能建立起一整套覆盖所有业务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本文从风险防范的视角出发开展研究,指出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管理中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授权风险。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监管要求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特征,从战略、政策、流程等诸多方面提出若干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债券承销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监管与公司信用债券定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斯玥 刘力一 温权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共3页
以2003~2014年1月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的公司债和企业债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政府监管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对债券发行的严格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信用债券风险,降低了发行方与认购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投资人... 以2003~2014年1月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的公司债和企业债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政府监管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对债券发行的严格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信用债券风险,降低了发行方与认购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投资人的信息搜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监管 公司债券 债券定价 信用债券 企业债券 债券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债券融资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恒松 胡朝凤 孙久文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102,共5页
随着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持续,中国经济面临巨大考验。东北地区长期忽视金融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致在信用债券融资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通过信用债券融资对区域... 随着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持续,中国经济面临巨大考验。东北地区长期忽视金融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致在信用债券融资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通过信用债券融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借助债券融资来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已刻不容缓。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东北地区应积极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构建完善的地区融资体系、提高债券融资能力和规模、有效借助产融结合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稳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债券 区域经济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债券定价中的基准利率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袁绍锋 陈咏晖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5期85-87,共3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定价基础的不统一导致信用债券误定价现象时有发生。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央行票据与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研究发现央行票据是引起同业拆借利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由此可以推断央行票据利率具有... 银行间债券市场定价基础的不统一导致信用债券误定价现象时有发生。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央行票据与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研究发现央行票据是引起同业拆借利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由此可以推断央行票据利率具有更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当前市场条件下信用债券定价的基准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债券 基准利率 GRANGER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融资策略下信用债券的最优投资策略:以DC型企业年金为例
7
作者 卞世博 张熠 周金花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4-199,共6页
以往对信用债券最优投资策略的研究,均是基于投资者的自融资策略展开的。本文放松了这一假设,研究了当工资为一个随机过程时,确定缴费型(DC)企业年金如何对信用债券、股票以及银行存款进行最优资产配置的问题。假设企业年金的投资目标... 以往对信用债券最优投资策略的研究,均是基于投资者的自融资策略展开的。本文放松了这一假设,研究了当工资为一个随机过程时,确定缴费型(DC)企业年金如何对信用债券、股票以及银行存款进行最优资产配置的问题。假设企业年金的投资目标为基于最终财富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利用鞅方法给出了此优化问题的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债券 最优投资策略 DC型企业年金 随机工资 鞅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路径 被引量:5
8
作者 卢大彪 《西南金融》 2011年第11期32-33,共2页
近几年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金融体系自身的变迁,基础利率扭曲、监管套利、商业银行角色多重化、债券信用等级分布失衡等因素对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未来的信用债券市场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利... 近几年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金融体系自身的变迁,基础利率扭曲、监管套利、商业银行角色多重化、债券信用等级分布失衡等因素对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未来的信用债券市场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统一同类债券品种的监管规则,建立以功能监管为导向的统一监管体制。同时应发展多元化的债券投资群体,加快信用债券品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债券 问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信用债券型基金的最优投资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卞世博 张熠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3-1028,共6页
假设开放式信用债券型基金的资金净流入为一个随机过程,基金的投资目标为基于最终财富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研究了基金如何对信用债券以及银行存款进行最优投资,并利用鞅方法给出了此优化问题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开放式信用债券型基金对信... 假设开放式信用债券型基金的资金净流入为一个随机过程,基金的投资目标为基于最终财富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研究了基金如何对信用债券以及银行存款进行最优投资,并利用鞅方法给出了此优化问题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开放式信用债券型基金对信用债券的最优投资策略是跳跃风险溢价以及剩余投资期限的增函数;是违约损失率以及资金净流入波动率的减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信用债券基金 简约化模型 资金净流入 最优投资策略 鞅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券风险信息披露与债券信用利差——基于信息锚定机制的U型关系新解
10
作者 张军 于瑶 杨策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8,F0003,共15页
现有研究指出,投资者对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的风险信息披露持“风险观”。为进一步挖掘风险信息披露的定价反应,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一般公司债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债券募集说明书“风险因素”章节中风险词汇的文本分析,通... 现有研究指出,投资者对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的风险信息披露持“风险观”。为进一步挖掘风险信息披露的定价反应,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一般公司债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债券募集说明书“风险因素”章节中风险词汇的文本分析,通过构建非线性模型研究债券风险信息披露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券风险信息披露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债券风险信息披露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的U型关系在信息环境较好和公司业绩较好的样本中更显著。这些证据表明,除了传统的“风险观”外,还存在“信息观”。进一步研究证实,投资者会根据公开信息建立直接型或分析型风险信息锚。当债券风险信息披露位于“信息锚”的范围内时,表现为“信息观”;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则转为“风险观”。但在分析型风险信息锚的研究中发现,投资者仅对预期内的内部风险信息披露表现出“信息观”,对预期内的外部风险信息披露并不敏感。本文为有效降低债券发行方的融资成本、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风险信息披露 债券信用利差 前景理论 信息锚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信息披露政策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双刃剑”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仕喆 侯钰 董艳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5,共7页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作为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颁布后企业ESG评级对债券信用利差作用程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ESG信息披露政策具...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作为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颁布后企业ESG评级对债券信用利差作用程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ESG信息披露政策具有“双刃剑”效应,即短期内会提高企业的债券信用利差,但长期看ESG表现能够显著降低债券信用利差,ESG信息披露政策对上述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因此能够降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国有、研报与分析师关注度较高以及具有漂绿行为的企业中,ESG信息披露政策与ESG表现共同降低债券信用利差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信息披露政策 ESG表现 债券信用利差 人工神经网络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气候风险关注度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刘澜飚 原晨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80,共20页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不断出台和调整相关政策,以完善气候政策监管框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由于气候治理问题具有外部性,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强化了包括地方政府在内...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不断出台和调整相关政策,以完善气候政策监管框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由于气候治理问题具有外部性,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强化了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政府责任与作用。各地方政府通过将对气候风险的关注纳入施政目标和相关政策中,意图运用“软法律”形成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引导。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构建出政府气候风险关注度指数,结合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信息,研究了地方政府气候风险关注度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气候风险关注度的提升,通过增加企业财务约束与环境投资,促使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增大,然而对于拥有较高ESG得分与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其能够借助自身优势改善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政府气候风险关注 风险溢价 债券信用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投平台股权投资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
13
作者 郭东 甄红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10,共12页
本文利用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公司债及中期票据数据,实证检验了城投平台股权投资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投平台股权投资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机制检验发现,城投平台股权投资有利于降低企... 本文利用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公司债及中期票据数据,实证检验了城投平台股权投资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投平台股权投资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机制检验发现,城投平台股权投资有利于降低企业与债券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城投平台主体信用评级更高、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高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未发生债券违约时,城投平台股权投资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以及城投平台的后续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投平台 股权投资 债券信用利差 地方债务风险 市场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债券信用评级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新民 丁璇 杨道广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全局性、长期性资源配置的重要规划,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也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本文从企业战略视角出发,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全局性、长期性资源配置的重要规划,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也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本文从企业战略视角出发,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经营主导型企业,投资主导型企业的债券信用评级更低,并且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企业中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资源配置战略通过作用于企业违约风险而影响债券信用评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和债券市场投资者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资源配置战略 债券信用评级 企业违约风险 投资主导型企业 经营主导型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亚 张曙东 黄亭亭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6,共5页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债券 风险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质量与债券信用评级 被引量:45
16
作者 敖小波 林晚发 李晓慧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4,共8页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信用评级 债券信用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避税行为与债券信用评级关系研究——基于避税风险观的中介效应视角 被引量:22
17
作者 幸丽霞 陈冬 林晚发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9-177,共9页
本文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发债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避税行为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避税程度越高,债券信用评级越低;企业避税降低债券信用评级的关系在避税程度高以及本土评级机构分组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对内在机制的... 本文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发债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避税行为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避税程度越高,债券信用评级越低;企业避税降低债券信用评级的关系在避税程度高以及本土评级机构分组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对内在机制的探讨表明,信息风险在避税行为影响债权信用评级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传导作用。本文从债权市场角度研究企业避税的经济后果,丰富了企业避税风险观方面的文献,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规范企业主体市场行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避税 债券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级机构竞争、声誉与债券信用评级质量 被引量:28
18
作者 邢天才 詹明君 王文钢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1,共6页
本文以我国2010—2014年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为样本,构建了新的声誉指标,分析了声誉机制和评级机构竞争对债券信用评级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声誉的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信用评级具有较高的评级质量;评级机构竞争加剧了评级虚高,降低... 本文以我国2010—2014年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为样本,构建了新的声誉指标,分析了声誉机制和评级机构竞争对债券信用评级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声誉的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信用评级具有较高的评级质量;评级机构竞争加剧了评级虚高,降低了债券信用评级质量;声誉机制能够抑制评级机构竞争导致的评级虚高,提高债券信用评级质量。本文为衡量我国评级机构声誉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竞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竞争 评级机构声誉 评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金持有的内生性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宏 林晚发 李国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98,共9页
本文基于Acharya(2012)理论模型,结合中国发债主体特征的差异,从融资约束与营业外收入的角度扩展Acharya(2012)理论模型。同时,利用2008—2012年中国企业债券数据,选取外源性变量与工具变量进行回归,检验现金持有的内生性理论与预防性... 本文基于Acharya(2012)理论模型,结合中国发债主体特征的差异,从融资约束与营业外收入的角度扩展Acharya(2012)理论模型。同时,利用2008—2012年中国企业债券数据,选取外源性变量与工具变量进行回归,检验现金持有的内生性理论与预防性储蓄动机在现金持有与违约风险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国发债企业中,现金持有具有内生性;在非上市与上市发债企业中,由于因素变化产生的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大小关系会发生改变,现金持有内生性机制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金持有 债券信用利差 内生性 预期性储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债券信用利差——基于风险冲击视角 被引量:14
20
作者 阮青松 刘梦莎 +1 位作者 魏效坤 陈华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9,共15页
利用2008—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债券发行数据,基于债券投资者视角,研究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以检验债券投资者对董责险的理解与态度,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后,其债券信用利差显著降低。进一步分... 利用2008—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债券发行数据,基于债券投资者视角,研究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以检验债券投资者对董责险的理解与态度,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后,其债券信用利差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董事会独立性差、聘用“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机构投资者比例低、位于市场化和法制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司,董责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更显著。这表明,债券投资者认为董责险通过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因此对购买了董责险的公司发行的债券要求更低的收益率。基于此,可鼓励企业引入董责险,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责险 债券信用利差 债券投资者 公司治理 外部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