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学青 郭宇飞 +4 位作者 刘慧娟 王莉莉 党照华 靳亚宁 王承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8-761,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IMB)技巧模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提供合理对策。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 目的评价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IMB)技巧模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提供合理对策。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各11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自护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自护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自护行为总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364.36±28.47)m、(88.43±5.20)分和(50.87±10.88)分,均优于对照组(298.14±62.36)m、(80.64±4.69)分和(57.39±13.69)分,且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并提高患者6 min步行距离和自护行为,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溶栓术后病人治疗有效性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74
2
作者 王萍 高华 +5 位作者 马玉 祁玉霞 布热比古丽·艾尼 杜琳 王思杰 孔祥锋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的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溶栓术后病人治疗有效性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溶...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的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溶栓术后病人治疗有效性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溶栓治疗的7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剔除失访病例,最终干预组获得有效病例34例,对照组获得有效病例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的延续性护理。病人出院6个月后对其治疗效果、服药依从性、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痊愈率(52.94%)、服药依从性[(17.9±2.6)分]与功能锻炼依从性[(51.9±1.3)分]高于对照组[痊愈率为27.27%,服药依从性为(13.5±3.7)分,功能锻炼依从性为(31.6±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提升脑卒中溶栓术后病人治疗有效性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溶栓 治疗效果 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纪玉桂 罗青 +4 位作者 王东亚 侯玉娟 周友田 申艳 聂玉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脑卒中病人根据住院所在病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应用IMB模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康复训练依...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脑卒中病人根据住院所在病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应用IMB模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康复训练依从性、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MA得分(48.11分±6.89分)、BI得分(57.13分±6.90分)均高于对照组(40.60分±6.84分、49.69分±6.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将IMB应用于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可以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脑卒中 早期康复 依从性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抑郁症患儿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卢和丽 孙伟铭 +4 位作者 董香丽 郭明 黄筱琴 徐茜 胡飞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933-2937,共5页
背景青少年抑郁症常症状不典型,患儿、患儿家属及社会对该病认识普遍不足,难以正确意识疾病危害,即便青少年想要接受治疗,也常受到家属的阻挠,导致无法规范治疗。目的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抑郁症患儿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背景青少年抑郁症常症状不典型,患儿、患儿家属及社会对该病认识普遍不足,难以正确意识疾病危害,即便青少年想要接受治疗,也常受到家属的阻挠,导致无法规范治疗。目的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抑郁症患儿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治疗的90例抑郁症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和B组(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健康教育),各45例。于基线时和干预1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调查两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于干预12周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两组患儿父母抑郁症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基线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基线时,两组患儿父母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患儿父母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干预12周后,B组患儿父母疾病知识、家庭管理技术和复诊要求得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极大促进患儿父母掌握抑郁症疾病知识,提升抑郁症患儿父母管理技能,优化抑郁症患儿家庭管理方案,有更高的复诊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青少年 家庭关系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病人输液工具选择和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育玲 张晓芬 +1 位作者 孟效红 于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病人输液工具选择和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某省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期间行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病人输液工具选择和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某省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期间行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56例病人,给予常规静脉输液健康教育;试验组166例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IMB模型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输液工具选择和自我管理依从性、输液工具选择合理情况、输液工具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人输液工具选择和自我管理依从性率为90.4%,输液工具选择合理率为75.3%,高于对照组(输液工具选择和自我管理依从性率为75.6%;输液工具选择合理率为58.3%);试验组病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为(56.53±11.48)d,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为(21.22±4.10)d,均长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为(48.63±10.63)d,CVC留置时间为(17.13±4.93)d];试验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2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相比,以IMB模型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病人输液工具选择和自我管理依从性,延长病人静脉输液工具留置时间,促进病人静脉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静脉治疗 输液工具 依从性 并发症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杨羚 潘岁月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哮喘控制水平、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干预组支气管哮喘患者避免诱发因素、病情监测、症状识别、遵医用药、自我管理能力总分评分分别为(45.65±6.23)分、(16.35±3.20)分、(14.56±2.32)分、(21.36±4.12)分和(108.48±12.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8.45±5.36)分、(12.15±1.54)分、(12.12±1.65)分、(18.24±3.45)分、(90.94±11.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为(19.32±3.20)分、哮喘控制率为(92.59%),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AQLQ)总分评分分别为(36.45±5.20)分、(32.12±5.24)分、(28.36±4.54)分、(20.15±3.25)分和(129.20±16.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8.69±5.08)分、(25.34±4.65)分、(25.45±4.21)分、(17.12±3.16)分和(108.38±13.24)分(P<0.05)。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可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哮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脑出血术后病人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巫秋霞 苏翠群 刘沛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747-3750,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IMB)技巧模型在脑出血术后病人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脑出血术后病人按实施IMB模型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指导病人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以IMB模型指导病人行肢体功能锻...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IMB)技巧模型在脑出血术后病人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脑出血术后病人按实施IMB模型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指导病人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以IMB模型指导病人行肢体功能锻炼。在病人出院前评估两组病人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于干预前和出院前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测评其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出院前观察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指导脑出血术后病人行肢体功能锻炼,可以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脑出血 功能锻炼 依从性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个性化用药管理方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丰小星 周莹莹 顾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BM)技巧模型的个性化用药管理方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17-03至2017-05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试验...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BM)技巧模型的个性化用药管理方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17-03至2017-05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试验组10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用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术后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吴叶 瞿春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IMB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IBM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比较干... 目的观察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IMB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IBM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父母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IMB组患者父母对疾病知识、家庭管理方法和复诊要求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自我感受负担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父母疾病知识,改善其自我感受负担和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健康教育 自我感受负担 焦虑 抑郁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8
10
作者 梁培荣 薛小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3期584-586,共3页
介绍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产生和构成、国内外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价,展望了该模型在国内护理领域中的运用。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护理领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方案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1
作者 原曼 尹安春 +3 位作者 梁战华 刘启贵 张秀杰 周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 :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方案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在... 目的 :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方案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模型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方案。分别在入组时,干预2周、1个月和3个月时测评患者的服药信念、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三个时间点的服药信念、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方案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服药信念和自我效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用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肝癌晚期病人心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12
作者 连亚强 张芳平 +3 位作者 刘林梅 张丽 魏志刚 徐钧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566-3569,共4页
目的:研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肝癌晚期病人心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某医院住院的63例肝癌晚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 目的:研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肝癌晚期病人心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某医院住院的63例肝癌晚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入院当日、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两组病人的心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与入院当日相比,试验组肝癌病人在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SDS、SAS评分明显降低,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及生活质量功能子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肝癌病人在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SDS、SAS评分明显降低,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及生活质量功能子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晚期病人实施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抑郁 焦虑 自我效能感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13
作者 孟佳 杜少英 +1 位作者 王彦 娄士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3990-3994,共5页
背景心脏康复是冠心病规范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30%~40%的患者在参与心脏康复6个月后会退出此项目,50%的患者在1年后会退出心脏康复。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教育中的应用效... 背景心脏康复是冠心病规范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30%~40%的患者在参与心脏康复6个月后会退出此项目,50%的患者在1年后会退出心脏康复。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5—6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从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遴选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系列心脏康复教育讲座,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和运动依从性情况。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完成随访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6、41例。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两组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176,P组间<0.05;F组间=4.436,P组间<0.05);两组干预方法与时间之间(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173,P交互<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0.573,P时间<0.05)。干预3、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自我效能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康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动机性访谈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酒精依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叶孝刚 王荣科 +1 位作者 苏秀 银春燕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酒精依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某医院107例酒精依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例)和干预组(n=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酒精依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某医院107例酒精依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例)和干预组(n=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进行干预,随访干预1年,比较2组患者的酒精依赖知识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1年内复饮率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酒精依赖症状(72.73%)、知晓酒精依赖容易复发(83.64%)、坚持用药可预防复发(76.36%)、饮食知识(74.55%)、心理调节的重要性(69.09%)、定期复诊的重要性(78.18%)、日常康复锻炼的重要性(76.36%)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53.65±10.37)分、心理功能评分(51.95±9.21)分、社会功能评分(53.71±9.73)分、物质生活评分(56.14±10.1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1年内复饮率(25.45%)低于对照组复饮率(63.46%)(P<0.01)。结论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应用于酒精依赖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酒精依赖知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复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酒精依赖 健康教育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的抑郁症患者疲乏症状干预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洋 贾守梅 +2 位作者 施忠英 陈丽 赵缨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共6页
目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疲乏症状。方法选取94例住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指导的干预,共8次。干预前后采用多维度疲劳量... 目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疲乏症状。方法选取94例住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指导的干预,共8次。干预前后采用多维度疲劳量表、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量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疲乏、抑郁程度、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94例患者均完成研究。两组干预后疲乏、抑郁程度、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为基础的干预可显著降低抑郁症患者疲乏程度,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疲乏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 症状管理 分级运动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邝晶洁 李亚勇 +3 位作者 邓思蕾 苏晶 龚素波 王轶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9-487,共9页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治疗中重度OSAHS的首选方法。依从性差是影响C...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治疗中重度OSAHS的首选方法。依从性差是影响CPAP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IMB)技巧作为一种成熟的行为改变技巧,已在多个健康领域用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研究探讨IMB技巧对OSAHS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初次诊断为中-重度OSAHS的患者随机分为IMB组(n=62)与对照组(n=58)。IMB组在进行CPAP治疗的同时接受为期4周的基于IMB技巧的干预,对照组患者只在分组后接受1次由专科护士提供的常规疾病健康教育和CPAP治疗。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BMI)、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反映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_(2))<90%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90)、平均SaO_(2)、最低SaO_(2)、觉醒指数]的基线值。并在CPAP压力滴定后,收集患者CPAP治疗相关参数(最适压力、最大漏气量、平均漏气量、95%漏气量、残余AHI),对CPAP治疗的满意度和接受度评分、继续CPAP治疗的意愿评分。干预4周后,收集2组患者的ESS评分、HADS评分、CPAP治疗相关参数、CPAP治疗使用情况(每晚有效治疗时间、4周内治疗天数)、治疗依从性达标率、对CPAP治疗的满意度和接受度评分及继续CPAP治疗的意愿评分。采用1~5分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IMB组患者对IMB技巧干预措施的满意度和接受度评分。结果:2组人口学资料,以及ESS评分、HADS评分、反映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CPAP治疗相关参数的基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首次CPAP压力滴定后,对CPAP治疗的满意度和接受度评分及继续CPAP治疗的意愿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与基线水平相比,IMB组的ESS评分、HADS评分、最大漏气量、平均漏气量、95%漏气量均明显降低,对CPAP治疗的满意度和接受度评分、继续CPAP治疗的意愿评分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且IMB组的ESS评分、HADS评分、最大漏气量、平均漏气量、95%漏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每晚有效治疗时间、4周内治疗天数、对CPAP治疗的满意度和接受度评分、继续CPAP治疗的意愿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对照组、IMB组4周内CPAP治疗依从性达标率分别为62.1%、90.3%,IM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MB组患者对IMB技巧干预措施总体满意的VAS评分为4.46±0.35。结论:IMB技巧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CPAP治疗的依从性,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听神经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丽华 乐革芬 +1 位作者 李莺 唐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听神经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以促进听神经瘤术后病人吞咽功能的早期康复。[方法]2015年9月—2016年12月选取89例听神经瘤手术后吞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试...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听神经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以促进听神经瘤术后病人吞咽功能的早期康复。[方法]2015年9月—2016年12月选取89例听神经瘤手术后吞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试验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评分(92.04±2.7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68.45±10.73分);试验组75.55%的病人吞咽功能治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7%;试验组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44%,而对照组为25.00%。[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听神经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促进病人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听神经瘤 吞咽障碍 护理 健康教育 依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干预模式在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咏梅 史亚波 荆睿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31-153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干预模式在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住院的24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接受常...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干预模式在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住院的24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IKAP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热退天数、热性惊厥发生次数、复发率、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住院时间、热退天数、热性惊厥发生次数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及主要照顾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采取基于IKAP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干预效果,同时提高主要照顾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 复发 满意度 儿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O-SDT的建筑工人安全动机对其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杨苏 姚文宝 +2 位作者 王婷 程保全 朱素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7,共9页
为探究建筑工人的安全动机对其安全行为的影响,首先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将工人安全动机解构为自主安全动机、受控安全动机;然后结合能力-动机-机会(AMO)理论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建立工人安全动机、安全机会、安全能力与安全行为之间的... 为探究建筑工人的安全动机对其安全行为的影响,首先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将工人安全动机解构为自主安全动机、受控安全动机;然后结合能力-动机-机会(AMO)理论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建立工人安全动机、安全机会、安全能力与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假设模型;最后以469名一线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与实证分析假设。研究表明:建筑工人自主安全动机与安全行为显著正相关,建筑工人受控安全动机与安全行为显著负相关;安全能力和安全机会在工人自主安全动机与安全行为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在工人受控安全动机与安全行为间表现为显著的负向调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人 安全动机 安全行为 能力-动机-机会(AMO) 自我决定理论(S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照护者顺应性喂养行为的阻碍因素分析:基于COM-B模型的质性研究
20
作者 王雪 孔燕 +1 位作者 李智慧 于桂玲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照护者顺应性喂养(responsive feeding,RF)的阻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RF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0-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21名婴幼儿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以能力、... 目的探讨婴幼儿照护者顺应性喂养(responsive feeding,RF)的阻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RF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0-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21名婴幼儿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apability opportunity motivation-behavior model,COM-B)模型为指导,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能力因素(对RF认识模糊、喂养环境认知与实践技能欠缺、喂养信号识别困难),机会因素(家庭支持缺乏、专业支持不足、宣传推广工作薄弱),动机因素(负面情绪影响、传统思维限制、照护者喂养信念的内在驱动)。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婴幼儿照护者实施RF的阻碍因素,加强医院、社区和家庭的协同合作,多方面满足照护者的需求,促进照护者喂养行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性喂养 生长发育 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