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模型建立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岩 王家聚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4,共2页
一、管理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界定 管理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存在一定的分歧,特别是在实务界,很多软件实质上仅具有一定的预测与分析功能,只能解决一些结构化的问题。因此,这些功能也是最容易嵌套入目前... 一、管理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界定 管理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存在一定的分歧,特别是在实务界,很多软件实质上仅具有一定的预测与分析功能,只能解决一些结构化的问题。因此,这些功能也是最容易嵌套入目前的管理会计功能中的,但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必须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就需要将专家的经验和判断数据存入计算机,通过长期积累逐渐将这些定性环节向定量环节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者 信息系统模型 决策型 非结构化 会计功能 半结构化 理论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Intranet信息系统模型
2
作者 章剑林 周伟 +1 位作者 鲁东明 潘云鹤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1-33,61,共4页
用面向对象方法分析了基于Intranet的信息系统,提出了一个面向对象的基于Intranet信息系统模型(IntraModel),并就信息系统的实例对IntraModel模型、对象的划分、对象的建立、对象的重组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企业网 信息系统模型 面向对象 INTRANET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信息系统模型研究与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3
作者 王琨 尹忠海 +1 位作者 周利华 袁峰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3-135,共3页
提出了用安全的复杂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SCISAM)构建安全、互操作、可扩展的CIS。采用分层方式降低系统复杂度,利用Web Service实现互操作和可扩展,使用密码支撑层、安全防护与可靠性支持层保证系统安全,通过系统管理层实现可管理性... 提出了用安全的复杂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SCISAM)构建安全、互操作、可扩展的CIS。采用分层方式降低系统复杂度,利用Web Service实现互操作和可扩展,使用密码支撑层、安全防护与可靠性支持层保证系统安全,通过系统管理层实现可管理性。某电子政务案例及其性能统计和仿真证明该模型适用于高安全级别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模型 电子政务 安全性 互操作性 可扩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etri网生成信息系统模型的一种方法
4
作者 熊刚 孙优贤 许晓鸣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3-54,57,共3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软件设计中把需求模型转变成概念设计模型化的方法,转化后的模型有利于编程和评价。
关键词 PETRI网 信息系统模型 算法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息系统模型分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本文运用人工智能等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信息系统模型的分类。从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出发,主要可分为理论模型、基于数据的系统模型、基于知识的系统模型、认知模型等;从开发方法出发,主要可分为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对象模型、... 本文运用人工智能等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信息系统模型的分类。从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出发,主要可分为理论模型、基于数据的系统模型、基于知识的系统模型、认知模型等;从开发方法出发,主要可分为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对象模型、原型模型等。文中较详细讨论了各类模型的特征与用途,得出了一些选择模型的重要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模型 分类研究 现代 人工智能 认知模型 功能模型 数据模型 对象模型
全文增补中
基于新型电力系统信息模型的重点区域高压输电线路损毁态势感知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齐立忠 张苏 +1 位作者 武宏波 高群策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0,共8页
由于高压输电线路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特性,受到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影响,使得数据采集难度加大,且存在较多噪声,导致线路损毁态势感知预警结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信息模型的重点区域高压输电线路损毁态势感知预... 由于高压输电线路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特性,受到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影响,使得数据采集难度加大,且存在较多噪声,导致线路损毁态势感知预警结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信息模型的重点区域高压输电线路损毁态势感知预警方法。文章采集重点区域高压输电线路数据,采用最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maximum overlapping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MODWT)算法滤波处理重点区域高压输电线路数据。采用混合递阶遗传算法优化处理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结构和参数,将经过滤波处理的重点区域高压输电线路数据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实现重点区域高压输电线路损毁态势感知。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取的重点区域高压输电线路损毁态势感知预警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为重点区域高压输电线路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信息模型 重点区域 高压输电线路 损毁态势感知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型探讨 被引量:23
7
作者 武海平 顾良飞 赵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30,共4页
论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典型的第三代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建设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代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型,并就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信息 信息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能源网信息物理系统模型及其协调控制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方泽 牟龙华 何楚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6-23,共8页
能源互联网系统对物理与信息的协同调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在微能源网和信息物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微能源网信息物理系统的基本构架。在物理层面,建立了能源网络模型和能源耦合模型。在... 能源互联网系统对物理与信息的协同调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在微能源网和信息物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微能源网信息物理系统的基本构架。在物理层面,建立了能源网络模型和能源耦合模型。在信息层面,将电力系统的统一信息模型扩展到能源领域,建立起信息系统模型。对有时滞的微能源网信息物理系统,使用一致性理论对其协调控制,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信息时滞对物理系统运行的影响以及一致性理论对系统协调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能源网 信息物理系统 分布式能源 信息系统模型 一致性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愿意采纳推荐吗?--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技术接受模型 被引量:32
9
作者 杨一翁 孙国辉 王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117,共9页
消费者愿意采纳推荐吗?这是网商成功应用推荐系统的关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现有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共同影响推荐采纳意向。但哪些与推荐系统相关的因素影响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现有研究分析不全面,缺乏理论基础。基于... 消费者愿意采纳推荐吗?这是网商成功应用推荐系统的关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现有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共同影响推荐采纳意向。但哪些与推荐系统相关的因素影响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现有研究分析不全面,缺乏理论基础。基于此,笔者结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购物网站服务质量、推荐系统质量和推荐信息质量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推荐采纳意向的影响模型。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购物网站服务质量、推荐系统质量和推荐信息质量通过中介变量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最终影响推荐采纳意向;推荐信息质量对推荐采纳意向的总效应最强,其次为购物网站服务质量,最弱的是推荐系统质量。此研究成果推进了推荐系统在营销领域的研究进展,拓展了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与技术接受模型在网络购物环境下的应用,并对网商改善其推荐系统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购物 推荐系统 推荐采纳意向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荟萃分析——基于我国十年研究文献 被引量:13
10
作者 韩啸 黄剑锋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9,103,共9页
为了对相互矛盾的研究结论进行客观判断,文章选择荟萃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对我国2007-2017年公开发表的45篇研究文献中涉及的10组变量关系、210个相关系数和54186个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服务质量-使用意愿""服务质量-满意度&... 为了对相互矛盾的研究结论进行客观判断,文章选择荟萃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对我国2007-2017年公开发表的45篇研究文献中涉及的10组变量关系、210个相关系数和54186个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服务质量-使用意愿""服务质量-满意度"两组变量关系存在弱相关,其余变量关系稳定性较好;使用层次、系统属性、被试类型对模型变量关系存在着调节效应。首次对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变量关系的稳定性给出客观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荟萃分析 效应值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地层模型信息系统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福刚 梁秀娟 于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在我国多个城市发生了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并由此造成了重大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预测与控制地面沉降已经成为这类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地面沉降产生的机理,在GMS平台上建立了第四系地层三维可视化地层... 在我国多个城市发生了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并由此造成了重大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预测与控制地面沉降已经成为这类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地面沉降产生的机理,在GMS平台上建立了第四系地层三维可视化地层模型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直观地显现不同性质土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和空间组合特征,实现了研究区地层的拆分与组合,剖面的任意切割与显示,指定深度切割水平剖面,任意视角观测地层等地层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直观表达,为研究地面沉降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信息和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层 地层模型信息系统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战略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项目选择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昆 黄丽华 孙海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当前,信息系统是企业获取战略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战略对应相关理论和模型为基础,提出以获取战略竞争优势为目标的信息系统项目选择模型.讨论了模型的理论基础,并用矩阵和图论工具对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引入Saaty提出的网络... 当前,信息系统是企业获取战略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战略对应相关理论和模型为基础,提出以获取战略竞争优势为目标的信息系统项目选择模型.讨论了模型的理论基础,并用矩阵和图论工具对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引入Saaty提出的网络分析法(ANP),作为企业将模型应用于信息系统项目选择的决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战略管理 战略对应 信息系统项目选择模型 网络分析法(A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UM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雪芹 江常青 +1 位作者 徐萃华 林家骏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154,共8页
以GB/T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为基础,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评估方法的形式化描述和评估流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rough set,RS)和未确知测度(unascertained measure,UM)理论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型... 以GB/T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为基础,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评估方法的形式化描述和评估流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rough set,RS)和未确知测度(unascertained measure,UM)理论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型。在标准处理阶段,模型采用粗糙集理论获取关键指标,简化评估指标体系;在综合评估阶段,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分析客观数据,实现了对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定量化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测评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模型 粗糙集 未确知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AC的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模型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亚民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3-45,共3页
指出传统的以功能模块直接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已不利于系统管理和扩展。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强调用户的权限不是由用户名而是由用户在组织中的角色决定的,通过角色间接地访问系统资源,保证了权限配置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研究RBAC的... 指出传统的以功能模块直接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已不利于系统管理和扩展。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强调用户的权限不是由用户名而是由用户在组织中的角色决定的,通过角色间接地访问系统资源,保证了权限配置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研究RBAC的体系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功能模块的权限管理机制,并给出了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AC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模型 用户权限 权限管理机制 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其平衡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庆利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44-45,共2页
本文首先构建了信息生态系统结构动态模型,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了信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然后结合模型中的信息生态因子,探讨了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含义及其表现,最后就如何构建信息生态系统平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信息生态系统 信息生态系统模型 信息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随机神经网络的信息传输系统模型及其实现
16
作者 马晓敏 杨义先 章照止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9,共8页
提出一个基于随机三层前向网络的信息传输系统(ITS)模型。在此系统框架下,把编码、信道与译码统一考虑,设计系统完成信息的智能传输。与传统的编译码相比,该模型具有很大的通用性与自适应性。通过把BP算法引入随机神经元的学习,从而推... 提出一个基于随机三层前向网络的信息传输系统(ITS)模型。在此系统框架下,把编码、信道与译码统一考虑,设计系统完成信息的智能传输。与传统的编译码相比,该模型具有很大的通用性与自适应性。通过把BP算法引入随机神经元的学习,从而推出信息传输系统的学习算法(ITBP)。对于二进对称信道信息传输仿真结果表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神经网络 信息传输系统模型 编码 译码 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扩展的信息系统安全域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柏钢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14,共6页
基于一般信息系统结构模型、状态转移和安全性关系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格扩展的信息系统安全域与安全访问控制策略模型分析,克服了普通格策略模型中的一些不足,并对其访问控制策略的一致性安全判定做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信息系统结构模型 状态分析 扩展格 多域访问控制 一致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8
18
作者 费欣意 施云 袁勤俭 《现代情报》 CSSCI 2018年第11期161-171,177,共12页
[目的/意义]为了了解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并从中总结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深入研究与应用的方向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过程]挑选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基于D&M模型的实证研究文献加以述评,总结了该模型在实... [目的/意义]为了了解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并从中总结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深入研究与应用的方向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过程]挑选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基于D&M模型的实证研究文献加以述评,总结了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分门别类地讨论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就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做出讨论。[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目前对D&M模型的应用主要从信息系统净收益、系统成功的影响因素、用户相关问题以及系统设计与优化上的实践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实践环境下模型结构的调整与变量的解释、具有差异性的信息系统之间的横向对比以及实践型应用较少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净收益 影响因素探索 用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SB系统安全模型的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充 张伟 +2 位作者 李泽亚 赵挺生 张耀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型安全生产管控模式,从安全信息学的角度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的信息流动特点,提出安全生产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基于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I-SB)系统安全模型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安全决策偏差和滞... 为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型安全生产管控模式,从安全信息学的角度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的信息流动特点,提出安全生产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基于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I-SB)系统安全模型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安全决策偏差和滞后的机制,提出安全管控系统性能改进的思路;结合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特点和数字化技术优势,阐述数字化技术在信息感知传递、安全信息解释和安全行为引导等3个方面的赋能依据,以及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和多层级管控等3个方面的赋能途径,并提出具备智能决策、敏捷响应、弹性扩展和人机协同特点的安全生产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在紧急事件、短周期管控、长周期管控3类场景中,对应用智能管控模式前后的安全事件响应进行时效性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安全管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I-SB)系统安全模型 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 管控模式 安全生产 安全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方法的现代集成制造模式下质量管理系统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秋明 高慧颖 刘科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6-692,共7页
提出基于过程方法的集成制造模式下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系统模型,在建模中融入了工作流的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组织模型、功能模型、过程模型、信息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该模型可以解决因业务流程的变更及与其他业务系... 提出基于过程方法的集成制造模式下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系统模型,在建模中融入了工作流的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组织模型、功能模型、过程模型、信息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该模型可以解决因业务流程的变更及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而带来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与柔性.通过在某半导体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方法 质量管理 PDCA 信息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