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义的再生产:信息稳定视角下新闻发布会的四要素分析
1
作者 邱新有 王丽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2,共12页
信息稳定包含信息传播的时间、内容、结构和流量,四个维度的合理把控与社会秩序稳定存在较大的关联度。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新闻发布会与信息稳定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议题。具体而言,距离事发时间越近,越有利于舆论引导;距离舆... 信息稳定包含信息传播的时间、内容、结构和流量,四个维度的合理把控与社会秩序稳定存在较大的关联度。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新闻发布会与信息稳定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议题。具体而言,距离事发时间越近,越有利于舆论引导;距离舆论沸腾时间越近,越有利于事件平息。信息内容与事件、角色、时态和发言人相关联,并与民众间的信任关系成正比。越以政府为中心,信息结构越趋于正面信息,越以民众为中心,则趋于正负信息结合。信息发布量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宏观层面的新闻发布制度和微观层面的会话规则共同把控。新闻发布会四要素的合理安排,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意义再生产,推动政治秩序从无序到有序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发布会 信息稳定 传播仪式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几个基于线路局部信息的电压稳定指标有效性的质疑(英文) 被引量:13
2
作者 余娟 李文沅 颜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7-35,共9页
基于电压方程和功率方程判别式的非负性,已经提出了多个基于线路局部信息的电压稳定指标,并且多年来被广泛引用,但目前并没有对这些指标的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的正确性进行严格证明。该文在理论上证明这些指标中的7个只在一定特殊条件下... 基于电压方程和功率方程判别式的非负性,已经提出了多个基于线路局部信息的电压稳定指标,并且多年来被广泛引用,但目前并没有对这些指标的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的正确性进行严格证明。该文在理论上证明这些指标中的7个只在一定特殊条件下才与PV曲线相一致,而在通常情况下这些指标并不能用以进行电压稳定性的评估。3个测试系统的仿真结果证实了本文理论证明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线路局部信息的电压稳定指标 电力系统 PV曲线 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内容稳定与现代社会谣言的防控--以1768年叫魂案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新有 卢佩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79,共5页
以1768年叫魂案为例,全面梳理了1768年叫魂案中谣言传播的逻辑规律,将影响信息内容稳定的信息失真、变异和无用三个维度用来分析叫魂案与现代社会典型案例中谣言传播的深层次原因,结合现代社会谣言的传播特点,提出了现代社会谣言防控的... 以1768年叫魂案为例,全面梳理了1768年叫魂案中谣言传播的逻辑规律,将影响信息内容稳定的信息失真、变异和无用三个维度用来分析叫魂案与现代社会典型案例中谣言传播的深层次原因,结合现代社会谣言的传播特点,提出了现代社会谣言防控的阶段化策略,这种谣言防控策略更有操作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更加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内容稳定 谣言防控 阶段化策略 叫魂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红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8-81,共4页
乡村传播的研究兴起于二次大战之后,与乡村社会学学科的确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乡村传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则是一个急需得到重视的问题。文章从乡村传播与乡村社会学的兴起、乡村传播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 乡村传播的研究兴起于二次大战之后,与乡村社会学学科的确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乡村传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则是一个急需得到重视的问题。文章从乡村传播与乡村社会学的兴起、乡村传播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传播 乡村社会学 信息稳定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蚁群算法的DSR协议研究与仿真
5
作者 马瑞新 邓贵仕 王晓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86-4189,4285,共5页
为了延长无线网络的生存时间,避免簇内过早的出现盲节点,提出了一种利用蚁群算法优化的DSR协议。在划分簇和选择簇头的研究过程中,动态追踪无线网络中节点的变化情况,分权衡量节点的移动速度和剩余能量,选择合适的簇首和稳定的信息传播... 为了延长无线网络的生存时间,避免簇内过早的出现盲节点,提出了一种利用蚁群算法优化的DSR协议。在划分簇和选择簇头的研究过程中,动态追踪无线网络中节点的变化情况,分权衡量节点的移动速度和剩余能量,选择合适的簇首和稳定的信息传播半径,并根据信息传播半径的大小对传感器节点的地理位置进行虚拟网格划分,最终实现信息的稳定传输和能量的有效利用。仿真结果表明,与LEACH和CDSR协议相比,该算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均衡了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了网络寿命,并且有效增强了无线自组织网络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 动态源路由协议 虚拟网格划分 稳定信息传播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information delay on string stability of platoon of automated vehicles under typical information frameworks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凌云 高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271-1278,共8页
The effect of the information delay, which was caused by thc naturc of the distance sensor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n the string stability of platoon of automated vehicles was studied. The longitudinal ve... The effect of the information delay, which was caused by thc naturc of the distance sensor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n the string stability of platoon of automated vehicles was studied. The longitudinal vehicle dynamics model was built by taking the information delay into consideration, and three typical information frameworks, i.e., leader-predecessor framework (LPF), multiple-predecessors framework (MPF) and predecessor-successor framework (PSF), were defined and their related spacing error dynamics models in frequency domain were proposed. The string stability of platoon of automated vehicles was analyzed for the LPF, MPF and PSF,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related sufficient string stable conditions were also obtain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tring stability can be guaranteed tbr the LPF and PSF with considering the information delay, but the ranges of the control gains of the control laws are smaller than those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formation delay. For the MPF, the "weak" string stability, which can be guarantee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formation delay, cannot be obtained with considering the information delay. The comparative simulations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the LPF shows better string stability, but the PSF shows better string scalabl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ng stability information delay information framework automated vehicl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