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P-信息智能融合与信息智能隐藏的隐性传递 被引量:19
1
作者 史开泉 汤积华 张凌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9-605,共7页
利用逆P-集合与逆P-推理交叉、渗透,给出逆P-信息智能融合生成;利用逆P-集合的属性析取特征,给出属性析取扩展-收缩条件下的逆P-信息智能融合发现。给出逆P-信息智能融合生成的信息智能外-隐藏,信息智能内-隐藏与信息智能隐藏。给出信... 利用逆P-集合与逆P-推理交叉、渗透,给出逆P-信息智能融合生成;利用逆P-集合的属性析取特征,给出属性析取扩展-收缩条件下的逆P-信息智能融合发现。给出逆P-信息智能融合生成的信息智能外-隐藏,信息智能内-隐藏与信息智能隐藏。给出信息智能隐藏还原;给出信息智能隐藏在信息隐性传递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P-集合 逆P-推理 逆P-信息智能融合 属性析取 信息智能隐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与它的属性析取特征-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史开泉 汤积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9-242,共4页
逆P-集合是由内逆P-集合珡XF与外逆P-集合珡X珚F构成的元素集合对,或者(珡XF,珡X珚F)是逆P-集合。逆P-集合具有动态特性。利用外逆P-集合与外逆P-推理,给出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生成、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冗余生成与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度... 逆P-集合是由内逆P-集合珡XF与外逆P-集合珡X珚F构成的元素集合对,或者(珡XF,珡X珚F)是逆P-集合。逆P-集合具有动态特性。利用外逆P-集合与外逆P-推理,给出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生成、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冗余生成与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度量。给出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定理。给出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依赖定理与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还原定理、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的属性析取特征与属性析取收缩定理、属性析取收缩-未知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发现原理以及这些理论结果的应用。逆P-集合是研究另一类动态信息应用的新理论,新方法;另一类动态信息具有属性析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P-集合 逆P-推理 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 属性析取 属性析取收缩 智能融合发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逆P-信息智能融合与它的属性析取特征-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松丽 陈桂友 史开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266,共5页
逆P-集合(inverse packet set)是由内逆P-集合珡XF(internal inverse packet set)与外逆P-集合珡X珚F(outer inverse packet set)构成的元素集合对;或者,(珡XF,珡X珚F)是逆P-集合;逆P-集合具有动态特性。利用内逆P-集合与内逆P-推理(int... 逆P-集合(inverse packet set)是由内逆P-集合珡XF(internal inverse packet set)与外逆P-集合珡X珚F(outer inverse packet set)构成的元素集合对;或者,(珡XF,珡X珚F)是逆P-集合;逆P-集合具有动态特性。利用内逆P-集合与内逆P-推理(internal inverse packet reasoning)、内逆P-信息智能融合生成、内逆P-信息智能融合补充生成与内逆P-信息智能融合度量,给出内逆P-信息智能融合定理、内逆P-信息智能融合依赖定理与内逆P-信息智能融合还原定理。给出内逆P-信息智能融合的属性析取特征与属性析取扩展定理,以及属性析取扩展-未知内逆P-信息智能融合发现原理;给出这些理论结果的应用。逆P-集合是研究另一类动态信息应用的新理论、新方法;另一类动态信息具有属性析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P-集合 逆P-推理 内逆P_信息智能融合 属性析取 属性析取扩展 智能融合发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智能融合技术的安全监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成栋 马福恒 +1 位作者 朱建军 古小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78,共3页
针对燕山水库大坝安全监控综合管理系统较复杂且以往的局部监测、局部诊断和评价等技术手段已不适合本工程的发展需要,运用信息融合技术将信息、人工智能、材料、工程与管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有效融合并分为数据融合层、... 针对燕山水库大坝安全监控综合管理系统较复杂且以往的局部监测、局部诊断和评价等技术手段已不适合本工程的发展需要,运用信息融合技术将信息、人工智能、材料、工程与管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有效融合并分为数据融合层、分析融合层、诊断融合层和评价融合层四个层次,从而研发出燕山水库安全监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大坝安全智能监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水库 信息智能融合 安全监控 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智能融合技术在曹娥江大闸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英禄 马福恒 刘成栋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5,共5页
曹娥江大闸安全监控综合评价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安全监测系统的分层和分块特性使得系统更为复杂,以往的局部监测、局部诊断和评价等技术手段已不适合本工程实际安全管理需要.本文运用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信息融合技术,将信息、... 曹娥江大闸安全监控综合评价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安全监测系统的分层和分块特性使得系统更为复杂,以往的局部监测、局部诊断和评价等技术手段已不适合本工程实际安全管理需要.本文运用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信息融合技术,将信息、人工智能、材料、工程与管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融合,并初步将其分为数据融合、分析融合、诊断融合和评价融合等4个层次,从而建立曹娥江大闸安全监测评价系统,实现大闸安全智能监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江大闸 安全监测系统 信息智能融合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规律智能融合与它的智能融合内-分离 被引量:12
6
作者 汤积华 张凌 史开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09,232,共7页
函数P-集合(function packet sets)是把函数概念引入到P-集合(packet sets)内改进P-集合得到的一个动态信息规律模型。函数P-集合是由函数内P-集合S珚F(function internal packet set S珚F)与函数外P-集合SF(function outer packet set ... 函数P-集合(function packet sets)是把函数概念引入到P-集合(packet sets)内改进P-集合得到的一个动态信息规律模型。函数P-集合是由函数内P-集合S珚F(function internal packet set S珚F)与函数外P-集合SF(function outer packet set SF)构成的函数集合对;或者,(S珚F,SF)是函数P-集合。P-推理(packet reasoning)是由P-集合得到的一个动态推理,P-推理由内P-推理(internal packet reasoning)与外P-推理(outer packet reasoning)共同构成。把函数引入到P-推理中,改进P-推理,给出P-信息规律推理;把函数内P-集合与内P-信息规律推理交叉、渗透,给出内P-信息规律智能融合与内P-信息规律智能融合内-分离研究。给出:内P-信息规律智能融合的内P-信息规律推理生成,内P-信息规律智能融合与属性合取扩展定理,内P-信息规律智能融合的内-分离与还原,内P-信息规律智能融合的内-分离与未知信息规律发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P-集合 P-信息规律推理 内P-信息规律智能融合 属性合取扩展定理 智能融合内-分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认知智能信息融合系统结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田野 孙瑞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39,共7页
认知计算是模拟人类行为的个性化交互和服务来实现人机交互.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探讨认知计算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但仍未能解决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智能采集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等问题.在研究土地大数据下并联数据库网络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 认知计算是模拟人类行为的个性化交互和服务来实现人机交互.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探讨认知计算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但仍未能解决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智能采集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等问题.在研究土地大数据下并联数据库网络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认知智能信息融合系统体系结构,使用认知计算分析智能信息融合应用程序收集与处理数据,以解决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问题.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有效面对各种外部应用需求,从数百万数据源捕获的数据可以跨越各种应用程序交叉实施与实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认知计算 智能信息融合系统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BP神经网络的智能信息融合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袁英 郁丰 +1 位作者 踪华 陈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9-95,共7页
为了克服利用传统滤波算法进行信息融合的缺陷,提出基于深度BP神经网络的智能信息融合思路。深度BP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可实现对卫星轨道动力学模型的模拟,并能结合观测值对轨道参数进行修正,为非标准多传感器... 为了克服利用传统滤波算法进行信息融合的缺陷,提出基于深度BP神经网络的智能信息融合思路。深度BP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可实现对卫星轨道动力学模型的模拟,并能结合观测值对轨道参数进行修正,为非标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问题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将其应用到基于星光角距的自主天文导航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无需精确的模型支撑,深度BP神经网络能够代替卡尔曼滤波完成信息融合并达到相当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BP神经网络 智能信息融合 扩展卡尔曼滤波 组合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逆P-信息融合与信息融合挖掘 被引量:1
9
作者 魏葆雅 林耀进 林梦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131-134,共4页
逆P-集合是由内逆P-集合XF与外逆P-集合XF构成的集合对,或者(XF,XF)是逆P-集合,逆P-集合具有动态特征。利用逆P-集合,给出外逆P-信息融合的概念、特征、定理。最后利用这些结果给出应用。
关键词 逆P-集合 外逆P-信息智能融合 挖掘准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雪 张金锁 邹绍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9-32,共4页
文章以能源需求预测模型技术提升和预测误差不断改善为线索,从信息源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国内外能源需求预测的相关理论与模型特征。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经历了单一模型、多源模型组合和智能信息融合三个发展阶段,文章对模型发展阶段的特点... 文章以能源需求预测模型技术提升和预测误差不断改善为线索,从信息源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国内外能源需求预测的相关理论与模型特征。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经历了单一模型、多源模型组合和智能信息融合三个发展阶段,文章对模型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评述,对未来非线性、变权重技术以及多源信息融合模型在能源需求预测方面的应用做出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 单一模型 多源模型组合 智能信息融合 能源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冷链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平 闫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16-20,共5页
以冷链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的技术提升和预测误差的不断改进为线索,梳理了国内冷链农产品需求预测的相关理论和模型特征。以各类需求预测模型为参考,发现需求预测模型有三大类:单一模型、多源模型组合与智能信息融合;对各类模型的特点和... 以冷链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的技术提升和预测误差的不断改进为线索,梳理了国内冷链农产品需求预测的相关理论和模型特征。以各类需求预测模型为参考,发现需求预测模型有三大类:单一模型、多源模型组合与智能信息融合;对各类模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评述,同时结合已有的冷链农产品需求预测的相关文献,对未来非线性、变权技术以及多源信息融合的智能模型在冷链农产品需求预测方面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农产品 需求预测模型 单一模型 多源模型组合 智能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燕 金雯 顾建祥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4,184,共5页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测绘技术在空间地理信息采集、信息融合和应用的技术瓶颈与难点,并从全空间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多源信息精准融合和多场景智能应用3个方面提出了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的途径,形成了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与服务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 空-天-地协同 智能提取 全时空信息智能融合 地理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占玺 韩秋实 孙志永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7年第10期94-96,共3页
为了提高机床的智能化水平,需使用多种类或多布点的传感器,如何合理使用多传感器来提高机床的智能化水平是关键问题,目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原理和融合方法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典... 为了提高机床的智能化水平,需使用多种类或多布点的传感器,如何合理使用多传感器来提高机床的智能化水平是关键问题,目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原理和融合方法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典型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明确智能信息融合技术在加工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加工过程 智能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果时空语义驱动的深度强化学习抽象建模方法
14
作者 田丽丽 杜德慧 +2 位作者 聂基辉 陈逸康 李荥达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37-3654,共18页
随着智能信息物理融合系统(intelligent cyber-physical system,ICPS)的快速发展,智能技术在感知、决策、规控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深度强化学习因其在处理复杂的动态环境方面的高效性,已被广泛用于ICPS的控制组件中.然而,由于运... 随着智能信息物理融合系统(intelligent cyber-physical system,ICPS)的快速发展,智能技术在感知、决策、规控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深度强化学习因其在处理复杂的动态环境方面的高效性,已被广泛用于ICPS的控制组件中.然而,由于运行环境的开放性和ICPS系统的复杂性,深度强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复杂多变的状态空间进行探索,这极易导致决策生成时效率低下和泛化性不足等问题.目前对于该问题的常见解决方法是将大规模的细粒度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抽象为小规模的粗粒度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从而简化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并提高求解效率.但这些方法尚未考虑如何保证原状态的时空语义信息、聚类抽象的系统空间和真实系统空间之间的语义一致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因果时空语义的深度强化学习抽象建模方法.首先,提出反映时间和空间价值变化分布的因果时空语义,并在此基础上对状态进行双阶段语义抽象以构建深度强化学习过程的抽象马尔可夫模型;其次,结合抽象优化技术对抽象模型进行调优,以减少抽象状态与相应具体状态之间的语义误差;最后,结合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交叉路口会车等案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使用验证器PRISM对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抽象建模技术在模型的抽象表达能力、准确性及语义等价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抽象建模 因果时空语义 智能信息物理融合系统(ICPS)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蓄电池容量智能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艳 赵明富 +2 位作者 兴仁龙 钟连超 崔金林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4-307,共4页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具有高泛化性能的学习算法。针对铅酸蓄电池容量测试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提出了基于SVM的多输入信息融合技术。利用光纤铅酸蓄电池容量传感器对铅酸蓄电池容量电池进行了多次不同充放电...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具有高泛化性能的学习算法。针对铅酸蓄电池容量测试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提出了基于SVM的多输入信息融合技术。利用光纤铅酸蓄电池容量传感器对铅酸蓄电池容量电池进行了多次不同充放电工况条件下的实验,因输入多电压信号与输出电解液浓度存在着非线性关系,而电解液浓度能很好地反映蓄电池容量.利用SVM拟合该复杂的非线性过程,仿真结果显示拟合效果较好,能将误差控制在-0.012~0.015。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与蓄电池容量存在着固定的函数关系,理论预测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表明基干SVM的光纤铅酸蓄电池容量在线智能检测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剩余容量 支持向量机 光纤 智能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郑学召 赵炬 +1 位作者 张铎 郭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2,共6页
介绍了煤矿救援机器人动力系统、防爆设计、多参数监测及通信系统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指出煤矿救灾机器人存在续航能力有限、行走控制距离短、防爆材料质量大、信息处理与传输可靠性差等问题。展望了煤矿救灾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煤矿救援机器人动力系统、防爆设计、多参数监测及通信系统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指出煤矿救灾机器人存在续航能力有限、行走控制距离短、防爆材料质量大、信息处理与传输可靠性差等问题。展望了煤矿救灾机器人的发展趋势:研发适用于煤矿领域的新能源电池是煤矿救援机器人动力电源的发展趋势之一;研发具有自主行走、定位与路径规划的智能化机器人是未来煤矿救援机器人发展的趋势;防爆材料轻量化、多源信息智能融合、无线加有线的通信方式也将是煤矿救援机器人智能多元化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救援机器人 动力电源 智能化行走 防爆设计 无线通信 多源信息智能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