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必要性及其评判标准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美凤 王春蕾 徐恩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3,共6页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评判标准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两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的生产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协调关系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信息技术本身在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新型人才方面所具有的...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评判标准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两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的生产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协调关系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信息技术本身在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新型人才方面所具有的潜能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都是非常必要的,正确选择并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评判标准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有效性,即它作为手段是否促进了人的发展这个根本的教育目的的有效实现。然而,大多数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却重建设轻应用,导致出现了很多偏差。如何科学理性地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是当前教育发展所需要和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评判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路径之反思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刚要 李艺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7,共5页
尽管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思想改造,实现了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飞跃。但由于受到集体意志、思维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学者仍然执着于"信... 尽管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思想改造,实现了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飞跃。但由于受到集体意志、思维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学者仍然执着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既有观点与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框框中艰难跋涉。"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但也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从教育理论(原理)出发,研究其理论框架对技术命题的"关怀",则可能是摆脱现有困境,助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育理论(原理) 信息技术教育深度融合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际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就会提出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它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和热点也同样是人们所关注的。那么,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究竟有哪些主要问题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呢?它的主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就会提出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它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和热点也同样是人们所关注的。那么,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究竟有哪些主要问题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呢?它的主要发展趋势和热点又将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根据国内和国际近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提出和归纳了几个主要研究问题和发展热点,并描述了这些问题提出的依据和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中小学 计算机教育 多媒体教育 课件 成本效益 网络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为何低效?--基于“结构-过程”视角的教师教学行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安涛 梁志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42,53,共10页
当前,学术界对信息技术能否真正提升教育效果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实证进行判断,尚缺乏学理上的解释与阐述。实际上,教育与信息技术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基于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建构的“... 当前,学术界对信息技术能否真正提升教育效果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实证进行判断,尚缺乏学理上的解释与阐述。实际上,教育与信息技术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基于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建构的“结构—过程”分析视角,对教师教学行动的分析发现,教育实践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目的、手段、理念、条件和过程等五方面的逻辑冲突:教育实践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信息技术应用则追求对认识对象的信息化处理;教育实践以身体在场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信息技术应用则依靠硬件与软件,通过虚拟分身发挥作用;教育实践体现着工业文明的“以教为主”的理念,封闭的教室是其开展的条件,而信息技术内嵌着自由、开放与共享的信息文明理念,以开放的网络环境为运行条件;教育实践过程因教师行动的差异充满个性化,而信息技术应用则体现了建立在既定物理规律和数理逻辑上的形式化。教育实践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的逻辑冲突,导致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低效。调适这些逻辑冲突,需要抓住学生发展这个逻辑契合点,以学生的生命充盈为鹄的,变革教育理念,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促进技术的人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单位行动模型 结构化理论 逻辑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日教育信息化建设看我国人才培育的发展目标与技术追求——评《教育信息化:中国与日本的比较》
5
作者 刘路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11-I0011,共1页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全球前沿阵地,教育大数据的优秀应用案例层出不穷。鉴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诸多相同的历史发展轨迹,我们应明晰两国之间的差异,从对比分析中明确我国人才培育的发展目标与技术追求。
关键词 教育信息 人才培育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中国与日本 教育大数据 历史发展轨迹 前沿阵地 应用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晓东 孟庆红 邢新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5,共3页
本文结合具体的网络课程实例——《师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网络课件设计、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师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网络课程 课程设计 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春蕾 刘美凤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8,共5页
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对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家和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最终得出影响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的三方面关键因素,即学校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并根据这些因... 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对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家和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最终得出影响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的三方面关键因素,即学校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因素模型,以期对实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因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在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对教师的支持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媛 刘美凤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82-86,共5页
本文通过对教师在新的教育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系统分析,总结出“对教师的支持”是影响教师在实践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并基于“动机双因素理论”分析教师的真正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原则,以指导学校为教... 本文通过对教师在新的教育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系统分析,总结出“对教师的支持”是影响教师在实践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并基于“动机双因素理论”分析教师的真正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原则,以指导学校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教师的支持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被引量:3019
9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 Blending L earning(或 Blended L earning)的新含义 ,指出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 ,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 ,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作者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 本文介绍了 Blending L earning(或 Blended L earning)的新含义 ,指出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 ,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 ,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作者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ENDING Learning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 被引量:439
10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26,共5页
本文介绍了 Blending L earning(或 Blended L earning)的新含义 ,指出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 ,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 ,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作者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 本文介绍了 Blending L earning(或 Blended L earning)的新含义 ,指出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 ,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 ,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作者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ENDING Learning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827
11
作者 何克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37-48,79,共13页
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一... 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标志着教育技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必将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ending LEAMING BLENDED Leaming建构主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 技术教育应用 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理论 E-Learning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 十年磨一剑
12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旨在系统、规范地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1998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团队,并依托批准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异型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学科建设 清华大学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硕士研究生培养 学科专家 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
13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旨在系统、规范地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1998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团队,并依托批准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展开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学科建设 清华大学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硕士研究生培养 学科专家 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14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I0001-I0001,F0003,共2页
关键词 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 河北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理论 教育电视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59
15
作者 赵建华 姚鹏阁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5,共11页
信息技术应用为教师专业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知识、学科知识方面得到发展,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既是教师学习的对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环境和条件,并因此得到教育实践领域的高度... 信息技术应用为教师专业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知识、学科知识方面得到发展,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既是教师学习的对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环境和条件,并因此得到教育实践领域的高度重视。该文从政策、实践、评价和研究四个层面出发,对当前国内外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在系统归纳教师专业发展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 信息化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DT模型的教师ICT能力发展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建华 郭光武 郭玉翠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128,共7页
教师ICT能力水平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因此,了解教师ICT能力的基本状况,对教师ICT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将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促进教师ICT能力有效提升的政策和策略。本文依据... 教师ICT能力水平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因此,了解教师ICT能力的基本状况,对教师ICT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将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促进教师ICT能力有效提升的政策和策略。本文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教师ICT能力框架》,同时结合知识阶梯理论,为教师ICT能力设计和构建了ICDT模型。以该模型为研究基础,对广州市三所小学313位教师ICT能力发展状况进行了诊断性调研。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学校的教师ICT能力建设主要存在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学科教学实践结合、教学理念不能满足能力发展的要求等。学校可以据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提高教师ICT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ICT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ICT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师风采
17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傅钢善,陕西富平人,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国家教师教学示范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名牌专业与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讲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主持人连续两届获得... 傅钢善,陕西富平人,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国家教师教学示范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名牌专业与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讲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主持人连续两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领域为网络与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和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精品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陕西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 专家委员会 师风 教学示范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