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型态及其障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秀钦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6,共6页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上,是否存在不同应用型态的教师群体?他们所遇困难有何不同?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本文基于615名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发现当前教师呈现出6种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型态,包...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上,是否存在不同应用型态的教师群体?他们所遇困难有何不同?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本文基于615名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发现当前教师呈现出6种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型态,包括感知型、学习准备型、采纳初期型、熟练应用型、角色转换型和初期整合型。人数分布呈正偏态分布,即大多数教师集中于中间型态的学习准备型、采纳初期型、熟练应用型,约25%教师处于较高的角色转换型和初级整合型。六类教师的不同表现表明,技术的教学整合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期间教师可能经历一些变革实施的"凹地"。随着应用水平的上升,教师的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不断增强,越少遇到与客观使用条件和本身技能相关的初级困难,越多地遇到与教学策略相关的二级困难,但时间、设备、技能和技术支持是普遍困难。研究最后提出了帮助教师迈向更高应用型态的一些支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应用型态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区域比较研究——以东、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学校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楚 徐显龙 任友群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32,共9页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了新时代,但是各地人口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仍处于不均衡状态。该研究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了新时代,但是各地人口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仍处于不均衡状态。该研究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合理分配进而缩小这种差距提供依据。该研究首先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建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东部、中部、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各9所学校共1309名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对各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现区域间的两两比较,运用专家评定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简单线性加权法计算各项指标取值、生产函数评估各学校及区域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发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东部>西部>中部,旨在为教育部门制定信息化教学提升策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 东部 中部 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清堂 于爽 +2 位作者 吴林静 卢国庆 张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15,共8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策、技术、设备资源等条件保障下,欠发达地区逐渐克服了外部障碍,教师个人因素(如知识和信念)成为阻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关键因素。通过文献梳理,结合TPACK和...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策、技术、设备资源等条件保障下,欠发达地区逐渐克服了外部障碍,教师个人因素(如知识和信念)成为阻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关键因素。通过文献梳理,结合TPACK和期望价值理论,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以西部某欠发达地区的267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高、低层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技术整合知识对高层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不产生直接影响,而通过能力信念对高层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产生间接影响;(2)价值信念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没有直接影响,但通过能力信念间接影响高、低层次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3)能力信念是理论知识迈向深度应用的中介。其中,能力信念在技术整合知识和高层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技术整合知识和低层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推动欠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和提高教师教育素养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期望价值理论 TPACK 影响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与行为调查 被引量:38
4
作者 林秀钦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22,共6页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了615名全国各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信念和应用现状。研究发现:(1)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教学应用活动是作为传统教育活动的"附属活动",教师的应用行为在性别、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2)教师整体上较...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了615名全国各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信念和应用现状。研究发现:(1)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教学应用活动是作为传统教育活动的"附属活动",教师的应用行为在性别、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2)教师整体上较为认同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价值,其应用的意愿水平也较高,但同时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教师的态度在性别、教龄和地区上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的应用意愿、成本认同、性别、教龄和价值认同对于其应用行为有一定的预测力,其中"应用意愿"最有预测力。本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建议,包括:提供成功案例降低教师的成本认同,提高其应用意愿;充分利用0-10年教龄教师的应用积极性;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增强应用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学习内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态度 行为 价值认同 成本认同 应用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研讨会有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锋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4-76,共3页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方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随着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出现了偏离整合目标的现象。本文通过实际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整合过程中存在...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方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随着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出现了偏离整合目标的现象。本文通过实际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总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在规律,以期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实例分析 应用的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