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评《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10-I0010,共1页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最初阶段,是一个孩子接受人生教育的起点,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而且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自信心等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最初阶段,是一个孩子接受人生教育的起点,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而且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自信心等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诉求逐步提升,由此带来的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这给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由穆红霞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一书,以信息化时代为背景,以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信息技术纳入学前教育的全过程中,探索学前教育信息化应用路径,以期能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而最大化满足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信息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工作 国民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 师范院校 学生智力 教学开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街头官僚到数字官僚:信息技术应用对一线行政效果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权一章 黄晖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94,M0005,共23页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街头官僚的日常行政中得到大量应用,而当前研究并未揭示信息技术作用于街头官僚行政效果的机制。论文以Z区交通警务执法记录仪为技术场景,基于警务系统数据结合问卷调查构建模型。以自由裁量权为中介变量...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街头官僚的日常行政中得到大量应用,而当前研究并未揭示信息技术作用于街头官僚行政效果的机制。论文以Z区交通警务执法记录仪为技术场景,基于警务系统数据结合问卷调查构建模型。以自由裁量权为中介变量,以行政问题类型和执法风格为调节变量,将行政效果分为效率和公民满意度,将行政问题类型分为棘手问题和驯良问题,将执法风格分为法律型、促进型和适应型。结果显示,行政效果受自由裁量权的中介影响,且效应强度受行政问题类型和执法风格的调节。在棘手问题情境下,效率与公民满意度陷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境地,自由裁量权作为遮蔽性因素,弱化了技术对效率的正向作用,且技术完全通过限制自由裁量权来对公民满意度产生削弱作用。在驯良问题情境下,技术对满意度并无显著作用,但通过部分赐能自由裁量权来提升效率。论文为数字时代下街头官僚与街头官僚机构构建了行动策略集,启发实践者要因地制宜使用技术,实现技术、问题情境和执法风格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 自由裁量权 行政问题类型 执法风格 行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建议 被引量:74
3
作者 张屹 马静思 +2 位作者 周平红 范福兰 白清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2014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开启了中小学教师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为了了解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为能力提升培... 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2014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开启了中小学教师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为了了解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为能力提升培训的实施提供依据。该文以湖北、河南、安徽和广西四个省市中35个市区的414名中小学教师为调研对象,从标准的角度对其信息化应用能力现状开展较为全面的调研。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的达标情况优于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根据测评结果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培训提出建议,也为我国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力标准 达标情况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设计研究的微认证体系构建——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例 被引量:42
4
作者 魏非 闫寒冰 +2 位作者 李树培 樊红岩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4,共8页
构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良性互动生态被认为可以破解教师培训成效困局。微认证是当前国际上常用的面向成人专业能力的认证方式,基于微认证开展教师能力评估可以推动教师立足真实场景开展学习与实践,继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然而如何... 构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良性互动生态被认为可以破解教师培训成效困局。微认证是当前国际上常用的面向成人专业能力的认证方式,基于微认证开展教师能力评估可以推动教师立足真实场景开展学习与实践,继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然而如何基于教师发展需求构建微认证体系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模式。近两年来,本研究团队应用教育设计研究方法,开发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体系,探索微认证体系构建模式和方法,产生了具有示范与迁移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理论成果为微认证开发过程模型,由角色分析、能力分解、认证规范开发以及调研试用四个阶段构成,可以作为微认证体系开发的基本方法论;实践成果之一是微认证规范框架,包括能力类别、所属环境、能力概述、实践建议、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开发依据等要素;实践成果之二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体系,包含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以及智慧学习环境的35项微能力以及认证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认证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设计研究 敏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标准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41
5
作者 周东岱 匡哲君 +1 位作者 于颖 唐烨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6,66,共6页
师范生是教师的预备者和主力军。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列标准颁布,至今已两年有余。为了解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该研究选取了两个省份的三所师范类高校,对15个专业的1000名师范类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结果显... 师范生是教师的预备者和主力军。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列标准颁布,至今已两年有余。为了解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该研究选取了两个省份的三所师范类高校,对15个专业的1000名师范类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较弱,具体表现为:技术素养不高,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较弱,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不强,设计与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较弱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课程体系不系统、缺乏实践支撑等。为此,研究提出了建立系统化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于TPACK框架建设信息化教学优质案例资源以及打造e-U-G-S实践支撑平台等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力标准 现状 提升策略 实践支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分析 被引量:59
6
作者 张屹 刘美娟 +1 位作者 周平红 马静思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共6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化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用来评价、衡量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合理性、可靠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化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用来评价、衡量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合理性、可靠性和针对性。该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进行了解读,论述了其内容框架,并结合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描述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在每一维度上的达标程度,从而发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合理的建议,以期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力标准 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迁移影响因子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徐鹏 王以宁 +1 位作者 刘艳华 张海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取和迁移,对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进一步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取和迁移,对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进一步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开展了大量各级各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培训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学用脱节"问题,亟待在发现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本研究选取东北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220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量表测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包含学校因素、人为因素、政策制度因素、培训因素、自我效能因素和动机因素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迁移影响因素模型,希望能为破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学用脱节"问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迁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 能力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证测评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屹 陈蓓蕾 +4 位作者 范福兰 沈爱华 刘铮 白清玉 祝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40,共10页
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如何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教师培训需要发展规划的科学指引。该研究基于实证测评视角,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制的路径,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验证提... 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如何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教师培训需要发展规划的科学指引。该研究基于实证测评视角,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制的路径,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验证提出的研制路径的有效性。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评估模型,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测评和差异分析。基于实证测评结果全面剖析该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并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确立发展重点、布局行动计划并部署保障措施,以期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测评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展规划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三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福荫 黄慕雄 +2 位作者 胡小勇 张学波 吴鹏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面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面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政策要求,面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不匹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的问题,培训实践体系未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要求脱节的问题,培养机制未能很好融合校内外资源和创新力量、协同创新培养本专业人才的问题,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从2015年起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协同培养”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迭代构建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三融合”培养模式:“五结合”高水平课程体系、“四位一体”培训实践体系、“六结合”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了大批能够胜任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同类型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推动与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认证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魏非 闫寒冰 祝智庭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2-98,共7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本研究首先介绍了美国数字承诺微认证体系,分析了该体系获得认可的主要原因,即凸显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并重构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针对当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现状与...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本研究首先介绍了美国数字承诺微认证体系,分析了该体系获得认可的主要原因,即凸显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并重构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针对当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现状与发展需求,研究认为微认证体系值得学习与借鉴,并尝试构建了以微认证为基础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重点围绕微认证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能力分解思路、认证框架设计、支持资源建设以及评估认证中心建设等展开了深入探讨,描绘了基于微认证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微认证 生态系统 数字徽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被引量:101
11
作者 祝智庭 闫寒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0,共6页
2014年5月27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将会对全国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教学专项能力的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这一标准... 2014年5月27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将会对全国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教学专项能力的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这一标准:第一,从国际、国内、教师自身、培训发展等角度阐释了能力标准出台的背景;第二,解释能力标准的框架,以及它在聚焦专项、面向应用、关注差异等方面的特点;第三,针对能力标准的基本要求"优化课堂教学"与发展性要求"转变学习方式",解释能力标准所对应的教学情境;第四,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的大背景下,探讨能力提升工程为《标准》实施所提供的支持通道。期望本文对于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的专业研究者,以及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理解能力标准、实施能力标准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 标准解读 能力提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醒基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内在力量——以中西部基层教师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徐光涛 吴永强 任友群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3,共6页
如何使教师由被动接受培训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主动应用的机制,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面临的关键问题。柳州课件中心组,作为一个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不仅基层... 如何使教师由被动接受培训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主动应用的机制,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面临的关键问题。柳州课件中心组,作为一个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不仅基层教师在参与中获得发展,更以民间骨干教师团队为主体,推动了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组织结构的半开放性、强烈的主体性、成员的差异性、活动参与的自发性、专业成长的可见性、思想方法的辐射性是该共同体的突出特征。经研究发现,其成长与发展与以下几方面密切相关:立足基层教师,建立民主的交流平台和平等的对话机制;关注基层需求,采用灵活的内容设计与流动弹性的活动组织方式;基于共同愿景,良好的共享文化保证了活动的持续开展;依赖去中心化,以多层次的参与方式实现自我效能的提升;藉由技术优势,以多重交流持续构建情感依赖型精神家园。该研究对于唤醒基层教师的内在力量,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 草根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研修策略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林秀瑜 杨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95,共6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要推行将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而Web2.0社会化媒体可以为教师网络研修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开展基于Web2.0环境的教师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要推行将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而Web2.0社会化媒体可以为教师网络研修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开展基于Web2.0环境的教师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Web2.0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教学问题和教研项目的网络研修活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2.0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网络研修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应用、包容性创新与消费增长 被引量:37
14
作者 黄卫东 岳中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3-171,共9页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究竟是以线上渠道替代实体零售,还是刺激了新增消费?本文从包容性创新视角提供了信息技术应用与消费增长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消费增长的边际效应和普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究竟是以线上渠道替代实体零售,还是刺激了新增消费?本文从包容性创新视角提供了信息技术应用与消费增长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消费增长的边际效应和普惠效应。实证研究表明,从总量而言,信息技术普及率对居民消费的效应显著为正;从结构而言,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将从信息技术应用中获益更多。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消费增长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 包容性创新 消费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40
15
作者 闫寒冰 李笑樱 任友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6,共9页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教育质量。发展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首先需要对其能力水平进行诊断。为了开发相应的自评工具,本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专家论证以及实证检验的多轮迭代,研制出师...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教育质量。发展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首先需要对其能力水平进行诊断。为了开发相应的自评工具,本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专家论证以及实证检验的多轮迭代,研制出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由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三个层面构成),以及基于此模型的能力自评量表。综合多轮检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的科学性得到佐证,基于此模型开发的自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我国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自评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模型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35
16
作者 孔晶 赵建华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5,共9页
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手段。然而,国内外颁布和实施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推进机制更多的是面向教师大众,... 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手段。然而,国内外颁布和实施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推进机制更多的是面向教师大众,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评估和指导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本研究基于IPO理论框架,探索影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分析模型,即ICT-TPE适应性模型。基于所构建的模型,本研究对X市三个圈层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分析,包括整体定位X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阶段,分析各阶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现状、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等,并提出对X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 适应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应用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权的实现?——基于贫困治理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琴 岳经纶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97,198,共20页
作为数字时代政府改善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应用如何影响公民社会福利权尤其值得关注。论文以信息技术在G省贫困治理中的应用为例,剖析信息技术应用影响社会福利权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应... 作为数字时代政府改善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应用如何影响公民社会福利权尤其值得关注。论文以信息技术在G省贫困治理中的应用为例,剖析信息技术应用影响社会福利权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应保未保”问题,造成贫困群体社会福利权的旁落。在个体层面,迫使贫困群体不得不在社会福利权和个人隐私权之间做出选择;在技术层面,遭遇“数字边缘化”的贫困群体被排除在信息化福利体系之外;在社会层面,“数字标签化”强化了贫困群体的“福利污名”,加剧其心理障碍从而放弃社会福利权;在制度层面,扩大了制度排斥的覆盖范围,造成福利权的“强制性缺失”。该研究为信息时代的社会福利权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维度,也为政府在推进数字治理进程中更好地保障公民社会福利权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 社会福利权 贫困治理 低保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方略——学习生成的视角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俊 闫寒冰 祝智庭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学习生成的视角迎合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本身的需求,强调让能力提升回归教师主体、回归实践,尊重并认可教师学习应用技术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文章从哲学、心理学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脉络中梳理了学习生成的内涵;从教师学... 学习生成的视角迎合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本身的需求,强调让能力提升回归教师主体、回归实践,尊重并认可教师学习应用技术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文章从哲学、心理学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脉络中梳理了学习生成的内涵;从教师学习的自身诉求、能力发展本身的特点及已有的实践经验等三个方面论证了生成视角的合理性;采用哈瑞的学习环路模型作为框架,从机理、境域和支持等三个层面分析了学习生成的四次转变过程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从教师成长、资源生长和文化影响等三个角度考察了学习生成的状态;最后以山东大规模远程研修项目为案例分析了学习生成的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生成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AECT标准(2012版)》与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袁磊 侯晓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4,共5页
《AECT标准(2012版)》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在2012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试行)")是2014年我国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AECT标准(2012版)》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在2012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试行)")是2014年我国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而颁布的。尽管两个标准颁布的时间较为接近,但是由于两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和教育水平上的差异,两个标准在颁布背景、颁布机构及版本变化、适用对象、内容维度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选取这两个一前一后颁布的文件进行对比,旨在通过对《AECT标准(2012版)》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能力标准(试行)》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为我国《能力标准(试行)》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AECT标准 教育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晓东 孟庆红 邢新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5,共3页
本文结合具体的网络课程实例——《师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网络课件设计、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师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网络课程 课程设计 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