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定量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丽珍 刘志华 徐卫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90,共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到今天,虽然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整合的效果如何?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从不同视角对整合的效益和基本方式展开研究,本文拟从两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示范课入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弗兰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到今天,虽然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整合的效果如何?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从不同视角对整合的效益和基本方式展开研究,本文拟从两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示范课入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找出示范课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启示,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客观地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质量,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学科教师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时间序列分析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研究”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 被引量:39
2
作者 赵可云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文章对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未能进入"深水区"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理论与实践"脱节依旧是当前困扰整合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对设计研究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设计研究可以为时下打破整合的瓶颈提供新的思... 文章对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未能进入"深水区"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理论与实践"脱节依旧是当前困扰整合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对设计研究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设计研究可以为时下打破整合的瓶颈提供新的思路,整合研究应当走进课堂,关注学科与具体问题;在组织方式上,需形成教师—专家学者合作机制;在研究过程上,重视对整合的系统记录、评价与提炼;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区域性与整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设计研究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 被引量:338
3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6,共10页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文章对前面两个发展阶段先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回顾,然后对第三阶段(即近年来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作了重点阐述。在此基础上...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文章对前面两个发展阶段先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回顾,然后对第三阶段(即近年来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作了重点阐述。在此基础上,又对三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以便从中吸取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 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WEBQUEST TELS TP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 被引量:138
4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共6页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文章对前面两个发展阶段先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回顾,然后对第三阶段(即近年来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作了重点阐述。在此基础上...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文章对前面两个发展阶段先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回顾,然后对第三阶段(即近年来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作了重点阐述。在此基础上,又对三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以便从中吸取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 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WEBQUEST TELS TP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对AJET的一项内容分析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小青 肖宏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89-92,共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国内外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澳大利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笔者对1985年至2005年《澳大利亚教育技术学杂志》(Th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国内外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澳大利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笔者对1985年至2005年《澳大利亚教育技术学杂志》(Th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简称AJET)上所刊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文献研究与内容分析,以期对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JET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文献研究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8
6
作者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6,共10页
本文从基础教育在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出发,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国为迎接这一挑战所采取的,比较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权威性的最新应对举措与做法——主要涉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有效提升学科... 本文从基础教育在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出发,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国为迎接这一挑战所采取的,比较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权威性的最新应对举措与做法——主要涉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有效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能力素质;作者将这些不同应对举措与做法分成"西方学者的对策"和"中国学者的对策"两大类,并对二者作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以便为广大读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ICT—CST) 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 (TELS) 协调自律学习 “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135
7
作者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共10页
本文首先指出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极端重要性,并强调该理论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美国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著(教育技术CEO论坛第三年度报告和罗布耶的专著)作了认真的剖析;并以美国近年来... 本文首先指出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极端重要性,并强调该理论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美国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著(教育技术CEO论坛第三年度报告和罗布耶的专著)作了认真的剖析;并以美国近年来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效果加以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形成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全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佑镁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7,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各个学校得到了积极推进,但其效果却并不理想,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本研究将视角转向课程整合的实施者,采用回归分析,深入挖掘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效能的因素,构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各个学校得到了积极推进,但其效果却并不理想,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本研究将视角转向课程整合的实施者,采用回归分析,深入挖掘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效能的因素,构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为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推进提供了一种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效能 影响因素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时空追问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永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4,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时空变迁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价值的追求与转移。在教育"技术化"阶段,在微观时空分化基础上,信息技术的时空"功能链"与课程的时空变量整合,在构建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和信息化课程环境下,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时空变迁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价值的追求与转移。在教育"技术化"阶段,在微观时空分化基础上,信息技术的时空"功能链"与课程的时空变量整合,在构建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和信息化课程环境下,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等新文化素养成为整合的一种价值追求,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的目的。在技术"教育化"阶段,从宏观上来看,信息技术打通了作为空间形态知识课程观与时间形态活动课程观之间的壁垒,建构成作为二者统一的经验形态的课程观之际,并把经验转化为思想、情感与价值,在信息文化空间里创生信息化课程文化,最终教育与技术走向了双向互动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不断进行着的目标重构与价值重塑的时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时空 技术教育化 教育技术 信息课程文化 立体化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课程的结构及模式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繁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5-57,共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特别是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步阶段,相应的教师培训往往容易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当前如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是极为关键的课题之一。本文探讨信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特别是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步阶段,相应的教师培训往往容易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当前如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是极为关键的课题之一。本文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的课程结构与模式,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师培训 课程结构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注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炳芳 苏清香 王广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7-58,共2页
在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这里通过实际问卷调查,重点阐述了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中的“关注阶段”与“采用层级”,初步探讨关注与实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这里通过实际问卷调查,重点阐述了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中的“关注阶段”与“采用层级”,初步探讨关注与实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其目的是为了继续加强中小学数字化硬件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强化培训,进一步实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小学教师 课程改革 问卷调查 硬件建设 强化培训 观念转变 教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空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永海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08年第3期12-17,共6页
"时空"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框架,任何事物的运动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的范畴。而分化是整合的前提,因此,本文在课程与信息技术体系时空分化的维度上,探讨二者在整合目标和价值引领下的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的时空整合:微观上,在"... "时空"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框架,任何事物的运动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的范畴。而分化是整合的前提,因此,本文在课程与信息技术体系时空分化的维度上,探讨二者在整合目标和价值引领下的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的时空整合:微观上,在"信息"的基础上,在信息方法的指导下,围绕整合目标,把具体的信息技术时空"功能链"与课程时空变量互动融合;宏观上,围绕整合价值,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文化性和开放性等贯通课程空间层次上的"知识观"、时间层次上的"活动观"以及主体层次上的"经验观"三个相对封闭的时空,从而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立体化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时空模型 信息化新课程文化价值 经验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春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的开展,教学过程受到进一步的关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完善。文章具体阐述了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建立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和使用方法,并附有教学过程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的开展,教学过程受到进一步的关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完善。文章具体阐述了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建立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和使用方法,并附有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过程评价 评价体系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师经验的TRA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教师培训的新尝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红意 丁革建 蒋芬君 《远程教育杂志》 2005年第5期45-47,共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成为首要任务。本文针对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培训模式TRA 模式,即任务—反思—行动模式,从信息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成为首要任务。本文针对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培训模式TRA 模式,即任务—反思—行动模式,从信息素养的三个层面结合相应的理论分别进行探讨,最终达到教师培训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 经验 教师培训 TRA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师培训 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模式 问题提出 首要任务 行动模式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月圣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9-31,共3页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总体而言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在中小学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大面积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总体而言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在中小学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大面积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重新认识 整合实践 中国国情 实践经验 中小学 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手大赛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志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2,共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展现,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文化意识、学科专业以及教育机智等各个方面。整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教案拓展为学案、将教学目标转变为问题设计、将教师讲授改变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展现,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文化意识、学科专业以及教育机智等各个方面。整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教案拓展为学案、将教学目标转变为问题设计、将教师讲授改变为学生活动将有利于实现技术、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案 学案 教学目标 问题设计 学生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能的教师个人变项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佑镁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4,共5页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深层次应用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课程整合的实施者,是真正发挥整合实效的关键。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从教师个人变项出发,深入挖掘影响教师进行有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人因...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深层次应用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课程整合的实施者,是真正发挥整合实效的关键。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从教师个人变项出发,深入挖掘影响教师进行有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人因素中的年龄、网络使用、培训、教学经历、使用频率和输入法等六项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服务学校、性别、教龄、学科、网络条件等因素则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效能 教师个人变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宇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61,共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加快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同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 ,有效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
关键词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非智力因素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541-542,545,共3页
阐述了信息素养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高校教师 信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74,共4页
本文总结了农村远程教育实施后,农村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并根据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征,论述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整合于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学科教学时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 本文总结了农村远程教育实施后,农村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并根据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征,论述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整合于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学科教学时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