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数据的高密度信息安全存储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青凤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83-85,共3页
传统存储系统的读、写性能差,无法安全存储高密度信息。故设计基于大数据的高密度信息安全存储系统。系统硬件由FPAG接口模块和PCIE硬核模块组成,主要负责安全存储高密度信息。系统软件使用NAND FLASH作为控制程序,主要负责坏块管理。... 传统存储系统的读、写性能差,无法安全存储高密度信息。故设计基于大数据的高密度信息安全存储系统。系统硬件由FPAG接口模块和PCIE硬核模块组成,主要负责安全存储高密度信息。系统软件使用NAND FLASH作为控制程序,主要负责坏块管理。软、硬件结合,完成基于大数据的高密度信息安全存储系统的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测试两个系统的读、写功能是否符合设计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可以完成高密度数据的读、写请求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信息 信息安全存储 系统设计 数据读写 系统测试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bus/TCP的发电厂DCS网关网络信息安全存储系统设计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建峰 许俊渊 方洪波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利用传统网络信息安全存储系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检测时,对通信协议解析程度不够,导致隔离协议开启后带宽较高。为此,文中提出基于Modbus/TCP的发电厂DCS网关网络信息安全存储系统设计。硬件设计方面,优化基于Modbus/TCP的发电厂DCS网关... 利用传统网络信息安全存储系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检测时,对通信协议解析程度不够,导致隔离协议开启后带宽较高。为此,文中提出基于Modbus/TCP的发电厂DCS网关网络信息安全存储系统设计。硬件设计方面,优化基于Modbus/TCP的发电厂DCS网关,实现安全级DCS与非安全级DCS的Modbus/TCP协议转换,设计CMMB-LDPC存储器,通过SPI串行外围设备接口,定义网络信息输入输出接口。软件设计方面,计算网络信息可信度,协议隔离非安全信息数据,校验Modbus/TCP协议完整性,对安全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和口令认证,实现信息安全存储。以发电厂用户端向中心端进行数据申报为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信息安全存储效率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相比传统系统,降低了安全检测的读带宽和写带宽,使系统能够同时执行更多的安全存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S网关 MODBUS/TCP 网络信息安全存储 系统设计 协议隔离 数据加密 可信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中隐私信息安全存储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及仿真实验验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汤培新 《无线互联科技》 2023年第19期143-146,共4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高度应用,但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黑客攻击、网络漏洞等,造成用户隐私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隐私信息安全存储系统,从系统整体设计...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高度应用,但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黑客攻击、网络漏洞等,造成用户隐私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隐私信息安全存储系统,从系统整体设计与功能模块设计两方面出发,将隐私信息安全存储系统分为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两大版块,同时设计网络报文处理模块功能与数据加密模块功能,以期通过各功能模块的协同配合,增强网络隐私信息安全处理效果,实现计算机网络中隐私信息的安全存储。将文章研究的存储系统与基于SAN技术和基于Modbus/TCP的隐私信息安全存储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得出本系统对于隐私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处理效率更高,且存储信息数据更为完整,存储空间也较小,适合实践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隐私信息安全存储系统 LINUX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混沌映射的人脸识别信息储存安全研究
4
作者 陈燕 陈蓉 《电子设计工程》 2021年第4期71-74,79,共5页
针对传统人脸识别信息存储方法存在图像清晰度低、存储安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混沌映射的人脸识别信息存储安全方法。基于混沌理论设计了人脸信息安全存储的基本流程,引入双混沌映射的处理方式,确保人脸图像信息的加密和解密... 针对传统人脸识别信息存储方法存在图像清晰度低、存储安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混沌映射的人脸识别信息存储安全方法。基于混沌理论设计了人脸信息安全存储的基本流程,引入双混沌映射的处理方式,确保人脸图像信息的加密和解密过程相对独立,且互不干扰;建立伪随机序列的概率分布函数,并计算中心化样本的协方差矩阵,调整双混沌映射函数系统的参数,使其趋近于上限值;构建人脸图像像素的动态采样因子,按照新的人脸图像灰度序列值对图像进行加密和置乱,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图像的特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人脸图像解密效果在清晰度和图像细节上与原始图像理论值趋近,图像像素点的直方图分布更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混沌映射 人脸识别 信息安全存储 加密 置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