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熟度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钢 胡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6-680,共5页
在总结传统企业信息化评价内容、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评价企业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在就绪度、成熟度和贡献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价各层次指标的构成、含义与计算公式,重点研究了成熟度的评价方... 在总结传统企业信息化评价内容、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评价企业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在就绪度、成熟度和贡献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价各层次指标的构成、含义与计算公式,重点研究了成熟度的评价方法,通过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测算与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成熟度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 被引量:11
2
作者 苏君华 《现代情报》 CSSCI 2010年第4期66-69,共4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体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本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产业融合理论、工业工程技术为理论指导,加强政策、法规、标准建设,建立新型创新服务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科学发展观 产业融合 工业工程 信息服务体系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劲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0年第4期54-55,105,共3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一新思想,从产业系统上看,"两化融合"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对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的提升、对新兴产业的催生,促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一新思想,从产业系统上看,"两化融合"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对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的提升、对新兴产业的催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界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省市面板数据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向宁 孙秋碧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根据诺兰阶段模型、生产率悖论,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具有界限的假设。运用单位根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信息化对工业化具... 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根据诺兰阶段模型、生产率悖论,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具有界限的假设。运用单位根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信息化对工业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两化融合存在界限的结论。最后提出不同滞后期信息化与工业化平均水平比值的方法来测度界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有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加快信息化和现代畜牧业融合发展
5
作者 张连霄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当前社会已经逐渐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互联网,而现代化农业中要想实现高产、高效、优质,那么其核心也是信息技术。所以一定要重视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在构建畜牧信息化的过程中... 当前社会已经逐渐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互联网,而现代化农业中要想实现高产、高效、优质,那么其核心也是信息技术。所以一定要重视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在构建畜牧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够为现代畜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信息化与现代畜牧业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现代畜牧业 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保障 互联网 信息化时代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化融合视角的企业效益差异研究——来自制造业企业微观调研数据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晓红 陈石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以企业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从两化融合视角讨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与改善社会效益方面的差异。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对于任何所有制企业,都有利于其效益的提升。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 以企业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从两化融合视角讨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与改善社会效益方面的差异。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对于任何所有制企业,都有利于其效益的提升。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组间对比看,就企业经济效益而言,非国有企业工业化水平的边际贡献受信息化水平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就企业社会效益而言,国有企业工业化水平的边际贡献受信息化水平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鉴此,应努力构建完善两化融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企业效益 门槛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两化”融合及其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关系的空间计量研究
7
作者 顾先问 张爱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328-332,共5页
根据2010-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对省域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表明省域"两化"融合水平显著空间正相关,且地域分异明显,高水平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根据2010-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对省域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表明省域"两化"融合水平显著空间正相关,且地域分异明显,高水平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低水平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一部分省份随时间在高、低水平间发生着跃迁。在"四化"同步背景下,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对"两化"融合的促进作用展开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全国范围"两化"融合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滞后效应,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对"两化"融合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中、西部的分析表明,东部"两化"融合的正向空间滞后效应显著,中、西部则不明显;东、西部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则不明显,中部与此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ESDA 空间计量模型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中等收入的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5
8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周先波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一国或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需转换经济增长动能成为理论共识,但对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的机制尚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以基于技术效率思想的两化融合刻画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在低收入低融合和高收入高融合情形... 一国或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需转换经济增长动能成为理论共识,但对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的机制尚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以基于技术效率思想的两化融合刻画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在低收入低融合和高收入高融合情形下,两化融合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在中等收入中融合情形下,两化融合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增长动能会出现结构失灵现象。本文基于55个国家或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实证显示存在这种动能结构失灵现象。据此,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制的“技术效率转轨”假说,并构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理论,认为中国在中等收入阶段需要从以信息化带动路径为主的技术效率转变为工业化促进路径与信息化带动路径并行的技术效率,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并举、应用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互补的复合式创新战略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动能转换、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经济增长 动能转换 中等收入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