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编纂视角下信息删除权建构 被引量:38
1
作者 余筱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7,共12页
实践中,信息删除权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保护立法的需要,是互联网时代市场经营主体和其他机构得以日常运营的需要;理论上,信息删除权的创设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其人格权之属性使然。编纂我国民法典时需要考虑信息删除权。从权利体系上分析... 实践中,信息删除权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保护立法的需要,是互联网时代市场经营主体和其他机构得以日常运营的需要;理论上,信息删除权的创设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其人格权之属性使然。编纂我国民法典时需要考虑信息删除权。从权利体系上分析,信息删除权是个人信息权的子权利,是新型的民事权利。从技术安排的角度看,对信息删除权的依据、法律概念、法律属性、权利义务主体、保护标准、民事责任的分析和论证,有助于为我国民法典中信息删除权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删除 信息 民法典 个人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视域下信息删除权的建构 被引量:7
2
作者 徐航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时代价值源于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与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之间的对立矛盾。目前,我国现有的信息删除权立法无法满足个人信息保护需求,为此,应该明确信息删除权相关权利边界。首先,拓宽信息删除权主体范围,将未...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时代价值源于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与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之间的对立矛盾。目前,我国现有的信息删除权立法无法满足个人信息保护需求,为此,应该明确信息删除权相关权利边界。首先,拓宽信息删除权主体范围,将未成年人纳入其中,同时对社会公众人物的信息删除权进行限制;其次,明确删除、限制、通知、抗辩等信息删除权权利内容,使信息删除权在实施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再次,建立独立的数据监管机构,完善信息监管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人格权 信息删除 权利救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应用下个人信息删除权适用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丽莉 陈家辉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1-206,200,共7页
[研究目的]为协调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与个人信息删除权行使可能产生的矛盾,探求区块链技术、应用实践、法律主体与删除权的融合治理之路,提出区块链场景下保障个人信息删除权行使的具体举措。[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比较研究,考量区块链技术... [研究目的]为协调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与个人信息删除权行使可能产生的矛盾,探求区块链技术、应用实践、法律主体与删除权的融合治理之路,提出区块链场景下保障个人信息删除权行使的具体举措。[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比较研究,考量区块链技术理念层面、实践层面、法律主体层面与删除权行使如何协同,从而实现区块链技术与删除权的共生共长。[研究结论]法律解释层面:合理法律解释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删除权相适应;技术层面:寻求删除权“可替代”方案和链上链外双重保障机制;主体层面:区分区块链的用途和类型来确定区块链上个人信息控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删除 信息保护 区块链技术 去中心化 相对删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删除权:特性、困境及完善路径——以新冠疫情防控为视角
4
作者 石俊智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2023年第4期356-363,共8页
个人信息删除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享有的重要权利.个人信息删除权兼具公私法属性.从新冠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以及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可知,当前的社会状态... 个人信息删除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享有的重要权利.个人信息删除权兼具公私法属性.从新冠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以及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可知,当前的社会状态实质上可以等同于紧急状态.在此社会背景下,将个人信息删除权认定为公法上的权利能够有效发挥防御权、客观法功能,进而通过公权力的保护义务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在这种逻辑路径下,通过设立“个人请求-公权力机关通知”的模式,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公开个人信息处理标准,完善个人信息删除权的制度设计,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行权成本高、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履行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状态 个人信息删除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 新冠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适时删除制度研究
5
作者 李蓉 祝千惠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3-160,共8页
建立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适时删除制度,能够缓解信息长期存储给个人带来的隐私担忧,减少存储信息资源浪费,提升信息管理效率。构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适时删除制度,具有法理正当性、利益协调性与技术可行性。域外实践的经验表明,合... 建立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适时删除制度,能够缓解信息长期存储给个人带来的隐私担忧,减少存储信息资源浪费,提升信息管理效率。构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适时删除制度,具有法理正当性、利益协调性与技术可行性。域外实践的经验表明,合理的视频图像信息删除制度并不会冲击公共安全,且能够有效保护隐私和自由。我国应基于利益均衡原则和最小化收集存储原则,明确信息适时删除的主体、范围,根据区域和人群的敏感程度对信息进行分类,设置不同删除期限,对涉嫌犯罪和社会管理需要的信息设置删除例外,同时对未尽到删除义务的管理者进行追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图像信息 信息删除 公共安全 隐私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推理与信息的P-推理发现-辨识 被引量:86
6
作者 史开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共9页
P-集合(Packet sets)是把动态特性引入到有限普通集合X内(Cantor setX),改进有限普通集合X得到的一个新的数学结构与数学模型。P-集合是由内P-集合X-F(internal packet setX-F)与外P-集合XF(outer packet setXF)构成的集合对;或者,(XF,X... P-集合(Packet sets)是把动态特性引入到有限普通集合X内(Cantor setX),改进有限普通集合X得到的一个新的数学结构与数学模型。P-集合是由内P-集合X-F(internal packet setX-F)与外P-集合XF(outer packet setXF)构成的集合对;或者,(XF,X-F)是P-集合。P-集合具有动态性。利用P-集合,给出内P-推理(internal packet reaso-ning)、外P-推理(outer packet reasoning)、P-推理(packet reasoning)与推理模型的图形表示;P-推理的结构是:if(kFα,-αkF+1)(kFα+1,-kαF),then((x)-kF+1,(x)kF)((x)-kF,(x)kF+1)。给出内P-推理与信息删除定理、外P-推理与信息补充定理、P-推理与信息删除-补充定理、P-推理与普通推理关系定理、信息单位圆、内P-推理信息圆、外P-推理信息圆概念、P-推理信息圆的动态特性定理、推理信息圆-未知信息的内发现准则、推理信息圆-未知信息的外发现准则。利用这些结果,给出内P-推理在未知内-信息发现-辨识中的应用。因为P-推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给出P-推理的属性扰动特征、内P-推理的内P-扰动定理、外P-推理的外P-扰动定理与P-推理的P-扰动定理。在内P-推理中,因为内P-扰动存在,使得内P-推理结论中的信息丢了部分信息元;在外P-推理中,因为外P-扰动存在,使得外P-推理结论中的信息被补充了部分信息元。P-集合是智能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应用前景看好的新模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集合 P-推理 信息删除 信息补充 信息单位圆 未知信息发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冲突及协调路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芳 陈燚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88,共10页
区块链技术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并非以完全匿名化的技术措施贯穿全链条网络,区块链技术以节点利用机器算法对个人信息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为特征,而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以个人信息处理者集中化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为逻辑,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及... 区块链技术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并非以完全匿名化的技术措施贯穿全链条网络,区块链技术以节点利用机器算法对个人信息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为特征,而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以个人信息处理者集中化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为逻辑,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及运行逻辑与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规范逻辑产生冲突。冲突的化解需要在符合区块链技术发展特性的前提下衔接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规范区块链上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坚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为价值面向,区分区块链多方主体参与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角色定位与责任分配、明确区块链信息服务者合规义务以及创新区块链监管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优化与相对解释论的立场,构建区块链上更正和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体系。根据区块链具体应用实践以及信息服务主体对链上个人信息处理的关键要素有无实际影响力和参与程度,以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为主体构建个人信息处理的分级分类责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去中心化 匿名化 个人信息删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觉醒睡眠研究:突破与展望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志安 罗芬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9-325,共7页
觉醒是感觉、运动、学习记忆、思维等显性脑功能的前提条件,而睡眠使机体对环境知觉和反应减弱,有助于机体进行稳态恢复与信息处理。2019年有关觉醒睡眠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①睡眠的遗传和种系特征,如揭示“自然短睡眠... 觉醒是感觉、运动、学习记忆、思维等显性脑功能的前提条件,而睡眠使机体对环境知觉和反应减弱,有助于机体进行稳态恢复与信息处理。2019年有关觉醒睡眠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①睡眠的遗传和种系特征,如揭示“自然短睡眠”遗传控制机制,发现斑马鱼中存在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②觉醒睡眠的发生机制,如多个新的控制觉醒睡眠的脑区被鉴定,生物节律和稳态信号对这些觉醒睡眠控制系统的调控机制被进一步揭示;③睡眠的功能,如睡眠如何实现稳态恢复和记忆信息的处理等。我们认为,未来在觉醒睡眠方面的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脑内神经元如何感知与整合内外环境信号,实现对睡眠昼夜节律性和稳态的调控;二是依据新的细胞分型,进一步鉴定不同细胞亚型对睡眠觉醒差异性的调控作用,并解析其精细环路机制;三是睡眠期大脑何如甄别不同的记忆信息,以及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和REM睡眠在记忆信息处理中的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睡眠 短睡基因 促睡眠谷氨酸神经元 突触稳态 记忆信息删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