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社会背景下我国公共信用制度的演进——由狭义信用向信息信用的制度变迁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丽丽 章政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6,共8页
随着信息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以信息信用为内涵的公共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促进了狭义金融信用向广义信息信用的制度变革。基于信息信用视角对我国公共信用制度的演进路径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特点和经验,是数字社会的信... 随着信息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以信息信用为内涵的公共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促进了狭义金融信用向广义信息信用的制度变革。基于信息信用视角对我国公共信用制度的演进路径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特点和经验,是数字社会的信息信用制度深入发展的要求。以时间和现实为主线对信息信用制度的建立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公共信用体系建设的演进路径可以发现,我国公共信用体系是与信息数字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其建设具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度变迁属性,未来我国的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将沿着信息信用内涵下的市场信用监管和社会信用治理两条主线不断深化,呈现出政策与实践交互推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公共信用制度 信息信用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征信市场信用信息需求与供给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歌 张晨 +1 位作者 王宇洋 李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我国征信市场中的信用信息在支持金融风险管理、商业决策和市场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征信市场存在的信息覆盖不全、数据质量不高、信息共享不畅、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从信用信息供需两端进行深入分析,并立足市场需求... 我国征信市场中的信用信息在支持金融风险管理、商业决策和市场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征信市场存在的信息覆盖不全、数据质量不高、信息共享不畅、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从信用信息供需两端进行深入分析,并立足市场需求从供给端提出对策建议,力求为征信行业发展和监管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改善征信市场的供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市场 信用信息 供需分析 信息共享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的全过程法律规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顾男飞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7,共10页
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是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也是我国企业顺利出海的重要基础。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存在较高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需要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在法律合规建设和监管科技运用的基础上,实现双向高效流动。通过剖析个人信... 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是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也是我国企业顺利出海的重要基础。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存在较高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需要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在法律合规建设和监管科技运用的基础上,实现双向高效流动。通过剖析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各环节存在的差异风险,进一步提出在流动前要充分落实告知同意规则和个人信用信息分类管理标准,顺畅衔接风险自评估与安全评估机制;在流动中要积极推动国际协同治理和第三方保护认证互认,强化监管科技运用,提升监管质效;在流动后要明晰删除义务履行要求,合理配置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以此形塑中国特色数据跨境流动风险治理路径,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安全有序自由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信息 跨境流动 全过程规制 国际协同治理 监管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与企业ESG表现
4
作者 谢婷婷 李晓琴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5,共15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能显著改善企业ESG表现,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通过提升企业信贷资源,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加强环境治理来促进企业改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能更好地促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水平、环保守信企业ESG表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深入推进跨区域和跨领域信用信息共享的地区,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能显著改善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ESG表现;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双试点”政策协同作用下,能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也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信用数据驱动的ESG治理体系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ESG表现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数字赋能 信用信息共享 数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息异议权保护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兰玲 刘淑敏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3,共7页
个人信用信息异议权在保障个人信用信息权益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个人信用信息异议权的立法中存在异议处理程序不完善、不良信息保存规则不合理、信息处理者事先告知义务缺失以及举证责任规定不一致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在结合... 个人信用信息异议权在保障个人信用信息权益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个人信用信息异议权的立法中存在异议处理程序不完善、不良信息保存规则不合理、信息处理者事先告知义务缺失以及举证责任规定不一致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域外有益经验,完善异议处理程序,细化异议处理机制,确保个人信息主体能够充分行使个人信用信息异议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 信用信息 异议权 异议处理 信用信息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最小化原则之替代方案 被引量:2
6
作者 翟相娟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9,共7页
被许多国家立法奉为个人信息收集行为基本准则的最小化原则,适用至个人征信领域会产生理论不适和现实弊端。三种优势互补的系统组合方案可以成为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最小化原则替代之选:以绝对敏感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负面清单制度,通过... 被许多国家立法奉为个人信息收集行为基本准则的最小化原则,适用至个人征信领域会产生理论不适和现实弊端。三种优势互补的系统组合方案可以成为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最小化原则替代之选:以绝对敏感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负面清单制度,通过确定禁止采集的信用信息范围实现对信用主体核心权益的底线保护;相关性原则将最小化原则意涵中的直接相关性拓展至间接相关性,这使得相对敏感信息和替代数据能够有条件地进入个人征信系统;从采集最小化原则到使用最小化原则体现了“严进”向“严出”征信理念的转变,它要求个人征信机构和信用信息使用者做到“最少使用”和“最小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 最小化原则 替代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监管标准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莉 赵燕 +2 位作者 李志红 张恒 孟翠竹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5,共8页
标准化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信用监管标准化涉及信用信息、信用评价、监管应用、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等类别。通过梳理信用监管标准化现状,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分布情况、关注重点等... 标准化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信用监管标准化涉及信用信息、信用评价、监管应用、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等类别。通过梳理信用监管标准化现状,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分布情况、关注重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当前信用监管工作实际,指出信用监管标准化在信用信息数据规范、信息共享交换、应用管理和标准实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原因,围绕提升信用监管规范化水平、推动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快速发展,提出在完善信用信息数据标准、信用信息共享标准、信用监管应用标准及推进信用监管标准实施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监管 标准化 信用信息 信用服务 信用管理 信用评价 监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息权益的法治化保护 被引量:8
8
作者 周烁 赵旭东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信用是形成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石,完善个人征信制度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在个人征信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信息规模、轻信息质量,重信息采集、轻信息保护,重事前审批,轻精准监管的问题。应从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披露... 信用是形成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石,完善个人征信制度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在个人征信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信息规模、轻信息质量,重信息采集、轻信息保护,重事前审批,轻精准监管的问题。应从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披露三方面出发,保护信息主体权益。在信息采集环节,明确个人信息的采集范围,保障个人对信息采集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制定个人信息采集标准;在信息处理环节,平衡信息安全与数据共享,完善个人信用报告中信息错误的异议纠纷处理机制;在信息披露环节,区别设置个人信息披露条件,并按照使用目的制定精细化的个人信用报告,以期实现个人信用报告制度中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化营商环境 个人信用信息权益 信息采集 信息处理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数据处理的权力证成、利益协调与环节标准明确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雪 张路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2,共9页
公共信用数据处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我国各级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公共信用数据的归集、共享、公开等处理,是信息数据融通的关键枢纽。但是,其设立至今一直存在着处理数据权力来源不明、数据利益待协调、处理环节模糊... 公共信用数据处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我国各级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公共信用数据的归集、共享、公开等处理,是信息数据融通的关键枢纽。但是,其设立至今一直存在着处理数据权力来源不明、数据利益待协调、处理环节模糊、处理标准有待细化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应当在未来的“社会信用法”中赋予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数据处理的权力,通过明确数据财产权益的分配来协调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与其他主体的数据利益。另一方面,应统一公共信用数据的处理环节,明确环节的处理标准:归集环节以中心“职责决”为标准;共享环节以“对象决”为标准;公开环节以“性质决”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信用信息中心 数据处理 权力证成 利益协调 处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息的类型反思与二阶进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9,共12页
在数据生产要素化、处理技术化和价值最大化等多重动力的推动下,数据呈现出海量聚合、智能处理和普惠使用之趋势。个人信用信息(或数据)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驱动要素,其范畴设计和处理规则应与数据应用趋势相适应。在批量化个人信用... 在数据生产要素化、处理技术化和价值最大化等多重动力的推动下,数据呈现出海量聚合、智能处理和普惠使用之趋势。个人信用信息(或数据)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驱动要素,其范畴设计和处理规则应与数据应用趋势相适应。在批量化个人信用信息归集阶段,对法律法规明确列举的反映信用状况的通用性个人信用信息“应归尽归”,以满足各行各业的一般性需求。在精细化信用状况分析阶段,对授信主体基于其自身需求进行授信的特殊性或主观性个人信用信息应按需补强收集,以满足授信主体的场景化、个性化需求,最终形成通用性个人信用信息和特殊性个人信用信息二阶范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社会信用体系 数据要素 个人信用信息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信用信息的分类形式与标准研究——以守信信息与失信信息的精细化为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路 胡秀菊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共11页
现有规范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分类尚存在分类形式不统一、分类标准混乱的问题。建议将公共信用信息按两级进行分类:一级分类应以义务的履行状态为准,将公共信用信息分为基本信息、守信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四类。二级分类中,守信信息... 现有规范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分类尚存在分类形式不统一、分类标准混乱的问题。建议将公共信用信息按两级进行分类:一级分类应以义务的履行状态为准,将公共信用信息分为基本信息、守信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四类。二级分类中,守信信息以已履行义务的难度、时间延续性、成本等为标准,分为一般守信和特别守信两类;失信信息以义务人的主观过错、履行能力、未履行义务的性质、造成的损害等为标准,分为轻微失信、一般失信和严重失信三类。守信信息和失信信息的分类应结合上述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信用信息 分类形式与标准 义务履行状态 守信信息 失信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生态视域下交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分析——以河南省高速“绿通”车辆为例
12
作者 朱镇远 金真 吴齐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现阶段,我国“绿通”车辆的判别多以高速收费站工作人员人工参与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原有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平台的作用。为构建跨平台跨省份的全国交通信用信息平台,以河南省高速“绿通”车辆通行这一场景作为切入点,运用信息生态理论对交... 现阶段,我国“绿通”车辆的判别多以高速收费站工作人员人工参与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原有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平台的作用。为构建跨平台跨省份的全国交通信用信息平台,以河南省高速“绿通”车辆通行这一场景作为切入点,运用信息生态理论对交通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本体、参与主体、外部环境三个要素进行分析,探讨交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模式,为多模态情境中交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对“绿通”车辆交通信用信息平台的构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用信息平台 信息生态理论 “绿通”车辆 数据本体 参与主体 外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信用监管体系优化与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萱 郭林青 韩文亚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2,共9页
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历经探索起步、快速发展、规范优化3个发展阶段。基于信用监管的逻辑理路,建立“主体—客体—手段”的分析框架对环境信用监管体系进行要素式解析。现行环境监管体系是生态环境部门对排污单位、第三方环境服务单位开展... 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历经探索起步、快速发展、规范优化3个发展阶段。基于信用监管的逻辑理路,建立“主体—客体—手段”的分析框架对环境信用监管体系进行要素式解析。现行环境监管体系是生态环境部门对排污单位、第三方环境服务单位开展的基于环境信用的监管体系,是以环境信用评价及其结果公开为主要内容,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其他相关部门实施联合奖惩的制度和工作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信用监管主体职责集中,各地环境信用内涵不统一,环境信用信息管理较为薄弱,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渠道分散,尚未完成从信用评价到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的转变。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应当顺应政策环境从违法成本低到重罚主义的转变,明确分级管理、协同融入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推动环境信用评价转变,完善环境信用监管全流程政策措施,规范环境信用信息管理,建立全国环境信用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推动环境信用信息市场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用监管体系 信用信息 环境信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区位选择——来自县域面板数据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阔 孙翊铭 曲植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9,共22页
地区制度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其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区位选择决策。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制度,其建设对企业进入的影响尤为显著,有必要系统考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企业进入效应。文章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视... 地区制度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其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区位选择决策。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制度,其建设对企业进入的影响尤为显著,有必要系统考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企业进入效应。文章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和工商企业注册相关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进入的影响及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与非试点县域相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内企业进入水平显著提高7.8个百分点,并且该效应在银行竞争度较低、信用环境禀赋较差的地区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提高金融筛选能力和优化外部信用环境来提高企业进入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市场化运作的个人征信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文章揭示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进入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厘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区位选择之间的内在关联,丰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区位选择领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益见解和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信息 企业区位选择 营商环境 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信息披露、隐私信息界定和数据权属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章政 张丽丽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4,共7页
明确广义信用的概念和内涵,界定信用信息披露的边界和隐私信息的界限,对信用数据权属和流通利用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信用具有公开性和可知性特征,信用信息应满足可识别性要求;隐私是一种特殊的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披露越充分,信... 明确广义信用的概念和内涵,界定信用信息披露的边界和隐私信息的界限,对信用数据权属和流通利用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信用具有公开性和可知性特征,信用信息应满足可识别性要求;隐私是一种特殊的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披露越充分,信用制度的基础越牢固;信用行为主体和信息收集主体(平台)对信用数据具有共有产权;信用数据各类生产主体和信用行为主体均可进入市场参与信用数据交易,信用数据的流通和应用将催生多元化信用产品和信用经济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信息披露 隐私信息界定 信用数据权属 信用信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敬达 刘焕成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71,共4页
针对目前由于我国经贸活动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各省迫切需要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问题,在介绍和分析国内发达地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并从公共信用信息采... 针对目前由于我国经贸活动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各省迫切需要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问题,在介绍和分析国内发达地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并从公共信用信息采集/交换平台、服务平台、安全监控平台等三个方面具体设计了我国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框架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信用信息 共享平台 总体思路 框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用信息的界定 被引量:23
17
作者 林钧跃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2,共6页
如何科学地定义信用信息并为其划定边界,是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基础问题之一,该问题长期存在争议。在实践中,狭义信用信息是全球通用的信用信息概念,含义上几乎能与征信数据等同,而且是能够商业化的信息。广义信用信息则是将诚信、公德... 如何科学地定义信用信息并为其划定边界,是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基础问题之一,该问题长期存在争议。在实践中,狭义信用信息是全球通用的信用信息概念,含义上几乎能与征信数据等同,而且是能够商业化的信息。广义信用信息则是将诚信、公德、合规等含义赋予之,扩大了其中信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试图使其能够适用于社会信用体系、诚信教育和政府信用监管等方面。界定信用信息的方法有多种,在比较列举法和排除法的利弊之后,凸显出拆分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信息 征信数据 狭义信用信息 广义信用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信用信息评价指标的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巩守效 石望林 +1 位作者 何云 赵静 《征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9-62,共4页
农户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优化农户信用信息指标入手,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主要分析工具,结合天水市某农户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用村农户的信用评价结... 农户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优化农户信用信息指标入手,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主要分析工具,结合天水市某农户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用村农户的信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非信用村农户。因此,应加强农村征信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切实履行信息告知义务,继续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加大对信用评价工作的政策支持,优化农村信用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信用信息 信用评价 评价指标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共享风险的知识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仪 熊国红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通过共享被加工为知识,促进了消费者人格的发展和征信等产业的升级,但同时共享者的组织有序与共享的整体效率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从而阻碍了共享功能的实现。运用知识治理原理并借鉴英国沙箱... 在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通过共享被加工为知识,促进了消费者人格的发展和征信等产业的升级,但同时共享者的组织有序与共享的整体效率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从而阻碍了共享功能的实现。运用知识治理原理并借鉴英国沙箱监管等治理经验,通过合理配置治理权限完善共享者的内部组织,确保共享的整体有序,促进共享的高效开展,应对共享可能带来的风险,发挥共享对征信等产业的升级带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共享 共享风险 大数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用信息基础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骁 顾锋 王方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8-89,共2页
我国信用信息基础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各部门信息割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信息的管理是一项社会增值活动,合理的信用信息管理模式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加以推进,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信用信息运作管理的市场体制是我国信用管... 我国信用信息基础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各部门信息割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信息的管理是一项社会增值活动,合理的信用信息管理模式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加以推进,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信用信息运作管理的市场体制是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信息 基础建设 中国 征信管理体系 信用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