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联网双层耦合动力学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1
作者 张月霞 常凤德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65-3173,共9页
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是物联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物联网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物联网通信中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复杂且不稳定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双层耦合信息传播模型SIVR-UAD,通过分析物联网... 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是物联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物联网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物联网通信中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复杂且不稳定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双层耦合信息传播模型SIVR-UAD,通过分析物联网中不同状态的设备和用户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建立了6种耦合状态,并利用马尔科夫方法分析耦合节点的状态变化过程,找到信息传播平衡点,最后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平衡点的唯一性以及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3组不同的初始耦合节点数下,SIVR-UAD模型中的6种耦合节点数量变化始终趋向同一稳定水平,证明了该模型的平衡点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通信 SIVR-UAD 双层耦合信息传播模型 稳定性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IR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超 杨旭颖 +1 位作者 徐珂 马建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5-2330,共6页
结合传染病动力学的SEIR模型,本文建立了适用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该模型基于社交网络用户的行为特征,分析了社交网络的传播机理和网络参数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得出了动力学演化方程组,刻画了信息传播过程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仿真... 结合传染病动力学的SEIR模型,本文建立了适用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该模型基于社交网络用户的行为特征,分析了社交网络的传播机理和网络参数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得出了动力学演化方程组,刻画了信息传播过程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正确地反映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的趋势,较为准确地描述信息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信息传播模型 SEIR 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态度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宏程 孙欣然 胡敏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了揭示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传播的内在规律,对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除了受信息本身的吸引力和社交环境的影响,同时受节点对消息的态度的影响。然而,现有信息传播模型对节点态度考虑不足,不能体... 为了揭示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传播的内在规律,对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除了受信息本身的吸引力和社交环境的影响,同时受节点对消息的态度的影响。然而,现有信息传播模型对节点态度考虑不足,不能体现节点态度的差异对信息传播所产生影响。本文结合传染病模型并考虑节点态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态度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旨在分析节点态度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为研究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机理提供理论依据。首先,考虑到不同节点的态度及其变化规则的差异,从个体角度出发,基于节点行为定义了节点态度及其更新原则。其次,在传统传染病动力学SIRS模型基础上,结合信息传播与传染病感染扩散类似的传播机理,综合考虑节点态度对信息传播状态转移的影响,利用社会学习理论得到一种基于节点态度的社交网络传播模型。该模型能够分析节点态度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给出传播规则,并刻画信息传播的演化规律。最后,采用新浪微博的真实数据对本文的传播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节点态度影响着信息的传播,证明了本文所提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信息传播规律,反映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信息传播模型 SIRS 节点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彭慧洁 朱君璇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42,共6页
随着微信爆炸式发展,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信息扩散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研究微信信息传播以期为企业、政府等机构提供现实指导方案。本文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传染病动力学,提出改进的信息传播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用户接受阈值"... 随着微信爆炸式发展,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信息扩散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研究微信信息传播以期为企业、政府等机构提供现实指导方案。本文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传染病动力学,提出改进的信息传播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用户接受阈值"以及关系动机,通过MATLAB仿真描绘微信朋友圈中信息传播过程曲线,得到平台中信息传播规律并提出相关建议。仿真结果表明:用户接受阈值和关系动机对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网络 用户 关系动机 信息传播模型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抑制作用的多信息传播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邵峰晶 孙仁诚 李淑静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针对大量现实系统中多种信息传播并存,且不同传播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现象,以复杂网络为系统模型,采用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相关理论,对同一系统中多信息传播并存情况下的传播模型和传播动力学过程以及相关性质进行系统的探索研究。针对多... 针对大量现实系统中多种信息传播并存,且不同传播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现象,以复杂网络为系统模型,采用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相关理论,对同一系统中多信息传播并存情况下的传播模型和传播动力学过程以及相关性质进行系统的探索研究。针对多信息传播并存过程中相互抑制作用,给出多信息传播的SIn模型。以仿真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确认该模型对模拟和预测多种信息传播并存系统动力学行为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信息传播模型 传播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关系类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孔素真 赵长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考虑到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存在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好友关系信息传播偏好不同,提出了一种多关系类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并建立了信息传播的动力学方程.在该模型中,用户根据自身的传播偏好决定是否分享或传播信息,并根据信息传播偏... 考虑到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存在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好友关系信息传播偏好不同,提出了一种多关系类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并建立了信息传播的动力学方程.在该模型中,用户根据自身的传播偏好决定是否分享或传播信息,并根据信息传播偏好主动选择可能的好友关系分享或传播信息.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关系类型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信息在网络中持续的时间与信息的特征有关;信息通过多种类型的好友关系传播能够有效提高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该模型与现实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规律具有一致性,是一种有效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信息传播模型 动力学方程 多关系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会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构建与top-k节点挖掘 被引量:1
7
作者 史文国 王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30-2832,2844,共4页
在移动社会网络中挖掘出有影响力的top-k节点,对于移动运营商作出新产品或服务战略营销决策至关重要。针对移动社会网络的特点,提出一种充分考虑移动社会网络特点的信息传播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top-k节点挖掘算法。实验证明,该方法能... 在移动社会网络中挖掘出有影响力的top-k节点,对于移动运营商作出新产品或服务战略营销决策至关重要。针对移动社会网络的特点,提出一种充分考虑移动社会网络特点的信息传播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top-k节点挖掘算法。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准确高效地定位移动社会网络中的活跃节点,这对于移动运营商作出营销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模型 移动社会网络 top-k节点挖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传播模型研究的舆情导控方法探寻 被引量:2
8
作者 楼叶 《信息网络安全》 2016年第9期257-266,共10页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发布和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在社会网络中,信息扩散具有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互联网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网络谣言、网络群体性事件等很多社会问题。针对互联网...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发布和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在社会网络中,信息扩散具有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互联网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网络谣言、网络群体性事件等很多社会问题。针对互联网舆情事件,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有效地归纳、分析、研判、预测,在事件发生伊始就能及时、主动地对其进行响应、干预、引导,从而有效发挥相关部门互联网舆情引导工作的准确度和有效度,最大程度完成互联网舆情导控工作。文章通过研究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模型的特征与规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针对互联网中发生的舆情热点事件,研究发现信息在不同社会网络中的传播规律,进而总结舆情导控的方法与策略,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羊群模型、独立级联模型、创新模型、流行病模型等信息传播模型进行实现与研究,把握不同信息传播环境下,信息扩散的方式和特点,并结合现实中经典案例,对舆情导控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信息扩散 互联网舆情 信息传播模型 舆情导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演化模型构建与仿真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宏波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5,共5页
作为当今时代最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微信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为了科学有效地利用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功能,本文深入剖析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特点,提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演化规则。随后以SIR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微信朋友圈紧密度、... 作为当今时代最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微信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为了科学有效地利用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功能,本文深入剖析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特点,提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演化规则。随后以SIR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微信朋友圈紧密度、免疫以及策略改变机制等因素,构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演化模型,并对演化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最后探讨了接收信息概率、免疫系数以及策略摇摆度等因素,对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有效控制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信息传播模型 SIR模型 演化模型 仿真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2.0环境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文兵 赵宇翔 +2 位作者 朱庆华 孙霄凌 范哲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1-521,共11页
本文分析了Web2.0环境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机理,借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构建了信息传播概念和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①在Web2.0环境下,一次信息传播中参与传播的用户占总用户数的比重一般不会超过65%,但传播... 本文分析了Web2.0环境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机理,借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构建了信息传播概念和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①在Web2.0环境下,一次信息传播中参与传播的用户占总用户数的比重一般不会超过65%,但传播规模即信息最终影响的用户数占比有时可以超过90%。②信息传播初始节点度会影响参与信息传播的用户数量及信息传播规模。③随着浏览概率阮从0.1增加到0.9,传播节点数和传播规模对初始传播节点度的变化曲线由线性增长逐渐向闭值性增长转变。④如果把马太效应引入到分享概率P,的取值设定上,那么这种逐渐的转变会分化为两类增长的极端:阈值性增长和线性增长。本文对于研究Web2.0环境下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活动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2 0社交网络 信息传播模型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慧娟 郑啸 陈欣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338,共6页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平台,以其使用方式便捷、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在信息分发和舆论传播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微博的相关机制,分析了微博信息的传播特征以及影响信息传播的三大因素,对目前研究所使用的信...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平台,以其使用方式便捷、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在信息分发和舆论传播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微博的相关机制,分析了微博信息的传播特征以及影响信息传播的三大因素,对目前研究所使用的信息传播模型进行了分类,重点综述了基于传播过程的模型、基于影响力的模型以及基于转发因素的模型,并对这三类模型的优缺点作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社会网络 信息传播模型 传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geRank的社交网络影响最大化传播模型与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宫秀文 张佩云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A期136-140,共5页
社交网络中影响最大化问题是指找出最具有影响力的k个节点,使得最终社交网络中被影响的节点最多,信息传播范围最大。针对影响最大化问题,目前已存在一些基本传播模型,但是这些模型没有考虑网络中节点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而网络中节点的相... 社交网络中影响最大化问题是指找出最具有影响力的k个节点,使得最终社交网络中被影响的节点最多,信息传播范围最大。针对影响最大化问题,目前已存在一些基本传播模型,但是这些模型没有考虑网络中节点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而网络中节点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是衡量其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网页排名算法的信息传播模型(PageRank-based Propagation Model,PRP),然后利用贪心算法来近似求解影响最大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ageRank的传播模型解决影响最大化问题的效果比传统的线性阈值模型、加权级联模型和独立级联模型的效果更好,影响力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影响最大化 PAGERANK 信息传播模型与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向在线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监测节点的选择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永成 黄曙光 +1 位作者 唐晋韬 刘金红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7-281,共5页
网络传播在病毒营销、谣言扩散、舆情控制等多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同于传统的最大化传播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在网络中选择有效的监测节点,以获得更大的监测效果.基于独立级联模型,通过在有向网络中模拟起源于不同节... 网络传播在病毒营销、谣言扩散、舆情控制等多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同于传统的最大化传播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在网络中选择有效的监测节点,以获得更大的监测效果.基于独立级联模型,通过在有向网络中模拟起源于不同节点的传播,能够获得各节点监测能力的仿真结果.在对两个真实的有向社交网络的试验中发现,相比较于节点的K-core索引值和出度值,节点的监测能力更依赖于其D-core索引值.进而,本文通过结合D-core索引值和节点出度值提出了一种节点监测中心Mc的计算方法,与PageRank、HIT等传统的有向图中心性算法相比,监测中心Mc值可以更好地反应节点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监测 信息传播模型 在线社交网络 监测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隐私保护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昂 梁英 +2 位作者 谢小杰 王梓森 李锦涛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8,共16页
社交网络影响力传播重点关注如何使用少量的种子集合在社交网络中产生尽可能高的影响力,并将转发作为信息传播的唯一方式,忽略了其他传播方式,例如用户可通过发布一条与所见信息内容相似的信息来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称为转述)因为难... 社交网络影响力传播重点关注如何使用少量的种子集合在社交网络中产生尽可能高的影响力,并将转发作为信息传播的唯一方式,忽略了其他传播方式,例如用户可通过发布一条与所见信息内容相似的信息来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称为转述)因为难以追踪,所以存在隐私泄漏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定义了一种支持转述关系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提出了一种支持用户隐私保护的信息传播方法 LocalGreedy,确保用户发送的信息不泄漏到指定黑名单的同时,最大化传播产生的影响力,平衡了隐私保护和信息传播的矛盾。针对种子集合选取的枚举问题,提出了支持隐私保护的递增策略构造种子集合,减少时间开销;给出了计算节点的局部影响子图方法,快速估计种子集合传播产生的影响力;为确保种子集合满足隐私保护约束限制,提出了推导节点泄漏态概率上限的方法,避免使用蒙特卡洛方法产生的时间开销。使用爬取的新浪微博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模型 传播网络推断 影响力最大化 隐私保护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感知与网络舆情的微博传播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媛 严宇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8-163,共6页
当下中国社会争议性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与争论。为了及时把握舆论走向,尽量降低产生争议性事件的风险,需要对事件的舆论热度和导向进行预测。基于风险感知的心理测量学派理论,结合微博舆情数据统计,使用信息传播模型的计算方... 当下中国社会争议性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与争论。为了及时把握舆论走向,尽量降低产生争议性事件的风险,需要对事件的舆论热度和导向进行预测。基于风险感知的心理测量学派理论,结合微博舆情数据统计,使用信息传播模型的计算方法为争议性科技事件建立信息传播模型,并以"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事件为实际对照样本作为模型的参照。本模型建立在风险感知的基础上,在已知某一事件的风险值及传播环境的条件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事件传播情况,为相关方面及时进行舆论干预争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感知 信息传播模型 风险传播 基因编辑 舆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科学信息标志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汉熙 宋以超 +1 位作者 周祖德 胡树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46-553,共8页
以16世纪以来科学期刊的创立过程为样本,建构了面向科学信息标志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模型。该模型的功能单元为科学信息生成模块(SICM)、科学信息驱动模块(SIDM)和科学信息发布模块(SIIM)。其能够自洽的机理在于科学优先权起点效应,而联... 以16世纪以来科学期刊的创立过程为样本,建构了面向科学信息标志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模型。该模型的功能单元为科学信息生成模块(SICM)、科学信息驱动模块(SIDM)和科学信息发布模块(SIIM)。其能够自洽的机理在于科学优先权起点效应,而联系机制是科学信息本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能力体系 科学话语权 科学优先权结构起点效应 科学信息传播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的核重构算法及传播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钰峰 郅欢欢 周喻鑫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9-285,共7页
社会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SI(Susceptible-Infected)信息传播模型未考虑节点间亲密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一种ESI(Extended Susceptible-Infected)信息传播模型。为避免由于挖掘的初始节点之间的距离选择不... 社会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SI(Susceptible-Infected)信息传播模型未考虑节点间亲密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一种ESI(Extended Susceptible-Infected)信息传播模型。为避免由于挖掘的初始节点之间的距离选择不当,陷入局部最优影响力,提出一种新的启发式算法——核重构算法CRA(Core Reconstitutions Algorithm)。该算法引入了k阶核心集和重合率的概念,通过重合率合理控制初始节点的影响范围,依次找出影响力最优的节点。基于新浪微博的实验表明,ESI传播模型优于SI传播模型,CRA算法比现有启发式算法具有更优的全局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信息传播模型 k阶核心集 重合率 C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及整体性保护
18
作者 陆东芳 郑雅如 +1 位作者 韩天腾 陈顺和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2,共9页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接度评价、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K-means聚类算法、Linkage Mapper联动路径工具、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构建研究区的生态和海洋文化网络空间格局,并耦合形成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生态与文化功能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在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中,廊道共62条,总长1524.55 km。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显示复合型景观网络中1条廊道生态与文化功能处于严重失调,16条处于中度失调,32条处于基本协调,11条处于中度协调,2条处于优质协调。【结论】结合泉州市国土规划,构建了及优化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在复合型景观网络的优化上,重点修复了沿海地区及中心城区网络生态失调问题,将原先以文化功能为主导的网络转变为兼具生态—文化双功能的网络体系,为支撑泉州生态和文化整体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景观网络 海洋文化 耦合协调模型 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会议系统的网络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伟 潘建平 +1 位作者 顾冠群 刘炳华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本文首先介绍计算机会议系统的一般结构及与窗口系统的关系,并提出一种层次结构的计算机会议的网络模型,该模型由逻辑层、影射层和支撑层组成.然后对影射层中不同的影射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群通信 计算机会议 信息传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治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周春雷 王涵墨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66,73,共7页
[目的/意义]近年来,在新媒体逐渐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微博、微信、QQ、问答社区等泛网络产品成为网络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这些新媒体平台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信息生态问题,本文尝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治理对策。[方法/过... [目的/意义]近年来,在新媒体逐渐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微博、微信、QQ、问答社区等泛网络产品成为网络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这些新媒体平台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信息生态问题,本文尝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治理对策。[方法/过程]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的特征,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治理模型,针对信息治理问题展开一系列探讨。[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型和信息治理建议可为解决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生态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信息生态 信息治理 信息传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