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号配时优化的路网运行效益仿真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栋 王晓原 +2 位作者 张晓琳 商强 房海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5-1409,1414,共6页
结合Synchro和Q-paramics实现了区域路网的多个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协调优化及运行效益评价。选择长春市典型交通拥堵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的信号配时存在的问题;采用Synchro信号配时优化软件建立仿真路网,并对区域内主要信号交叉... 结合Synchro和Q-paramics实现了区域路网的多个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协调优化及运行效益评价。选择长春市典型交通拥堵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的信号配时存在的问题;采用Synchro信号配时优化软件建立仿真路网,并对区域内主要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情况进行协调优化;选择描述交叉口机动车运行状态变化的控制延误、停车次数、95%排队长度三个参数评价了15个信号交叉口入口配时优化后的交通运行状态变化,并结合Q-paramics交通仿真软件对比信号配时优化前后的区域总体交通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信号配时优化可以改善主要交叉口入口的运行状况,并提高区域路网机动车14%以上的运行速度,并可以降低25%以上的延误时间。研究证明在协调区域交叉口信号配时状况的基础上对其整体优化,可以在不改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高区域交通流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配时优化 交通运行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与碳排放的案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苏春敏 潘瑞春 +3 位作者 周成军 周新年 姚世瑞 李森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0-736,共7页
阐释城市道路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选取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西路与青州路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分析该交叉口原配时方案,发现该交叉口存在早、晚高峰现象,且信号配时不优.运用Synchro软件进行交通配时优化,得出信... 阐释城市道路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选取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西路与青州路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分析该交叉口原配时方案,发现该交叉口存在早、晚高峰现象,且信号配时不优.运用Synchro软件进行交通配时优化,得出信号配时方案,再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优化后该交叉口各个进口道的平均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均降低.将信号管制下交叉口范围内的碳排放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该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后早、晚高峰碳排放量分别降低21.47%和1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碳排放 信号配时优化 十字信号交叉口 交通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nchro与VISSIM混合仿真的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顾佳磊 韩印 姚佼 《森林工程》 2014年第4期94-97,共4页
交通仿真是设计、分析和评价交通方案的重要技术方法。重点介绍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中的Synchro与VISSIM软件。选取上海市某单点交叉口,针对无法利用VISSIM软件对原有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优化的缺点,先利用Synchro中的信号配时优化... 交通仿真是设计、分析和评价交通方案的重要技术方法。重点介绍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中的Synchro与VISSIM软件。选取上海市某单点交叉口,针对无法利用VISSIM软件对原有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优化的缺点,先利用Synchro中的信号配时优化功能对交叉口信号配时进行优化,然后再对交叉口进行交通仿真评价。仿真结果表明,利用Synchro对交叉口信号配时进行优化后,交叉口运行效率好于未进行信号配时优化时的运行效率,此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与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SYNCHRO VISSIM 交叉口控制 信号配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行人保护策略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震 马健霄 +1 位作者 王宝杰 李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7,85,共8页
为促进平面交叉口的行人交通安全,本文基于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的双环相位标准,将行人专用相位(EPP)、行人同步保护相位(CYPP)以及行人前置相位(LPI)这3种行人保护策略整合到一起,以信号周期和行人-右转车的冲突点数量最小化... 为促进平面交叉口的行人交通安全,本文基于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的双环相位标准,将行人专用相位(EPP)、行人同步保护相位(CYPP)以及行人前置相位(LPI)这3种行人保护策略整合到一起,以信号周期和行人-右转车的冲突点数量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在假定交通参与者遵守信号规则的前提下,除LPI策略中远端行人与右转车冲突外,其余冲突点经模型优化后皆可消除,并且机动车的通行效率能够得到维持。该模型属于0-1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BMILP),可用分支定界法求解。选取南京市两个交叉口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交叉口几何尺寸及交通流量较小时,模型倾向于得到EPP方案,否则倾向于得到CYPP和LPI方案;在进口道设有直右共享车道或右转相位不易满足最大饱和度限制时,模型倾向于得到LPI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配时优化 0-1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交叉口 行人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待行区条件下双环相位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震 马健霄 王宝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08-2112,共5页
为提高设有待行区交叉口的行车效率,首先将设置待行区的效果等价于车道绿信比的增加;接着基于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双环相位,以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然后考虑相位结构中环-屏障约束条件,... 为提高设有待行区交叉口的行车效率,首先将设置待行区的效果等价于车道绿信比的增加;接着基于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双环相位,以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然后考虑相位结构中环-屏障约束条件,设计了用于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最后将模型和算法应用于实例交叉口。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得到比Synchro软件周期更短、车辆平均延误更低的信号配时方案。在交叉口仅设置左转待行区的条件下,模型的延误降低幅度为12.9%~17.4%;在交叉口同时设置左转、直行待行区的条件下,模型的延误降低幅度为17.5%~25.5%。此外,该模型对排队消散速度的取值并不敏感,在最小及最大车速的条件下能够得到几乎相同的配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口 信号配时优化 遗传算法 待行区 双环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玉如 张容 唐秋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33,共9页
由于信号配时方案影响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改善交叉口的运行现状,构建了以车辆延误、停车次数和延误不均衡度为优化目标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以改进人工鱼群算法进行求解。在改进算法中引入衰减函数,获得可变步长和可变视野;在... 由于信号配时方案影响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改善交叉口的运行现状,构建了以车辆延误、停车次数和延误不均衡度为优化目标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以改进人工鱼群算法进行求解。在改进算法中引入衰减函数,获得可变步长和可变视野;在人工鱼移动策略中结合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操作,利用云模型生成新的交叉变异概率优化交叉与变异操作。选取重庆市某交叉口作为案例,利用VISSIM软件进行实验仿真,对比分析现状配时方案和优化后的方案对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本文中方法可以使车辆延误、停车次数、排队长度均得到降低,可以有效提升道路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人工鱼群算法 云遗传算法 信号交叉口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控制智能优化配时及仿真 被引量:7
7
作者 董超俊 刘智勇 邱祖廉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2-475,共4页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随机性很强的、复杂的巨型系统。开发了双层反馈神经网络,将其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信号配时优化, 并开发了应用于优化计算的能量函数和车辆平均延误计算式。以广东江门市某平面交叉路口为对象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随机性很强的、复杂的巨型系统。开发了双层反馈神经网络,将其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信号配时优化, 并开发了应用于优化计算的能量函数和车辆平均延误计算式。以广东江门市某平面交叉路口为对象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配时方法相比,采用所开发的双层反馈神经网络进行智能优化配时,交叉路口车辆的平均延误可以平均减少18.2%,可以大大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开发的双层反馈神经网络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对象的优化,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号优化 双层反馈网络 车辆延误 智能运输系统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神经网络的城市交通信号区域优化算法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佳倩 洪振杰 范劲松 《运筹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7,共7页
提出了一种可并行处理的交通信号配时区域优化模型和相应算法.算法从局部枚举最优方案出发,在枚举计算每个交叉口信号灯方案的罚分时,在真实罚分的基础上叠加虚拟导向罚分.虚拟导向罚分通过动态通行权重来计算.将枚举法和虚拟导向罚分... 提出了一种可并行处理的交通信号配时区域优化模型和相应算法.算法从局部枚举最优方案出发,在枚举计算每个交叉口信号灯方案的罚分时,在真实罚分的基础上叠加虚拟导向罚分.虚拟导向罚分通过动态通行权重来计算.将枚举法和虚拟导向罚分相结合,使得算法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全局优化特性.在道路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时,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单点定时或单点感应等交通信号配时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信号配时优化 动态通行权重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间粒度交通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9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2 位作者 韩鹏 罗孝羚 徐韬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解决传统车队离散模型基于概率分布假设和现有交通流预测时间粒度过大不能应用于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等问题.在车队离散模型的建模思路上,先分析了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与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 为解决传统车队离散模型基于概率分布假设和现有交通流预测时间粒度过大不能应用于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等问题.在车队离散模型的建模思路上,先分析了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与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间粒度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以上游交叉口离去流量分布为输入,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分布为输出,时间粒度为5 s.最后,通过实际调查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并应用模型预测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结果表明,与Robertson模型相比,本文模型预测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变化特征,平均预测误差减少了8.3%.成果可用于信号配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预测 神经网络 车队离散 信号配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路入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联动控制优化方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现敏 张璐雨 +1 位作者 白乔文 王鑫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3,共11页
针对快速路入口匝道排队过长造成的衔接交叉口拥堵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路入口匝道和衔接交叉口的联动控制优化方法。分析快速路匝道排队溢出原因,提出基于交通状态估计的入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的系统控制策略。以系统总通行能力最大和交叉... 针对快速路入口匝道排队过长造成的衔接交叉口拥堵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路入口匝道和衔接交叉口的联动控制优化方法。分析快速路匝道排队溢出原因,提出基于交通状态估计的入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的系统控制策略。以系统总通行能力最大和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分别从交叉口配时、匝道调节及系统排队长度这3个方面构建系统约束方程,建立快速路入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联动控制优化模型。以长春市典型快速路和交叉口为例,选择高峰、平峰、低峰这3种交通环境,运用联动控制优化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与经典优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交通状况下,联动控制优化方法均能有效改善快速路运行情况,缓解入口匝道排队溢出现象,同时提高衔接交叉口通行效率;特别是在饱和交通状态下,联动控制优化方法表现优异,系统整体车均延误和排队长度分别降低了5.67%和1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联动控制 信号配时优化 城市快速路 交通拥堵 入口匝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公交优先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信号协调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红红 杨兆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分布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拓扑结构的分布式特性使得网络的控制问题被划分成不同层次,路口的控制器优化单个交叉口,系统的协调要求每个路口的控制器同时还要考虑相邻路口控制器的配时方案、相邻上游交叉口车辆的离去特性、相邻下游交叉口... 分布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拓扑结构的分布式特性使得网络的控制问题被划分成不同层次,路口的控制器优化单个交叉口,系统的协调要求每个路口的控制器同时还要考虑相邻路口控制器的配时方案、相邻上游交叉口车辆的离去特性、相邻下游交叉口车辆的到达特性.本文在综合考虑上下游交叉口信号配时、车辆排队和公交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时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实施公交优先的模型系统的框架,然后给出信号优化过程和计算最佳绿灯请求时间和信号协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信号配时优化 信号协调方法 绿灯请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排队长度管理的小步增减绿信比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益源 连培昆 +2 位作者 郭建钢 赖元文 康雅玲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42-1849,共8页
针对高峰期间交叉口各进口道排队不均衡或溢出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排队长度管理的小步增减绿信比方法。首先,判断红灯结束时的排队状态及绿灯结束时的排队长度等级;然后,计算各个相位绿灯时间的增减量;最后,以均衡各进口道排队长... 针对高峰期间交叉口各进口道排队不均衡或溢出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排队长度管理的小步增减绿信比方法。首先,判断红灯结束时的排队状态及绿灯结束时的排队长度等级;然后,计算各个相位绿灯时间的增减量;最后,以均衡各进口道排队长度为目标,实现各相位绿灯时间与各进口道排队长度的动态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方法能有效地均衡各个进口道的排队长度,降低交叉口的通行延误和交通拥堵。当相位绿信比与排队长度不匹配时,该优化方法能快速进行绿信比调整,以适应排队长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 排队长度 小步增减绿信比 交通信号配时优化 交通信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群协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区域交通控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钱勇生 王春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87-189,共3页
根据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三群协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城市区域交通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采用两层递阶分布式结构,分阶段优化控制参数(周期、相位差和绿信比),每个阶段长10-3O分钟,周期、相位差由区域控制级每阶段优化一次,绿... 根据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三群协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城市区域交通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采用两层递阶分布式结构,分阶段优化控制参数(周期、相位差和绿信比),每个阶段长10-3O分钟,周期、相位差由区域控制级每阶段优化一次,绿信比由交叉口控制级每周期优化一次。采用车辆延误为性能指标,周期、相位差和绿信比均采用三群协同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交通控制 三群协同粒子群优化算法 信号优化 车辆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相位动态优化的交叉口智能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丽英 丁粲容 +1 位作者 艾子妍 管姝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7,共12页
针对国内十字交叉口大多采用固定相位和配时方案的信号控制现状,对动态可变相位方案以及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可穿越间隙理论计算左转车流通行能力,对比实际左转车流量,在相位库中选择合适的相位控制方案.其次,以机动... 针对国内十字交叉口大多采用固定相位和配时方案的信号控制现状,对动态可变相位方案以及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可穿越间隙理论计算左转车流通行能力,对比实际左转车流量,在相位库中选择合适的相位控制方案.其次,以机动车车均延误、行人人均延误和停车率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模型中设计两组权重体系,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取多目标模型的Pareto最优解集,使用变异系数法得到第1组权重,采用指标系数法得到第2组权重.然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多目标模型在两组权重下转化的单目标模型,得到优化方案,对比优化结果.最后,使用软件Vissim进行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后,案例交叉口若在平峰时段采用二相位控制方案,可以将机动车车均延误以及行人人均延误降低50%以上,将停车率降低20%以上,证明动态相位控制方案和信号配时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可变相位方案 多目标优化信号 遗传算法 VIS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线密度预测的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
15
作者 邓明君 李书行 +2 位作者 李响 张兵 薛运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4,126,共12页
针对快速路入口匝道区域拥堵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交通密度预测的入口匝道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快速路匝道区域的交通特性,定义交通流缓行状态,利用经典宏观交通流模型对快速路主线的历史密度进行统计,基于速度、密度参数进行聚类分析量... 针对快速路入口匝道区域拥堵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交通密度预测的入口匝道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快速路匝道区域的交通特性,定义交通流缓行状态,利用经典宏观交通流模型对快速路主线的历史密度进行统计,基于速度、密度参数进行聚类分析量化缓行状态交通参数特征。基于城市交通流的日变化特性,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交通密度进行短期预测,基于预测结果识别缓行状态。针对交通缓行状态,提出一种快速路主线交通密度与入口匝道排队长度的协同控制模型,通过控制入口匝道进而控制主线下游密度不超过临界密度,利用PSO-PID(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Control)算法对控制模型进行求解。以南昌市洪都大道快速路为例,对晚高峰缓行时段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经典的匝道控制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相较ALINEA模型,将匝道调节率提高11.0%,匝道平均排队长度和平均延误分别降低了14.8%和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预测控制 信号配时优化 快速路入口匝道 PI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并行灾变粒子群算法的区域交通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春雷 钱勇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229-232,共4页
针对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点、搜索精度低等缺点,引入灾变模型,采用双向并行策略,提出一种双向并行灾变粒子群优化算法(BPC-PSO),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城市区域交通控制信号参数配时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双向并行灾变粒子群算法... 针对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点、搜索精度低等缺点,引入灾变模型,采用双向并行策略,提出一种双向并行灾变粒子群优化算法(BPC-PSO),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城市区域交通控制信号参数配时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双向并行灾变粒子群算法相对于基本粒子群算法大大提高了寻找全局最优解的能力,使车辆平均延误和平均停车率都比基本粒子群算法有明显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并行灾变粒子群优化算法 城市区域交通控制 尖点灾变模型 信号优化 PI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nal timing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dual-ring phase scheme for roundabout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万经 谢涵洲 +2 位作者 白玉 赵靖 杨晓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563-571,共9页
A sign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roundabout was control concept were used to eliminate the conflict points proposed based on dual-ring scheme and two stop lines for left turns and weaving sections at a roundabout. A cy... A sign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roundabout was control concept were used to eliminate the conflict points proposed based on dual-ring scheme and two stop lines for left turns and weaving sections at a roundabout. A cycle length minimization problem was considered to generate optimal signal timings for roundabout, and a set of constraints to ensur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resulting optimal signal settings were proposed. Extensive experimental analyses in comparison with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quite promising for application in design of roundabout signals, and the minimum cycle length can decrease from 186 s to 79 s while the capacity increases from 8 682 pcu/h to 9 011 pcu/h under high demand scenario. Sensitivity analysis with respect to the system performance show that the lane assignment plan, number of circulatory lanes and left turn ratio are three critical factors which have dominate impacts on performance of signalized roundab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nalized roundabout dual-ring phase single timing optimization left-turn mov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波协调下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曲大义 周警春 +2 位作者 杨晶茹 林璐 韩乐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4,共7页
道路交通绿波协调以及拥堵协调等控制策略提升了车流运行效率和通行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网交通压力,但面向绿波协调的交叉口信号控制尚未考虑对公交车辆运行的影响。现对绿波协调控制下交通流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利用交通流运动学理... 道路交通绿波协调以及拥堵协调等控制策略提升了车流运行效率和通行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网交通压力,但面向绿波协调的交叉口信号控制尚未考虑对公交车辆运行的影响。现对绿波协调控制下交通流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利用交通流运动学理论确定公交车交叉口延误的影响变量,建立定量化模型进而得到交叉口公交车延误因子。选取示范路线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长江路干线交叉口,采用组合优化方法对延误因子模型进行验证,得出交叉口信号绿信比、公交运行速度对公交车延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绿信比、适当提高公交车速可有效提升交叉口整体通行效率,减少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波协调控制 公交运行延误 信号优化 延误模型 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