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面阵列电容传感器输出信号质量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瑞航 张玉燕 +2 位作者 温银堂 潘钊 李泓漾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5-921,共7页
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系统评估了3×4阵列电极同面电容传感器电极对输出信号质量。结果表明,减少电极间距和增加接触边缘长度有利于提高电极对输出信号质量。提出了一种评估同面电容传感器输出信号质量的指标——电极利用率。对不... 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系统评估了3×4阵列电极同面电容传感器电极对输出信号质量。结果表明,减少电极间距和增加接触边缘长度有利于提高电极对输出信号质量。提出了一种评估同面电容传感器输出信号质量的指标——电极利用率。对不同独立电极数量电极利用率的输出信号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增加独立电极数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效输出信息,且引入大量噪声。随着独立电极数量增加,电极利用率下降,解释了独立电极数量增加输出信号质量反而下降的原因。图像重建结果与电极利用率分析结论一致。实验和仿真结果验证了电极利用率评估多电极同面电容传感器输出信号质量的有效性。该方法和结论可为同面电容传感器阵列电极设计和输出信号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同面阵列电容检测 同面电容传感器 信号质量评估 电极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反射信号衰减强度评估的电缆缺陷长度和类型判别方法
2
作者 唐作鑫 周凯 +1 位作者 徐叶飞 黄靖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7,共8页
为解决频域反射法(FDR)只能判别缺陷极性而不能识别缺陷长度和类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衰减强度评估的缺陷类型判别方法,通过利用各缺陷处总的折反射强度与首次反射强度作差,再利用差值的大小即可对缺陷的长度和类型做出判断... 为解决频域反射法(FDR)只能判别缺陷极性而不能识别缺陷长度和类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衰减强度评估的缺陷类型判别方法,通过利用各缺陷处总的折反射强度与首次反射强度作差,再利用差值的大小即可对缺陷的长度和类型做出判断,并结合极性判断方法将缺陷细分为了4种类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成功识别电缆中常见的接地故障、过度弯折、本体受潮及长电缆中间接头4种缺陷的长度和类型,且与仿真建模的结果一致。本文缺陷类型判别方法可对电缆常见的点缺陷和段缺陷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反射法 缺陷识别 长度类型 信号衰减强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L1频点授权信号质量评估 被引量:11
3
作者 康立 卢晓春 +3 位作者 王雪 贺成艳 饶永南 杨德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5-911,共7页
GNSS信号的空间信号(SIS)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的定位、测试和授时(Positioning,Velocity and Timing,PVT)服务精度,但由于授权信号保密等原因,授权信号的伪码序列未知,卫星导航系统授权信号质量评估存在一定的困难性。该文主要分析GPS BII... GNSS信号的空间信号(SIS)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的定位、测试和授时(Positioning,Velocity and Timing,PVT)服务精度,但由于授权信号保密等原因,授权信号的伪码序列未知,卫星导航系统授权信号质量评估存在一定的困难性。该文主要分析GPS BIIF-5卫星L1频点的相干自适应副载波调制(CASM)信号,利用匹配滤波理论恢复出采集数据中的P(Y)码和M码两个授权信号分量的伪码符号,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结合信号分布特点准确求解出各信号分量之间的功率分配。重点分析P(Y)码和M码信号相关性能,包含相关曲线、相关损失和S曲线过零点偏差(S-Curve bias),定量地评估了授权信号的空间信号质量。提出完整的基于GPS L1频点授权信号质量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可作为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授权信号质量评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信号质量评估 伪码序列估计 功率分配 相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戴式心电信号质量的三分类评估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帅 赵钟瑶 +3 位作者 张翔宇 赵莉娜 李建清 刘澄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0-556,共7页
研究一种穿戴式心电信号质量的三分类评估方法。心电信号质量三分类源于临床诊断需求,具体分为如下3类:一是临床有用,信号质量好;二是临床有用,信号质量差;三是临床无用。该方法首先提取心电信号时域、频域、非线性域中共计12个特征,然... 研究一种穿戴式心电信号质量的三分类评估方法。心电信号质量三分类源于临床诊断需求,具体分为如下3类:一是临床有用,信号质量好;二是临床有用,信号质量差;三是临床无用。该方法首先提取心电信号时域、频域、非线性域中共计12个特征,然后构建特征矩阵,通过融合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实现穿戴式心电信号质量的三分类。实际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375例经临床专家标注的独立测试集上信号质量三分类F测度结果分别为0.909、0.827和0.973,整体分类准确度为92.3%,相比于基于CNN的模型和传统SVM模型,准确度分别升高2.2%和6.4%。研究证明,新的信号质量三分类模型在穿戴式动态心电信号质量分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心电 信号质量评估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可穿戴心电信号质量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易晓霖 吴怡之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38-3440,3445,共4页
通过对R波检测匹配度、功率谱密度比值、峰度值3个反映心电信号质量的指标集进行重点介绍与分析,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可穿戴心电信号质量评估模型,导出心电信号质量指数以及质量等级。最后对该算法进行比较与讨论,结果表明使用模糊... 通过对R波检测匹配度、功率谱密度比值、峰度值3个反映心电信号质量的指标集进行重点介绍与分析,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可穿戴心电信号质量评估模型,导出心电信号质量指数以及质量等级。最后对该算法进行比较与讨论,结果表明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干扰条件下对心电信号的错误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波检测 匹配度 功率谱密度比值 峰度值 心电信号质量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卫星B1频段信号质量时域评估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雅男 刘瑞华 王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5,共7页
针对北斗信号的调制特点,用离线数据分析方法,理论分析与实测信号测试相结合,从北斗B1频点信号时域波形、眼图等方面对北斗B1频段信号数据的时域进行了质量分析评估测试,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得到相对完善的时域评估方法,为信号时域... 针对北斗信号的调制特点,用离线数据分析方法,理论分析与实测信号测试相结合,从北斗B1频点信号时域波形、眼图等方面对北斗B1频段信号数据的时域进行了质量分析评估测试,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得到相对完善的时域评估方法,为信号时域畸变排查提供依据。此外,为了衡量信号的畸变程度,计算了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所采纳的2OS模型中的3个参数:数字畸变中的超前/滞后参数、模拟畸变中的谐振频率和衰减因子的数值,并分析了其与测距偏差之间的关系,为单颗星信号质量在时域方面的评估提供了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信号质量评估 时域 信号畸变 离线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卫星B2信号数字预失真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瑞 贺成艳 +1 位作者 张小贞 白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27-3834,共8页
针对北斗星上信号发射通道中高功放和滤波器引起的导航信号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间接学习结构的数字预失真用以补偿导航信号产生的非线性失真。通过采用带宽最大的非对称恒包络二进制偏移载波(asymmetric constant envelope binary offse... 针对北斗星上信号发射通道中高功放和滤波器引起的导航信号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间接学习结构的数字预失真用以补偿导航信号产生的非线性失真。通过采用带宽最大的非对称恒包络二进制偏移载波(asymmetric constant envelope binary offset carrier,ACE-BOC)调制的北斗B2信号,验证数字预失真对补偿导航信号非线性失真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从调制星座、功率谱、相关函数、S曲线过零点偏差等信号评估指标对数字预失真处理前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数字预失真可以有效抑制20 dB的带外功率损失,相关损失可由0.7 dB下降到0.009 dB以及S曲线过零点偏差由0.88 ns下降到0.0029 ns。本文所提的数字预失真模型可有效改善信号发射通道引起的信号非线性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2信号 高功率放大器 数字预失真 信号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原位血栓磁共振成像多序列评估与信号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琳琳 吴娱倩 张英魁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5期544-547,共4页
原位血栓形成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原因之一。原位血栓可能是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者凝血状态异常等导致凝血系统被激活,在此基础上导致血小板或者红细胞聚集形成;。根据血栓构成成分可分为以... 原位血栓形成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原因之一。原位血栓可能是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者凝血状态异常等导致凝血系统被激活,在此基础上导致血小板或者红细胞聚集形成;。根据血栓构成成分可分为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或者以红细胞为主的红色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 磁共振成像 多序列评估信号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 III首星信号结构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卢晓春 王萌 +1 位作者 王雪 饶永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17-2323,共7页
导航信号是连接空间卫星和地面用户端的枢纽,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优劣直接影响后续的定位、测速、授时等性能。该文利用国家授时中心40 m高增益天线对GPS III首星进行多次信号采集及比对分析工作,从GPS III L1频点... 导航信号是连接空间卫星和地面用户端的枢纽,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优劣直接影响后续的定位、测速、授时等性能。该文利用国家授时中心40 m高增益天线对GPS III首星进行多次信号采集及比对分析工作,从GPS III L1频点调制矢量及频谱分布入手,对L1频点载波相位存在“滑动”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得出该现象主要源于L1M信号。利用C/A码解析出授权信号M码,定量分析了L1频点信号分量的S曲线过0点偏差以及功率占比,其中L1M S曲线过0点偏差达到0.058 ns,信号功率占比最高可达6.78。该文研究成果可为研究新一代GPS信号的调制方式提供支撑,也可为后续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信号体制设计以及信号质量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III 导航信号 信号结构 信号解析 信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辐射源的高频天波雷达信号分析与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利冬 卢琨 陈绪元 《电子测量技术》 201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结合外辐射源雷达和天波超视距雷达的体制特点,对短波段可作为辐射源的几种通信信号形式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给出了外辐射源信号选用依据。首先对短波通信中常用的调幅(AM)、调频(FM)、频移键控(FSK)以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 结合外辐射源雷达和天波超视距雷达的体制特点,对短波段可作为辐射源的几种通信信号形式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给出了外辐射源信号选用依据。首先对短波通信中常用的调幅(AM)、调频(FM)、频移键控(FSK)以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信号形式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信号频谱及模糊函数。试验中根据各信号形式产生相应调制波形,并依靠试验平台进行发射和接收,录取实测数据进行分析。信号分析与评估采用经典线性调频信号为参照信号,探测能力以信噪比和杂噪比为评估依据,根据实测数据给出了各信号形式的评估结果和选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辐射源雷达 天波超视距雷达 模糊函数 正交频分复用 信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心电信号质量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海斌 刘娟 +1 位作者 刘思璇 程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152,共6页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提出基于规则或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自动将输入的心电信号识别为临床可接受或不可接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心电信号质量评估方法,通过网络模型自动学习分类特征,减少人工干预。同时,与其他方...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提出基于规则或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自动将输入的心电信号识别为临床可接受或不可接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心电信号质量评估方法,通过网络模型自动学习分类特征,减少人工干预。同时,与其他方法从全局角度对心电信号质量进行评估的策略不同的是,采用局部评估方法,既可对心电图的部分片段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也可通过简单融合策略对全局信号的质量进行评估。在公开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比其他几个对比方法的判断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信号质量评估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输通道相位失真对非恒包络信号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倩倩 贺成艳 +1 位作者 王鹏博 韩子彬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7-1605,共9页
全球定位系统三代首星观测结果显示其星座图具有非恒包络特性,目前国内对非恒包络信号的研究较少,其优势未被充分利用在卫星导航信号设计中。为研究非恒包络信号经过通道失真后的性能,仿真生成恒包络信号和非恒包络信号,构建传输通道相... 全球定位系统三代首星观测结果显示其星座图具有非恒包络特性,目前国内对非恒包络信号的研究较少,其优势未被充分利用在卫星导航信号设计中。为研究非恒包络信号经过通道失真后的性能,仿真生成恒包络信号和非恒包络信号,构建传输通道相位失真模型,将仿真信号通过失真模型后进行信号质量评估分析,并给出实测信号结果,以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位失真的影响下,非恒包络信号的测距性能优于恒包络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信号 非恒包络 相位失真 信号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IFF辐射源信号质量评估分类方法
13
作者 黄辰 《现代雷达》 2025年第9期58-65,共8页
信号质量评估分类对信号精细特征提取及辐射源目标分类识别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针对敌我识别(IFF)辐射源S模式应答信号开展研究,提出了二级质量评估分类方法,从信号质量初评估、信号质量精评估两层级详细介绍了评估分类流程,实现了对IF... 信号质量评估分类对信号精细特征提取及辐射源目标分类识别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针对敌我识别(IFF)辐射源S模式应答信号开展研究,提出了二级质量评估分类方法,从信号质量初评估、信号质量精评估两层级详细介绍了评估分类流程,实现了对IFF辐射源S模式应答信号质量的准确评估分类,对后续IFF信号精细特征的提取及辐射源目标分类识别提供了基础支撑。利用不同质量类型的多部民航辐射源目标数据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质量评估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5.4%,且通过选取相应的质量类型信号能显著提升特征提取有效性。进一步与基础方法和其他现有方法对比,所提方法将IFF辐射源目标分类识别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5.0%和1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我识别信号 精细特征提取 辐射源目标分类识别 S模式应答信号 信号质量评估分类 二级质量评估分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LMM算法的谐波辨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春晖 张晔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5-48,52,共5页
介绍了组合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最小平均值评估法(Adaline-LMM)对脉冲控制信号的拟合分析方法,用于对电力控制系统中的信号评估。通过对系统信号中的各个谐波分量的幅值和相位进行谐波辨识,并对Adaline的权重向量进行更新,同时对目标函数... 介绍了组合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最小平均值评估法(Adaline-LMM)对脉冲控制信号的拟合分析方法,用于对电力控制系统中的信号评估。通过对系统信号中的各个谐波分量的幅值和相位进行谐波辨识,并对Adaline的权重向量进行更新,同时对目标函数进行技术估计。其中,自适应神经网络中的权重向量由LMM算法进行迭代更新,通过最小平均值估计算法的引入,减小由于脉冲噪声引起的暂时波动的影响。通过对给定脉冲信号进行拟合,可以发现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line-LMM 谐波辨识 信号评估 拟合分析 权重向量更新 信号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ng instrumented Charpy impact strain signals using curve fitting equations 被引量:1
15
作者 M.B.Ali S.Abdullah +2 位作者 M.Z.Nuawi A.K.Ariffin Z.M.Nopia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600-609,共10页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way to develop equations from impact strain signals was proposed.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performed in this area,but this eq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input signals in finite eleme...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way to develop equations from impact strain signals was proposed.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performed in this area,but this eq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input signals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mpact tests and for obtain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material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processes under impact loading.For this purpose,dynamic impact responses were examined through signals obtained from a strain gauge installed on an impact striker connected to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Aluminium 6061-T6 was used to extract strain responses on the striker during Charpy impact testing.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I-kaz method,and curve fitting equations based on the equation for vibration response under a non-periodic forc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harpy impact signals.The I-kaz coefficients and curve fitting equations were then compared and discussed with related parameters,such as velocities and thicknesses.Velocity and thickness were found to be related to the strain signal patterns,curve fitting equations and I-kaz coefficients.The equations developed using this method had R2 values greater than 97.7%.Finally,the constructed equations were determined to be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Charpy impact strain signal patterns and obtain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fracture processes under impact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py impact curve fitting I-kaz signal and st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ng ultrasound signals of carbon steel fatigue testing using signal analysis approaches 被引量:3
16
作者 M.M.Padzi S.Abdullah +2 位作者 M.Z.Nuawi S.M.Beden Z.M.Nopia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techniques to monitor the condition of structures i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because these techniques can detect the early symptoms of defects such as cracks and other defects.The early d...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techniques to monitor the condition of structures i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because these techniques can detect the early symptoms of defects such as cracks and other defects.The early detection of defect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avoid major failures with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An assessment of an ultrasound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fatigue damage behaviour.Fatigue test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ASTM E466-96 standard with the attachment of an ultrasound sensor to the test specimen.AISI 1045 carbon steel was used due to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A fatigue test was performed under constant loading stress at a sampling frequency of 8 Hz.Two sets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fatigue strain signals and ultrasound signals.All of the signals were edited and analysed using a signal processing approach.Two method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ignals,the integrated Kurtosis-based algorithm for z-filter technique(I-kaz) and the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The fatigue damage behaviour was observed from the initial stage until the last stage of the fatigue test.The results of the I-kaz coefficient and the STFT spectrum were used to explain and describe the behaviour of the fatigue damage.I-kaz coefficients were ranged from 60 to 61 for strain signals and ranged from 5 to 76 for ultrasound signals.I-kaz values tend to be high at failure point due to high amplitude of respective signals.STFT spectrogram displays the colour intensity which represents the damage severity of the strain signals.I-kaz technique is found very useful and capable in assessing both stationary and non-stationary signals while STFT technique is suitable only for non-stationary signals by displaying its spect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IGUE ULTRASOUND signal analysis integrated Kurtosis-based algorithm for z-filter technique short-time Fouriertrans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igue damage evaluation by metal magnetic memory testing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慧鹏 董丽虹 +1 位作者 董世运 徐滨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65-70,共6页
Tension-compression fatigue test was performed on 0.45% C steel specimens.Normal and tangential components of magnetic memory testing signals,Hp(y) and Hp(x) signals,with their characteristics,K of Hp(y) and Hp(x)M of... Tension-compression fatigue test was performed on 0.45% C steel specimens.Normal and tangential components of magnetic memory testing signals,Hp(y) and Hp(x) signals,with their characteristics,K of Hp(y) and Hp(x)M of Hp(x),throughout the fatigue process we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Abnormal peaks of Hp(y) and peak of Hp(x) reversed after loading; Hp(y) curves rotated clockwise and Hp(x) curves elev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fatigue cycle number at the first a few fatigue cycles,both Hp(y) and Hp(x) curves were stable after that,the amplitude of abnormal peaks of Hp(y) and peak value of Hp(x) increased more quickly after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Abnormal peaks of Hp(y) and peak of Hp(x) at the notch reversed again after failure.The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 to exhibit consistent tendency in the whole fatigue life and behave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fatigue.In initial and crack developing stages,the characteristic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e to dislocations increase and crack propagation,respectively.In stable stage,the characteristics remained constant as a result of dislocation blocking,K value ranged from 20 to 30 A/(m·mm)-1,and Hp(x)M ranged from 270 to 300 A/m under the test parameters in this work.After failure,both abnormal peaks of Hp(y) and peak of Hp(x) reversed,K value was 133 A/(m·mm)-1 and Hp(x)M was-640 A/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p(y) and Hp(x) signals were relat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fatigue,so it is feasible and applicable to monitor fatigue damage of ferromagnetic components using metal magnetic memory testing(MM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gnetic memory testing MMMT signal tension-compression fatigue test feature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