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数傅里叶域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专题导读
1
作者 陶然 李炳照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I0002-I0002,共1页
分数傅里叶域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线性正则变换和分数阶微积分等)是傅里叶分析被不断完善、丰富与发展的结果。由于分数傅里叶域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具有独有分数域的特性,其相关研究已从早期的数学、量子... 分数傅里叶域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线性正则变换和分数阶微积分等)是傅里叶分析被不断完善、丰富与发展的结果。由于分数傅里叶域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具有独有分数域的特性,其相关研究已从早期的数学、量子力学和光学领域(光学图像压缩)迅速渗透到加密、数字水印、通信、信息安全、医学成像、雷达和声纳等领域。随着分数傅里叶域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在光学、工程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探索,关于分数傅里叶域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信息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也必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信号处理理论 导读 专题 分数阶微积分 傅里叶分析 正则变换 图像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稀疏信号处理技术
2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稀疏信号处理作为一种新兴的信号处理技术,提供了一个通过少量数据重建原始信号的理论框架,是雷达基于稀疏采样数据进行目标检测和成像的理论依据。其中,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作为一种稀疏重构技术,自提出起就在各个领域得... 稀疏信号处理作为一种新兴的信号处理技术,提供了一个通过少量数据重建原始信号的理论框架,是雷达基于稀疏采样数据进行目标检测和成像的理论依据。其中,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作为一种稀疏重构技术,自提出起就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大力发展。尤其在利用缺损的雷达回波数据获取目标信息的研究中,压缩感知体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极大的发展潜力。压缩感知理论通过求解稀疏约束的非线性方程就能够以稀疏采样得到的数据准确重构出原始信号,突破了传统信号处理理论中采样定理的极限,实现了从信号采样到信息采样的飞跃,为利用稀疏信号处理技术解决雷达实际信号处理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方向,并越来越多地在解决雷达信号稀疏和缺损等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号处理理论 稀疏重构 采样定理 稀疏采样 稀疏约束 目标检测 信号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辐射源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柱 周一宇 姜文利 《信号处理》 CSCD 2004年第4期350-352,共3页
针对当前辐射源识别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组合分类器技术的辐射源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各类辐射源,实际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信号处理理论 贝叶斯理论 辐射源分类识别方法 置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焦平面阵列调制传递函数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童默颖 常本康 +1 位作者 钱芸生 刘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5-367,共3页
分析了红外焦平面阵列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图像传递模型 。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阵列 调制传递函数 傅立叶变换 串音 光学传递函数 混淆效应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志创新铸辉煌,壮心不已续华章——贺李启虎院士八十华诞
5
作者 张春华 黄海宁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467,共3页
2019年7月11日,我们迎来了李启虎先生的八十华诞。先生是水声信号处理和声呐设计领域享誉世界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主题专家组组长、总装备部国家重大安全项目专家组组长。他... 2019年7月11日,我们迎来了李启虎先生的八十华诞。先生是水声信号处理和声呐设计领域享誉世界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主题专家组组长、总装备部国家重大安全项目专家组组长。他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理论研究和声呐设计、研制工作,结合我国浅海声传播的特点,创造性地应用信息论、数字信号处理、水声工程等理论,解决了一系列水声信号处理中的问题,为我国国防水声事业及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水声信号处理 国家“863”计划 创新 信号处理理论 数字信号处理 信息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学报》“稀疏微波成像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6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95-2895,共1页
稀疏微波成像是将稀疏信号处理理论引入到微波成像领域,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微波成像新的理论、新体制和新方法。它利用观测目标在空间、时间、频率域等可以稀疏表征的性质,通过较少的数据量对观测目标的几何和物理特征进行重建... 稀疏微波成像是将稀疏信号处理理论引入到微波成像领域,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微波成像新的理论、新体制和新方法。它利用观测目标在空间、时间、频率域等可以稀疏表征的性质,通过较少的数据量对观测目标的几何和物理特征进行重建,以获取观测目标的散射特性、空间位置、形变特性、运动性质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成像 稀疏 征文通知 成像技术 专题 学报 雷达 信号处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
7
作者 何正友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4,共2页
近20年来,随着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现代信号处理理论及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特别是应用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电力系统运行数据采集、检测识别与保护控制均可归结为大量数字或模拟信号的获... 近20年来,随着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现代信号处理理论及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特别是应用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电力系统运行数据采集、检测识别与保护控制均可归结为大量数字或模拟信号的获取和处理,随着暂态信号提取及利用研究的深入,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方兴未艾.近年来,以小波分析为代表的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在电力系统暂态信号的滤波与去噪、检测与识别、故障测距、故障诊断、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电力系统运行 信号处理方法 信号处理理论 检测识别 科技领域 暂态信号 计算机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微波成像导论》书荐
8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5-785,共1页
微波成像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的重要观测手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微波成像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成为遥感应用不可或缺的手段。现有基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和经典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微波成... 微波成像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的重要观测手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微波成像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成为遥感应用不可或缺的手段。现有基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和经典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微波成像系统存在雷达规模庞大甚至无法实现、海量数据存储/传输难以实现、成像处理方法复杂且效率受限以及信息冗余但特征提取困;难等瓶颈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微波成像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成像 合成孔径雷达 稀疏 对地观测系统 信号处理理论 海量数据存储 RADAR 观测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微波成像导论》书荐
9
作者 张艳芬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4-164,共1页
吴一戎院士及其团队长期从事微波成像和合成孔径雷达(SAR)等方面的研究,《稀疏微波成像导论》是吴院士团队的最新成果。 微波成像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的重要观测手段。合成孔径雷达是微波成像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成... 吴一戎院士及其团队长期从事微波成像和合成孔径雷达(SAR)等方面的研究,《稀疏微波成像导论》是吴院士团队的最新成果。 微波成像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的重要观测手段。合成孔径雷达是微波成像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成为遥感应用不可或缺的手段。现有基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和经典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微波成像系统存在雷达规模庞大甚至无法实现、海量数据存储/传输难以实现、成像处理方法复杂且效率受限以及信息冗余和特征提取困难等瓶颈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基于稀疏理论的微波成像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成像 稀疏 合成孔径雷达 对地观测系统 信号处理理论 海量数据存储 观测手段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