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城市干道车队运行特点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算法 被引量:8
1
作者 别一鸣 李轶舜 +2 位作者 王琳虹 王殿海 宋现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7-367,共11页
为建立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算法并确定其适用条件,考虑车队离散、车辆转出、下游交叉口排队长度3个因素,在分析罗伯逊离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叉口协调相位车流到达图式的预测方法,并根据车流到达时刻与协调相位绿灯启亮、结束时刻的关系... 为建立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算法并确定其适用条件,考虑车队离散、车辆转出、下游交叉口排队长度3个因素,在分析罗伯逊离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叉口协调相位车流到达图式的预测方法,并根据车流到达时刻与协调相位绿灯启亮、结束时刻的关系,建立了协调相位车流延误的计算模型;以交通控制子区内各交叉口协调相位车流总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相位差为优化变量,设计了信号协调方案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改进数解法相比,该算法降低了协调相位车流延误7.4%;随着交叉口间距、转出车辆数、下游排队长度的增加,信号协调控制效益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协调控制 车辆延误 车队离散 转出车辆 排队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解法的城市干道信号协调控制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君 周凌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针对淮安市淮海南路现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存在交通拥挤、停车次数多、运行车速慢等问题,提出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式。应用Webster法对各进口道进行重新配时,然后进行各交叉口的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设定,再用图解法求得各交叉口信号相位差,... 针对淮安市淮海南路现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存在交通拥挤、停车次数多、运行车速慢等问题,提出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式。应用Webster法对各进口道进行重新配时,然后进行各交叉口的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设定,再用图解法求得各交叉口信号相位差,最后通过vissim仿真。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干道信号协调控制方案在交通延误、停车次数、运行车速等指标方面比现行的信号控制方案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协调控制 绿波交通 交通控制 交通信号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网络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灿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00-1004,共5页
改进前人提出的城市道路网络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化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是以交通均衡分配模型为基础的双层数学规划模型 ;探讨了这个模型的求解方法 ,并给出了实际算例 .该方法的应用将降低城市道路网络的交通协调控制对检测器等硬件设... 改进前人提出的城市道路网络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化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是以交通均衡分配模型为基础的双层数学规划模型 ;探讨了这个模型的求解方法 ,并给出了实际算例 .该方法的应用将降低城市道路网络的交通协调控制对检测器等硬件设备的依赖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网络 交通信号协调控制 优化模型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出慢进”的城区出入干道的信号协调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金山 陆立峥 +2 位作者 崔金垚 戴剑敏 郭建钢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8-672,共5页
通过采取"快出慢进"交通协调控制优化策略,主线车流早、晚高峰时段的总停车次数比现有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案分别下降了40%和47%;主线车流由西往东方向的早、晚高峰时段的平均行程车速比现有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案分别提高了52%和7... 通过采取"快出慢进"交通协调控制优化策略,主线车流早、晚高峰时段的总停车次数比现有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案分别下降了40%和47%;主线车流由西往东方向的早、晚高峰时段的平均行程车速比现有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案分别提高了52%和76%,由东往西方向的早、晚高峰时段的平均行程车速比现有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案分别提高了105%和163%.表明"快出慢进"的交通管理策略能满足交通管理需求,提高主线车流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出慢进 信号协调控制 城区 出入干道 绿波带宽度 总停车次数 平均行程车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行程时间波动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鲁棒优化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赵靖 徐竞琪 +2 位作者 严佳超 殷宇婷 刘心雨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1269,共9页
为提升城市干线交通运行效率,针对以往协调控制模型中未考虑路段行程时间波动性的不足进行改进,建立考虑行程时间波动的干线信号协调鲁棒优化控制模型。首先利用车牌识别数据,根据不同流向,提取不受信号延误影响的车辆路段行程时间分布... 为提升城市干线交通运行效率,针对以往协调控制模型中未考虑路段行程时间波动性的不足进行改进,建立考虑行程时间波动的干线信号协调鲁棒优化控制模型。首先利用车牌识别数据,根据不同流向,提取不受信号延误影响的车辆路段行程时间分布。在此基础上,以路段行程时间构建情景集,以绿波带宽作为条件风险值指标,建立基于情景的鲁棒优化模型。该模型将行程时间分布通过情景发生概率融合在模型中,以绿波带宽条件风险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并考虑绿波带宽计算、周期时长、信号相位差、配时参数相互关联和参数非负性等约束条件。在模型求解中,通过增加辅助变量,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将模型转变为混合整数线性模型,从而可采用分支定界法进行求解。在情景数量为100条件下,优化求解时间不高于3 min。最后通过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鲁棒优化模型在平均绿波带宽、最小绿波带宽、90%位绿波带宽上均优于传统MAXBAND方案。90%位绿波带宽和最小绿波带宽分别提高了17.4%和19.0%,条件风险值降低了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干线 信号协调控制 鲁棒优化 行程时间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支撑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综合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范英飞 黄河 +2 位作者 李鹏飞 贾志绚 晋民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11675-11681,共7页
城市主干线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交通运输现状急需改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的控制方案集中于效率或安全的单一考量,无法实现系统的综合优化。基于太原市主干线的道路实测数据,提出了基于GPS数据检测的车... 城市主干线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交通运输现状急需改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的控制方案集中于效率或安全的单一考量,无法实现系统的综合优化。基于太原市主干线的道路实测数据,提出了基于GPS数据检测的车辆行驶里程(vehicle miles traveled,VMT)估计方法,利用VISSIM软件和间接安全评价模型(surrogate safety assessment model,SSAM)搭建仿真体系,以延误和排队长度反应效率变化,以交通冲突表征安全特征,实现了效率和安全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与信控现状相比,单点控制方案和协调控制方案的综合优化程度分别提高了18.9%和26.1%,验证了协调信号控制方案的有效性。提出的优化方案提高了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和安全,为城市主干线的运营、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数据检测 VMT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 交通效率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织路段掉头车流的邻近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凯 尹帅帅 +2 位作者 江书妍 周志洁 李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18-1628,共11页
针对干道出入口汇入车流路段掉头需求导致的交织区车流冲突问题,建立考虑交织路段掉头的邻近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汇入车流的路段掉头以及干道直行车流连续通行的需求,以干道直行绿波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基于车辆轨迹... 针对干道出入口汇入车流路段掉头需求导致的交织区车流冲突问题,建立考虑交织路段掉头的邻近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汇入车流的路段掉头以及干道直行车流连续通行的需求,以干道直行绿波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基于车辆轨迹特征分析,建立出入口上游路段排队清空约束,以保证干道协调控制效果;构建出入口下游交织路段清空约束,防止车辆堵塞路段掉头通道,保证入口汇入车辆在下游路段的通行权;建立入口汇入车辆的掉头约束,减少掉头车辆与主路车流的冲突,同时保证掉头车辆的连续通行;基于出入口与上下游交叉口之间的协调关联特性,给出包含出入口的干道绿波协调约束关系.以珠海市湖心路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号协调控制模型不仅能同时满足主路车流和出入口汇入车流的通行需求,通过消除两者冲突降低协调车流的延误与停车,还能有效改善入口汇入车辆离散性较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干道出入口 交织区 掉头车流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学习算法的两交叉口信号灯博弈协调控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晓华 李振龙 +1 位作者 于泉 荣建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4253-4256,共4页
Q学习和博弈论相结合解决相邻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问题。在基本Q学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以Q值作为赢得函数建立赢得矩阵。相邻两交叉口之间的协调关系属于二人非零和合作博弈,采用Nash公理方法求得其谈判解,并以此作为Q学习策... Q学习和博弈论相结合解决相邻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问题。在基本Q学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以Q值作为赢得函数建立赢得矩阵。相邻两交叉口之间的协调关系属于二人非零和合作博弈,采用Nash公理方法求得其谈判解,并以此作为Q学习策略选择的依据实现两交叉口协调控制。应用Paramics交通仿真软件进行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Q学习算法 Nash公理方法 两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shCC-Q学习的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晓华 李振龙 +1 位作者 于泉 李云驰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4660-4663,共4页
提出一种NashCC-Q学习算法用于解决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问题。根据博弈论概念,相邻两交叉口之间的协调控制问题属于二人非零和合作博弈类型。在Nash-Q学习算法的基础上,将Q值函数的更新建立在Nash合作博弈中提出的Nash"公理方法... 提出一种NashCC-Q学习算法用于解决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问题。根据博弈论概念,相邻两交叉口之间的协调控制问题属于二人非零和合作博弈类型。在Nash-Q学习算法的基础上,将Q值函数的更新建立在Nash合作博弈中提出的Nash"公理方法"求博弈谈判解的基础上,进而解决合作博弈的问题,实现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采用Paramics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学习算法 博弈论 Nash公理谈判解 两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口群公交优先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马万经 吴志周 杨晓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已有的公交优先控制策略缺乏关联交叉口间公交优先信号协调的考虑,并且仅对"晚点"车辆提供优先而忽视了"早到"车辆对系统可能的不利影响。基于对此问题的考虑,提出以交叉口群为控制对象,以车辆通过交叉口群延误偏差... 已有的公交优先控制策略缺乏关联交叉口间公交优先信号协调的考虑,并且仅对"晚点"车辆提供优先而忽视了"早到"车辆对系统可能的不利影响。基于对此问题的考虑,提出以交叉口群为控制对象,以车辆通过交叉口群延误偏差(正、负)最小化为控制目标的公交优先协调控制方法。提出分别面向"晚点"和"早到"车辆的"降低公交延误"和"增加公交延误"两类优先策略。并深入研究了构成该方法的公交延误预测,优先申请生成、优先策略及其延误计算、优先时间分配和优先策略协调优化5个子模型,给出求解方法。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公交车辆延误,减少车头时距和车辆延误的波动程度,并且对社会车流的不利影响较小。同时,该方法有较好的优先效率,且其中"增加延误策略"提高公交可靠性的同时对非优先相位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信号优先 交叉口群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群协调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成卫 李卓 +1 位作者 袁满荣 欧思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降低环形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提高交叉口群车辆通行效率,以环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虚拟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概念,对到达环岛的交通流进行错时分离,其次应用数解法提出主路径车流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案,建立了基于... 为降低环形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提高交叉口群车辆通行效率,以环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虚拟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概念,对到达环岛的交通流进行错时分离,其次应用数解法提出主路径车流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案,建立了基于主路径车流双向绿波协调控制的交叉口群相位差模型,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云南省曲靖市珠江源大道与建宁东路环形交叉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虚拟状态下主路径车辆通过环形交叉口数由66.36提高至88.69辆/100 s;车辆在环形交叉口平均停车次数为0.57次,较实际降低了10.9%;车辆平均延误时间较实际降低了23.8%;建立的交叉口群相位差模型能够较好地改善各个交叉口的延误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协调控制 数解法 环形交叉口 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群路径关联度模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洁 过秀成 +2 位作者 李岩 何赏璐 刘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2,共8页
为对交叉口群范围内具有强关联性的路径实施信号协调控制,提出了交叉口群路径关联度计算方法.该方法以避免由强关联性导致的交叉口排队溢流和绿灯空放等负面效应为目标,考虑交叉口群拓扑结构、各交叉口渠化形式与信号配时方案、交通流... 为对交叉口群范围内具有强关联性的路径实施信号协调控制,提出了交叉口群路径关联度计算方法.该方法以避免由强关联性导致的交叉口排队溢流和绿灯空放等负面效应为目标,考虑交叉口群拓扑结构、各交叉口渠化形式与信号配时方案、交通流量、行程车速及车流离散等诸多因素,建立由离散性关联指标和阻滞性关联指标组成的交叉口群路径关联度计算模型.以滁州市区某交叉口群为例,计算各路径关联度值,确定信号协调控制对象,通过Synchro仿真比较协调前后交叉口群交通运行效益指标.结果表明,路径关联度计算方法能有效描述路径的关联特征,可为交叉口群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路径关联度 计算模型 交叉口群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服从混合PH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1 位作者 吴云霞 刘玉乔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40,160,共9页
车队离散模型被用来描述交叉口下游交通量分布与上游交通量分布之间的关系,为信号协调控制等提供理论支持,能否准确描述异质交通流特征,并具备解析解是评判模型效果的关键.为此,提出兼具通用性和解析性的截断混合位相型分布(TMPH)拟合... 车队离散模型被用来描述交叉口下游交通量分布与上游交通量分布之间的关系,为信号协调控制等提供理论支持,能否准确描述异质交通流特征,并具备解析解是评判模型效果的关键.为此,提出兼具通用性和解析性的截断混合位相型分布(TMPH)拟合车辆行程车速,推导基于车辆速度服从截断混合PH分布的混合车队流量离散模型.基于实际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截断混合位PH可以充分描述异质交通流状况下的车辆速度分布.通过将推导建立的混合车队离散模型与经典的Robertson流量模型、混合高斯模型和实际到达流量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解析解,能更准确地描述异质交通流的车队离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队离散模型 截断混合PH分布 异质交通流 EM算法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设速度服从截断正态分布的公交车队密度离散模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巫威眺 沈旅欧 靳文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0,共7页
基于实地收集数据,针对我国大城市主道路上公交车流量普遍较大的情况,考虑公交车有别于小汽车的特有的运行特性,引入公交车停站平均延误参数,利用截断正态分布建立了相邻交叉口有停靠站的公交车队密度离散模型,分析了上游交叉口的排队... 基于实地收集数据,针对我国大城市主道路上公交车流量普遍较大的情况,考虑公交车有别于小汽车的特有的运行特性,引入公交车停站平均延误参数,利用截断正态分布建立了相邻交叉口有停靠站的公交车队密度离散模型,分析了上游交叉口的排队公交车辆在绿灯放行后往下游道路行驶过程中的离散特性,利用分段函数方式构造了公交车队在时空坐标上的交通流密度分布函数.针对相邻交叉口有一个停靠站的信号协调控制实例,提出了在某一时刻公交车队头部驶过和尾部未驶过下游断面的车辆数计算公式,推导了上下游交叉口断面处的流量分布模式,结合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 公交车队 密度离散模型 截断正态分布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截断分布和流量的车队离散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巫威眺 沈旅欧 靳文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为解决Pacey模型中车速分布假设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假设车速服从在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之间的截断正态分布,利用分段函数构造了车队到达下游交叉口的流量分布函数,建立了基于交通流量的车队离散模型,研究了下游交叉口流量与上游交叉口断... 为解决Pacey模型中车速分布假设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假设车速服从在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之间的截断正态分布,利用分段函数构造了车队到达下游交叉口的流量分布函数,建立了基于交通流量的车队离散模型,研究了下游交叉口流量与上游交叉口断面离去流量之间的关系.以相邻交叉口实测数据为例分析车队流量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与Robertson流量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速度截断正态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模型能更精确地描述车队流量通过下游交叉口的变化趋势,确保流量守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车队离散模型 截断正态分布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车速截断对数正态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明 陈学武 孙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5-889,共5页
针对现有Pacey模型不能较好解决车速服从偏性正态分布的缺陷,假设车速服从最小速度至最大速度区间上的截断对数正态分布,提出了一种车速截断对数正态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以上游交叉口的排队车辆在绿灯放行后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研究对象,... 针对现有Pacey模型不能较好解决车速服从偏性正态分布的缺陷,假设车速服从最小速度至最大速度区间上的截断对数正态分布,提出了一种车速截断对数正态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以上游交叉口的排队车辆在绿灯放行后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研究对象,从交通流密度的角度出发,分析这部分车辆的车速统计特征对其下游道路上行驶离散过程的影响,并给出车队密度等交通流参数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车队头、尾部的离散模型,为下游交叉口的配时方案提供交通数据.最后,以某相邻交叉口的协调控制为例,比较所提模型与现有Pacey模型在计算交通流参数方面存在的差异.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前者在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中需要较少的提前和后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车队离散模型 截断对数正态分布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截断对数正态分布的车队流量离散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巫威眺 沈旅欧 靳文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6,共6页
为克服Pacey车队离散模型中车速为服从由负无穷大到正无穷大上的正态分布这一假设而与实际车速分布情况不符的问题,基于实地收集数据,假设车速服从最小速度和自由流速度之间的截断对数正态分布,建立了更符合实际的车队流量离散模型,利... 为克服Pacey车队离散模型中车速为服从由负无穷大到正无穷大上的正态分布这一假设而与实际车速分布情况不符的问题,基于实地收集数据,假设车速服从最小速度和自由流速度之间的截断对数正态分布,建立了更符合实际的车队流量离散模型,利用分段函数构造了车队到达下游交叉口的流量分布函数,探讨其与上游断面车队离去流量分布之间的关系.以相邻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为例,结合实测数据探讨了车队流量分布模式,并对比分析了文中模型和Robertson模型的差异,验证了文中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 车队 离散模型 截断对数正态分布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车速对数正态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明 孙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1-1525,共5页
针对现有Pacey模型不能较好解决车速服从偏性正态分布的缺陷,从交通流密度角度提出一种车速对数正态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当该信号灯由红变绿时,探讨上游交叉口的排队车辆的速度统计特征对车队在下游道路行驶过程中的离散特性的影响,从... 针对现有Pacey模型不能较好解决车速服从偏性正态分布的缺陷,从交通流密度角度提出一种车速对数正态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当该信号灯由红变绿时,探讨上游交叉口的排队车辆的速度统计特征对车队在下游道路行驶过程中的离散特性的影响,从而为下游交叉口的配时方案提供交通量数据基础.最后,以相邻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车队离散模型 对数正态分布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车队离散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明 孙博 靳文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6-492,共7页
鉴于Pacey提出的车队离散模型仅考虑红灯相位期间正在上游交叉口停车的排队车辆,这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文章从交通流密度的角度,假设车速为在最小速度和自由流速度之间的截断正态分布,考虑它的红灯相位正在停车排队及红灯相位未停车而... 鉴于Pacey提出的车队离散模型仅考虑红灯相位期间正在上游交叉口停车的排队车辆,这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文章从交通流密度的角度,假设车速为在最小速度和自由流速度之间的截断正态分布,考虑它的红灯相位正在停车排队及红灯相位未停车而绿灯相位直接驶离的所有车辆,提出一种车速截断正态分布的车队离散模型。当信号灯由红变绿时,该模型可描述这部分车辆在下游道路行驶过程中的行驶过程,从而为下游交叉口的配时方案提供交通量数据基础。最后,以相邻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为例,比较分析文中模型和Pacey模型的差异,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流 车队离散模型 截断正态分布 信号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