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NO: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新的重要信使物质
被引量:37
- 1
-
-
作者
潘家祜
伍嘉宁
-
机构
江西中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
出处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3-297,共5页
-
文摘
NO是近年来发现的、在CNS和一些组织中具有细胞间信使作用的物质。在CNS中,它主要通过谷氨酸递质的NMDA受体被激活而生成,引起靶细胞上cGMP升高,产生生理效应。它介导了兴奋性神经传导。它对小脑、海马等神经元上突触的可塑性和神经网络的构筑产生重要影响。
-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一氧化氮
信使物质
-
分类号
Q426
[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
-
题名囊素对杂交瘤细胞内第二信使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缪德年
苏小运
樊生超
姚惠娟
陈溥言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14-116,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 0 170 70 2 )
-
文摘
以分泌抗人Ig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为对象 ,通过免疫试验测定了囊素对其第二信使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囊素处理对杂交瘤细胞内cAMP浓度的影响不明显 (P >0 .0 5 ) ,而对cGMP浓度的影响与囊素作用的时间和剂量有关。分别用 5 0 μg mL和 5 0 0 μg mL囊素处理 5min后 ,两组细胞cGMP浓度均显著下降(P <0 .0 5 ) ,导致cAMP cGMP值明显上升 (P <0 .0 5 ) ,10min后 ,前者的cGMP浓度不再变化 ,而后者的cGMP浓度继续下降。提示囊素可能以cGMP浓度或cAMP cGMP值的变化为介导而起作用。
-
关键词
囊素
杂交瘤细胞
第二信使物质
CGMP
CAMP
环腺苷三磷酸
环鸟苷三磷酸
免疫
-
Keywords
Bursin
Hybridoma cells
cAMP
cGMP
-
分类号
S852.43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
-
题名细胞间信息传递介质——NO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唐晓伟
鲁亚平
-
机构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共3页
-
文摘
NO是人们熟知的无机小分子化合物,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NO不仅是动物体内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动物体内的NO兼有第二信使物质和神经递质的功能,植物体内的NO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抗逆反应并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
关键词
研究进展
传递介质
细胞间
小分子化合物
生命科学研究
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体内
动物体内
信息传递
神经递质
信使物质
植物激素
逆反应
-
分类号
G634.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一氧化氮供体型心脑血管药物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 4
-
-
作者
吴建兵
黄张建
张奕华
-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43,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773573,No.81822041,No.81673305,No.81273378,No.81202408,No.39770869,No.30973608,No.30472085,No.30271491,No.21372261)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No.2009ZX09103-095,No.2009ZX09103-090)。
-
文摘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信使物质和/或效应分子在心血管、神经、免疫等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NO生成不足或信号传导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调控体内NO水平及其相关代谢途径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和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体内NO的产生及其在心脑血管中的生理、病理作用,综述了本课题组在NO供体型心脑血管药物及相关药物研究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并对今后NO供体型心脑血管药物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一氧化氮(NO)
NO供体型心脑血管药物
生理/病理作用
效应分子
信使物质
-
Keywords
nitric oxide
NO-donating cardio-cerebrovascular drug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unctions
effector molecule
signal transduction species
-
分类号
R914
[医药卫生—药物化学]
-
-
题名首例猪-人脑细胞移植
- 5
-
-
作者
王颖
-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2-22,共1页
-
文摘
Lahey Hitchcock Clinic(Burlington,MA)的外科医生将猪胚胎的产多巴胺脑细胞植入一名患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27年的男子的脑中—完成了第一次人类脑组织的异种移植。这些医生确信治疗是有效的,但治疗结果要等6~12个月后才能看到。 当塞梅林氏神经节的产多巴胺细胞开始死亡时,帕金森氏病就发生。随着这种化学信使物质水平下降,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控制,出现震颤和长时僵硬状态,或“冰冻状态”。然而,这种折磨着约1百万美国人的病症并不影响心理认知功能,因此患者常常描述“被监禁在自己体内。”L-多巴被用于维持患者体内的多巴胺水平,但这种药物对疾病没有治疗作用,还有严重的副作用。
-
关键词
多巴胺
帕金森氏病
异种移植
脑细胞移植
震颤麻痹
信使物质
心理认知
治疗作用
治疗结果
神经节
-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